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尿是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基础,肾脏对血液正常超滤作用受损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结果。它不仅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同时也是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探寻其发生发展机制对临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小球脏层细胞,即足细胞裂孔隔膜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的主要因素,多种足细胞相关蛋白与蛋白尿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肾性蛋白尿中足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中药对蛋白尿干预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王竹  孙万森  吴喜利  李睿萍 《陕西中医》2013,(10):1437-1438
<正>肾小球内有三种固有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足细胞。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固有细胞的损伤,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其中足细胞受损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蛋白漏出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表现,反过来也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足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足细胞已被认为是参与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  相似文献   

3.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足细胞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囊内层细胞,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ce,GBM)上,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是具有孔径大小和电荷选择性的分子筛,与肾小球系膜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起维持着肾小球袢的复杂结构。目前认为足细胞损伤与肾小球微小病变(glomerular minimal changes,MC)、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IgA肾病(IgAN)等  相似文献   

4.
陈丹  黄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22-123
Nephrin是特异的表达于足细胞的一种蛋白,为肾小球足突细胞裂孔隔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位于足突细胞裂隙隔膜,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nephrin分布和表达异常将导致不同程度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该基因的异常或mRNA表达的变化,使肾滤过膜结构与屏障功能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的产生.其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深入研究nephrin可能对DN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膜性肾病是一类以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为核心机制的自身免疫性肾脏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足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在维持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蛋白滤过的分子屏障。足细胞损伤,从而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是导致大量蛋白尿的重要原因,蛋白尿持续或加重使得膜性肾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目前认为膜性肾病的足细胞破坏主要与氧化应激、自噬失调、足细胞标志蛋白表达异常、慢性炎症、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等存在密切联系。现阶段西医多依据其病理分期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针对治疗,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防治膜性肾病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膜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文概述了膜性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机制,并从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成药的角度干预相关靶点通路治疗膜性肾病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抗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亦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种原因造成的足细胞损伤致使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是蛋白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用益气补肾固涩药治疗蛋白尿的疗效已较为确切,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足细胞损伤角度探讨益气补肾固涩药对蛋白尿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过去一直认为蛋白尿仅仅反映肾小球损伤,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并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也证实各种肾病中蛋白尿的水平与慢性肾衰进展的速度紧密相关。因此蛋白尿不仅反映肾小球损伤,而且是一个独立的导致肾脏病变进展的主要因素,任何能够使蛋白尿减少的治  相似文献   

8.
足细胞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发生,启动并促进肾小球硬化,与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鉴于足细胞的特殊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避免足细胞相关疾病和保护足细胞免受损伤等已成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关于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中医药的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外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近年来研究[1]证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对足细胞干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喻晓  王镁 《山西中医》2022,(1):65-68
糖尿病肾病(DKD)主要特征为持续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终防线,其损害和蛋白尿关系密切。自噬是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高糖可导致足细胞自噬异常,使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蛋白尿。中药能通过调节足细胞自噬来减轻糖尿病肾损伤。研究显示,中药对DKD足细胞自噬的调节呈现出多种方式,中药单体可直接靶向足细胞或动物实验模型自噬靶点和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发挥保护肾脏作用;中药复方多属于益气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类方剂,其调节DKD足细胞自噬的作用与"气虚浊瘀、脾肾亏虚"存在DKD自噬紊乱的假说相吻合。从中药对DKD模型足细胞自噬的综合调节作用来看,其治疗DKD可能是多靶点、多通路和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82-85
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SD)蛋白是SD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在维持SD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并且与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对SD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干预,已成为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就近年来足细胞SD蛋白的研究现状、中药有效成分对SD蛋白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主要阐述了雷公藤、黄芪、积雪草、川芎、绞股蓝、三七、冬虫夏草、红参、五味子等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对SD蛋白,尤其是nephrin、podocin蛋白等的干预作用及其防治蛋白尿的作用机制,为更好地设计早期蛋白尿防治方案以及为预防肾病综合征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高尿酸血症等,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30%~40%患者在确诊10~20年后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危害巨大。蛋白尿是该病常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表现为少量至中等量蛋白尿,10%~24%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尿是影响IgA肾病肾功能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末端部分,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足细胞损伤后出现的足细胞足突融合、脱落等是IgA肾病常见组织学病变,且是导致蛋白尿及病程持续进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西医针对足细胞损伤的治疗缺乏针对性,干预手段有限,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多。根据足细胞生理功能、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等,认为其与中医“玄府理论”“肾络癥瘕”“络病理论”和“干血理论”等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作用特点的中医药干预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疗效明显,能起到保护足细胞、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与研究前景。该文系统总结了IgA肾病足细胞损伤机制与形态学改变、中医理论对足细胞损伤的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干预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发生发展与足细胞的损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氧化应激、代谢异常等均可引起足细胞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促进肾小球硬化。现代医学在足细胞修复方面没有明确的优势,而中医药将蛋白尿归为肾气亏虚,精微不固,给予补气健脾益肾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延缓肾脏病的进程,其中以黄芪最为多用。目前已有多数研究表明,无论是黄芪单体还是以黄芪为主的复方,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足细胞,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研究只是揭示了黄芪对足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这也是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肾小球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损伤后的共同转归,也是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其中肾小球滤过屏障是高血压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启止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足细胞中相互交错的足突以及足突问的裂隙膜结构是最关键的肾小球分子滤过屏障,各种致病因素或者遗传因素引起足细胞受损、裂隙膜分子减少以及足细胞数量的减少,被认为是肾小球硬化的最关键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肾脏结构与功能异常,以尿液、血液、肾脏结构异常为临床指标。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与肾小球损害亦密切相关,既是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病理表现,也是加快慢性肾脏病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中医历经几千年发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借鉴中医治疗"精气外泄""腰痛""虚劳""尿血""水肿"的原则与方法,蛋白尿治疗总则为协调机体阴阳,恢复阴阳平衡,具体方法有祛瘀法、发汗法、利小便法、补脾固肾法、疏肝活络法及利湿解毒法等。古代及现代医家根据治则与治法,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方剂。现代研究发现,中医方剂降低蛋白尿的机制主要有改善足细胞足突大面积融合、裂隙完全消失的病理表现,上调足细胞裂孔隔膜上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免疫调节与减轻系统炎症,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等。笔者现从经方、验方以及中成药这3个方面,论述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方法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减少蛋白尿排泄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的特点是持续性的大量蛋白尿,研究发现在其病程进展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足细胞功能的缺失、肥大及凋亡等均可导致蛋白尿的发生并且与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的发生有关。足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既是DN进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靶点。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相关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综合近几年相关文章拟从足细胞损伤机制、中药减少足细胞脱落与凋亡、中药对足细胞相关分子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一综述,尽可能阐明中药在调节足细胞损伤方面的相关机制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资料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蛋白尿从络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媛丽 《河北中医》2009,31(5):692-693
蛋白尿是原发性或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肾脏病实验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对肾脏病的病程、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多数肾脏病患者在病变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产生的机制之一是滤过屏障破坏,。肾小管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异常血浆蛋白滤过增加,超过了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蛋白尿特别是大量蛋白尿可促进肾小管细胞、间质损害及肾功能减退,所以控制蛋白尿是治疗肾脏疾患、保护肾功能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李莲花  于卓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371-373,396
膜性肾病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上皮侧有弥漫、均匀的颗粒状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均匀增厚、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以致出现一系列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临床上膜性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蛋白尿,是引起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9.
足细胞附着于肾小球基膜(GBM)外侧,是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主要细胞之一。足细胞被认为是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痰病进展的关键细胞,足细胞的减少和丢失已成为反映肾小球损伤严重程度和肾硬化进展的重要指标,多种情况导致的足细胞损伤反应在慢性肾小球痰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而中医药对足细胞作用的研究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0.
傅晓晴 《光明中医》2003,18(5):9-10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发生在肾小球的病理诊断虽有差异而临床表现相似的一大类泌尿系疾病 ,如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肾硬化等 ,蛋白尿和 或血尿在病程中往往长期出现 ,久治不愈 ,最终导致肾萎缩或肾功能衰竭 ,因而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蛋白尿、血尿可以视为观察病情判断预后的关键指征之一。有关肾小球疾病的高凝状态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医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久病入络”瘀血内阻的病理特殊性 ,本文将慢性肾小球肾炎瘀血内阻的辨证思维作一归纳。1 慢性肾小球肾炎瘀血内阻特殊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