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程度与分级、分期、预后的关系。以及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肾盂癌组)、4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输尿管癌组)肿瘤组织标本,1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肾孟组织标本,以及25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0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尿液脱落细胞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及表达程度。对各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肾盂癌组肾盂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0.1%,对照组的肾盂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输尿管癌组45例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5.6%.对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Survivin的表达率随着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P〈O.05或P〈0.01)。25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96.0%;10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0%:对照组1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肾盂癌组、输尿管癌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脱落细胞Survivin检测诊断肾盂和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0%和100.0%。结论Survivin表达在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诊断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7例肾细胞癌、9例正常肾组织中的MMP-2与VEGF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血管生成采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微血管内皮。结果 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RCC组织中MMP-2与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VD与VEGF、MMP-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MMP-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MP-2与VEGF的表达可反映RCC侵袭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判断肾癌预后有着直接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凯  张绍增  王养民  衡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86-3587,F003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lt;0.01.F=25.6l,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lt;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lt;0.05,x^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VEGF、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SP-1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TSP-1和MVD三者之间关系及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TSP-1和MVD肿瘤的临床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癌中,VEGF表达高的,MVD值也高;而TSP-1表达强的,MVD值低(P〈0.05)。中度或高度表达VEGF而TSP-1阴性的肿瘤,MVD均值较高;VEGF低表达而TSP-1阳性的肿瘤,MVD均值较低。中度表达VEGF的膀胱癌中,TSP-1低者,MVD值较高;TSP-1表达强者,MVD值较低(P〈0.05)。VEGF、TSP-1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VEGF、TS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膀胱癌组织中VEGF、TSP-1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从多方面着手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也可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研究不同性质肾脏肿瘤血管生成的差异。方法:肾细胞癌标本39例,良性肾脏肿瘤标本12例。采用“热点(hotpoint)”法计数MVD,VEGF的定量标准为VEGF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值的乘积。结果:MVD、VEGF在肾细胞癌和良性肾脏肿瘤均有表达。肾细胞癌组织MVD(18.3±6.9)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3.63±2.5(×400),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26.2±7.8)计数/视野、5.83±2.4,未转移者MVD和VEGF乘积值分别为(14.4±4.6)计数/视野、2.06±2.7;12例良性肾脏肿瘤MVD为(2.5±1.3)计数/视野,VEGF乘积值为0.32±0.2。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肾肿瘤(P〈0.01),转移组肾细胞癌MVD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肾细胞癌组织MVD与VEGF统计学上呈正相关(r=0.684,P〈0.001)。结论:肾细胞癌MVD及VEGF表达均显著高于良性肾脏肿瘤,提示不同性质的肾脏肿瘤其血管生成情况不同.转移肾细胞癌血管生成水平亦高于未转移肾细胞癌,提示血管生成与肾细胞癌转移相关,肾细胞癌组织MVD和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结果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整合素β1、VEGF、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6%、64.41%和55.93%,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和6.67%,膀胱移行细胞癌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间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整合素β1、VEGF、MMP-9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相关;整合素β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癌灶直径、单发/多发相关;整合素β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年龄相关;整合素β1与VEGF及MMP-9之间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整合素β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表明其具有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的作用。整合素β1可能通过协同VEGF及MMP-9作用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管生成及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对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浆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正常成人血浆中VEG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膀胱癌手术前患者血浆中VEGF的浓度高于手术后。结论: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2.血浆中VEGF水平可有助于预测膀胱癌患者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鉴别肾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肾细胞癌患者,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及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肾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组患者尿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盂移行细胞癌组尿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亦明显高于肾细胞癌组(P〈0.05);而各组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尿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对于鉴别肾细胞癌和肾盂移行细胞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0.01.F=25.61,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0.05,χ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肾盂癌CT强化表现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癌CT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与MVD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肾盂癌病灶的VEGF及CD34表达情况,并计数MVD值,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并按强化值分为轻、中、重3组,将各指标之间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不同强化程度组的MVD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T强化程度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CT强化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VEGF表达与肾盂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不同肿瘤分期中MVD值无明显差别,不同VEGF表达组间MVD表达无差别。结论:CT增强扫描肿瘤的强化程度可以很好地反映肿瘤的血供、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且与MVD具有一致性;VEGF随肾盂癌临床分期增高而表达增强,但MVD不随VEGF表达及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肿瘤区CT强化程度亦不随之升高,可能与VEGF的血管通透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EUS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和嫌色细胞癌(Ch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肾脏CEUS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CRCC的患者75例及ChRCC的患者26例。观察CCRCC和ChRCC的增强方式、增强程度、增强形态、假包膜征及病灶对局部淋巴结、肾包膜及肾静脉的侵犯情况,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校正的始增时间(ΔAT)、达峰时间(ΔTTP)和峰值强度(ΔP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CRCC多表现高增强(41/75,54.67%)、弥漫性增强(54/75,72.00%)和不均匀增强(58/75,77.33%),56.00%(42/75)有假包膜征。ChRCC多表现为低增强(19/26,73.08%)、向心性增强(14/26,53.85%)和均匀增强(17/26,65.38%),61.54%(16/26)有假包膜征。CCRCC与ChRCC增强程度、增强方式及增强形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假包膜征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ΔAT和ΔTTP与ChRC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CRCC的ΔPI明显高于ChRCC(P<0.001)。以ΔPI=0.05%为阈值鉴别诊断CCRCC和ChRCC的准确率最高,其敏感度为82.70%,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CCRCC出现肾周和(或)肾窦脂肪受累和肾门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百分率均高于ChRCC(P均<0.05)。结论 CCRCC和ChRCC具有不同的CEUS特征,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dvanced renal cell cancers (aRCC) has historically been responsive to immune system manipula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has fueled the emergence of immunotherapy-based regimens, including combination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hibitors.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we will describe the historic use of immunotherapies and their integration with newer agents, specifically in clear cell aRCC.

Expert opinion: Novel immunotherapeutic agents, as well as combinations with VEGF/TKI therapy, will become the standard of care initi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RCC. Further studies in the sequencing of drug administration, managing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TRAE), and explor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ar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评价血、尿透明质酸的测定在肾癌、肾盂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1份血液和尿液样本,其中肾癌17例,肾盂癌14例,正常人1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尿液和血液样本中透明质酸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尿液中蛋白浓度,用SPSS 11.0分析血液、校正尿液的透明质酸浓度及其比值。结果:在41份血液样本中,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份尿液样本中,比较经尿蛋白浓度校正后的尿透明质酸浓度,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41例样本的血尿透明质酸浓度比值,肾癌组与肾盂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盂癌患者尿液中校正透明质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肾癌患者。尿液透明质酸浓度可作为移行细胞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肾盂癌的诊断及其与肾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16.
磁共振成像对肾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对肾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术前行MR检查,并根据影像表现分期.术后根据手术病理结果,用Robson分期法将其分为Ⅰ~Ⅳ期,将MR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9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20例,Ⅳ期7例.MR诊断正确率为Ⅰ期75%(9/12)例,Ⅱ期70%(7/10),Ⅲ期85%(17/20),Ⅳ期100%(7/7),总的诊断正确率为81.6%(40/49).MR对Ⅰ期患者分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病灶较小,在图像上有部分容积效应而显示边界不清楚;对Ⅱ期患者是病灶周围有微小的肾周浸润,在MR图像上未能显示;对Ⅲ期患者的主要原因是肾静脉内的微瘤栓在MR图像不能显示.结论 MR可用于肾癌的分期,对于Ⅲ、Ⅳ期肾癌的分期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对于Ⅰ、Ⅱ期肾癌的分期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YMP)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ncomine及GEPIA数据库分析T YMP基因在正常肾组织及CCR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GEPIA数据库进行TYMP基因表达程度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分析;利用OncoLnc数据库对TYMP基因的表达水平与CCRCC患者生存率作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经MethHC数据库分析CCRCC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T YM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利用String-DB数据库分析与TYMP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最后通过The 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TYMP蛋白在正常肾组织及CCR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TYMP在CCRCC组织较正常肾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TYMP mRNA表达水平越高,CCRCC病理分期越高;与TYMP基因低表达组相比,TYMP基因高表达的CCRCC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CCRCC组织中TYMP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较正常组织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与TYMP蛋白相关的蛋白有TK2,NT5M,CDA,UPRT,NT5C,UPP2,UMPS,TK1,UPP1和DPYD等,主要参与嘧啶核苷的合成、分解、代谢,转移戊糖基、蛋白质同源聚合等生物过程。结论:大样本数据挖掘能迅速获取CCRCC组织中TYMP基因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TYMP基因在C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亚型MRI信号平扫特点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细胞癌48例,均做T_1WI、T_2WI、TRUFI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8命名透明细胞型41例,嫌色细胞型4例,乳头状细胞型3例。T_1WI均匀等或低信号33例,混杂信号15例;T2WI均匀高信号14例,等信号6例,混杂信号28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增强扫描6例病灶均匀强化,34例不均匀强化,5例内壁不规则环状强化,3例均匀环状强化(假包膜强化)。结论 MRI能够准确诊断肾细胞癌,并有助于判断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报道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1年11月一2002年12月共收治肾癌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左侧6例,右侧7例,11例肿瘤直径小于5cm,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7.8及8.9cm,采用手辅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结果 12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成功,1例左肾动脉损伤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7—213min,平均162min。术中出血量约80。400ml之间,平均120ml。8例穿刺口周围不同程度皮下气肿,3d后自行消失。术后24h下床活动,48h开始进食,术后7d出院。随访1—1.5年,13例无肿瘤复发,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处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似或更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性,有特征性CT、MRI表现,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