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定位技术引导治疗和电刺激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以及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定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A、B、C三个治疗组,各12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注入肌肉局部,B组在电刺激定位引导下注入BTX—A,C组在超声联合肌电图引导下定位技术下注射BTX—A。结果:治疗第3天,A、B组MAS评分的无明显区别,(p0.05);C组较A、B两组明显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4周时,A组AROM评分较B组的明显下降(p0.05);C组的MAS评分及FMA评分明显优于A、B两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联合肌电刺激定位注射BTX—A定位技术与单独方法定位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肌痉挛相比临床疗效更好,定位准确,能有效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BTX—A电刺激引导下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肌痉挛,之后给予康复训练,对患者制订注射后的目标,观察其达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Vugl—Meyer评定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BTX—A注射后肌肉张力明显降低(P〈0.05),患者功能显著改善,康复目标总迭标率为71.21%,BTX—A对上肢的粗大运动及下肢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而对手的精细活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结论BTX—A对缓解脑卒中后肢体肌痉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29例眼睑及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选择颌面部靶肌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9例眼睑及面肌痉挛者完全缓解12例(41%),明显缓解17例(59%)。总有效率达100%。结论A型肉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毒副作用小,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医院开展了小儿脑瘫A型肉毒毒素注射(BTX—A)治疗。BTX—A在降低肌张力、提高训练效果方面得到了充分肯定,但还没有人关注到患儿在术中所承受的疼痛以及术后的心理反应等问题。因此,我们用在临床中所遇到的病例来说明小儿脑瘫BTX—A注射术中疼痛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肌痉挛是临床上表现为以速度以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运动病变。1973年Scott首次将A型肉毒毒素(BTX—A)用于治疗斜视,此后也用于各型局限性运动病变的治疗,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本组资料通过BTX—A局部治疗该类疾病,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为客观评价指标,评定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受损的程度、部位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68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34例)和传统治疗组(3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0.01).治疗后3个月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34例患者自发放电均消失,仅有5例遗留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而传统治疗组中只有5例自发放电消失.结论 A型肉毒毒素早期治疗面肌痉挛,并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作为测定指标,使面肌痉挛从诊断到治疗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明显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肌痉挛是临床上表现为以速度以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运动病变。1973年Scott首次将A型肉毒毒素(BTX—A)用于治疗斜视,此后也用于各型局限性运动病变的治疗,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食物中毒的臭豆腐样品进行肉毒梭菌的实验室检测及鉴定。方法 根据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进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的分离及肉毒毒素的分型。结果 通过小鼠致死实验,生理生化鉴定及肉毒毒素基因PCR鉴定,从臭豆腐样本中分离出含有肉毒毒素基因bont/A和bont/B,血清表型为A型的A(B)型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结论 该食物中毒样品为A(B)型肉毒梭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用肉毒杆菌A型No.98和B型No.255标准株制备A型和B型毒素。对A型毒素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研究。证明其与不同成分(特别是水解酪蛋白浓度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小鼠对A型毒素的敏感性比豚鼠高,而B型毒素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肉毒中毒是一种由于误食含有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简称肉毒梭菌)所产生的外毒素的食品,而引起人和动物的运动神经麻痹为主要症状的“毒素型食物中毒”。于1897年才由Van Ermengen从荷兰的一次因食用生腌火腿暴发的食物中毒中首次分离出病原体,并命名为肉毒杆菌(Bacillus botulinus)。不久发现,与肉毒中毒爆发有关的至少有两类厌氧细菌,即解蛋白菌和非解蛋白菌,至少产生三种在药理作用上相同、血清学上相异的毒素。Van Ermengen所分离的菌株是非解蛋白株,产生B型毒素,解蛋白株产生A型和B型毒素。在以后的年代里陆续发现了产生C型毒素的非解蛋白菌株(Bengtsoa, 1922)、  相似文献   

11.
肉毒杆菌中毒是因食入肉毒杆菌的菌体外毒素而引起的病死率很高的急性食物中毒,本菌是带芽胞的厌氧菌,据毒素的抗原性可分为A~G7个型。人的中毒主要是A、B、E型毒素。一、日本肉毒杆菌中毒原因与发生概况 1961年5月,在北海道岩内郡岛野村,一名54岁妇女猝死。在这位妇女的葬礼上,邀集邻居和朋友,吃了该妇女做的青鱼贻鲳,23人进食13人发病,3人死亡。根据中村等证明,这起事件是日本最早的肉毒杆菌中毒(E型)。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东南部地区研究所(SRL)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快速检测肉毒杆菌的新方法。不同菌株的肉毒杆菌可以合成不同类型的毒素,肉毒毒素共有A、B、C_1、D、E、F及G等7种类型。其中A、B、E、F和G型最为重要,它们可引起人类疾病。从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丁青县甘岩乡38人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对患者血液、粪便及剩余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采用肉毒毒素(A/B/E/F型)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检测。结果中毒人员均食用了被肉毒杆菌污染的病死牛肉,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剩余牛肉样本中检出了A型、B型和E型肉毒毒素。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系食用了肉毒杆菌污染的病死牛肉引起,藏区需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力度,改变当地居民不良的饮食习惯,预防肉毒毒素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37例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电话随访形式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20例出现不良反应,占54.05%,其中上睑下垂和眼闭合不全各5例,(13.51%),口角歪斜4例(10.81),视物模糊、眼部干燥各2例(5.41%),口闭合不全、溢泪1例(2.7%)。患者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约为14~42 d。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减少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电话随访则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出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外伤后四肢肌痉挛的注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32例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及康复科治疗的脑外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病人,每例行国产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等距离多点均匀深部注射治疗,每次注射总量不超过100U,每次注射1-2块肌肉。若肌肉较大或多块肌肉痉挛,可分次注射,每次间隔至少7天,同时辅以常规肢体功能锻炼.注射后3天、7天、14天、1月、2月、3月、6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测定肌张力改变,每例病人随访6月。结果32例治疗病人均在注射BTX-A后第3-7天内肌张力下降,在2-8周时达到明显效果(P<0.05),3月后有4例出现不同程度复发,6月后25例复发,痉挛程度较注射前轻,重复注射BTX-A后可缓解。BTX-A注射后有4例出现局部轻度淤血,未发现明显全身并发症。结论等距离深部肌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外伤后四肢肌痉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为康复治疗赢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肌电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 选择88例四肢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非肌电引导定位后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从注射前、注射中、注射后等方面加强护理和观察.结果 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对患儿进行规范周到的护理有助于提高肉毒毒素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肉毒杆菌? 肉毒梭状杆菌,又叫肉毒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其生长繁殖及产毒的最适温度为18~30℃.肉毒杆菌本身是无害的,但是,肉毒杆菌在厌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物之一,不到1微克(百万分之一克)就可以置人于死地.幸运的是,肉毒毒素对热很不稳定,通常75~85℃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10分钟即可被破坏,但其芽孢在120~140℃的高温下还能生存数小时.  相似文献   

18.
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并不罕见,但对其认识还十分肤浅[1].本病分类方法很多,以眼睑痉挛、偏侧面肌痉挛、Meige综合征、书写痉挛及痉挛性斜颈多见.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9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屈肘肌与肩后伸肌群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该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探究A型肉毒毒素部位联合注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及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15日-2018年5月15日期间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单纯屈肘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肩后伸肌群肉毒素注射。两组患者注射后均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在治疗1、2、3个月时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综合分析患者痉挛及运动状态,综合评价A型肉毒毒素的治疗效果及两种注射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3个月时Ashworth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显著增加,且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均显著增加,在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出良好的预后。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肉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屈肘肌与肩后伸肌群联合注射较单独屈肘肌注射表现出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注射除皱一直是人们除皱时的首选方法,而肉毒毒素又是注射除皱最常用的填充材料之一,经过多方面的研究证实是十分有效的.本文介绍了A型肉毒毒素的概念及除皱原理,从肉毒毒素的美容除皱机制、适应证、使用方法、临床效果、禁忌证、注意事项等方面综述了A型肉毒毒素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