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交通.静脉反向引流至脊髓表面,导致脊髓回流受阻,产生椎管内静脉高压,导致脊髓充血、水肿甚至坏死[1].现将我们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贾茜 《疑难病杂志》2010,9(12):950-952
<正>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本病约占所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70%。本病早期临床易误诊为脊髓脱髓鞘、亚急性联合变性等疾病,为加深对本疾病的认识,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早期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X线根动脉造影(DSA)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4例临床资料、MRI表现、DSA表现,对其临床特点、MRI征象、DSA征象进行分析。结果: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均发生于老年男性,2例发生于下胸段,2例发生于腰段,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和感觉障碍、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T2脊髓周围低信号,随内高信号,MRI对比增强扫描矢状位T1WI显示:扩张的软膜静脉表现为缓慢血流的高信号和延脊髓腹侧、背侧的流空信号,可见脊髓内斑片状强化,选择性根动脉造影显示硬脊膜动静脉瘘充盈根动脉和早期分流进入软膜静脉系统。结论: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脊髓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无创筛选检查,而脊髓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异常交通,引起椎管内脊髓静脉高压,脊髓瘀血水肿,继而变性坏死,引起患者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1]。由于该病早期症状和体症缺乏特异性,易与其它脊髓病变相混淆引起误诊。我科2009年4月收治入院前误诊的SDAVF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2岁。因双侧下肢麻木伴乏力1年就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束带感,间歇性跛行,长距离行走后双下肢乏力,伴有小便和性功能障碍。1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颈椎管狭窄行C4~C6椎管减压术。术后感双侧下肢麻木、乏力症状加重,间  相似文献   

5.
王建生  王志潮  柳江  张鸿祺 《北京医学》2012,34(11):949-95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磁共振影像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变节段的X线定位,分别采取血管内栓塞瘘口或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夹闭瘘口和引流静脉.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血管内栓塞瘘口者抗凝治疗;手术夹闭瘘口及引流静脉者针对影像学有无脊髓病变,早期开始综合治疗消除脊髓水肿,配合康复疗法恢复脊髓功能.结果 41例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和好转者占92.7%(38/41),无好转者占7.3%(3/41);感觉障碍恢复或好转者占95.1%(39/41).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无复发,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应当包括手术和手术后综合治疗两部分,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处理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疗效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划手术节段前X线定位,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半侧椎板,切开硬脊膜,显微镜下探查硬脊膜动静脉瘘口,在硬脊膜内灼闭血管瘘口并剪断,缝合硬脊膜。结果11例术后症状改善,其中运动功能改善最明显,感觉障碍改善次之,1例无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创伤小、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胜利  周杰  张书琼  谭明贤 《重庆医学》2007,36(16):1686-1686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是一种少见疾病,特别是颈髓动静脉瘘发病率更低.SDAVF指供养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在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直接交通,导致脊髓静脉回流受阻、充血水肿及继发性坏死,最终形成脊髓的不可逆损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本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近期收治1例经DSA等检查和手术确诊为SDAV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膜时,与脊髓引流静脉的直接交通通道,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约占所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的70%<'[1]>.由于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导致残疾.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为提高同行对本病的警惕和认识,现将我科2006年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选择性血管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经血管造影检查均能明确诊断 ,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 ,其特点为硬脊膜动脉与脊髓表面静脉直接相通。 18例 (占64 .3 % )硬脊膜动静脉瘘位于脊柱左侧 ,10例 (占 3 5 .7% )位于右侧 ;2 3例瘘口 (占 82 .1% )位于胸 3与腰 2椎体平面之间。经超选择插管后 17例患者接受了栓塞治疗 ,其中 12例行栓塞后手术切除。随访观察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者 11例(占 64 .7% ) ,病情稳定者 4例 (占 2 3 .5 % ) ,病情加重者 2例 (占 11.8% )。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安全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以增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脊髓MRA增强和脊髓血管造影为确诊依据。结论对慢性病程的脊髓病变患者应做脊髓MRA增强检查,并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以求早期确诊,因为早期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少见的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就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告1例曾2次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资料。结果该病例为老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病情进行性加重,脊髓MRI检查可见脊髓水肿及脊髓软化坏死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呈串珠样改变。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根据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及脊髓MRI的特点,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类型,指供应硬脊膜或神经根的小动脉通过椎间孔穿过硬脊膜时,与脊髓的引流静脉直接交通,本病约占所有脊髓血管畸形70%~ 80%[1,2],Kendall和Logue于1977年首次报道[3].本病早期易误诊为脊髓炎、脊髓脱髓鞘疾病等.以下将我院收治的一例胸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做一总结. 1.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61岁,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4年于2016年2月29日收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双下肢抬举可,但走路缓慢,有踩棉花感,伴有感觉减退,表现为不能对冷、热、痛作出回避性反应,右下肢重于左下肢,于人院前1年半前先后出现排便及排尿障碍,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费力,曾就诊于吉大二院,行腰椎MRI示“腰椎炎性改变”,未治疗,病情进展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来我院,考虑“脊髓病变”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16例,术前行MRI及血管造影确诊,全组均行半椎板入路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处理。结果16例均为单发,其中颈段2例,胸段8例,腰段6例。瘘口除2例多支动脉供血,余均为单支动脉供血。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其中1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患者症状稳定。结论MRI是硬脊膜动静脉瘘可靠的诊断方法。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精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微创半椎板切除显微手术切除是硬脊膜动静瘘的优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治疗因其创伤较小,而在一些医院或对某些病人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该病栓塞后复发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栓塞后复发典型的症状是栓塞后患者原有的症状再次出现,其起病和进展一般均较缓慢。如果栓塞后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往往是由于脊髓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很多病人在栓塞后采取常规抗凝治疗。该文报道了一例硬脊髓膜动静脉瘘病人,在栓塞后数小时出现双下肢完全瘫痪。经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硬脊膜动静脉瘘复发而非脊髓静脉血栓形成。该患者在行再次栓塞后症状逐渐恢复正常。该文还对该例患者的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8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痿临床特点、MRI表现及其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已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对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于中老年男性,病程长,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MRI特点为T2像髓内高信号100%,T2像周围的低信号影97.70%,T2像、T1像脊髓表面血管流空影97.54%、74.71%.60.7%的患者有明确误诊.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造成本病误诊率高,但其临床特点及MRI表现对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由于本病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多样性,给早期、正确的诊断带来困难,常有误诊及漏诊发生,可以利用MRI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筛查手段,明确诊断需要作DSA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 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39例患者脊髓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2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脊髓MR复查,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3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37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复发.结论:脊髓MRI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显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是硬脊膜的动静脉之间存在微小的瘘口,发病率较低,临床少见,但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进行性加重,最终可造成患者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自2005年,我科共收治2例患者,经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脊柱MR影像特征,并用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7例均采用半椎板切除闭塞瘘口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改良Amilnoff-Logue评分进行评价,并复查脊柱MR,术后随访3~17个月。结果 7例复查脊柱MR不规则血管流空信号均减少,T2像高信号消失。Amilnoff-Logue评分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SDAVF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但脊柱MR可见脊髓表面有广泛迂曲扩张的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可以确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MRI对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年来2例SDAVF病例,全部行MRI检查及DSA证实.结果 胸段2例,均呈长T1WI长T2WI信号,病灶沿脊髓长轴走形,呈蚯蚓状,团状改变,可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改变,相应脊髓稍有受压1例,脊髓稍有增粗1例.结论 DSA显示SDAVF瘘口部位、供血血管以及引流静脉情况,是SDAVF确诊的金标准.MRI是SDAVF主要的筛选检查,对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