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对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测定尿胰蛋白酶原-2,血淀粉酶及血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尿胰蛋白酶-2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4.3%,血脂肪酶分别为78.0%、76.0%;血淀粉酶分别为80.0%、80.0%。结论胰蛋白酶原-2较之常规的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实验室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的方法,为急诊患者早期治疗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正常人50名,AP患者50例,非AP患者50例。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AMY)、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结果 50例AP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40例,CAMY/CCr%阳性38例,尿AMY阳性分别为35和30例。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以尿胰蛋白酶原-2为最高(95.2%、94.8%),其次为CAMY/CCr%(88.1%、86.2%),血、尿AMY则相对较差,其中又以尿胰蛋白酶原-2持续时间最长,可达7d,AP组与非AP组上述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胰蛋白酶原-2可作为AP的筛选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血、尿AMY;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采用CAMY/CCr%以提高AP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它方法的比较,对28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和76例非急性胰腺炎急腹症病人,急诊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及尿淀粉酶,结合临床检查后再测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以确诊或排除急性胰腺炎。结果表明,尿胰蛋白酶原-2试带法特异性为95%,灵敏度为93%;血淀粉酶定量分析高、低截断值时特异性分别为97%、91%、91%,灵敏度分别为70%、85%;尿淀粉酶定量分析高、低截断值时特异性分别为97%、88%,灵敏度分别为51%、83%;脂肪酶特异性为93%,灵敏度为89%。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试带法灵敏度高,作为急性胰腺炎病人尿液筛查有很大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意义及与血、尿淀粉酶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将142例急腹症患者依诊断标准分为AP组及非AP组两组,均给予尿胰蛋白酶原-2及血、尿定粉酶检测.结果 54例AP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测定结果阳性51例,敏感性94.4%;血淀粉酶检测敏感性76.1%;尿淀粉酶检测敏感性7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尿胰蛋白酶原-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以急腹症来就诊的160例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测定。结果 160例患者中64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组),其余96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患者(非AP组)。AP组中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阳性者60例,敏感性为93.8%,血清淀粉酶阳性48例,敏感性为75.0%;尿淀粉酶升高46例,敏感性为71.91%;尿胰蛋白酶原-2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例非AP组中,有3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性为96.9%,16例血清淀粉酶阳性,特异性为83.3%;19例尿淀粉酶阳性,特异性为80.2%。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诊断早期胰腺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胰腺炎的筛查指标,值得在临床检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凤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57-2958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原-2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6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尿胰蛋白酶原-2,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胰腺淀粉酶、酶偶联法测定α-淀粉酶。结果69例AP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65例(94.2%),胰腺淀粉酶阳性63例(91.3%),α-淀粉酶阳性59例(85.5%);尿胰蛋白酶原-2诊断AP敏感性94.2%、特异性90.3%;胰腺淀粉酶诊断AP敏感性91.3%、特异性是87.1%;α-淀粉酶诊断AP敏感性85.5%、特异性74.2%。结论尿胰蛋白酶原-2是诊断AP的较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露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6):670-671
目的评估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测定及尿淀粉酶/尿肌酐比值(U—amy/Ucr)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怀疑急性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进行血淀粉酶(B—amy)、尿淀粉酶(U—amy)、尿肌酐(Ucr)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测定和B超检查。结果120例中53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AP组),其余67例则为其他原因导致的急腹症(非AP组),40例为正常对照组。B—amy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敏感度为79.2%(分界值为125U/L),特异性为76.1%;U-amy的敏感性为81.1%(分界值为490U/L),特异性为73.1%;U—amy/Ucr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89.7%;尿胰蛋白酶原2试纸条法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5.5%;B超检查的敏感性为88.9%。结论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U—amy/U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U—amy高,尿胰蛋白酶原2试纸条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B-am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快速筛查急性胰腺炎的良好检验指标。方法 对我院182例急腹症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尿淀粉酶和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的阳性率为95.1 2%,明显高于血淀粉酶(82.9%)和尿淀粉酶(75.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待急腹症患者可首选尿胰蛋白酶原-2作为筛查急性胰腺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蛋白酶原-2(TPG-2)与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对244例急腹症患者同时进行尿、血AMY、LPS和尿TPG-2检测,分别计算其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血AMY、尿AMY、LPS、TPG-2及联合检测在发病1天内的灵敏度分别为80.4%、62.3%、44.9%、83.3%、95.6%。在发病的5天灵敏度分别为56、5%、85.5%、87、7%、99.3%、100%。发病第一天的准确度分别为83.2%、72.1%、64.3%、90.2%、97.1%。发病的第5天的准确度分别为69.7%、85.2%、88.5%、99.2%、99.6%。特异度分别为86.8%、84.9%、89.6%、99、1%、99.1%。结论 AMS、LPS、TPG-2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更可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尿胰蛋白酶原-2快速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兵  杨晓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106-3106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实验室诊断AP主要是检测淀粉酶和脂肪酶,但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偏低[1]。近年来,尿胰蛋白酶原-2被认为是诊断AP的良好指标。笔者对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初探。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检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和胰腺B超。结果全组血、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异常23例,占82.1%,胰腺B超检查异常24例,占85.7%。28例患儿均为腮腺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给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如出现腹痛、呕吐和发热,应尽早行血尿淀粉酶和胰腺B超检查,以早期诊断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并不少见。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旭红  赵冬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39-3540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的程度及其与急性胰腺炎(AP)的关系.方法 将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酶升高患者根据腹部CT结果分为非胰腺炎组20例和胰腺炎组16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水平.结果 血淀粉酶非胰腺炎组为(275.0±10.5)U/L,胰腺炎组为(615.4±17.8)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脂肪酶非胰腺炎组为(2125.0±50.4)U/L,胰腺炎组为(2021.0±19.8)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淀粉酶与腹CT结果符合性高.结论 单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引起胰酶升高,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胰酶检查中,血淀粉酶的特异性较脂肪酶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eratitis,A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得出最合理的诊断指标.方法 正常人100名,AP患者112名,非AP患者61名.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AMY)、淀粉酶肌酐清除率(CAMY/CCr%)、尿胰蛋白酶原-2(Tbg-2)、血清样淀粉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结果 112例AP患者中Tbg-2阳性108例、CAMY/CCr%阳性100例、血、尿AMY阳性分别91和80例、SAA和CRP阳性为66和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SAA和CRP的(x±s)分别为(432±240.6)mg/L,(162.6±86.85)mg/L;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x±s)分别为(204.7±95.8)mg/L,(103.2±65.21)mg/L,t值为9.4和4.3,P值均<0.01.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以 Tbg-2的最高,其次为CAMY、CCR %,血、尿AMY相对较差,SAA、CRP最差.结论 Tbg-2为目前诊断AP最理想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指标;如果条件不具备的可选用CAMY/CCR %来提高诊断正确率;SAA和CRP检测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发和病情变化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采用血、尿淀粉酶与尿胰蛋白酶原 2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对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因急腹痛来院急诊的 4 5 0例病人取尿检测胰蛋白酶原 2和淀粉酶 ,同时抽血测淀粉酶。二、方法 :尿胰蛋白酶原 2检测 :按说明书操作。将试纸条的浸渍区浸入尿液中。液体被吸收 ,渗透到试纸条上。标本中的胰蛋白酶原 2将和乳胶粒子结合 ,粒子随着液体一起流过试纸条 ,胰蛋白酶原 2结合的粒子将与固定的抗体结合。如果标本含有超过常量的胰蛋白酶原 2 (>5 0ng/ml) ,将形成一条蓝色线条 (阳性线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阳性率达95%(38/40),非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6%(2/56);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3%.结论 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脂肪酶的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非胰腺炎所致淀粉酶升高患者的脂肪酶,比较其对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脂肪酶明显高于非胰腺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患者脂肪酶的阳性率达95%(38/40),非胰腺炎患者的阳性率仅为3.6%(2/56);脂肪酶比淀粉酶出现时间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第6天阳性率仍达73%。结论脂肪酶的测定为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联合检测血淀粉酶( S-Amy)、尿淀粉酶( U-Amy)、胰脂肪酶( 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及 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ereatitis,AP)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80例(包括9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 AP 组,85例非胰腺炎急腹症患者作为非 AP 组),并根据 AP 分型标准将 AP 组分为轻症 AP 组(MAP 组)70例和重症 AP 组(SAP 组)35例,选择同期门诊接收的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6 h 内采集尿液和静脉血,并利用速率法检测各组受检者 S-Amy、U-Amy 和 LPS 水平,同时利用 ELISA 法检测其 TAP 和 CRP 水平。结果 AP 组患者 S-Amy、U-Amy、LPS、TAP 和 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AP 组患者 S-Amy、U-Amy、LPS 和 TAP 水平明显高于非 AP 组( P ﹤0.05);SAP 组患者 CRP、TAP 和 U-Amy 水平明显高于 MAP 组( P ﹤0.05);AP 组患者中 LPS 水平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91.3%,明显高于 S-Amy、U-Amy、TAP 和 CRP 水平的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AP 患者的 S-Amy、U-Amy、LPS、TAP 及 CRP 水平对于 AP 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胰蛋白酶激活肽(trypsin activating peptide, TAP)联合血淀粉酶(serum amylase,S-AMY)、脂肪酶(lipase, LP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03~2019-04就诊本院的急腹症原因待查患者240例,采集患者S-AMY、LPS、CRP及TAP水平,依据患者最终确诊结果,将急性胰腺炎早期患者纳入胰腺炎组(依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型胰腺炎组、轻型胰腺炎组2个亚组),其余患者纳入非胰腺炎组,比较S-AMY、LPS、CRP联合TAP与否的临床诊断差异及早期诊断效能。结果:比较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非胰腺炎组患者的TAP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S-AMY、LPS在非胰腺炎组患者与其余3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LPS在轻度、重度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CRP在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胰腺炎诊断方面看,增加TAP检查并未提升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但对于重症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酶、淀粉酶同时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特异性。方法:采用酶法水解消浊法和动力学法,结果: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为91.3%,特异性为93.6%;血清淀粉酶分别为89.6%和89.4%。结论:二酶联合测定有互补作用,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霞  王慧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899-900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地检测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TAPmAb,建立检测TAP的ELISA测定法,并初步用于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20例其他急腹症患者尿液标本的检测。结果本法灵敏度为0.69ng/ml,可测范围为0.69~1000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9.10%,批间变异系数为10.33%,回收率为97.7%。轻型、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尿TAP含量(中位值)分别为57.35ng/ml、18.68ng/ml、8.86ng/ml。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经进一步研究,可望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病情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