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原则,指出大气当是气机正常流动的一种状态,并从上焦之宗气、中焦之脾胃中气,下焦之肾中元气,以及阴阳交接的厥阴肝气四方面详细论述,提出运转大气不仅是治疗水气病的重要原则,对于现代临床中多种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伶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79-1380
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安全。我院产科分为产前病区、产房、2个母婴同室病区,共4个病区,增加了新生儿交接次数,也存在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的存在不仅对产妇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1]。为了降低风险,更好地保证新生儿交接安全,我院针对交接的薄弱环节,将产房转至新生儿科、母婴同室病区,将母婴同室病区转至新生儿科过程中需要交接的项目进行罗列,在原有新生儿交接护理记录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设计了新的新生儿交接护理记录单。2014年2月—7月6个月将其运用于母婴同室二病区1500余例新生儿中,无1例因转科交接原因引起纠纷、投诉、差错、事故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有“病症不同论”一篇,先摘录如下:“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如太阳伤风是病,其恶风、身热、自汗、头痛是症也。合之而成太阳病(证)。此乃太阳病之本症也;若太阳病而兼泄泻、不寐,心烦痞闷,则又为太阳病之兼症矣。如疟,病也。往来寒热,呕吐、恶风、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疟,此乃疟之本症也。若疟而兼头痛、胀满、嗽逆、便秘,则又为疟之兼症矣。……”徐氏指出病与症有所不同,一病有本症、兼症之异,这和现代临床完全相符。可在病与证、症与证之间的关系未及明言,兹补之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人口味的改变如同舌质、舌苔变化一样,也可以据此了解脾胃功能状况,分辨病性,病位、并推断疾病发展趋势。现就其临床意义作一研讨。 一、前贤对口味的论述 对于口味,前贤有极为丰富的论述。如《素问·奇病论》曰:“病有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相似文献   

6.
1 消渴,治之以兰 《素问·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相似文献   

7.
马新利  陈雪  郭新荣  吴淑华 《吉林医学》2014,(13):2932-293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7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术后患者与ICU交接中发生的问题,运用简单、可靠、易培训的标准化交接程序,提高患者安全和交接质量。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交接中的技术差错、信息遗漏显著降低,交接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胃交接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10月64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胃交接部腺癌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结果:高龄食管胃交接部腺癌患者院前误诊率高(56%),合并症多(73.4%),肿瘤切除高率(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26.6%),围手术期病死率6.3%.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食管胃交接部腺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合理处理并存病、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合理的手术方式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和法"即用升、降、收、散的药物,调节少阳或厥阴阴阳交接的枢转作用,使机体脏腑关系协调,气血流畅,达到阴阳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和少阳法"及"和厥阴法",其实质是针对枢机为病而设的一种治法,故在临床上不能不辨病机随意运用。和解剂的代表方剂有和少阳之小柴胡汤、和厥阴之乌梅丸、和少阳厥阴之四逆散,此三方枢机病位特殊,用药多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但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并不等于"和法"。"和法"的临床应用一定要符合枢机为病的病机特点,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以免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李巧梅  宴爱云 《吉林医学》2013,34(23):4851-4852
目的:探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优越性。方法:手术室与各临床护理单元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手术患者交接核对单",对比采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前后交接记录书写时间、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与使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之前相比,交接记录准确率高、书写时间明显减少,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显著减少。结论:采用表格式交接核对单,在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交接项目简捷明了,责任明确,减少了护士书写时间,增加转运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和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性生活出血,中医称交接出血,是指男女交合时女性阴道或外生殖器局部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不乏有关本病的论述。如明代李梴《医学入门》说:“交接出血,乃房室有伤,肝脾虚不藏血,补中益气汤。外用熟艾,帛裹入阴中,或用乱发、青皮烧灰傅(敷)之。若出血过多见杂证者,调补肝脾自愈。”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则认为:女子“交接出血者,阴虚有火不能藏  相似文献   

12.
韩桂香 《吉林医学》2014,(7):1552-1553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在妇幼急诊室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SBAR沟通方式,通过制定急诊室患者转出交接表格、标准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妇幼急诊室患者的转出交接过程。结果:运用SBAR沟通方式前后,急诊室患者转出交接的问题发生率、交接耗时、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改善。结论:运用SBAR沟通方式后,规范了患者转出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团队的协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交接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七方十剂     
祖国医学方剂,据典籍所载已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再加上病有万变,药有千百种,假如一病一方,则支离破碎,毫无法度准绳,古代先贤用执简驭繁的方法,订出:大、小、缓、急、奇、偶、复之“七方”和宣、通、补、泄、燥、湿、滑、濇、轻、重之“十剂”,做为后世处方的法规。兹就个人学习体会,简介如下:一“七方”、“十剂”的原流及其演变“七方”肇始于黄帝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所至,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小,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  相似文献   

14.
第十讲厥阴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厥阴病为外感热病之最后阶段,值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季,系体内正气最后反抗拒病邪的病理表现。《伤寒论》之六经演变,是因天之序的,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而厥阴,由表及里,由经络到脏腑的发展,其根据是气血阴阳的盛衰。《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论述厥阴时说:“厥阴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以厥阴为尽阴,阴尽即欲阳生。  相似文献   

15.
久病入络,由气入血之证治 景岳曾说:“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胁肋故也”。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肝胆。叶氏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肝为主气主血之脏,在病理情况下,其病易由气分到血分而使血络淤阻,导致胁痛顽固不愈。他指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治治气治血之当然也”。还指出:“久病在络”,“久病血瘀”。辨证要点:①得病日久不愈,②胁痛部位固定为刺痛。治疗上叶氏提出,“辛香缓通”,“议通少阳阳明之络,通则不痛”。以辛润温通为主,顺肝之性以达温通阳气而散结,气行血行,阳通瘀化则胁痛自愈。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腹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举世公认的疑难病。研究它 ,攻克它 ,对于人类健康大有裨益。本文谈谈我的拙见 ,就教于方家。一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学的臌胀、水臌、气臌、血臌等范畴 ,历代中医典籍都有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篇第四十》 ,就有黄帝与岐伯对臌胀的探讨 :“黄帝问曰 :有病心腹病 ,旦食则不能暮食 ,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 :名为臌胀。帝曰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 ,二剂已。帝曰 :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 :此饮食不节 ,故时有病也 ,虽然其病且已 ,时故当病 ,气聚于腹也。”《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7.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此经文,先贤及后世多从或治阴,或治阳分开来论述。如王冰注云;“所谓从阴引阳,从阳治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者也。”张介宾注云;“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亦上文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义。”高士宗注云:“阳盛则阴虚,故阳病当治其阴;阴盛则阳虚,故阴病当治其阳。”张志聪注云“治,平治也,如感天之阳邪,则当治人之阴  相似文献   

18.
试论脾瘅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瘅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经文论述了脾瘅的病因:“此肥之所发也。”例以“口甘、中满”为其证候特征;举以“冶之以兰,除陈气也。”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和代表药选;最后以“转为消渴。”来阐述脾瘅的转归和预后。《内经》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是后汉医家张仲景所创立,为治少阳病之主方.少阳病是指病邪已离太阳之表,但尚未入阳明之里,介于表里之间.在病变的机转上,因为它既不属于表证,也不属于里证,称为半表半里证.由于病邪不在表,不能发汗,邪不在里,禁用攻下,邪又不在胸膈之上,也不能催吐,故汗、吐、下等法均属禁例.因此少阳病的治疗原则以和解为主,而小柴胡汤正擅此长,故为少阳病的正治方剂.张仲景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第七条说 :“病有发热恶寒者 ,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 ,七日愈 ;发于阴 ,六日愈 ,以阳数七 ,阴数六故也。”关于“病发于阳病发于阴” ,历代注家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有如下几种意见。1 认为发于阳是发生阳径 ,发于阴是发于阴径  如钱潢说 :“发于阳者 ,病入阳径而发也 ;发于阴者 ,邪入阴径而发也 ,即《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胜则身热 ,阴胜则身寒’ ,阴阳更胜之变也。”2 认为发于阳是发于太阳 ,发于阴是发于少阴  如张隐庵说 :“此言太阳少阴之标阳标阴为病也 ,以寒邪而病太阳之标阳 ,故发热恶寒而发于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