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辅助通气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院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60例进行心肺复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各20例,分析三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指脉氧饱和度。结果三组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平均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机械通气组[(11.2±1.2)min,(13.8±1.3)min比(19.5±1.7)min,P<0.05];球囊面罩通气组、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组指脉氧饱和度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0.721±0.012,0.720±0.012比0.628±0.012,P<0.05)。结论球囊面罩通气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可使患者更早恢复心跳,保证氧供,有利于脑复苏。  相似文献   

2.
面罩在无创通气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无创正压通气(NIPPV)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的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使部分患者免于插管[1,2 ] 。面罩作为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界面,与患者直接接触,在治疗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人员结合面部工程学特点及面罩材料的改进,设计出更舒适、密封良好的面罩,以提高其疗效。现将国内外近年来面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面罩的结构和类型1 结构:面罩通常由主体、密封垫、接口和头带组成。( 1)主体是面罩的主要部件,由透明塑料制成,其四周有4~6个头带孔,与头带相连,将面罩固定于患者的面部,保持面罩的稳定性。( 2 )密封垫是面罩与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双人面罩手控通气(M)、面罩容量控制通气(VC)、面罩压力控制通气(PC)这三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麻醉诱导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三组,M组由两名麻醉医师行双手手控面罩通气,VC组和PC组由一名麻醉医师双手扣面罩,麻醉机给予通气。VC组设定吸气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6次/min,PC组设定RR 16次/min,调节吸气压力值以达到VT8 ml/kg。持续5min,每分钟记录呼吸、循环等参数。结果M组的呼末CO2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CPR)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及早机械通气对心脏复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急诊104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救治过程及结果。结果3min以内气管插管组心脏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3min外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通气组(P<0.05),而3min外气管插管组和球囊面罩通气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是心脏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常常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窒息没有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也往往造成新生儿智力伤残。因此,新生儿窒息的迅速复苏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挽救了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新生儿智力不受到损伤提供了保障。新生儿一旦发生了窒息,及时复苏就需要迅速地建立有效通气。目前最常用的复苏通气方式是面罩加压通气,有的时候面罩加压通气也会出现无效的情况,此时往往采用气管插管通气。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气管插管的普及率和成功率都不高,气管插管技术相对也比较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一种比较快速、有效的通气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近三年来我科将喉罩用于新生儿窒息复苏,取得明显的效果,为新生儿生命安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发达国家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早已降至0.1‰左右,而我国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仍远远高于此数值。调查发现原因之一是基层复苏人员没能很好地掌握新法复苏技术尤其是气管插管技术,遇到重度窒息或面罩复苏无效又难以气管插管的新生儿,施救者常束手无策,使规范的复苏方案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喉罩能代替气管插管而又优于面罩通气,降低复苏技术难度。2005年和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对面罩通气失败而又难以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均推荐使用喉罩进行复苏。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将喉罩纳入第五版、第六版《新生儿复苏教程》(2006年、2011年),介绍了其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等,近年喉罩在新生儿复苏的作用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新生儿咽喉部组织柔软易变形,面罩通气时易出现舌后坠造成上呼吸道梗阻影响通气效果,而且面罩密封性相对不足,故对较重窒息复苏效果往往不佳需改气管插管。而喉罩是直接深入覆盖在喉头上方,充气囊可密封声门四周,通气口正对声门,消除了面罩的弊端,在通气效率明显改善的同时又避免了对面部组织压迫,因此复苏效果优于面罩。  相似文献   

6.
复苏初期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初期不同的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65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初期采用气管插管、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两种人工通气方式对复苏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其优缺点,分析不同人工通气方式在心肺复苏初期的利弊.结果在心肺复苏初期进行气管插管,有效率为38.7%,存活率为16.1%;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复苏的有效率为64.7%,存活率为38.2%,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初期气囊面罩口咽通气管通气是一种理想的可靠的通气方式,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通气量,对循环的复苏如胸外按压影响较小,容易操作,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良好机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烧伤患者常伴有头面部损伤,需要多次进行植皮手术,而在麻醉操作过程中,由于面罩和喉镜的使用会造成面部创面出血、新生皮肤脱落和口角撕裂,并且对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寻求一种更先进的技术,避免损伤的发生.我院采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PLMA)对7例大面积烧伤伴有头面部烧伤的患者进行15次麻醉操作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传统的球囊面罩通气预氧合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预氧合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复苏后气管插管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心肺复苏且行气管插管的158例COPD患者,根据插管预氧合方式分为HFNC组(HFNC预氧合)和对照组(球囊面罩通气预氧合).比较2组患者插管开始和插管成功即刻的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中两种人工通气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心肺复苏中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采用球囊面罩通气和35例采用气管插管通气的心肺复苏患者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跳、呼吸骤停后得到及时供氧的时间;抢救后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到85%以上的比率及所需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及时供氧的时间、SaO2>85%所需的时间及胃内容物反流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O2>85%的比率和复苏成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通气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体外压迫胃部对胃进气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Ⅱ级,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进行面罩通气,试验组在面罩通气期间压迫患者胃部;对照组不进行体外压迫胃部操作.采用超声测量术前(T0)、面罩...  相似文献   

11.
A Brain laryngeal mask was assessed in fifty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 who required controlled ventilation. The mask was inserted in all patients without any difficulty and the satisfactory seal obtained enabled ventilation in all patients in a wide range of positions. Airway obstruction occurred in seven patients secondary to downfolding of the epiglottis and this was rectified by reinsertion. The incidence of sore throat was 10%. The Brain laryngeal mask is a safe alternative to the tracheal tube for controlled ventilation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  相似文献   

12.
傅自萍 《重庆医学》2011,40(28):2840-2842
目的评价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FMMV)联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本院住院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使用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尼可刹米,疗程3 d。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相点意识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变化、GCS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情况、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247、2 h时相点血液酸碱度显著改善,pH值趋于正常范围,PaCO2显著降低,PaO2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同指标同时相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24 h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GCS≥12),PaCO2显著降低(P<0.05),PaO2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第3天,治疗组共有16例患者病情得到好转(88%),与对照组13例(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FMMV)联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治疗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和辅助/控制(A/C)通气的优缺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比较PSV模式有效与效果不佳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2)8例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PSV模式与A/C模式的比较以及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的疗效测定。结果:用PSV模式,所有患者皆完成了从自主呼吸到面罩机械通气的过渡。此后分别有7例和4例患者需改用 A/ C或加用 SIMV模式。与A/ C模式比较,用 PSV模式通气不仅耐受性好,且可允许较低的气垫内压,并具有漏气量少、动态死腔小、有效通气量高等优点。低水平PEEP可提高氧分压,而对血流动力学及面罩的密闭性能无不良影响。结论:PSV模式可作为经面罩机械通气的首选模式,A/ C模式则为必要补充,PEEP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ndotracheal tube (ETT)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in the practice of anesthesia.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is device has numerous advantages over endotracheal tube, however it does not provide an airtight seal between the airway and atmospheric gases. This may lead to pollution of the operating room environment with nitrous oxide. One hundreds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irway in Group I was maintained with LMA with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and ETT with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PPV) was used for Group II.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ETT group recorded concentrations of nitrous oxide that were well above the NIOSH recommended eight hour time weighted average of 25ppm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surgery when compared to patients using L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针对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的相关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共606例患者,包括头罩组304例,面罩组3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头罩无创通气与面罩式无创通气对于降低患者呼吸频率、提高氧合指数、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头罩式可降低患者呼吸频率(P<0.05),提高氧合指数(P<0.05)。头罩无创通气可显著减少面部皮肤溃疡或坏死、结膜炎、不耐受、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罩式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较面罩式可显著减少临床并发症,尤其在对于年龄≤70岁的患者中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可提高患者氧合指数并降低呼吸频率,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肺部感染合并急性Ⅰ型呼吸衰竭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肺部感染合并急性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面罩行无创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改变及最后转归。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病情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较快,临床效果满意。治疗组转有创通气者4例,对照组最终转有创通气者10例,两者比较差异较明显。结论无创通气治疗肺部感染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肺部感染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降低转有创通气的概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喉罩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马长青  邓乃封 《医学综述》2006,12(19):1175-1177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通气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依结构类型不同,其功能应用亦不同。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对呼吸道的损伤、刺激小,并发症少,能维持有效、可靠的通气。第一、二代喉罩对有的食管反流不能完全防止误吸,对需要进行高压正压通气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毅 《河北医学》2010,16(4):427-428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在机械通气1-2h内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RR降低,HR减慢,血压平稳。其中显效52例,有效24例,无效0例。2h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4h-5d撤离呼吸机。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面罩机械正压通气可迅速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和心功能,逆转急性左心衰竭的恶性循环,能取得满意疗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与牙齿正常老年患者的喉罩通气效果比较,观察I-gel喉罩在老年无牙齿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此次研究中,选择60例在全麻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老年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均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分为无牙齿组(NT组)和正常组(T组),每组30例,根据体重选择喉罩型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即刻(T1)、3 min(T2)及拔出喉罩前(T3)、拔出后即刻(T4)、3 min(T5)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2组喉罩的置入时间、置入次数、纤支镜对喉罩对位的分级、气道密封压、相关并发症及血气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通气效果。 结果 NT组的喉罩置入时间及置入次数多于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喉罩置入成功率、喉罩对位情况、气道密封压及漏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置入和拔出喉罩时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其他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gel喉罩通气置入后与喉周组织呈镜像吻合,有效减少对喉周组织的压迫,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麻醉环境。并可有效预防老年无牙齿患者全麻术中因通气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波动,降低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2组。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组(A组)30例,喉罩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T0)、插入通气罩即刻(T1),插入通气罩后5(T2)、10(T3)min及手术开始后5(T4)、10(T5)min和拔出通气罩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和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记录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用七氟醚至呼之睁眼)、拔除通气罩的时间(停用七氟醚到完全苏醒)及不良反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体动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B组患者在T1、T6时间点HR、MAP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PETCO2均较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通气罩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能够安全、有效的运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