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以夹层骨移植,同期进行常规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05—2004-03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8例患者,下颌前牙区37颗缺牙位点,行夹层骨移植,同期植入24枚种植体;平均4个月愈合期后再次植入12枚种植体;再经过3~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术后平均垂直向高度提升7.6 mm,牙槽嵴顶厚度增加6 mm;骨块无坏死;所有种植体实现骨结合。随访5.3~7.1年,非种植区骨块牙槽嵴顶冠根向骨吸收<0.16 mm,种植体周围碟形骨吸收<0.25 mm。结论:夹层骨移植是修复下颌前牙区重度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可同期种植,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7例共27颗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颗上前牙牙槽骨宽度约4mm的延期种植先行骨挤压术植入种植体再行GBR术,其余12颗延期即刻种植上前牙及5颗环状骨缺损后牙常规植入种植体后行GBR术。6-8m后观察成骨效果。结果:除一例患者右上侧切牙植体颈部唇侧暴露约1.5mm左右,其余患者植体均被新生骨包绕,成骨效果显著。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珊瑚羟基磷灰石在牙种植术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Replace种植系统修复不同类型缺失牙的近期临床结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为120例局部缺牙患者成功植入214颗Replace种植体,其中160颗按常规方法植入,54颗为同期或分期应用了GBR技术.4颗行外侧壁径路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完成上部结构修复.结果:Replace种植体修复后随访3-20个月,1例修复后16个月患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经临床治疗得以控制.所有种植体均无松动,并能良好的行使功能至今,种植体累积存活率100%.结论:用Replace种植系统修复不同类型缺失牙临床外科成功率高,修复疗效满意,并发症低,修复设计及手术后初期稳定性是确保前期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口腔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3例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三明治"水平截骨术,同期植入2颗种植体,以支撑并稳定要提升的骨段,并于"三明治"区植入异体骨块、骨粉,促进成骨并辅以支撑骨段作用。利用GBR技术阻断结缔组织侵入。潜入式种植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2周后修复。结果:3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裂开,2例局部略肿胀,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3 d后逐渐消退。术后6个月X线片示截骨线骨性愈合,种植体周骨整合良好,牙槽嵴平均增高约5 mm。修复获得成功。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种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ITI种植系统用于上前牙缺失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对48例上前牙缺失患者共植入ITI种植体62枚,植入后3-4个月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48例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100%,患者修复后即刻、6个月、12个月满意度分别为97.2%、95.6%和94.4%.结论:上前牙缺失在种植牙手术时按照正确三维方向植入的,加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富血小板血浆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每只犬一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及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作为实验牙位。3个月后拔牙处植入种植体,每只犬共植入3颗种植体,第一、二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对照组,对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A组,同侧第四前磨牙牙位植入1颗种植体为实验B组。种植术中同期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种植体周围骨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8周时骨密度测量,各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仅为纤维性结合。16周时骨密度测量,两实验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PRP及PRP/OAM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牙缺失患者手术导板辅助实施不翻瓣手术对种植体植入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6月后牙缺失进行不翻瓣种植手术患者38例,其中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06±11.10)岁,分为非导航手术组和导航手术组2组,非导航手术组男10例、女9例,上颌缺失牙17颗,下颌缺失牙22颗,由手术医师目测决定种植体窝洞预备轴向;导航手术组男9例、女10例,上颌缺失牙14颗,下颌缺失牙17颗,应用手术导板辅助进行种植体窝洞预备。术后CT扫描,以种植体长轴为中心重建缺牙区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以角度偏差5°、距离偏差2mm为标准,对种植体植入位置满意度计数,对下后牙缺失病例是否出现尖端接触舌侧骨皮质、有无影响种植体植入长度的种植体计数。应用Stata 7.0软件计算上述指标的百分率并进行2组间χ2检验。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分析,与非导航手术组相比,导航手术组种植体颊舌向和近远中向角度误差以及下颌后牙种植体到下颌神经管距离误差满意率较高,下颌后牙种植体尖端接触舌侧骨皮质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因骨皮质阻挡、影响种植体植入长度的发生率较低。结论:与非导航手术组相比,手术导板可降低种植体植入角度误差和骨皮质阻挡植入种植体的发生率,使种植体植入位置满意率更高,并显著提高下颌后牙缺失病例的种植体植入长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725例牙种植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总结近6年来我院种植治疗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部位、方式及早期失败相关因素.病例选择及研究方法:选取2002年1月4日到2008年12月lO日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种植治疗的所有患者,通过SPSS软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样本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种植部位及术式、以及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探讨.结果:1725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了986例,女性患者占了739例,平均年龄为42.7岁,50岁以上的患者占了28%,共植入了3575颗种植体,平均2.1颗种植体/患者.种植体分类为Branemark种植体系(No-bel Biocare,Goteborg,Sweden),Straumann种植体系(Straummm,Basel,Switzerland)MDIC种植体系(英普莱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西安,中国).下颌后牙区单牙缺失所占比例最大,共870例,占总病例数的50.4%;上前牙关学区种植480例,占总病例数的22.6%,全口种植79例占4.6%;单纯种植1150例,占54.4%,共植入牙种植体2342颗,复杂种植(即伴有骨量不足种植)964例.占45.6%,共植入牙种植体1233颗,其中GBR植骨同期种植311例,Onlay植骨延期种植54例,牙槽突扩张同期种植143例,牙槽突扩张联合GBR植骨同期种植111例,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术41例,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延期种植40例,经牙槽嵴冲顶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163例.有35位患者42枚种植体出现了早期的失败,早期失败率为1.2%.但在统计分析中,多个因素对种植体早期失败率的发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40-50岁的缺牙患者选择种植治疗的比例最高,多数病例是单牙缺失的种植治疗.50%的缺牙病例中采用了骨扩张加同期种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上前牙区多牙缺失牙槽骨骨量不足或基牙分布不均、要求种植固定修复的17例患者,行骨劈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共41颗,术后6~9个月采用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随访3~24个月,行X线和临床检查。结果术后上前牙区牙槽嵴唇舌向宽度平均增加2.3mm,1例患者的1颗种植体松动,其余16例患者的40颗种植体形成良好的骨整合,X线检查见天然牙及种植体周围垂直向骨吸收每年不超过0.2mm。结论严格筛选适应证,应用骨劈开引导骨再生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延期行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修复上前牙缺失短期效果评价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作者自1993年起应用四川产圆柱状核孔种植体以骨内二期种植方法对56例上前牙缺失共65颗牙种植,其中50例共55颗牙已完成冠部修复,经6个月到2年半的随访,其中3例4颗种植失败,近期效果达92.7%.成功种植牙无松动,牙齿无红肿,X线示骨组织与种植体接合紧密,无透射线.本文本圆柱状种植体修复上前牙缺失适应症,手术方法,成功与失败因素及疗效作了综合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