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白舌黑干苔(封二图13) 黑苔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颜色深黑,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但吸烟者见之,另当别论。《舌鉴辨正·黑舌总论》曰:“凡舌苔见黑色,病必不轻,寒热虚实各证皆有之,均属里证,无表证也。”该书还认为,真寒假热而舌黑,必全黑而不分经,由淡白突然变黑,颇似寒舌之光亮,又似热舌之焦干,当四诊合参以辨之。总之,黑苔燥裂或生芒刺,为热极津枯;若苔黑滑润,多属寒盛阳衰。《中医舌诊·诊察苔色》认为,中黑边白而滑润,是虚寒夹湿,多见于脾阳不  相似文献   

2.
淡白舌白积粉苔(封二图7) 白苔厚积,颗粒疏松,形如白粉铺堆舌上,扪之涩而不燥,称为白如积粉苔。《辨舌指南》曰:“舌厚腻如积粉者,为粉色舌苔,旧说并以为白苔,其实粉之与白,一寒一热,殆水火之不同道。温病、热病、瘟疫、时行、并外感秽恶不正之气,内蓄伏寒伏热之势,邪热弥漫,三焦充满,每见此舌,治宜清凉泄热。粉白干燥者,则急宜大黄黄连泻心汤等,甚或硝黄下之,切忌拘执旧说,视为白苔,则大误矣。”可见粉白苔不同于一般白苔,其主病有如下三种情况:①时疫初起,邪热浮越于经;②邪毒内盛;③邪热弥漫三焦。淡白舌见此苔,为阳虚湿盛,湿郁化热,阳虚  相似文献   

3.
自1991~1996年我们对病情符合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标准[1]的103倒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古象进行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1各期舌象1.1发热期舌象:舌质较红或深红,纹理粗糙,去体肿胀;青苔略黄成黄,苔面干燥。病情越重,百质越红,舌质越粗糙,舌体越肿胀,舌苔越黄,苔面越干燥。1.2低血压休克期舌象:舌质白,纹理粗糙,舌体瘦薄;百苔灰,苔面干燥。病情越重,舌质越白,舌体越瘦小,青苔越灰,苔面越干燥。1.3少尿期舌象:舌质较紫或紫,有瘀点,百体大而厚;舌苔较灰或黑,苔厚而滑。病情越重,舌质越紫,瘀点越多,苔体越…  相似文献   

4.
淡红舌半截黄灰苔(图37) 半截苔属舌苔的偏全问题,根部厚腻苔说明邪在下焦,或胃肠积滞,或素有痰饮。黄灰苔并见,说明由白转黄转灰,多为热证。舌象:舌淡红苍老,尖有红点。前半部为薄白糙苔,根部苔黄灰腻,垢浊胶结,如铺土碱粉。主病:表邪入里化热;湿热秽浊内盛,痰浊内停化热。常见于心肌炎、风湿热、肝炎及其他发热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人的舌象变化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冠心病人的舌象变化 《内经》云:“心气通干舌”。又云:“舌者,心之官也”。心开窍于舌。故舌者心之外候也,望舌可测其心之病变。辨舌可知患者之寒热,虚实;诊舌当观其舌苦之色泽,舌质之形态,知之质等,冠心病的舌苔舌质均有不同表现,可大体归纳为: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或舌光无苔之别。舌质可大体归纳为:质红、质淡红、质紫暗,或舌质光裂,或舌体胖厚等之别。 薄白苔和白腻苔:薄白苔无病者亦可见之,但病属虚证者亦可见薄自苔或白腻苔者,冠心病及内伤虚证者均见。如属气虚则生寒,则多见白苔或白腻苔。 薄黄苔…  相似文献   

6.
清代岭南著名医家梁玉瑜承袭祖传医术,尤擅舌诊,著有《舌鉴辨正》及《医学答问》。梁氏祖传舌诊之法多有特色,如强调舌的脏腑分部以及舌诊对内伤病的意义;对正常舌象、白舌的深入认识;对黑舌的鉴别诊断;苔色取舍判别寒热真假;不拘旧说,批露时弊以及擅用诊舌态、刮舌苔等辅助诊法等。整理挖掘梁氏舌诊理论对岭南中医诊法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色瘀斑舌薄白苔(封二图43) 舌象:舌红偏暗,尖部有大片黑色瘀斑,并有红点。苔薄白而润。主病:脏腑热甚,气血壅滞;热毒乘心,心血瘀阻;湿温入血夹瘀。可见于内分泌功能紊乱和各种心脏病、高血压、感染发热性疾病。病例:西医诊断为乳腺癌术后,肺部转移。中医辨证属血热夹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红舌点刺(红星舌)白腻干苔 (封二图44) 凡舌面有鼓起之小点,无论红、黑、白、黄皆曰点;若舌面之软刺及颗粒不仅增大,而且逐渐形成尖锋,高起如刺,摸之棘手,则曰芒刺。点刺多见于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舌苔厚薄与临床表现、微生态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5例痰热壅肺咳嗽患者根据舌苔的厚薄分为黄厚腻苔组和薄黄腻苔组,并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临床表现、舌部菌群的总密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薄黄腻苔组、黄厚腻苔组患者菌群总密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薄黄腻苔组患者菌群总密集度与黄厚腻苔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黄腻苔组患者病情程度评分与黄厚腻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壅肺型咳嗽患者舌苔变化与舌部及肺部微生态失调相关,舌诊是本病病情判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51部清代医案中,梳理出记录有温病舌诊医案的著作29部,进一步将全部温病舌诊医案488例摘录出来,以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舌诊分类为主,对温病舌诊医案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88例温病医案中,以舌苔的记录比率最高,为65.16%,其中黄苔的比重最高,其次为白胎和黑苔。清代1850-1911年期间苔色的变化特征为:白苔、黄苔的出现率上升,黑苔的出现率下降,复合苔色的描述增加。舌色的纪录为23.16%,以红舌和绛舌的比例最高。苔质的记录为37.70%,清代1850~1911年,对腻苔的记录上升到苔质纪录的第一位。舌诊的运用范围涉及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和瘟疫。  相似文献   

10.
辨舌体的胖大与肿胀是望舌形之重要内容 ,但现今许多教科书对二者多未明确区分 ,或认为两者相同 ,“肿胀舌 ,又称胖大舌”,以胖大舌或肿胀舌统括 ;或认为两者仅增大程度不同 ,“舌体较正常肿大 ,伸舌满口的称胖大舌 ;舌体胖大满口 ,甚则不能闭口的称肿胀舌”。实际上胖大舌与肿胀舌两者病因病机、舌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均有不同 ,应予区别。1 病因病机胖大舌多由脾虚或脾肾阳虚 ,津液失布、水湿痰饮阻滞 ,或湿热上犯 ,潴留舌体引起。如《辨舌指南》曰 :“胀者 ,浮而肿大也 ,或水浸 ,或痰溢 ,或湿热上蕴”。《脾胃论纂要》亦认为“舌质胖嫩 ,属…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 ,舌苔由薄→腻→黄→黑为逆 ;由黑→黄→腻→薄为顺。薄白苔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或恢复期 ,舌象的变化 ,反应病情的轻重 ,预示证候转机。  相似文献   

12.
舌诊在银屑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舌指南>云:"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又云:"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可见舌质的色泽可以反映皮肤病内蕴血热之深浅,舌苔的厚薄可以体现湿热之轻重,舌体之胖瘦暗嫩可辨正气之盛衰.本人在辨证治疗银屑病时,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注重参考舌象而决定处方配伍,疗效满意,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结合舌苔及症状表现,湖北地区该病多为寒湿所致,病久多兼饮邪等病理产物。舌苔可以作为判断病机转归的重要依据,轻症转归看中焦:发病初期,疫毒多局限于肺卫、气分,病性属实,传变较快。舌中若苔薄白润泽为顺证,预后向好;若出现厚腻苔、焦燥苔、积粉苔及无苔往往提示疫毒内犯中焦,饮停脾胃或胃败津伤,预后均欠佳。重症预后看下焦:发病中后期,疫邪累及中下二焦,病性为虚实夹杂。舌根若出现少苔、无苔提示疫毒侵及肝肾,阴精亏耗,津液干涸,视为危重;若出现厚腻苔,多提示湿困膀胱,并非死候。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中需时时顾护脾胃,并防止肝肾受累、阴液亏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受检者进行舌象观察 ,舌苔主要观察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 ,舌质观察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黯舌 ,并均予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的 12 0例CSG患者作为临床资料 ,汇总、研究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12 0例中Hp感染检出率为 4 3. 3% ,Hp感染所占比率舌苔顺序依次为黄腻苔 >白腻苔 >薄黄苔 >薄白苔 ,舌质则为紫黯舌 >红舌>淡白舌 >淡红舌。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舌象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察舌诊病”是中医诊断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般来说,察内脏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形色外诊简摩”上说:“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旨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前人认为“舌为脾胃之外候”,“脾主运化”,舌与脾胃的消化有密切关系,消化情况容易反映于舌部。据此,本文以观察舌象变化来分析与慢性胃部疾病的关系,而本级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直视下肉眼观察及活检病理确诊的,作者试图运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方法,探索其与临床的联系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舌象变化,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h内观察其舌色、舌苔,按病情、出血量、中经络与中脏腑等分组分析舌象变化。结果病人的舌色改变多见红舌;次为紫舌,再为暗红舌。舌苔以黄厚苔多见,次为薄黄苔,再为黄腻苔。中经络与中脏腑组间比较,中经络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中脏腑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从病情看,轻、中型舌色多见紫舌、紫/暗红舌合并,重型多见红舌、红/绛舌合并。舌苔改变各分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舌色多见红、紫、暗红,舌苔多见黄、腻苔,舌色变化与病情程度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中风的病理变化,是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118例的舌象与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舌象与脾胃病的关系密切。“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薰蒸”,验之临床,脾胃病在舌象的反映上的确迅敏而准确。近年来我们对11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118例患者均由我院胃镜室作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报告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其中单纯萎缩性胃炎48例,萎缩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18.
舌象包括舌质和舌苔的外在特征,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舌乃心之苗窍,牌之外候,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与脾相表里,脾主运化水湿,胃蒸脾湿上潮就形成了舌苔。正常舌质淡红,舌体柔软、润泽,舌背表面有薄层白苔。当机体发生病变,特别是脾胃系病变时,舌象就会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有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对象观察对象均为我院中医科住院的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共125例,其诊断均是经纤维胃镜或X光胃肠钡餐摄片确定的,符合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标准[l]。十M指肠球部溃疡患者108人,胃溃疡患者11…  相似文献   

19.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08,(12):28-29
(接上期)(二)望舌苔舌面上覆盖的一层薄垢称为舌苔。清代吴坤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说明舌苔是胃气蒸化食浊而产生。因此,观察舌苔首先  相似文献   

20.
中医舌诊与胃部疾病对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史证明 ,舌与脾胃存在密切的关系。“舌为脾胃之外候 ,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脾胃疾病在舌象的反映迅敏而准确 ,通过舌诊可以对脾胃疾病做出判断。近 1 0年来 ,国内外有关学者通过胃镜检查 ,在舌诊与胃部疾病的对照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现综述如下。1 舌象与胃粘膜肉眼对照观察土佐宽顺 [1] 对 1 98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了舌苔和胃粘膜的内窥镜所见比较研究 ,结果发现胃糜烂、表层性胃炎 ,随着病情增重 ,舌苔增厚 ,黄色加深。萎缩性胃炎如病情加重 ,而舌苔反变薄并多显示白色 ,提示舌苔变化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变化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