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仅刑法中有“非法行医”的概念,而行政法和民法中尚未明确。近年来,由于医生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涉及“非法行医”的案件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在不同法律层面,我国社会公众及各界人士对“非法行医”这一概念的界定却存在很大差别。在我国,仅刑法中有“非法行医”的概念,而行政法和民法中则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2.
从卫生行政法的角度对“医生执业资格“进行分析,认为医生从事医疗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非法行医罪主体认定的实质性问题,并认为对“医生执业资格“进行实质性解释符合刑法目的和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非法行医不仅扰乱了医疗卫生管理秩序,而且由于非法行医者大多不具备执业的资质和条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卫生部副部长、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马晓伟坦言:“非法行医在我国已经到了非打击不可的程度。”2005年4月,全国打击非法行医的“飓风行动”开始。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将科室非法出租给社会上一些不具备行医资格的人,从中谋取蝇头小利,这类非法行医活动对广大患者来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保证群…  相似文献   

4.
非法行医在医疗行为中屡见不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6条的规定,非法行医罪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这些人非法行医,为他人治病,有情节严重的行为,如屡教不改或骗取大量钱财的,或者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构成非法行医罪。那么已经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在等待颁发《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期间的医疗行为,算不算是非法行医?笔者认为这一情况很值得商榷。现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非法行医”的概念进行诠释,明确其具体的含义,并提出应对“非法行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院院长》2014,(12):19-19
5月23日,一起被追诉12年的持证医生“非法行医”案在山东省邹城市法院首次开庭审理。当事医生江四峰,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一名执业医生。他被起诉缘于13年前的一起非法人体试验:在不具备资质的情况下,为一名患者植入碘-125放射粒子。  相似文献   

7.
王越  蒲川 《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83-184,189
《刑法》对非法行医罪主体的规定过窄,且与《执业医师法》的诸多规定矛盾,达不到设立该罪的立法目的。所以应该对刑法第336条第1款作必要的修订,扩大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范围,以规范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8.
今年国务院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当中,把非法行医作为打击商业欺诈的一个重要内容,说明我国非法行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法院今年继续抓好经济犯罪大要案刑事审判工作,重点打击非法行医犯罪等7类犯罪行为。打击非法行医违法犯罪的行动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非法行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黑诊所、假医生;二是一些公立的医疗机构,由于受利益驱动,聘用一些没有行医执照的非医务人员,通过出租科室、出租诊室、合资租用设备等方式来牟取利益,也就是红帽子底下开黑店;三是一些医疗…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院院长》2014,(13):17-17
6月26日,在微信朋友圈、QQ群、微博等网络上,关于“北京医生李芊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但因羊水吸入性肺炎被患者诉至法院,法院认定其为非法行医并判赔1.4万余元”的帖子热传。  相似文献   

10.
论打击非法行医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屡禁不止,难以取缔。对非法行医的行为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取缔。对无证诊所可同时采用取缔与行政处罚。对无证诊所按法定程序查处两次后,仍继续执业者,应以非法行医罪移送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1.
崔虔畅 《河北医学》2007,13(11):1386-1387
近年来,一些城市和地区的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虽然多次对非法行医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心存侥幸者仍然在进行着非法行医活动,这就需要建立长效的打击非法行医机制。然而在打击非法行医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和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谈谈打击非法行医中的几个问题。1非法行医的概念非法行医是指不合法地从事医疗活动,具体是指在行医过程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  相似文献   

12.
庞国明 《当代医学》2006,12(7):28-30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透露:中国打击非法行医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吊销1700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60人的医师执业证书;暂停机构执业1.2万户,暂停人员执业2.7万人,追究刑事责任157人。  相似文献   

13.
自1978年以来,卫生部发布的直接指称“非法行医”的文件14件,涉及超越行医权限而违法行医的约29件?随着医生资质划分的细化,卫生部关于“非法行医”对象的规定也越来越广泛,但这些规定与“非法行医”的传统含义并不相吻合?由此导致大众对非法行医内涵的理解歧义,产生了“泛非法行医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非法行医罪是职业犯,因而“偶尔为之”者不应当认为是犯罪;行医之“医”是具有专业性和危险性的预防、治疗疾病的活动,巫术、饮食疗法等活动不是非法行医。此外,文章还探讨了非法行医罪构成要件中“情节严重”的若干情形。  相似文献   

15.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透露:中国打击非法行医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吊销1700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60人的医师执业证书;暂停机构执业1.2万户,暂停人员执业2.7万人,追究刑事责任157人。  相似文献   

16.
茅竟伟 《当代医学》2006,12(7):14-19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透露:中国打击非法行医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吊销1700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60人的医师执业证书;暂停机构执业1.2万户,暂停人员执业2.7万人,追究刑事责任157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非法行医罪是否存在未完成形态,刑法通说是持否定的观点。由于非法行医罪是情节犯、行为犯,其主观动机包括间接故意,文章先从这方面入手分析,赞同通说的情节犯、行为犯及间接故意犯罪无预备犯及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但肯定其犯罪未遂与中止形态的成立,从而得出非法行医罪未遂犯与中止犯的成立。接着通过比较分析非法行医罪的未遂、中止与非法行医的区别,来说明非法行医罪的未遂与中止的认定标准及对其研究的意义,最后以一具体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庞国明 《当代医学》2006,12(7):24-26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透露:中国打击非法行医取得阶段性成效,已吊销1700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660人的医师执业证书;暂停机构执业1.2万户,暂停人员执业2.7万人,追究刑事责任157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非法行医的现况。方法:收集2010—2012年浦东新区非法行医相关数据,并对打非过程的人力需求进行统计处理与测算。结果:2010—2012年浦东新区平均每年清除非法行医点491.67户次,立案324.33件,浦东新区城市地区牙科非法行医占90.5%,农村地区内科非法行医占58.6%;82.7%的非法行医者无任何医学背景。浦东新区打击非法行医理想状态下需监督员7名。结论:浦东新区的非法行医有以下特点:城市地区非法行医点较少,农村地区非法行医点多;城市地区以牙科为主,农村地区以内科为主;非法行医者主要来自江西、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地,非法行医者中绝大多数不具有任何医学背景。打非整个过程中所需人力资源相对较多,现有卫生监督人力资源配备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激增,无证非法行医在我区大有抬头趋势,社会危害较大,群众反应强烈。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情况,在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从2005年以来,通过开展卫生、公安、计生、监查等七家委办局联合整治行动非法行医现象逐步遏制,以往“明目张胆”的无证非法行医点逐步销声匿迹,规范依法行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打非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许多非法行医由公开转入地下,或者只在晚上、休息日营业,跟执法部门打起“游击战”。卫生监督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无证非法行医“打而不死、禁而不绝”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