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冰 《河北中医》2005,27(12):932-933
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为大脑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为运动障碍即偏瘫。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当前中风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肌力的提高与恢复是治疗偏瘫必不可少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风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针对偏瘫的恢复过程,Brunnstrom提出了6阶段理论[1],即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的恢复经历了弛缓(无反射),轻度痉挛、出现联合反应,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协同动作,痉挛减弱、出现分离性运动,自主性运动,运动接近正常的6各阶段.此理论符合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自然病理演变过程及其恢复的规律,但此理论是中枢性瘫痪恢复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病人的完整经历.  相似文献   

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病人由于脑高级运动调控中枢受损,使其对脊髓等低位运动中枢的调控及抑制作用中断,致使低级中枢的原始功能释放,导致运动环路的兴奋性增强,使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呈痉挛状态。近年来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检测和中医治疗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偏瘫的现代评价与针刺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陈立典  吴强 《中国针灸》1996,16(10):1-2
中风后偏瘫是高级中枢失去其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它所反映的肌力减少是质变的过程,治疗中不能盲目地以发展肌力为主,应根据该病的恢复和发展规律于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刺激方式。本研究结合神经生理学原理和经络学说对65名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软瘫期在健侧取穴,痉挛期在拮抗肌上取穴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康复的分期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尽管目前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的患者中仍因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存在而致残,尤其是中风病所致的偏侧肢体瘫痪。据统计,发病后1星期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中,有73%~86%出现偏瘫或单瘫,71%~73%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立[1]。因此,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与中医学的认识目前研究表明中风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了其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7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偏瘫肩74例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610072)李常度蒋振亚李应昆主题词新肩三针/针刺疗法穴位注射/中医治疗偏瘫肩/中医偏瘫肩是指中风后偏瘫侧的肩关节由于大脑中枢损害因素和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相似文献   

7.
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凤偏瘫痉挛状态6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偏瘫患者存在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也是治疗中最棘手的后遗症,笔者2004—12-2006—12月采用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简称为ICF)的观点,运动功能是指保证运动正常进行的数个功能,包括运动反射功能、不随意运动反应功能、随意运动控制功能、不随意运动功能、步态功能、与肌肉和运动功能有关的感觉等~([1])。中风是一种高致残率的疾病,运动功能障碍高发~([2]),其中痉挛性偏瘫多发生在中风病恢复期。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指脑中风后以大脑皮层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了调控随意运动功能,产生由低级中枢控制下的肌张力增高及  相似文献   

9.
偏瘫是中风三大主症之一,也是中风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大约50~70%的存活者因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障碍而致残[1]。中医针灸对中风偏瘫的疗效独特、确切,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尤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残障为目的的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Brunnstrom分期理论的提出,一种新的针刺疗法应运而生。实践证明,Brunnstrom六阶段理论更符合中风偏瘫恢复的一般规律,把针刺治疗与肢体康复分期相结合,在不同时期取用不同穴位,越来越受到针灸同仁的重视[2]。1 Brunnstrom六阶段理论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其对随意性运动的控制能力,导致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被释放[3]。Brunnstrom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提出了著名的恢复六阶段理论[4]。他认为,偏瘫的恢复是一个包含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不断演变的连续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分成6个阶段,依次为:阶段Ⅰ为大约起病数日到2周,呈完全性软瘫,属于断联休克期;阶段Ⅱ为起病2周以后,此时肌张力逐渐增高,出现联合反应和肌肉的轻度痉挛;阶段Ⅲ为痉挛进一步加剧,肌张力增高达到极值,出现共...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的针刺脑研究方兴未艾。通过以针刺不同选穴为切入点,综述并探讨针刺单穴/组穴治疗中风偏瘫效应的中枢机制差异。结果发现,单穴研究以阳陵泉居多,组穴研究以阳经穴居多,在中枢效应上两者均以激活运动皮层为主,但组穴针刺引起的脑区信号改变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1.
洪广 《河南中医》1998,18(4):222-222
体头腕踝针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洪广河南康复中心医院(450002)主题词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头针腕踝针中风偏瘫为中枢性瘫痪,针刺疗法对该病患肢的运动和感觉的恢复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重要方法。我们从1986年6月~1995年8月,采用体、头、腕、踝针刺及体...  相似文献   

12.
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31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头皮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并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表明 :治疗后中风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  相似文献   

13.
张赛  周益 《湖南中医杂志》2004,20(3):44-44,46
中风偏瘫是以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伴有口眼歪斜、语言蹇涩为临床特征的中风后遗症。笔者近3年来采用分型辨证的方法治疗本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是指以大脑皮层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了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产生由低级中枢控制下的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1]。中风偏瘫(apoplec-tic hem iplegia)明显的痉挛出现约在发病后3周,痉挛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2],多由于误治或失治等原因使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西药穴位注射加透刺夹脊穴治疗偏瘫17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西药穴位注射加透刺夹脊穴治疗偏瘫175例临床观察618300四川省广汉市第三人民医院赵立富主题词偏瘫/穴位注射水针偏瘫是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所致,为中枢上级神经元损伤的后遗症;祖国医学又称为中风后遗症。表现为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涡斜,语言不利,口角...  相似文献   

16.
应用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瘫是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功能障碍。长期以来,针刺一直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为验证古典针法子午流注理论与疗效,1996年-2003年,笔者采用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纳子法,简称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50例,并与体针治疗中风偏瘫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风痉挛性偏瘫是由于脊髓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抑制调节作用,患侧肢体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失去上位中枢抑制作用后表现出脊髓活动增强,特别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导致肢体痉挛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对符合条件的20名中风偏瘫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H反射的测定检查,观察针刺阴经及阳经穴位对H/Mmax值、H波潜伏期及H波波幅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东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26-26
近5年来,我们收治了48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刺、推拿及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偏瘫41例疗效观察邹运棋,许向东(江西省九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科九江332000)关键词中风,穴位注射,疗效观察我们自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采用当归注射液、山莨菪碱、普鲁卡因进行头穴、体穴、耳穴交替注射治疗脑缺血性中风及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针灸+康复理疗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期间,对照组(52例):采用康复理疗方法;观察组(52例):采用针灸+康复理疗方法;最终就两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中风偏瘫患者运动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展开对比,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中风偏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5%)展开对比,观察组(98.08%)提高程度显著(P0.05)。结论:合理选择针灸+康复理疗方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干预,于患者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能力提高以及治疗效果提高方面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从而对于提高中风偏瘫患者综合疗效以及预后能力方面加以显著性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