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大白鼠连续灌服萘丁美酮6个月,在剂量为40mg/kg/d和20mg/kg/d对动物的饮食、生长发育和肝、肾功能均无影响;而90mg/kg/d组动物出现明显毒性反应,并有动物死亡。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胃肠损伤和肾脏损害。故该药品能在40mg/kg/d连续服用半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大鼠经口灌服双氟哌酸三个月,40与200 mg/kg/d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体重增长超过对照组;血细胞学与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650 mg/kg/d组的动物食欲下降,甚至拒食,体重减轻,试验过程中2只(2/20)动物死亡。血常规与血化学检查14/16出现肝功异常。死亡与存活动物可见胃壁细胞,主细胞消失,表现为胃萎缩,肝细胞增大、细胞疏松,睾丸出现不同程  相似文献   

3.
纳米羟基磷灰石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羟幕磷灰石(nano-HAP)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为长期毒性试验和其他毒理学试验提供参考依据,并初步了解nano-HAP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是否会迁移到其它器官和组织.实验选用清洁级的110~130g Wistar大鼠70只,分为7组,实验组各组剂量分别为21.66mg/kg、29.97 mg/kg、41.49 mg/kg、57.42 mg/kg、79.48 mg/kg、110.39 mg/kg,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单次尾静脉注射,14d内观察动物的毒性症状,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将死亡动物解剖,对动物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nano-HAP在Wistar大鼠身上尾静脉注射时LD50为51.79 mg/kg,由病理结果推测实验动物的死亡原因是由血管栓塞所致.在一只最低剂量组死亡动物肝的汇管区及附近肝内有占位性蓝染无定型物,肝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说明nano-HAP颗粒在充分分散的情况下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身体其它器官,因此有必要对nano-HAP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稳定的D-氨基半乳糖致敏的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剂量,分别以腹腔注射10 mg/kg、50 gmg/kg 、100 mg/kg D-GalN,再分别以0.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 LPS静脉注射。51只大鼠随机分组,以平均动脉压低于8.0 kPa(60 mmHg)为休克指标,持续6 h以上至实验结束动物不死亡为休克稳定标准,优化与实验要求相符的造模条件。结果: 腹腔分别注射10 mg/kg、50 mg/kg、100 mg/kg D-GalN和同时分别静脉注射LPS 0.5 mg/kg、1.0 mg/kg组无动物死亡,但休克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LPS 2.0 mg/kg组动物死亡率较高。静脉注射LPS 1.5 mg/kg和同时腹腔注射D-GalN 100 mg/kg组,尽管有少量动物死亡,但休克持续时间最长(P<0.01)。 结论: 腹腔注射D-GalN 100 mg/kg和静脉注射内毒素1.5mg/kg时可建立稳定的D-GalN致敏的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小鼠单次经口灌服司帕沙星4、20和100mg/kg后,动物的活动正常,未出现兴奋的抑制作用;小鼠单次经口灌服司帕沙星4、20和100mg/kg,与戊巴比妥钠镇静催眠无明显协同作用;给猫静脉注射司帕沙星4、16和64mg/kg,对动物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的病理形态改变及抗氧化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改变。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即40 mg/kg、50 mg/kg、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第1、4、7、14 d取大鼠右眼进行病理检查;取左眼视网膜,检测SOD和CAT的活性。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 d,40 mg/kg和50 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各层未见损伤,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损伤、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第4、7、14 d,各剂量组均出现明显损伤,且损伤程度比第1 d和对照组明显加重,呈现外核层细胞波浪状改变和外核层厚度减少(P<0.05或P<0.0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第1、4 d,60 mg/kg碘酸钠造模组视网膜组织SOD、CAT的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第7、14 d,各剂量组视网膜SOD、CAT活性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或P<0.01)。结论: 40 mg/kg、50 mg/kg和60 mg/kg的碘酸钠均可导致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外核层细胞损伤,并使大鼠视网膜抗氧化系统受损。碘酸钠用量越大,视网膜细胞损伤出现时间越早、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中,常用到免疫抑制模型,如何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成为免疫增强剂作用评价的关键。 目的:应用环磷酰胺构建C57BL/6J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连续5 d。环磷酰胺5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3 d组,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小鼠分别以环磷酰胺50,80,80,1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5,3,5,5 d。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100 mg/kg环磷酰胺,隔天1次,共注射3次。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导致小鼠外周血中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P < 0. 05);谷丙转氨酶(除环磷酰胺50 mg/kg 5 d、80 mg/kg 3 d组)、谷草转氨酶、尿素显著升高(P < 0.05),其中环磷酰胺80 mg/kg 5 d组、环磷酰胺100 mg/kg 5 d组和环磷酰胺100 mg/kg隔天给药组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提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可建立CD3+T,CD3+CD4+T及CD3+CD8+T细胞明显下降的免疫抑制模型,其中以环磷酰胺50 mg/kg 5 d和80 mg/kg 3 d方式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动物模型的眼电图和病理形态改变,寻找最适的MNU剂量。方法: 50 d龄雌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6组(每组25只大鼠),即30 mg/kg、35 mg/kg、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在造模后12 h、1 d、3 d、7 d和10 d测定大鼠的眼电生理,并取眼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大鼠眼电生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各个时点对a波潜伏期和b波潜伏期的影响变化不大(P>0.05);a波振幅和b波振幅在第1、3 d下降较为明显(P<0.05或 P<0.01)。30 mg/kg和35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a波潜伏期、b波潜伏期、a波振幅和b波振幅明显高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P<0.05或 P<0.01)。45 mg/kg和50 mg/kg MNU组在不同的时点绝大多数呈现熄灭型电生理的表现。病理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时点,30 mg/kg和35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较轻,明显低于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对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的损伤(P<0.05或 P<0.01)。损害程度为50 mg/kg>45 mg/kg>40 mg/kg。结论: 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和功能损害, 30 mg/kg和35 mg/kg MNU组损害较轻,40 mg/kg、45 mg/kg和50 mg/kg MNU组损害较重,40 mg/kg MNU是引起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最大损害的最低剂量。  相似文献   

9.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DHAQ高剂量组(D高组,0.18mg/kg/d)、低剂量组(D低组,O.09mg/kg/d)和生理盐水组,连续静脉注射给药18天,处死半数动物,余下者停药继续观察25天,比较动物给药前、给药期及停药后的一般状况、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D高组给药一周后食欲普遍下降、活动减少、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NPP模型。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锌喂养组(N-NPP,饲喂普通饲料,锌30mg/kg/d,2周后制备NPP),低锌喂养组(L-NPP,饲喂低锌饲料,锌0.85mg/kg/d,2周后制备NPP),高锌喂养组(H-NPP,饲喂硫酸锌水溶液227mg/L/d,2周后制备NPP)。应用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脊髓后角bax表达和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高锌喂养能显著改善NPP后的痛觉过敏,提高机械痛阈,降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0.01);低锌喂养则加重行为学改变,使机械痛阈更低,脊髓后角bax表达水平更高(0.01)。结论高锌能抑制NPP模型小鼠脊髓后角bax的表达,改善动物行为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锌对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c-fos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小鼠模型:对照组(Con)给予适锌饲料(锌30mg/kg/d)喂养2周后,右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适锌喂养组(N-NPP)给予适锌饲料(锌30mg/kg/d)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辣椒素;低锌喂养组(L-NPP)给予低锌饲料(锌0.85mg/kg/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高锌喂养组(H-NPP)给予硫酸锌水溶液(227mg/L/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注射辣椒素后7d锌对脊髓cfos表达和动物行为学的影响。结果高锌喂养能显著增加血清和脊髓中锌的含量,使脊髓c-fos表达下调,机械痛阈增高,痛敏减弱(0.01);而低锌喂养加重血清和脊髓的缺锌状态,脊髓c-fos表达上调,机械痛阈降低,痛敏增强(0.01)。结论锌能抑制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c-fos的表达,降低痛敏。  相似文献   

12.
1、本实验做了DccNa和TCCA对小鼠、大鼠、幼鱼、兔等动物的急性毒性实验。DccNa和TCCA一次口服给药对小鼠、大鼠、兔等动物的影响较小。小鼠口服的LD_(50)为1309mg/kg,属于基本无毒物。DccNa500mg/kg一次给药对兔的呼吸、血压、心率无明显的影响。故该产品对高等动物是比较安完的用于饮水和餐具的消毒,对人体是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环磷酰胺诱导正常小鼠免疫抑制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正常小鼠免疫抑制的影响。方法采取不同的时间给予正常小鼠腹腔内注射小同剂量的环磷酰胺(CY),观察对小鼠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0、80、100mg/kg的CY后,各剂量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结论给予正常小鼠腹腔注射20、80、100mg/kg的CY,可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并且连续3d腹腔注射剂量为80mg/(kg·d)1CY的效果盛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动物实验、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DON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结果:FCM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ON均能诱导并促进体内小鼠胸腺细胞凋亡,DON0.5mg/kg、1mg/kg、2mg/kg、4mg/kg、8mg/kg组胸腺细胞的平均凋亡百分率分别为6.35%±1.30%、8.30%±1.33%、8.89%±2.15%、10.70%±0.62%和12.54%±2.08%,在0.5mg/kg到8mg/kg的浓度范围内,随DON浓度的增高,胸腺细胞的凋亡率也相应增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788,P<0.0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大剂量(8mg/kg和4mg/kg)DON处理组小鼠胸腺细胞出现了凋亡特有的梯状条带。超微结构观察可见DON处理组小鼠胸腺部分细胞出现核染色质固缩凝聚、胞芽等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表现。大剂量(8mg/kg和4mg/kg)DON可明显降低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活性(用PI表示,P<0.01)。结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可剂量依赖地诱导并促进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5.
头孢地秦在免疫抑制小鼠白念珠菌败血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头孢地秦 (cefodizime ,CDZ )在实验性免疫抑制小鼠白念珠菌败血症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综合作用 ,本文用环磷酰胺 (CTX )免疫抑制昆明种小鼠 ,分别腹腔注射CDZ 6 0 0mg/kg、 2 0 0mg/kg、 5 0mg/kg及头孢曲松 (cef triaxone ,CRO ) 2 0 0mg/kg× 7d。并在第 3天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 ,第 8天分别测定各组的炭廓清功能、血清溶血素的生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观察小鼠注射白念珠菌后的生存期并作生存分析。研究表明CDZ 6 0 0mg/kg、CDZ 2 0 0mg/kg组能明显提高CTX抑制的炭廓清功能 (P <0 0 5 ) ;CDZ各组亦能增加被CTX抑制的血清溶血素水平 (P <0 0 1) ;与CTX组相比 ,CDZ6 0 0mg/kg组明显提高CD4/CD8比值 (P <0 0 5 )。整体比较各组生存率 ,与其免疫调节功能基本一致。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后 ,CTX组 3d就有小鼠死亡 ,其平均生存期为 5d ,而CDZ 6 0 0mg/kg组、 2 0 0mg/kg组、 5 0mg/kg组最长生存期分别为 16d、17d和 12d ,其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12 8d、 11 7d和 9 6d ,明显高于免疫抑制组小鼠 (P <0 0 1)。而CRO组和免疫抑制组相比 ,差别无显著差异。说明CDZ能提高免疫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并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 ,提示其在临床感染治疗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大鼠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R14多肽免疫雌性Lewis大鼠后,随机分为ATO 5 mg/kg、2 mg/kg、0.5 mg/kg、环孢素A(CsA)2 mg/kg和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2mL/kg 5组,每组5只,分别每日腹腔注射。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眼前房炎性反应,第15天时观察大鼠眼球的病理改变及质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眼球中T-bet+Th1及FOXP3+调节性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ATO 0.5 mg/(kg.d)组可见明显的前房炎性反应,ATO 5 mg/(kg.d)组和CsA组炎性反应较轻。CsA组、ATO 5 mg/(kg.d)组和ATO 2 mg/(kg.d)组的临床评分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05)。病理评分显示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CsA组、ATO5 mg/(kg.d)组和ATO 2 mg/(kg.d)组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0.9%氯化钠注射液组(P<0.05)。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ATO 5 mg/(kg.d)组和CsA...  相似文献   

17.
对一硝基苯甲酰还原青蒿素(简称蒿苯酯Artenibenzoate)是青蒿素的衍生物。实验证明,实验动物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d7开始服药,每周一次,连服4—6次,对小鼠、家兔及犬体内的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杀灭效果。小鼠300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89.1%;家兔40mg/kg连服8次和80mg/kg边服6次的减虫率分别为99.2%和100%;犬45mg/kg连服4次的减虫率为97.5%。用等毒剂量和等剂量比较蒿苯酯、呋喃丙胺和吡喹酮的杀灭血吸虫童虫效果,以蒿苯酯为最佳。蒿苯酯对血吸虫童虫表皮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给药后童虫发育停滞,虫体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在麻醉麻痹状态下猫血浆中皮质醇浓度的昼夜节律。实验分为麻醉组和组。麻醉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mg/kg,以后每隔4小时补充戊巴比妥钠麻痹3mg/kg,以维持动物于麻醉状态。在麻痹组则肌注三碘季胺分5mg/kg,以后每隔1小时补充3mg/kg以维持动物清醒麻痹状态,用人工呼吸维持呼吸。从上午8:00开始所后每隔4小  相似文献   

19.
人参茎叶总皂苷对衰老小鼠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人参茎叶总皂甙口服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小鼠颈背部皮下每日注射D 半乳糖 ( 1 0 0 0mg/kg)造成衰老模型 ,同时灌胃 5 0mg/kg .d 1和 1 0 0mg/kg .d 1的人参茎叶总皂甙 ,42天后 ,测定全血中的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 ;测定皮肤组织匀浆中的羟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1 0 0mg/kg .d 1人参茎叶总皂甙使衰老小鼠全血中CAT和GSH Px活力显著升高 ,皮肤组织匀浆中SOD活力显著升高 ,MDA含量降低 ;5 0mg/kg .d 1和 1 0 0mg/kg .d 1人参茎叶总皂甙均使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 ,且与衰老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参茎叶总皂甙口服对D 半乳糖致诱导的小鼠皮肤衰老具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眶内切断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左侧视神经且残端留置荧光金(FG)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30 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量(85 mg/kg/d)氯化锂实验组。术前1 d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氯化锂溶液,直至术后2 d、7 d或14 d处死动物。平铺视网膜后取样计数FG逆行标记的存活节细胞,并由此计算出每一视网膜内节细胞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2 d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存活时间增至7 d时,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增高最为显著。术后14 d时,低剂量与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高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氯化锂可显著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节细胞的存活,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为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