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冻环玻璃化法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ED15(15%ethylene glycol,EG+15%dimethylsulphoxide,DMSO)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存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的效果,以及对其纺锤体形态、染色体分布和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小鼠新鲜成熟卵母细胞为对照组,玻璃化冷冻复苏卵母细胞为冷冻组。玻璃化冷冻以冷冻环为载体,以乙二醇(EG)及二甲亚砜(DMSO)联合作冷冻保护剂。解冻后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并对解冻后培养0、1、2h的卵母细胞行纺锤体及染色体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其余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培养,计算受精率、囊胚形成率。结果冷冻组成熟卵母细胞存活率为98.2%,复苏后卵母细胞培养0、1、2h的纺锤体形态正常率及染色体分布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7.0%、90.9%、90.3%vs95%,P>0.05;91.3%、95.4%、93.5%vs90%,P>0.05);冷冻组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81.3%vs85.2%,P>0.05;76.1%vs75.4%,P>0.05)。结论ED15冷冻环玻璃化法冻存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复苏存活率高,对其纺锤体形态、染色体分布及发育潜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的37例患者(共3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倾向性评分(PSM)匹配方法按1∶5匹配选择同期在本中心行新鲜卵母细胞ICSI的179例患者(共181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妊娠结局。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观察组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复苏率为95.3%(344/361)。两组患者的2PN受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2PN卵裂率(94.9%vs. 99.0%)、可利用胚胎率(48.1%vs. 5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37个周期胚胎移植后,获得20例妊娠,活产19例,分娩25例健康婴儿,无出生缺陷儿发生;对照组181个周期胚胎移植后,获得95例妊娠,活产81例,分娩113例活婴,有1例出生缺陷儿。两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海藻糖对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影响. 方法 采用12只小鼠控制性超排卵获得的360枚成熟的卵母细胞,分别放入含1.0、0.5、0.3及0 mol/L的海藻糖中孵育3h.部分卵母细胞进行碘化丙啶(PI)染色;320枚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和复苏,并进行体外受精,观察卵母细胞成活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 结果 0.3 mol/L海藻糖组复苏率、受精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92.59% vs.90.90%,70.67% vs.61.43%),但是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83.02% vs.44.19%,72.72% vs.47.37%)(P<0.001);0.5 mol/L海藻糖组复苏率、受精率、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卵裂率高于对照组(65.22% vs.44.19%)(P<0.05);0.3 mol/L海藻糖组囊胚形成率高于0.5 mol/L海藻糖组(72.72% vs.50.00%)(P<0.001);1.0 mol/L海藻糖组卵母细胞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低(P<0.001). 结论 一定浓度范围的海藻糖对小鼠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有保护作用,0.3 mol/L海藻糖浓度比较适合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玻璃化冷冻-复苏液及冷冻-复苏过程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潜能及卵母细胞特异性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417枚成熟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新鲜-对照组154枚,新鲜-复苏液处理组105枚,玻璃化冷冻复苏组158枚,行体外受精比较三组2-细胞率及囊胚率,比较三组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H1foo、Bmp15、Gdf9、Sohlh2、Nobo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受精后玻璃化冷冻复苏组2-细胞率(63.93%)显著低于其他两组(81.25%、77.42%)(P0.05),囊胚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Bmp15、Gdf9、Sohlh2、Nobox的mRNA表达水平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H1foo-αmRNA和蛋白表达在玻璃化冷冻复苏组显著低于新鲜-对照组和新鲜-复苏液处理组(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复苏液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及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而冷冻复苏过程会降低体外受精后2-细胞率及H1foo-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93枚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解冻复苏,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受精,观察胚胎发育形态,经72h体外培养后移植。结果成熟卵母细胞解冻复苏率为75.6%,正常受精率为72.6%,卵裂率为88.7%,优质胚胎率为48.9%。共移植19例,9例妊娠,已分娩2例,临床妊娠率为47.3%。新鲜周期与冻卵解冻周期相比,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方法对成熟卵母细胞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冻融液的操作温度对未成熟人卵母细胞(GV、MI)玻璃化冻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患者的GV、MI卵母细胞,根据冻融液操作温度的不同分为A、B、C组。冻融后存活及未冷冻对照组(D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培养,成熟的M11卵母细胞固定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然后用NikonCISI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纺锤体、染色体形态。结果实验组GA、GB、GC卵母细胞冻融后的存活率和体外成熟率分别为100%、81.3%、68.8%和33.3%、83.3%、72.7%,仅GC组的存活率与对照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70.05);实验组中只有GB组获得了纺锤体(20%)和染色体(10%)形态正常卵母细胞。实验组MA、MB、MC卵母细胞冻融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1.4%、100%、83.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A组体外成熟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极显著性的差异(0%比57.1%,P〈0.01),MB、MC与对照组的体外成熟率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66.7%、80%比57.1%,P〉0.05);仅MC获得1个正常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卵子。结论冻融液的合适操作温度可以提高未成熟卵子的冻融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对卵巢刺激(ovarian stimulation,OS)和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来源的卵母细胞影响.方法 对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观察存活率,继续发育潜能及移植后的妊娠率并与COH来源的新鲜卵母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OS和COH来源的卵母细胞玻璃化冻融后的存活率和继续发育潜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新鲜卵母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冷冻组和OS冷冻组的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是25.0%(3/12)、20.8%(5/24)和33.3%(1/3)、12.5%(1/8).结论 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应用于OS和COH来源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对其继续发育潜能和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与ICSI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在本生殖中心因取卵日取精失败或卵母细胞捐赠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治疗的14例患者(冷冻组)的临床资料,与新鲜卵母细胞ICSI治疗的88例患者(新鲜组)的临床结局和妊娠产科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99枚卵母细胞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载体对水牛卵母细胞快速玻璃化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以体外成熟培养18 h的水牛卵母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以0.25 ml冻精塑料细管(A)、自制拣卵针尖端部分制成的极细玻璃微管(D)和两种制作核移植工具针的玻璃细管(B、C)为冷冻载体卵母细胞,解冻后统计成熟率及早期胚胎发育率等冷冻保存效果指标。结果A组卵母细胞冷冻保存效果最差(成熟率:A vs B、C、D为43.9%vs 51.7%、51.9%、55.9%,2~4细胞率:A vs B、C、D为34.1%vs 40.0%、40.7%、41.2%),D组卵母细胞冷冻效果最好,但解冻时卵母细胞的回收率显著低于其他组(D vs A、B、C为69.2%vs 87.0%、94.1%、91.9%)。B、C两组在解冻后的成熟率及早期发育率上显著高于A组,低于D组,但差异不明显,且其解冻后卵母细胞回收率显著高于D组(P<0.05)。结论综合回收率和解冻后早期胚胎发育率,B、C两种玻璃细管是一种水牛卵母细胞快速玻璃化冷冻保存中可行的冷冻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妊娠结局,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于我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治疗、女方取卵当日无精子可用的6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收集6例女性的成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ET,观察6例患者的卵母细胞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6例女性患者的6个取卵周期共获得成熟MⅡ卵母细胞94枚,均行玻璃化冷冻。择期复苏64枚,存活62枚,复苏率为96.8%。行ICSI授精后观察到正常受精卵43枚,卵裂40枚,获得可利用胚胎28枚,优质胚胎19枚,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0.0%和47.5%。鲜胚移植获得临床妊娠3例,孕囊5个;冻融胚胎移植1例,孕囊1个,均足月分娩,新生儿状况及Apgar评分良好。结论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技术可以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应用,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通过对冷冻环冷冻促排周期未成熟卵母细胞后成活率和体外成熟(IVM)能力的比较,及卵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后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态的分析,探索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的方法。方法:获得的GV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GV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为MⅡ期(n=68);②GV期冷冻组:卵母细胞在GV期冷冻后体外成熟(n=111);③MⅡ期冷冻组:卵母细胞IVM为MⅡ期予以冷冻(n=69)。获得的MⅡ期卵母细胞予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果:GV期冷冻组卵母细胞存活率(89.11%)显著性高于MⅡ期冷冻组(77.05%),而GV期冷冻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77.78%)和对照组(86.74%)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GV期冷冻组成熟后卵母细胞正常形态的纺锤体(14.1%)和染色体(12.5%)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9.1%,32.7%,P<0.05),MⅡ期冷冻组正常形态的纺锤体(11.4%)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15.9%)也低于对照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对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都会带来一定的损伤。IVM技术和玻璃化冷冻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技术因其特有优势得到了较多的关注,研究数据支持未成熟卵母细胞冻存是保存女性生育力的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式。冷冻和复融过程会对卵母细胞造成一系列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生理生化及发育潜能的影响。作为一个较新的方向,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冷冻技术缺乏标准方案,很多相关研究成果尚存在争议。本文着重未成熟卵母细胞冷冻技术的意义、优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新观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卵子冷冻保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其指征和方法,以提高卵子利用率和减少卵子的废弃。方法: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在取卵日因男方因素无法进行受精者或获卵数超过25枚,进行知情同意后对部分卵子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将冷冻保存卵子解冻后继续使用,或捐赠给需要受卵患者。结果: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已有7例患者的卵子进行了复苏。共复苏卵子53枚,存活44枚,复苏率83.02%;有41枚MⅡ卵子行ICSI,受精32枚,受精率72.73%;形成30枚胚胎,卵裂率93.75%,获有效胚胎23枚。9个移植周期移植胚胎16枚,临床妊娠2例,分娩3个健康婴儿,胚胎种植率18.75%,活产率22.22%。剩余冷冻胚胎7枚。结论:卵子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复苏率和受精率;将获卵较多的患者进行部分卵子的冷冻保存可以提高卵子的利用率,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囊腔人工皱缩技术在小鼠扩张期囊胚玻璃化冷冻中的应用,以其建立一种有效的扩张期囊胚玻璃化冷冻预处理方法。方法:扩张期囊胚玻璃化冷冻前分别采用注射针抽吸、拉细管吹打、激光打孔方法预先人工皱缩囊腔,分别与未处理囊腔组比较复苏后囊胚的存活率和孵出率。结果:应用注射针抽吸、拉细管吹打、激光打孔预先处理囊腔,囊胚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72.9%、72.0%、94.0%,显著高于未处理组(40.0%,P<0.05)。囊胚复苏后的囊胚孵出率分别64.6%、32.0%、62.0%,显著高于未处理组(16.0%,P<0.0.5)。结论:预先人工皱缩囊腔,对小鼠扩张期囊胚玻璃化冷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尤以注射针抽吸和激光打孔法为佳。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椎旁肌中肌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椎旁肌中肌梭的变化,以明确其在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预防及治疗A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2例AIS患者及4例尸体对照中椎旁肌中肌梭的数目、密度、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AIS患者中肌梭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肌梭的病变在Cobb角>50°的患者中比较常见.肌梭数同侧弯度数及取材部位无关.结论AIS的病理变化是一个连续的渐进过程,应适早行手术治疗,中断病理力学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不同浓度促性腺激素 (Gn)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方法 :将EGF添加至卵母细胞培养液中 ,观察EGF Gn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Gn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分别改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和卵泡刺激素 (FSH)的浓度 ,观察不同浓度的hCG、FSH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 :添加EGF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 (P <0 .0 5 ) ;提高hCG和FSH的浓度对卵母细胞的培养、受精及卵裂无影响。 结论 :EGF可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明显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 ;提高Gn浓度对卵母细胞的培养无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Differences in trabecular and cortical bone los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clinically, but differences in bone loss at different skeletal sites remain unclear. We examined regional variations in bone loss histomorphometrically in two strains of mice in which osteopenia progresses spontaneously: tiptoe-walking Yoshimura (twy) mice (from 4 to 37 weeks of age) and senescent ICR mice (from 4 to 88 weeks of age). Morphometrical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with age in trabecular bone area and anterior cortical bone width in the lumbar vertebral body, trabecular bone area in the tibia, bone area in the parietal bone, and the cortical index in the humerus.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wy mice, trabecular turnover was higher than in ICR mice, and bone loss progres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tibial trabecular bone, lumbar trabecular bone, parietal bone, lumbar anterior cortical bone, and the humerus. In ICR mice, bone formation declined after 60 weeks. Bone loss progressed in tibial trabecular bone and the parietal bone at 60 weeks of age, followed by lumbar trabecular bone, lumbar anterior cortical bone, and the humerus at 88 weeks of age. Bone loss varied at each site and between the two mouse strains, with different bone turnover rates.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progression of bone los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pathologic features. Received: 21 August 1996 / Accepted: 4 September 1997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全部卵细胞M etaphase I期停滞的形态学特征与体外成熟培养促熟率。方法: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患者,获得卵细胞均处于M etaphase I期,行体外成熟培养,同期评价其形态学特征。结果:M etaphase I期停滞卵细胞的胞质质地均一,透明带致密透亮,无卵周隙。卵周颗粒细胞与透明带、颗粒细胞之间结构松散,无放射样形态。经体外成熟培养,24、48、72 h形态学特征观察无明显改变,无极体放出,均停滞于M etaphase I期。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出现全部卵细胞M etaphaseⅠ期停滞的卵细胞存在特有形态学特征,现有体外成熟培养方法尚无法促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全部卵细胞MetaphaseI期停滞的形态学特征与体外成熟培养促熟率。方法: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患者,获得卵细胞均处于MetaphaseI期,行体外成熟培养,同期评价其形态学特征。结果:MetaphaseI期停滞卵细胞的胞质质地均一,透明带致密透亮,无卵周隙。卵周颗粒细胞与透明带、颗粒细胞之间结构松散,无放射样形态。经体外成熟培养,24、48、72h形态学特征观察无明显改变,无极体放出,均停滞于MetaphaseI期。结沦: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出现全部卵细胞MetaphaseI期停滞的卵细胞存在特有形念学特征,现有体外成熟培养方法尚无法促熟。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分劈药片方法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分劈药片的药品损耗率及分药偏差,确定最适于临床使用的药片分劈方法.方法 将地高辛分别采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4种方法对半分劈,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药片分劈前后重量.对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药物耗损率及分药偏差进行比较.结果 分劈药物损耗率最低的是分药盒分劈,其次为双手对掰,再次为剪刀、刀片分劈;分药器、剪刀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刀片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分药偏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的分劈药片方法不会增加药物损耗率及分药偏差,为临床药片分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