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研究农村社区居民接受低钠富钾替代盐干预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为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整群抽取山东省莱芜市开展低钠盐干预研究中2个农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共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低钠盐干预,干预结束后维持简单的健康教育内容。研究对象年龄30~60岁,分为高血压组167例和非高血压组183例。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结束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血压及24 h尿钠、尿钾的变化。结果低钠盐干预结束1年后,高血压组收缩压(SBP)相对于基线调查时下降了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1,P〈0.01),但是,相对于低钠盐干预3个月结束时上升了2.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4,P〈0.05);非高血压组S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钠盐干预结束1年后随访时24 h尿钾相对于基线调查时,高血压组上升了7.8 mmol/24 h,非高血压组则相对基线调查时上升了6.8 mmol/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组研究对象的钠钾比值相对于基线调查和低钠盐干预3个月结束时分别下降了2.3和1.0,非高血压组则分别下降了1.7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单纯的健康教育所产生的降血压效果低于低钠盐干预所产生的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34名医科大学生和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象,观察食用低钠盐膳食四周前后血钠、钾及24小时尿钠、钾的排出量以及血压、脉博等变化。试验期间,保证受试者热能、蛋白质供给充裕,限制食用普通食盐饮食。结果表明,食低钠盐膳食四周后,所有受试者血清钠下降,钾增加,差异显著,但均在生理允许范围内波动;24小时尿钠排出量下降、钾排出量增加,钠/钾比值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脉搏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体重正常人实验后多数略有增高,而高血压病人,则均下降1—3kg。提示普通盐膳食体内高钠低钾环境明显,食用低钠盐膳食后可以改善并能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市售低钠富钾替代盐对农村社区居民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类实验设计,在山东省莱芜市2个农村社区,经过血压筛查,将411名30~ 60岁的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两组均以家庭为单位给予3个月的低钠富钾替代盐替换普通食盐进行干预,定期观察血压及其24 h尿钠的变化。结果用低钠富钾替代盐干预1个月时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人群血压开始呈下降趋势,3个月后评估时高血压组收缩压(SBP)平均下降7.4 mm Hg(1 mm Hg=0.133 kPa;t= 10.096,P=0.000),舒张压(DBP)下降3.8 mm Hg(t=8.017,P=0.000);非高血压组SBP平均下降1.2 mm Hg(t=2.507,P= 0.007),DBP下降1.0 mm Hg(t=2.987,P=0.002)。干预3个月后评估时高血压组24 h尿钠平均下降15.5 mmol(t= 1.803,P=0.037),尿钾上升4.2 mmol(t’=2.132,P=0.018),钠钾比下降1.2(t=2.786,P=0.003);非高血压组24 h尿钠平均下降1.7 mmol(t =0.211,P=0.417),尿钾上升3.7 mmol(t’=2.207,P=0.015),钠钾比值下降0.7(t= 1.818,P=0.036)。结论低钠富钾替代盐能有效降低人群血压水平,且人群依从性较好,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预防控制高血压方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水平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水平。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法抽取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1个,进行6岁以上人群抽样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24小时尿钠含量。结果调查对象24小时尿钠含量的中位数为194.58mmol,相当于11.37克食盐。其中,城区165.79 mmol(9.69克),近郊区200.43 mmol(11.71克),远郊区226.80 mmol(13.25克),远郊区人群最高(P〈0.01);男性214.20mmol(12.52克),女性180.06mmol(10.52克),男性人群高于女性(P〈0.01);6-18岁组130.34mmol(7.62克),19-59岁组214.20mmol(12.52克),60岁以上组187.45mmol(10.95克),19-59岁劳动力人群最高(P〈0.01)。结论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量仍很高,急需加大干预力度,减少高盐饮食对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市河西区尖山“四病”地600名曾参与过推广低钠盐健康教育活动,1988年以来一直使用含钾镁低钠盐或普通盐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和对比分析用盐量、血压与有关因素的变化、并结合应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血压决定因素和长期使用含钾镁的低钠盐对血压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与血压有关的其他因素无明显变化条件下,长期食用与普通盐相当的含钾镁低钠盐人群,与食用普通盐人群相比,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未见有食用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家庭低钠盐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究低钠盐使用对钠盐摄人量、尿液中钠/钾比值及血压等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识和行为调查问卷,于2011年对两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的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随机抽中班级的学生家长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家庭低钠盐使用、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行为情况及其血压情况;并对其中少部分家庭成员进行7d的24h尿液收集,分析低钠盐使用对钠盐摄入量、尿液中钠/钾离子比值和血压的影响。结果共1034位家长参与了问卷调查,合格问卷903份,其中27.4%的家庭正在使用低钠盐,城乡分别为27.0%和27.6%(P〉0.05);家庭主要烹饪者的性别和低钠盐相关知识的知晓是影响低钠盐使用的主要因素,女性及知晓低钠盐知识的人更倾向于使用低钠盐。11户家庭的26位调查对象成功完成了尿液收集,低钠盐组和普通盐组尿钠/钾离子比分别为(2.6±0.8)、(3.4±0.8)(P〈0.01),总人日均钠盐摄人量分别为(16.5±3.5)g、(19.2±4.6)g(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低钠盐推广行动初见成效,加强低钠盐相关知识普及及健康教育对低钠盐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观察高血压患者实施低盐饮食联合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南开区学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降压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正常饮食,观察组采用低盐饮食,比较两组降压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163.13±8.22)mmHg,舒张压(108.66±9.24)mmHg,治疗后收缩压(140.02±5.33)mmHg,舒张压(96.75±3.25)mmHg,观察组治疗前收缩压(164.16±8.08)mmHg,舒张压(108.74±9.03)mmHg,治疗后收缩压(116.19±2.06)mmHg,舒张压(80.06±2.2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尿钠值(141.96±42.01)mmol/L,观察组治疗前尿钠值(140.32±42.33)mmol/L,两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钠值对照组(138.66±40.35)mmol/L,观察组(99.33±31.9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盐饮食联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对预测靶器官损害和评价预后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钠钾饮食干预对人体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在18~60岁,血压正常或者1期高血压的人员为研究对象。测量基础血压后,所有干预对象免费集中饮食21d,包括:低钠饮食1周,每天3g氯化钠;高钠饮食1周,每天18g氯化钠;口服补钾和高钠饮食联合干预1周,每天18g氯化钠和4.5g氯化钾。在每个干预阶段的最后1d,使用随机零点血压计测量3次血压。结果:低盐干预时收缩压比基础血压平均下降9.15mmHg,舒张压下降4.93mmHg;高盐干预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上升,但未达到基础血压的水平;高盐补钾干预时收缩压比高盐阶段平均下降3.3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0.38mmHg。检出24名盐敏感者,检出率为31.58%。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干预阶段的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个干预阶段的两两对比显示,收缩压除基础与高盐阶段外,舒张压除高盐与高盐补钾阶段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摄入过多和缺钾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低盐饮食和增加钾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于小学生减盐健康教育能否降低其自身及其家长盐的摄入量。方法从长治市城区28所学校即将升入5年级的班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班符合条件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干预组进行减盐健康教育并传递给家长。对2组学生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随访,观察24 h尿钠、尿钾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24 h尿钠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15.30±72.91)mmol,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35.03±73.60)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6,P0.05);家长尿钠钾比值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0.28±2.06),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1.2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5,P0.05);学生24 h尿钠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11.12±27.47)mmol,干预组较之前降低了(8.43±24.16)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2,P0.05);学生尿钠钾比值对照组较之前增加了(2.73±1.87),干预组较之前增加了(2.18±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5);结论采取对小学生进行减盐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家庭自觉减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开展学校减盐宣传与教育工作,以学生为纽带,将减盐干预活动辐射到整个家庭,提高学生及其父母低盐膳食和高血压防治的知晓率以及定量盐勺的正确使用率,探索、完善一种以学校为基础的推广家庭减盐的干预模式。方法以334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目标人群,干预组有168对学生及家长,对照组166对。干预组于2014~2015年实施减盐干预8个月,同时对照组观察8个月,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以KAP问卷调查、食盐摄入情况、体格检测和24h尿钠检测结果为依据,评价"小手拉大手"学生及家长减盐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学生口味适正确比例、高血压防控知识知晓比例、接受低盐膳食教育比例均低于对照组(85.12%、92.17%;5.95%、54.22%,14.29%和60.48%,P0.01);干预组家长接受低盐膳食教育比例低于对照组(37.50%、6.63%,P0.01);干预组家长实施减盐措施、使用低钠盐比例均低于对照组(48.81%、67.47%;55.36%、79.52%,P0.01);干预后终末评估时,干预组学生膳食习惯正确构成、盐与高血压防控知识知晓构成均大于同时期对照组(98.81%、97.59%;92.06%、61.85%;P0.01);干预组家长膳食习惯正确构成、盐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构成均大于同时期对照组(93.85%、91.97%,91.47%、56.83%,P0.01);干预组家长减少吃盐量、定量盐勺及低钠盐使用、实施减盐措施等控盐情况均大于同时期对照组(97.47%、72.44%,P0.01)。干预组干预前中后自身比较,终末评估干预组学生膳食习惯正确构成、盐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构成均大于基线调查(98.81%、90.48%,92.06%、24.21%,P0.01);终末评估干预组家长膳食习惯正确构成、盐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构成均大于基线调查(93.85%、74.60%;91.47%、39.68%,P0.01);干预组家长终末评估减少吃盐量、定量盐勺及低钠盐使用、实施减盐措施等控盐情况均大于基线调查(97.47%、49.85%,P0.01)。干预组人均食盐摄入量降低1.69g/(人·d)。干预组24h平均尿钠降低29.54mmol/L。结论 "小手拉大手"人群减盐干预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效果,以学生为纽带、学校为基础带动家庭减盐的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酸排泄分数与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代谢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痛风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痛风组患者按尿酸排泄分数水平分为尿酸排泄减少组29例(尿酸排泄分数〈7%)、混合组25例(7%≤尿酸排泄分数≤12%)和尿酸生成增多组8例(尿酸排泄分数〉12%)。抽取患者空腹血,检测血肌酐、血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留取24h尿,测得24h尿尿酸、尿肌酐,根据公式计算尿酸排泄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痛风组BMI、平均动脉压、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排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排泄减少组、混合组、尿酸生成增多组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MI、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尿酸排泄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痛风组,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一3.900,一0.476,P〈0.05)。痛风组尿酸排泄分数与24h尿尿酸呈正相关(r=0.465,P=0.001),与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一0.304,P〈0.05)。痛风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酸排泄减少组(尿酸排泄分数〈7%)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一0.392,P〈0.05),非尿酸排泄减少组(尿酸排泄分数≥7%)尿酸排泄分数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437,P〈0.05),而24h尿尿酸与血尿酸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衡阳地区尿石症患者尿结石成分和24h尿成石危险因素,探讨饮食干预对衡阳地区尿石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实施微创手术留取尿结石标本行结石成分分析,且留取尿液标本行24h尿成石危险因素检测的衡阳地区常住居民尿石症患者6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6例,对照组不进行饮食干预,试验组根据结石成分及尿成石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饮食干预,均随访1年,观察饮食干预对衡阳地区泌尿系结石复发率的影响。结果692例尿石症患者,其中有663例完成研究(试验组341例,对照组322例),研究脱落率4.19%(29/692)。对照组饮食干预前后24h尿成石危险因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饮食干预后尿钙(t=3.412,P〈0.01)、尿草酸(t=3.018,P〈0.01)、尿尿酸(t=1.990,P〈0.05)排泄减少,尿枸橼酸(£=3.174,P〈0.01)排泄增加,而尿镁、尿磷排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1年后,对照组322例患者中25例出现泌尿系结石复发,复发率为7.76%(25,322),试验组341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泌尿系结石复发,复发率为0.88%(3/341),试验组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结石成分及24h尿成石危险因素进行饮食干预可有效降低尿液成石的危险性,对降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从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在社区进行分组,对照组501例,干预组523例.干预组采用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强化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4,P>0.05),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均>0.05).经过强化管理,干预组HbA1c、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达标率分别为75.4%、30.4%、85.6%、4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0、4.710、6.542、3.674,P<0.05).干预组血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0.9) mmol/L、(6.2±1.3)mmol/L、(8.3±2.4)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4.926、4.523,P<0.05).结论 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2006年,抽取乌鲁木齐市青年路街道办事处新民路西社区确诊的2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评价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3235例高血压患者中.接受为期1年综合干预的222例,治疗率干预前后分别为80.00%、88.74%(P〈0.05);显效控制率、有效控制率.干预前分别为27.23%、27.23%,干预后分别为50.90%、60.81%(P〈0.0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干预前后分别为(146.46±19.75)mmHg、(84.37±13.43)mmHg,(132.89±13.28)mmHg、(75.87±7.98)mmHg(P〈0.01);干预前后吸烟率、饮酒率分别为11.91%、11.26%.7.66%、4.05%(P〉0.05)。运动参与率干预前后分别为68.94%、79.28%(P〈0.05)。膳食清淡者所占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28.51%、49.10%(P〈0.01)。干预后限盐勺使用率为62.16%,每日食用食盐量〈6g者占94.90%。[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的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应研究有效提高良好行为形成率的措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抽取25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进行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干预组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体育锻炼率(77.95%)高于常规组(59.06%),食油量降幅(4.45g)大于常规组(2.24g),蔬菜摄入量的增幅(95.81g)大于常规组(27.54g),水果摄入达标率(70.87%)高于常规组(47.24%),体质指数降幅[(0.69±1.23)kg/m^2]大于常规组[(-0.17±1.18)kg/m^2],腹围减幅[(1.83±3.90)cm]大于常规组[(0.33±2.95)cm],收缩压降幅[(7.71±13.57)mmHg]和舒张压降幅[(5.34±10.69)mmHg]分别大于常规组[(3.65±13.03)、(1.96±9.18)mmHg],高血压控制率(84.25%)高于常规组(6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体育锻炼、低体质指数和按医嘱服药是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在以集体宣教方式为主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血压随访管理的基础上,增加量化的运动与膳食指导,更能促进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摄入蔬菜水果,减少油的摄入,更能降低血压,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并能减小体质指数,缩小腹围。  相似文献   

16.
彭元  李平非  王晓玲  刘鲲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1):1632-1635
目的评估2010-2011年长沙市城乡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2010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9个区县中各抽取一个社区(乡镇),每一社区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35~65岁常住居民30名,分成高血压患者组、高危人群组和健康人群组,每组各10名,社区干预1年后这些对象再次被调查。结果总计合格调查对象776名,其中女性387名,男性389名。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中"经常饮酒"、"不运动少运动"、"感到精神压力"的暴露率总体上比社区干预前下降(P<0.05或P<0.01);"不运动少运动"高危组和健康组下降显著(P<0.01);而"吸烟"率改变不明显,"盐摄入过量"患者组有所升高(P<0.05);空腹血糖受损(IFG)率平均为9.1%,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6.5%,年龄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C、TG异常率患者组、高危组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1);血压控制率城市社区由31.3%上升至50%(P<0.01),但干预后乡镇社区提高不明显。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与良好生活方式指导,对于各组居民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不一,生活方式干预对高危和健康人群获益更多;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和血压控制效果城市社区仍明显好于乡镇社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的方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社区糖尿病管理,使2型糖尿病的防控及诊疗质量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主要指标控制水平作效果评价。[结果]空腹血糖均值和收缩压2012年比2011年平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0.28±2.72)mmol/L和(1.58±14.92)mmHg(P均<0.05)。分层分析后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者,其空腹血糖均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2012年与2011年比较,分别降低(1.49±3.02)%和(1.22±1.56)%(P均<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正常者,空腹血糖均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2012年与2011年比较,分别升高(0.38±2.29)mmol/L和(0.63±1.23)%(P均<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达标管理及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全科医师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辅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从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9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在社区进行分组,干预组494例,组照组436例.干预组采用知信行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管理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变化,采用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进行两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方式比较.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均>0.05).通过1年的知信行模式干预,干预组空腹血糖为(6.2±1.3)mmol/L,餐后2h血糖为(8.3±2.4)mmol/L,HbA1c为(6.1±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6、4.523、4.92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如饮食控制(86.03%)、坚持运动(82.19%)、药物治疗(85.63%)、定期检查(70.45%)、不良生活习惯改善(76.1 1%)、问卷测试认知度(88.46%)均好于对照组(56.88%、49.31%、62.61%、41.97%、52.06%、2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54、105、109、92.4、408.6,P<0.05).干预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率,如饮酒(14.17%)、超重(15.79%)、合理膳食(70.65%)及适量运动(68.83%)均高于对照组(27.98%、30.05%、52.06%、4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4、16.409、60.955、91.553,P<0.001).结论 基于知信行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