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趋化因子与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由趋化因子引起的细胞趋化运动在异位性皮炎的炎症形成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有10余种趋化因子参与了异位性皮炎的皮肤变应性炎症的调节。现讨论趋化因子的种类、生物学活性和与异位性皮炎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趋化因子受体与皮肤变态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化因子通过和其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并与Th1/Th2细胞因子同时介导皮肤变态反应。综述趋化因子受体在皮肤变态反应中的生物学活性,趋化因子受体与Th1/Th2他细胞因子平衡之间的关联,重点讨论与皮肤变态反应有关的8种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在特应性皮炎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通过和其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并与Th1/Th2细胞因子同时介导皮肤变态反应。综述趋化因子受体在皮肤变态反应中的生物学活性 ,趋化因子受体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之间的关联 ,重点讨论与皮肤变态反应有关的 8种趋化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在特应性皮炎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中的作用及其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组成细胞,既往认为是浸润的T淋巴细胞免疫攻击的被动靶细胞,但是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角质形成细胞参与皮肤的免疫反应。角质形成细胞在活化后表达一系列过量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积极地参与到一些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参与、维持着炎症的发生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异位性皮炎病人在非湿疹性区域常见到“干燥”皮肤,“干燥”皮肤被认为是临床上一种症状,意指非炎症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细小鳞屑。本实验对50例异位性皮炎的“干燥”皮肤发生率和程度进行了检查,并设立50例非异位性皮炎为对照组。结果,80%以上的异位性皮炎患者认为他们有“干燥”皮肤存在,但经检查证实的只有50%左右。这种主观感觉与实际结论的差异,可能与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血清 IgE 含量增高和正常的两组异位性皮炎患者之间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免疫状态。共观察97例(男27、女70,年龄16~62岁),对具有典型临床表现、本人或家族有异位性疾病史,大多数病例皮肤划痕试验阳性及经放射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有特异性变应性 IgE 抗体等,被确诊为异位性皮炎患者进行了总 IgE 及特异性变应性 IgE、IgA、IgG、IgM、IgD、补体 C_3,C_4、C_1-灭活素含量测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和异位性皮炎都是湿疹皮炎类的代表性疾病,尤其是其中的ACD,可以作为研究湿疹反应的模式。本文就以ACD为重点,介绍有关湿疹反应及其免疫现象的新观点。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 ACD是第Ⅳ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性疾病,与结核菌素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同属一种免疫反应,但具有如下特点,即变应原是简单化学物质(分子量小于1,000),在免疫学上称为半抗原;可经皮肤侵入体内,并以皮肤为变态反应的靶器官,在病理组织学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茶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发生皮炎的小鼠耳片的组织学变化(HE染色),RT-PCR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IL-2、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且皮肤中IL-2、IFN-γ 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哈西奈德溶液组和茶油组的耳片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轻微,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少,组织病理变化轻。在茶油和哈西奈德溶液的干预下,炎性组织IL-2、IFN-γ的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茶油减轻二硝基氟苯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病理损害,下调了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眶周湿疹可以是脂溢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AD)的一种表现,也可能由变应性或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光变应性或光毒性皮炎引起。而其中最常见的原因认为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了评估眶周湿疹的发病机制中接触过敏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皮肤能产生变态反应而且是常不规则地出现。对于皮肤变应性的机理、致病抗原的确切性质、所产生的不同抗体的区分、炎症各种介质的性质和关系以及修复周期的特性等,大都尚不清楚。近来对于接触性皮炎和过敏反应的认识要比对于细胞中介免疫的认识为多。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必须与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适当地应用斑试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屏障,细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许多皮肤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该文将对近年HMGB1在特应性皮炎、寻常性银屑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白癜风、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手部湿疹的临床概念在最近这十年中有所改变。以前名为角质湿疹的现在经常被称为手的银屑病。许多手部刺激性湿疹现在被看作是异位性皮炎的一种晚期表现。手部银屑病和手部异位性皮炎的预后是不妙的。因为用最现代的治疗也无效。手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是基于皮肤斑贴试验。一些试管内的技术能够被使用,但需要特殊的设备,所以还不能应用于临床。标准的皮肤斑贴试验的浓度还有争论。由于害怕高浓度的斑贴试验会引起病人过敏,因而使用低浓度,但是却因此反而导致出现假阴性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异位性皮炎(AD)是以皮损处T细胞、单个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患。在过敏性炎症部位,细胞间粘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是常见的变应性皮肤病。这些疾病的病因不同,治疗也有所不同,外用药治疗主要在于减轻炎症及缓解瘙痒症状。通过回顾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期间发表的24篇关于特应性皮炎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外用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回顾文献,以帮助医生对变应性皮肤病患者给予有循证医学支持的  相似文献   

15.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ICD)是最常见的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对环境中多种毒性/物理因子的反应。目前的研究认为ICD与天然免疫系统的激活,皮肤屏障的破坏,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T淋巴细胞的招募和激活有关。其临床表现复杂,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和强度,暴露剂量、持续时间和频率、环境因素和皮肤的易感性。ICD的诊断通常是临床性的,涉及全面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斑贴试验排除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用苦豆子干馏油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2,4-DNFB)对BALB/c小鼠进行皮肤致敏和激发皮炎,制成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一组未作任何处理,以外用苦豆子干馏油作为治疗组,以外用艾洛松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外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连续3天外搽药物。24h后对小鼠耳肿胀度和质量分数进行测量,并对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后测定皮损组织的炎症细胞计数。结果外用苦豆子干馏油治疗组小鼠的耳肿胀度及质量分数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外用苦豆子干馏油治疗后皮肤组织的炎症细胞数明显下降,接近正常皮肤组。结论外用苦豆子干馏油对2,4-DNFB所致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为典型的Ⅳ型变态反应[1]。皮损呈广泛性、多形性,易反复发作,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苔藓样变。笔者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消银颗粒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取得的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选70例病例全部为胶南人民医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是指皮肤接触非刺激浓度的化学物后而激发炎症反应的职业性皮炎。为探讨OACD的常见致敏原及斑贴试验的临床作用,本文分析了我院门诊近3年来68例OACD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部分患者还用病史提供的可疑物加做斑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常见的炎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等,其典型特征是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皮肤炎症。趋化因子CCL27主要由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产生,其惟一受体是CCRl0。CCL27和CCRl0的相互作用,诱导皮肤记忆T细胞向局部皮肤的聚集,形成并维持了各种炎性皮损,因而已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尽管目前尚无真正的临床药物可用,但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的良好效果为炎性皮肤病的治疗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20.
特应性性皮炎(AD)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未完全明确。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为AD患者皮肤炎症皮损处特征,但是,目前仍不清楚浸润的是哪些T淋巴细胞亚群,如何被参与招募并聚集在皮损部位,发挥什么样免疫损伤作用。免疫学研究显示,趋化因子对于淋巴细胞的招募、聚集并发挥炎症反应至关重要。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过敏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围绕CKLF1(趋化素样因子1)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之间的关系,就CKLF-1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