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lles骨折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下尺桡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11月,对20例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的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新鲜Colles骨折患者行旋后位前臂U型石膏固定,治疗4—6周。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9个月。2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复发脱位。Gartlang和Werley评分系统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评分为良的3例患者中,偶有疼痛,但功能无受限1例,前臂旋转轻度受限1例,腕关节桡偏畸形1例。结论旋后位前臂U型石膏是治疗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的下尺桡关节损伤Colles骨折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前臂旋前位,腕关节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有加萤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作用.不官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144-1146
<正>下尺桡关节陈旧性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关节慢性损伤之一,其脱位约占前臂骨折脱位的7%[1],多以其他骨折的并发症存在,单独因韧带损伤发生的DRUJ脱位较少见,因此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极易漏诊,往往因无法缓解的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才发现。DRUJ又称远侧尺桡关节,其骨性部分由尺骨头和桡骨远端乙状切迹组成,周围辅以软组织部分。DRUJ脱位既往的保守治疗方法为超肘腕石膏固定于前臂完全旋后位,依赖瘢痕生长以恢复其稳定性,但对于陈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4月至1996年4月期间,作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右侧38例,左侧8例。年龄16~72岁。均:有腕部外伤史,前臂远端肿胀,呈餐叉样畸形、下尺桡关节有挤压痛,压尺骨小头有松动感,前臂做旋转动作时可发生弹响或摩擦音,x线片示:桡骨远端骨折向背侧桡侧移位,下桡尺关节间隙增宽。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骨折间血肿内麻醉。复位手法以双人为宜。病人取坐位,患肢屈肘90°,前臂于中立位,行对抗牵引矫正骨折嵌插,继而顺着桡骨纵轴方向稍尺偏牵引3~5min,使前臂牵引力重新组合分配,掌屈位矫正骨折远端背侧移位,尺偏矫正桡侧移位,再则尺偏牵引力又加入旋前掌屈的转折,使背侧开,掌侧合。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背伸10°尺偏20°左右。骨折复位固定后按中医治疗骨折早、中、晚三期用活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治疗方式。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264例,其中42例术中发现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20例采取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或旋后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组),22例未行固定(非固定组)。术后对握力和腕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观察;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aland-WeA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部功能进行评估,并测试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内获得愈合,下尺桡关节均对合良好,没有出现明显半脱位或脱位。两组患者的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及G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例发生远期下尺桡关节不稳。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定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系统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同时,固定与不固定下尺桡关节临床效果无差异,因此对于合并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若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不推荐l期固定下尺桡关节。  相似文献   

6.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20例尸体标本上通过切断不同的韧带和桡骨远端截骨,并对每一实验拍片记录,研讨Colles骨折中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发生机制及解剖基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桡月角的改变对中点移位是有影响的,但不产生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产生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桡腕关节掌背侧韧带损伤及桡骨远瑞骨折并掌倾角成负角。Colles骨折合成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患者治疗时要尽量恢复原有的掌倾角,争取解剖复位,复位后在掌屈尺偏位仍有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者,腕关节可固定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分期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脱位26例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分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38个月,20例骨折愈合且无明显的对线不良,6例出现骨折移位或桡腕关节半脱位,其中4例进行手术修复,2例拒绝手术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腕关节和前臂最后平均活动度为:掌屈62°,背伸54°,桡偏27°,尺偏25°,旋前85°,旋后75°。最后评估时所有患者的每个指尖均可顺利地触及远侧掌横纹。平均为健侧握力的80%。根据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14例,良9例,可3例。结论利用韧带整复原理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满意的疗效,但围治疗期处理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2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内固定移位、骨折断端再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等级:优4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陈旧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断端,提高了固定强度,促进了骨折愈合,可避免桡骨短缩及骨折移位,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各3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按照AO分型均为C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3.2个月(12~26个月),两组在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应用腕关节镜技术治疗组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腕关节镜技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早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应用腕关节镜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既可以进行关节内软骨面的复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又可以了解腕关节内韧带和TFCC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部疼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B型2例,C型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结果9例分别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按照Gart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8例,良1例。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平均为45°,掌屈为54°,尺偏为88°,桡偏为27°;前臂旋前为88°,旋后为82°。所有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针道感染、肌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可良好维持骨折处对位对线,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结合外固定架可以防止术后骨折再塌陷,维持桡腕关节间隙正常位置,保护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采用掌侧角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36例,按照Dienst评估标准对腕关节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2~36月)。桡骨尺倾角、桡骨短缩、掌倾角、下尺桡关节复位、桡骨远端关节面等在术后即刻摄X线片和末次随访时摄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握力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角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6诊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3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18)个月。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组短,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骨折愈合后6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前臂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但其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过 CT检查提高对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诊断率。方法对 56例经 X线检查可疑为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患者(男 36例,女 20例)行双侧远端桡尺关节旋前、旋后位 CT横断扫描。应用 Nakamura的改良桡尺线方法进行测量,经过双侧对比确定尺骨头掌侧或背侧半脱位。结果在 56例 X线检查拟诊为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中,尺骨头掌侧半脱位 10例;尺骨头背侧半脱位 15例;另有 2例为尺骨头背侧半脱位,经与健侧对比确定为假阳性。结论通过 CT检查诊断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可减少 X线检查由于难以达到标准投照位置所产生的假阳性,从而提高对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诊断率。对曾有腕关节外伤史或逐渐加重的腕部疼痛及远端桡尺关节活动受限者, CT检查是诊断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国 《中国骨伤》1989,2(6):36-3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较常见的骨折,据我院骨科门诊统计占上肢骨折19.1%。桡骨下端与腕骨相接,构成桡腕关节。内侧与尺骨相接,构成下尺桡关节该骨折时易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腕舟骨骨折,下尺桡关节分离等并发症。桡骨远断端向背侧移位者称克雷氏骨折。远断端向掌侧位移者称史密氏骨折。通过部分远端桡骨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移位者称巴尔通氏骨折。其一般单纯性,稳定性骨折较易治,不稳定性骨折或合并损伤者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当,愈后可致断端畸形,腕关节功能受限,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而治疗其骨折时必须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恰当的处理。整复时尽量达到解剖对位或接近解剖对位,使其愈合快,早期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智 《中国骨伤》2010,23(8):571-573
<正>桡骨远端骨折一直是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的骨折,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多数是由低能量损伤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多为关节内骨折,主要累及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主要目的为恢复桡骨长度、整复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维持关节稳定。  相似文献   

16.
李俊明  黄红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3):154-154,T001
尺骨茎突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例在腕关节损伤中并不多见,作者于2002年7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日被重物砸伤右前臂,造成远端疼痛、畸形,3小时后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宽度变窄,掌侧隆起,尺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可触及脱位之尺骨小头,按压无异常活动,无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X线:右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小头向桡掌侧完全脱位。即行手法整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向尺背侧按压脱位之尺骨小头,使尺骨小头滑过松驰的尺侧腕屈肌腱,解除交锁,而后背伸腕关节,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使其与尺骨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先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恢复桡骨的长度及可接受的尺偏角、掌倾角,再进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7个月。所有骨折在14周内愈合。1例术后3周桡骨端外固定架针孔处出现红肿渗出,予以伤口换药冲洗,术后4周去除外固定架后针孔伤口愈合。患者均未出现腕管综合征、肌腱磨损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测量显示:掌倾角9°~15°,尺偏角19°~25°。腕关节活动度:背伸30°~80°,掌屈45°~79°,尺偏17°~30°,桡偏15°~28°,旋前60°~85°,旋后45°~75°。术后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5例,良1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掌侧入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治疗1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度、影像学指标、疼痛VAS评分、握力等情况,采用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Mayo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45°~70°,掌屈35°~65°,桡偏25°~30°,尺偏30°~45°;前臂旋转度:旋前80°~95°,旋后75°~95°;影像学指标:掌倾角5°~20°,尺偏角15°~30°;疼痛VAS评分0~3分,握力13~45 kg,Quick DASH评分0~29分,PRWE评分0~26分,Mayo评分70~99分。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尺偏、前臂旋后、尺偏角、握力方面<65岁年龄段优于≥65岁年龄段(P <0.05);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掌屈、腕关节桡偏、前臂旋前、掌倾角、疼痛VAS评分、Quick DASH评分、PRWE评分和Mayo评分方面两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出现26例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截骨延长髂骨植骨联合掌侧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8-09采用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以及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结果 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松动及肌腱断裂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较术前增加,腕关节前屈、后伸、旋前、旋后、桡偏、尺偏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nderson系统评价前臂功能: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 截骨延长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可最大程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尺远端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慢性不稳采用肌腱移植解剖重建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12月对18例桡尺远端关节慢性不稳患者采用游离掌长肌腱移植重建掌侧和背侧桡尺远端韧带,术后应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观察腕关节活动范围(背伸、旋转活动、屈曲)、握持力度、腕关节疼痛情况,测试桡尺远端关节稳定性情况,并采用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术后桡尺远端关节有无退行性变化及骨隧道断裂,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8例获6~36个月随访,平均(13.0±1.7)个月。1例出现短暂的感觉异常,并改变尺神经背侧皮支的分布感觉,但术后1个月自行消退,无切口感染及其他神经血管等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优15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8.9%;16例DRUJ稳定性恢复,2例出现关节松弛;术后未出现桡尺远端骨性关节炎及骨隧道断裂。结论桡尺远端关节慢性不稳采用游离掌长肌腱移植解剖重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