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编码谐频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病变处同一切面分别用基频和谐频成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编码谐频较基频成像表现出全场图像清晰,病变周围和内部回声细致。结论:编码高频谐频在图像均匀度、细微分辨力和对比度方面具有特点,能够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肝肿瘤的超声造影谐频成像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微泡型造影剂经外周静脉使用后可顺利通过肺循环到达全身动脉系统 ,增强血液的回声强度和多普勒信号强度[1,2 ] ,提高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低速血流的检出能力 ,有助于肝良恶性肿瘤的鉴别[3 ,4] 。然而 ,造影剂在增加常规超声对低速血流显示的同时 ,也增加了对噪音的显示 ,致使声像图上常出现“开花状”伪差 (bloomingartifact)和运动伪差 (motionartifact) ,成像质量不尽人意。近年来出现的超声造影谐频成像 (亦称谐波成像 ,contrast enhancedharmonicimaging)利用造影剂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在病灶内的灌注过程,做出良恶性鉴别,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提示恶性占位9例,良性占位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结果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 将二维超声(US)、CE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 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病例中良性病变6例, 恶性病变39例。US、CEUS及增强CT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 US与CEUS间(P=0.035)、US与增强CT间(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EUS与增强CT间(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 与增强CT相近, 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谐频成像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谐频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疗效判断方面的作用。方法:使用Levovist对27例33个肝癌结节治疗前后分别行超声造影能量多普勒谐频成像和灰阶谐频成像数字减影检查,结果与动态增强CT相比较。结果:以动态增强CT结果为金标准,治疗前33个肝癌结节,超声造影增强的阳性率为93.9%(31/33);而对治疗后肝癌,能量多普勒成像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性和准确性均为100%,灰阶谐频成像数字减影则分别为93.9%、100%和96.8%,结论:超声造影谐频成像可以敏感而直观地显示治疗后肿瘤内残存的血流信号,即时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功率(俗称“能量”)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测肝肿瘤内血流信号的能力。方法:对未治疗的56例57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功率多普勒谐频成像检查,其中原发性肝癌47个,胆管细胞性肝癌3个,转移性肝癌3个,肝血管瘤2个,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个。所有病人注射造影剂后于早期动脉相观察肿瘤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并与动态增强CT结果比较。结果:功率多普勒谐频成像显示肝肿瘤内造影增强80.7%(46/57)、负性增强19.3%(11/57)。与动态增强CT相比,功率多普勒谐频成像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6%、100%和84.2%。肿瘤的深度是影响谐频成像结果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肝肿瘤,功率多普勒谐频成 像可以敏感而准确地显示不同肝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估计肿瘤血供特点,有助于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超声造影时的表现。方法:使用反向脉冲谐频成像技术和微泡型超声造影剂,对52例58个原发性肝癌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癌内血流信号的增强表现。结果:反向脉冲谐频成像的连续成像可实时动态地显示肝癌内增生扭曲的肿瘤血管,间歇成像可显示肝癌的血流灌注情况。谐频成像超声造影显示大部分的肝癌结节为富血供肿瘤,未显示肿瘤内血流信号的肝癌为少血供型肿瘤。谐频成像声像图无明显的运动伪差,成像质量高。结论:反向脉冲谐频成像造影可清晰地显示肝癌内的血流信号,其提供的肿瘤血管影像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为肝癌的诊断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静脉利声显超声造影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对肝内占位性病变11例行能量谐波超声显像。结果:造影后全部肝脏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强。结论:造影剂利声显结合能量谐波成像技术,增加了肝脏血流信呈强度,提高了肝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灰阶超声和ARFI技术对63例肝肿瘤患者(共80个病灶)进行检查,对所有病灶的硬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将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恶性结节超声弹性图像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弹性评分≥3分为诊断界点,诊断为良性病变者39个,恶性病变者41个,误诊7个,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3.89%、80.00%和91.18%.结论 ARFI技术可识别肝占位性病变和正常组织间的弹性差异,对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分析了82例术前作过B超检查的肝占位性病变,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为肝肿瘤性病变占92.68%(76/82),其它占位性病变占7.32%(6/82).76例肿瘤中,恶性占92.11%(70/76),良性占7.89%(6/76).超声定性误诊4例,漏诊1例,定位假阴性3例,诊断符合率90.24%(74/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显示肝占位病变血流灌注特点的能力,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手术或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肝占位(原发性肝癌61例,转移性肝癌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血管瘤12例,肝硬化增生结节5例,肝细胞腺瘤2例,胆管细胞腺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局灶性坏死4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术前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和造影剂增强16层螺旋CT检查,将两种检查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漏诊原发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5例、胆管癌1例、胆管腺瘤1例、肝硬化结节1例、血管瘤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增强CT漏诊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性肝癌2例、血管瘤1例、肝硬化增生结节1例,误诊原发性肝癌7例、胆管癌2例、胆管腺瘤1例、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局灶性坏死2例。超声造影诊断肝占位病变的检出率为97.25%,增强CT的检出率为93.58%;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的准确性为90.83%,增强CT的准确性为82.57%。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能力与增强螺旋CT相近,实时超声造影具有独立诊断价值,对于增强CT扫描阴性或未显示病灶血流灌注特点的病例,超声造影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误诊肝脏局灶性病变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不典型CEUS特征及其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不符的2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 结果 21例CEUS检查误诊患者中,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病灶,其中8例为肝细胞癌(HCC),1例为肝转移癌,CEUS均误诊为良性病灶;12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其中3例为结节性肝硬化伴脓肿或坏死,3例为肉芽肿伴坏死,3例为血管瘤,1例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1例为炎性假瘤,1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EUS将其中10例误诊为恶性病灶,2例误诊为不同病种间良性病灶。 结论 提高对少见病的认识,加深对各类相关分子学科知识的理解,仔细观察回放动态图像,综合分析造影过程各时相的特点,结合常规超声及临床检查结果,必要时行穿刺活检,可提高CEU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肝脏实质性占位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测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对363例共389个肝占位性病变(256个原发性肝癌、53个转移性肝癌、49个血管瘤、19个局灶性结节增生、7个肝脓肿和5个炎性假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显示原发性肝癌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完全增强或斑片状增强、门脉期减退(敏感性93.7%,特异性69.9%);转移性肝癌动脉相呈整体完全增强和环状增强、门脉期低回声(敏感性41.5%,特异性96.7%);肝血管瘤的常见特征是周边向中央逐渐或快速填充增强(敏感性95.9%,特异性99.1%);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表现是动脉相快速离心性整体完全增强,并持续高或等回声至延迟期(敏感性84.2%,特异性98.9%),中央疤痕的出现率低;肝脓肿的特异表现是整个时相呈蜂窝状增强(敏感性71.4%,特异性100%);炎性假瘤则始终未见增强。结论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能无创地鉴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6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1.8 %(56/61).超声造影检查后4例病灶仍未作出诊断,1例误诊.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对48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软件绘制病灶的TIC,分析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 48例肝恶性肿瘤中,16例原发性肝癌(HCC)、23例肝转移癌(metastasis livercancer,MLC)TIC形态呈快上快下型,4例小HCC、5例MLC呈快上慢下型;HCC中,小HCC降支减半时间迟于非小肝癌(P<0.01);MLC降支减半时间早于HCC(P<0.05);20s增强强度比较,乏血供MLC低于HCC及富血供MLC(P<0.01),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4个转移性小肝癌病灶及150个小肝细胞癌(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对比2组病灶超声造影的增强方式和时相变化(增强时间、达峰时间、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 结果94个转移性小肝癌病灶中,66.0%(62/94)表现为整体增强,34.0%(32/94)表现为环状增强;150个小HCC病灶中,98.7%(148/150)表现为整体增强,1.3%(2/150)表现为环状增强,转移性小肝癌动脉期环状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小HCC(P<0.01)。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8.7±6.3)s、(39.1±16.2)s、(8.2±8.5)s;小HCC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35.8±12.5)s、(86.8±45.5)s、(52.5±44.2)s,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等回声时间、低回声时间及从等回声至低回声所经历的时间均短于小HCC(t=-8.722、-12.636、-10.571,P值均<0.01)。 结论整体增强和环状增强均为转移性小肝癌的常见表现,增强方式和减退时间有助于转移性小肝癌和小HCC的鉴别,超声造影有助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显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8,他引:27  
目的 探讨不同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时的动态灌注过程及其特征。方法 对7例肝细胞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肿瘤,1例腺瘤,6例血管瘤,1例局灶性脂肪浸润,3例局灶性慢性炎症,1例多房囊肿共25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动态显像,观察病灶内及肝实质的灌注过程。结果 25例均观察到动脉期(5~24s)、门脉期(19~85s)、实质期(200~320s)。7例肝细胞性肝癌均为肝动脉期完全显著增强;5例转移癌为门脉期增强,2例在实质期发现更多病灶;6例血管瘤均显示出特征性的填充式增强;2例慢性炎症及1例脂肪浸润未见增强;1例腺瘤为门脉期显著增强;1例多房囊肿则为实质期低回声缺损。结论 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显像可清晰显示肝局灶性病变及肝实质的动态灌注过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囊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肝脏囊实性病变患者39个病灶(25个良性病灶,14个恶性病灶)的常规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表现为:恶性病变100%(14/14)呈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退出呈低增强,延迟期退出更加明显.常规灰阶超声对恶性肝脏囊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71.4%(10/14)、特异度为96.0%(24/25)、准确性为87.2%(34/39);超声造影对恶性肝脏囊实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4/14)、特异度为92.0%(23/25)、准确性为94.9%(37/39).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有利于肝脏囊实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帮助及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提高超声造影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4例、肝结核3例)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特点。结果肝脓肿、肝炎性假瘤和肝结核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8/12)的低回声病变(11/12),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6/12)。5例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超声造影表现,但3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4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呈"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缺乏占位感;3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变异较大,但每种炎性病变尚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能反映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肝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新型超声对比剂SonoVue与低机械指数实时脉冲反向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103例肝脏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比较研究,其中经穿刺活检、手术或临床确诊的79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 79例肝脏病变患者具有不同的超声造影增强时相和增强类型,与病理结果对照,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34.2%(27/79)和88.6%(70/7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