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先天性脊柱侧弯畸形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中直接观察结果,评价术前影像学评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07/2004-09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3~29岁,平均15.8岁。其中接受脊柱前路手术7例,接受脊柱后路手术28例。根据患者术前X射线平片和CT三维重建图像,按照Winter先天性脊柱侧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描述脊柱畸形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与术中记录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根据X射线平片分类判断为脊柱成形障碍、脊柱分节障碍和混合型障碍分别是21,8和6例;根据CT三维重建判断分别是14,6和15例;术中观察结果与CT三维重建判断分类完全一致。结论:术前X射线平片判断畸形的准确性较差,术前CT三维重建影像能够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可减少术中遇到脊柱后部意外畸形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术前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在脊柱侧弯术前的应用价值、成像方法及成像扫描参数;为临床提供与手术密切相关的椎弓根层面的各种准确参数。【方法】确诊为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弯患者98例,应用Philips—Mx 8000型多层螺旋CT机,根据侧弯程度及类型确定扫描范围,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重建。重建方法为MPR法,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调整重建出每一椎体的最佳椎弓根横断位图像。逐一测量双侧椎板宽度、椎弓根的宽度、椎体前缘至双侧横突距离、椎管宽度、椎体旋转角度及椎体前后径等数值。【结果】98例脊柱侧弯患者的MPR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并能同时显示椎体本身、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并标注在图像旁提供给临床医生。【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特别是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层面、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压120KV,毫安秒为350mAs、螺距0.75~1.25mm、层厚3.2mm、层间距1.6mm时扫描为最理想的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3.
由于发育不良、肌力不平衡及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柱侧弯,使儿童及青少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严重的脊柱侧弯可引起胸廓、肋骨发育不良,影响心肺功能,引起腹盆腔的发育不良及泌尿系畸形等;更严重的可发生脊髓压迫及瘫痪。  相似文献   

4.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目前对其外观表现与畸变的内在规律所知甚少。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对象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9~32岁。方法:行脊柱正位X线摄片测量侧凸的Cobb’s角及顶椎cT扫描测量顶椎的旋转角度(Aaro法)和双侧椎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主要观察指标:正位X线摄片Cobb’s角,CT片顶椎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在38&;#176;~124&;#176;内,侧凸Cobb’s角每增加1&;#176;,顶椎旋转增加0.39&;#176;。凸凹侧顶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分别为(4.72&;#177;6.02)&;#176;,(14.22&;#177;6.52)&;#176;。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双侧顶椎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先天性脊柱畸形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病例进行X线平片、CT扫描、MRI等检查.结果:X线平片、CT检出的52例中:(1)椎体异常:包括多节颈椎体融合7例;半椎体25例;蝴蝶椎14例;椎体序列旋转畸形14例;(2)椎体附件椎弓、棘突缺如2例;(3)椎管内异常:脊髓纵裂畸形21例;(4)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及脊椎畸形处脊髓受压、变细、成角.(5)MRI检出脊髓纵裂畸形7例、脊髓栓系6例、脊髓空洞症3例、脊髓脊膜膨出症2例、伴脂肪瘤6例.11例进行手术矫治.结论:影像学检查在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断中很有价值,X线平片作为初查;CT作为椎体、椎管内畸形检出首选;MRI检出脊髓原发性、继发性各种合并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患者扫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5例脊柱侧弯患者行病变部位的CT扫描,经MIP、MPR/CPR及VR三维重建,并对照X线分析不同的重建。结果:45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图像。结论:16层螺旋CT在脊柱侧弯患者扫描及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为优越,可全面评价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7.
脊柱结核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CT扫描主要用于X线平片不能确诊的病例,早期的脊柱结核以及准备手术的患者判断手术入路,但对于脊柱结核术后的影像学特点,文献很少涉及。我院2000-10-2005-11经病理证实脊柱结核48例,就其术后CT表现意义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三维畸形,目前对其外观表现与畸变的内在规律所知甚少.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多变量旋转畸形之间的内在规律.设计采用非随机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地点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研究对象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9~32岁.方法行脊柱正位X线摄片测量侧凸的Cobb's角及顶椎CT扫描测量顶椎的旋转角度(Aaro法)和双侧椎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主要观察指标正位X线摄片Cobb's角,CT片顶椎旋转角度及双侧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结果在38°~124°内,侧凸Cobb's角每增加1°,顶椎旋转增加0.39°.凸凹侧顶椎椎弓根轴心线与椎体轴心线夹角分别为(4.72±6.02)°,(14.22±6.52)°.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s角与顶椎旋转之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和线性关系,双侧顶椎椎弓根与椎体轴心角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ARM)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30例CARM患儿于术前接受X线倒立侧位腹部平片和盆腔螺旋CT检查,分别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并结合CT三维重建图像判断骶骨有无畸形.结果 CT测量直肠盲端到肛窝距离与术中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99,P<0.01);诊断骶尾椎弯曲1例.X线平片与手术测量结果无相关性(r=0.31,P>0.05).结论 螺旋CT检查在术前可准确描述CARM直肠盲端的位置及骶骨发育情况,为临床选择最佳术式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凸是儿童及青少年的常见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危害甚大。多层螺旋CT检查、多平面/曲面重建(MPR/CPR)、三维表面遮盖重建(3D-SSD)及与容积再现(VRT)重建的优化组合可以从任意角度、任意方向和任意平面观察脊柱畸形的病变情况,直观和准确地掌握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的程度、范围、区域和具体病变情况,测量内固定椎体椎弓根的直径、方向和角度,从而制定手术计划,证实数字化脊柱的可行性并充分应用于临床,为脊柱侧凸患者的安全、有效、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影像学表现.方法 22例CPSF患儿(2例新生儿),接受平扫及增强CT(n=20)、平扫及增强MR(n=2)及X线造影(n=3),其中2例先后接受CT及MR检查,1例先后接受CT及X线造影.结果 22例中,CPSF位于左侧21例、右侧1例.新生儿CPSF以颈部含气囊性包块伴气管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漏斗胸患者中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统计171例漏斗胸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正侧位胸片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统计扁平胸与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分析Haller指数、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年龄的关系,Cobb角、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与Haller指数的关系。结果:171例漏斗胸患者中,青少年患者占22.8%,青春期患者占53.8%,成年患者占23.4%。脊柱侧弯中Cobb角>10°的患者占20.5%,脊柱侧弯程度与Haller指数无关,脊柱侧弯程度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青春期及成人组脊柱侧弯较青少年组严重。扁平胸患者占17.0%,扁平胸程度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Haller指数有一定相关性,Haller指数≥3.5的患者中胸廓扁平指数和胸廓外形指数均高于Haller指数<3.5的两组。结论:漏斗胸患者的扁平胸和脊柱侧弯发病率较高,但相关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在漏斗胸的诊疗中应增加扁平胸和脊柱侧弯的诊断,施加漏斗胸矫正术时应适当考虑与两者相关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笔者根据结核破坏椎体累及脊髓、神经根和椎体周围脓肿形成的程度进行分型,即椎体型结核(12例),椎旁脓肿形成型结核(17例),脊神经根管(椎问孔)型结核(10例),椎管(脊髓)型结核(8例)。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l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管狭窄的发病情况、病理分型、诊断技术与影像学表现。方法25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的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本组所有患儿均摄片检查,21例患儿行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5例患儿行气管造影,以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结果全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其中伴发右上气管性支气管5例。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狭窄应引起临床重视,及早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目前胸部螺旋CT气管三维重建是明确气管狭窄的部位及程度的最佳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对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脊柱骨折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影像资料,分析多平面图像重组技术显示骨折的能力。结果 59例,共76个椎节骨折,其中T11-L2受累最高,占总数的77.6%。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6例,腰椎骨折33例,胸腰椎骨折8例。≥2柱以上累计62个椎节(81.6%),其中高处坠落伤和车祸伤分别为15个(24.2%)和39个(64.9%)。CT横断位和多平面重组显示骨折能力有差异性。多平面重组技术可充分显示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碎片移位情况。结论车祸伤易导致脊柱爆裂性骨折。64层螺旋CT多平面后处理成像技术与横断面扫描技术相互补充,能很好地显示脊柱的3柱结构、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程度,能较好显示胸腰段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稳定性,对术前骨折分类、指导手术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肺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肺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男4例,女8例,年龄25~58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和发热,均行X线与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薄层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法、CT仿真内窥镜等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2例中示左侧9例,右侧3例.患者全肺野呈致密影7例,大部分肺野致密影5例.纵隔向患侧移位11例.健侧代偿性肺气肿10例,纵隔疝10例.结论:影像学对成人肺发育不全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在心动周期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64层双源CT扫描1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6名正常人的心脏,利用心电门控技术,以5%R-R间期为时间间隔重建21个时相图像。应用心功能评价软件手动勾画各层面的左心室轮廓,计算21个时相左心室容积,绘制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容积-时间曲线差异。结果 正常人容积-时间曲线的形状及变化规律相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容积-时间曲线在0~40%时相期间变化规律与正常人类似,在40%~100%时相期间与正常人差异较大。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容积变化具有与正常人不同的特征,可为辅助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前的影像学表现,为外科肝移植术前病人选择,手术计划制定,预后评估及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帮助。方法肝移植患者37例中,术前行超声检查15例,CT检查20例,MRI检查17例。结果结节性肝硬化18例;肝细胞癌5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8例;胆管细胞癌2例;胆囊癌1例;重症肝炎1例;包虫病并结节性肝硬化和肝脏恶性间质瘤各1例,术前未作出诊断。结论各种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合理地运用,不仅可以作出疾病的定性诊断,为外科医生术前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还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预后的评估,为我国肝移植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是一种少见的肺发育畸形,临床有急性或反复性肺感染,窒息,进行性呼吸困难,常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及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AM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177;0.65)cm,深度(1.68&;#177;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它们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而全面诊断该疾病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