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虎追风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分离的方法获得滑膜细胞,放免法检测原代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结果:白虎追风丸可明显下调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取8只做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鸡Ⅱ型胶原和弗氏不完全佐剂制备R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其中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电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30min/次,连续治疗10d。泼尼松组每日灌胃醋酸泼尼松龙0.1mL/10g。分别在造模前后和治疗结束后测量大鼠左踝关节直径,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的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踝直径和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和泼尼松治疗后的大鼠踝直径和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含量均降低(P0.05);电针组与泼尼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R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有效减少血清TNF-α、IL-1β和ICAM-1的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黄胞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天。采用组织容积法测定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组织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17的表达(P0.05)。与阳性药对照比较,桑黄胞外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IL-17的表达及桑黄胞外多糖低剂量组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胞外多糖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白虎追风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虎追风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消化分离的方法获得滑膜细胞,放免法检测原代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结果:白虎追风丸可明显下调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大椎"命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椎组、命门组、尾部中点组,每组8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电针"大椎"命门"及尾部中点,每次20min,隔日1次,共8次。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足跖肿胀度,使用MTT比色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白介素(IL)-2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大椎组、命门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血清IL-2含量及尾部中点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大椎组血清TNF-α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降低(P<0.05),大椎组脾IL-2活性及命门组T、B淋巴细胞增殖率,脾IL-2活性与尾部中点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T、B淋巴细胞增殖率,IL-2,TNF-α的相互调节,起到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调督通脉针灸法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滑膜中TNF-α、IL-10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为针灸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完全弗氏佐剂诱导Wistar大鼠AA,观察AA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膝关节滑膜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针灸第7天和第14天,针灸能明显抑制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P0.05,P0.01),且调督通脉针灸法优于普通针灸法(P0.05);针灸第14天采集标本,RT-PCR法观察到针灸能降低AA大鼠膝关节滑膜中TNF-α的表达水平,提升IL-10的表达水平,且调督通脉针灸法优于普通针灸法(P0.05)。结论:调督通脉针灸法能够降低AA大鼠膝关节滑膜中TNF-α的表达,提升IL-10的表达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为针灸临床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治疗作用评价、滑膜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角度,探讨寒、热方剂清络饮、温络饮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作用机理及作用异同。方法:以Ⅱ期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为对象,以寒、热方剂清络饮、温络饮分别进行干预,雷公藤多苷片为治疗对照。于CIA免疫1、7、21、33d分别进行疼痛试验及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等体征评价,CIA免疫33d时行滑膜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寒热两方均可明显改善CAI免疫侧、继发侧疼痛(P<0.01)和踝关节肿胀(P<0.01)等主要结局指标,降低关节炎指数(P<0.01),效果速于、优于或近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清络饮改善CIA踝关节肿胀、控制继发病理改变的效果优于温络饮。寒热两方均可减轻滑膜细胞亢进的分泌功能及其代谢活性,反映出寒热两方的部分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AIA)大鼠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第7天开始给药,持续21 d.取滑膜,检测滑膜细胞增殖能力和滑膜细胞分泌IL-1的量.结果清络通痹颗粒7.2、14.4 g/kg可明显抑制AIA大鼠的滑膜细胞增殖反应(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清络通痹颗粒可抑制AIA大鼠滑膜细胞的过度增生,这与其调节与滑膜增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络通痹颗粒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建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CIA)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自第7天始,持续21天。取滑膜,检测滑膜细胞增殖能力和滑膜细胞分泌TNF-α的量。结论:一定剂量的清络通痹颗粒可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的过度增生,这与其调节与滑膜增生相关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不同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3个穴位不同配穴组对胃癌大鼠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用Walker-256细胞株复制种植性胃癌模型,并行手术根治。术后第3天,将大鼠随机分为9组:足三里组、合谷组、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组、合谷+三阴交组、足三里+三阴交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非穴位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电针治疗选择疏密波,频率2~100Hz,电流强度1~3mA,每日1次,持续30min,共7d。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非穴位针刺组IgG、IgM、IgA、C3、C4、CD4+、CD8+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各组,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与正常组比较,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对大鼠胃癌根治术后低下的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3个穴位同时使用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制备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探讨针刺足三里对CIA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12周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15只,建立牛Ⅱ型胶原与不完全弗氏佐剂诱导CIA大鼠模型。电针组和手针组于造模完成后第1天取足三里穴治疗,1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 d。在3 d, 7 d, 14 d时,采用跖围法测大鼠跖围长度,并在治疗14 d后,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结肠蠕动波测定方法检测大鼠的肠蠕动波次数,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跖关节肿胀明显(P<0.01),软骨组织破坏严重并有炎症细胞浸润,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均降低(P<0.01),胃黏膜中CRF和VIP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大鼠跖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软骨破坏程度减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提升(P<0.05),肠蠕动波次...  相似文献   

13.
采用牛Ⅱ型胶原作大鼠背部皮内注射诱发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 ,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 ,观察了在“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对模型大鼠关节炎发病率、起病时间、关节炎指数、抗Ⅱ型胶原 (CⅡ )抗体水平及骨与关节破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穴经皮电刺激治疗 ,能明显推迟胶原免疫大鼠关节炎的发生 ,在治疗初、中期 ,能明显控制造模大鼠的肢体累及率和关节炎病变程度 ,但不能显著降低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此外 ,该疗法尚能有效地防止发病大鼠足爪骨与关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薛奇明  黄露  潘慧  李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47-1649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炎症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18只。通过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黄胆酸钠制作SAP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电针组在足三里穴给予电针治疗30 min。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后3、6、12 h分批处死,检测各时间点腹水量,观察胰腺病理学改变,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清缩胆囊素(CCK)水平。结果胰腺病理评分、腹水量各时间点模型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各时点电针组腹水量和胰腺病理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血清CCK水平在3 h点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和电针组(P<0.05);在12 h点则相反(P<0.05)。结论电针减轻SAP大鼠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良性双向调控血清CCK水平变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针、电针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区时支配该区域的神经束诱发的放电变化,比较不同参数的手针和电针诱发的神经束放电的差异,初步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针足三里组和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5只。动物用20%乌拉坦麻醉(750 mg/kg),分离支配右侧"足三里"穴区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不同手法的手针(捻转、提插、捻转提插,1 Hz)及不同参数的电针(5 V、10 V1、5 V,3 Hz)刺激大鼠"足三里"穴各1 min,对刺激过程及刺激前后神经束诱发放电记录采样各1 min,然后进行单位时间神经放电脉冲计数(Bin:1 s)。结果:捻转提插手针"足三里"其神经束放电峰电位数增加最为明显:刺激前的计数为(42.20±1.98)pulses/s;刺激后增为(74.20±18.92)pulses/s(P<0.05);刺激结束后即刻恢复到(41.40±4.85)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单纯提插手针刺激时其神经束放电峰值计数从刺激前的(42.00±3.89)pulses/s增加为(60.60±10.79)pulses/s(P<0.05);针刺结束后即刻恢复至(45.00±18.10)pulses/s,与刺激后比较P<0.05。而单纯捻转手针刺激无明显变化。电针刺激"足三里":强度从5 V左右开始可诱发类似手针诱发的神经放电现象,10 V以上电针其神经放电增加显著,15 V电针接近于单纯提插手法手针所产生的效应:放电峰电位数从刺激前(42.60±3.87)pul-ses/s增加至电针时(64.20±9.36)pulses/s(P<0.05);电针结束后恢复到(48.00±7.55)pulses/s,与电针时比较P<0.05。结论:提插及捻转提插手法的手针刺激大鼠"足三里"可诱发支配该区域的外周神经束放电,且后者放电现象更为明显;一定强度的电针刺激可产生与手针的机械刺激类似的神经放电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对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200~240 g)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非经非穴组(电针非经非穴,即“足三里”穴外侧旁开5 mm处),每组10只。足三里组及非经非穴组大鼠以3 Hz脉冲电流持续进行电针刺激30 min,强度以双下肢微颤为宜(约2~4 V)。以双极铂电极分别引导左侧迷走神经传出及传入纤维,采用生物机能试验仪连续记录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和峰值。结果:刺激前后,对照组与非经非穴组大鼠迷走神经传出和传入纤维放电频率和峰值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三里组电刺激“足三里”穴(7.5±3.4)min后,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频率明显加快,峰值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经非穴组相应时间点(P<0.01);而传入纤维放电的各参数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使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放电增强,但对其传入纤维放电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糖皮质激素及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曙光  唐勇  刘雨星 《针刺研究》2002,27(3):205-210
目的 :探讨电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大鼠糖皮质激素 (CS)及受体 (GCR)的影响。方法 :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AA)作为RA动物模型 ,电针“足三里”治疗后 ,放免测定血浆CS、胸腺GCR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CS明显下降 ,电针后CS水平明显升高 ,二者比较 ,P <0 .0 5,且达到正常水平 ,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 ,P >0 .0 5;模型组大鼠胸腺GCRK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空电组 (P <0 .0 1 ) ,其浓度也明显低于正常组、空电组 (P <0 .0 5) ,电针治疗后GCRKD值和浓度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能够增加RA大鼠的CS、GCR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CIA)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MAPK信号 传导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1只,慢性应激法21 d造模。电针组选穴"百会"三阴交",以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行电针治疗20 min,每日1次。14 d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5-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海马区的积分吸光度(IOD)值。结果:造模后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均减少(P<0.00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5-HT和AChE的IOD值减小(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两指标的IOD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郁大鼠海马5-HT和AChE活性降低,电针可明显提高大鼠海马中5-HT、AChE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 min或40 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 min或20 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 Hz,强度1~3.5 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 min较20 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 min或40 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 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