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结合病理机制进行分型及超声鉴别诊断。结果:本组彩超诊断符合率为78.1%(25/32例)。根据超声所见及手术、膀胱镜和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Ⅰ型:局灶性增厚型18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弥漫增厚型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超声、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8例,其中肉眼血尿10例;尿路刺激症状15例;排尿困难5例。膀胱镜检查23例,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12例,乳头状癌样型6例,慢性炎症型3例,黏膜无明显改变型2例。超声检查23例,表现为膀胱局限性增厚7例,结节状增生8例,2例合并膀胱占位。23例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呈局限性片状增厚或明显增厚,应高度怀疑该病。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分型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病变与膀胱壁的关系,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病变边缘及内部的血流分布,同时将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分型。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声像图表现分为囊状结节型5例、实体结节型8例、局部壁增厚型21例,弥漫性壁增厚型5例,59.0%(23/39)的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尿道内口周围,69.2%(27/39)的病变内部见小囊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达84.6%(33/3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腺性膀胱炎病变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病变与膀胱壁的关系,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膀胱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乳头增生型22例,膀胱内壁呈乳头状或息肉样增生;Ⅱ型:结节增生型24例,膀胱内壁局限性增生呈团块状或结节状隆起;Ⅲ型:弥漫增生肥厚型6例,膀胱壁呈节段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累及整个膀胱壁。超声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38%(47/52),误诊率9.62%(5/52)。结论超声检查对腺性膀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在腺性膀胱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腺性膀胱炎二维和彩色超声共性和特点,探讨超声在腺性膀胱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膀胱镜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31例进行超声、膀胱镜及病理所见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局限型6例;弥漫型25例。其共性和特点:①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基底平坦,与膀胱壁强回声界线清晰;②基底部无肿瘤滋养动脉长入,无树枝关彩色血流及中高速度动脉频谱显示;③弥漫型并发上尿路梗阻,多呈双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膀胱。结果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常见于膀胱后壁三角区及其周围组织,它主要表现为黏膜局部扁平伏隆起,增厚及隆起处呈较疏松的中低水平回声,表面粗糙不平。结论超声对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经超声引导穿刺组织病理证实的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超声表现进行分类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灶状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可表现为局灶性强回声、低回声和近等回声病变3种影像。结论:强回声型肝细胞脂肪变性超声表现诊断较易,低回声及等回声型应注意与肝癌等病变鉴别,超声引导穿刺组织活检是进行鉴别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例1,女,63岁。尿频尿急一年伴下腹胀痛半月。尿常规:白细胞++,潜血++ +。超声检查:膀胱充盈良好,后壁及两侧壁粘膜粗,呈息肉状突入膀胱内,边界清,回声强,振动腹壁有漂动感。超声诊断:腺性膀胱炎。 例2,女,35岁。尿频、尿痛、尿急2天伴右腹部绞痛2小时。尿常规:潜血++ +。超声检查:右肾集合系统分离扩张积水1.6cm,右输尿管扩张约0.6cm,其末端见一约0.6×1.0cm强光团可见声影,膀胱充盈良好,膀胱三角区左侧壁粘膜粗呈息肉性改变,边界清,回声强,向膀胱内突入。超声诊断:右肾积水,右输尿管末端结石,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 方法对6例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6月至2015年7月临床收治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6例膀胱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全程血尿4例,尿频、尿急、尿痛或间断尿痛各1例。术前超声显示6例膀胱病灶均表现为低回声,5例病灶内见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结构;病灶最大径0.5~4.1 cm;其中4例病灶位于膀胱三角区,1例位于膀胱左前壁(单发4例、多发1例),1例膀胱壁弥漫性增厚伴壁内多发病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1例病灶血流信号丰富,1例病灶少量血流信号,4例病灶未见明确血流信号。病理诊断:膀胱血管瘤合并慢性炎症3例,膀胱海绵状血管瘤1例、膀胱肌间血管瘤1例,膀胱血管瘤伴部分血管壁黏液变性1例。 结论膀胱区低回声病灶内见多个小无回声区呈"筛孔状"为膀胱血管瘤典型超声图像特征,结合患者血尿、尿频、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有助于术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确诊AIP患者的常规超声特点及其中8例的CEUS表现.结果 AIP二维超声表现为弥漫性(15例)或局灶性(1例)胰腺肿大伴回声减低,胆道梗阻征象较常见(13例),部分病例胰腺炎症累及胆总管(9例)、肝内胆管(3例)及胆囊(3例),壁增厚出现“三明治征”.CEUS显示6例弥漫性AIP均匀性增强及消退;1例胰头明显肿大的弥漫性AIP血管期胰头区高增强,实质灌注期胰腺整体等增强;1例局灶型AIP血管期呈低增强,实质灌注期呈等增强.结论 AIP二维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借助CEUS可进行鉴别诊断,常规超声及CEUS有助于AIP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