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与白念珠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介素、γ干扰素、α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在白念珠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影响上述因子分泌的菌体成分和其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宿主抗白念珠菌免疫反应机制以及临床上应用细胞因子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其毒力因素主要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酶的因子、白念珠菌的形态发生及表型转换等。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脲裂解方法,分裂基因法,用系统化处理方法来分析基因功能以及通过差异显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寻找可能的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于抗白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的细胞因子,它能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分化发育成单核巨噬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粘附蚕噬白念珠菌的能力。实验室及临床Ⅰ/Ⅱ期研究表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抗白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同时又能与人类共栖生存,有关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的酶、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的转换及表型转换等。主要综述了对白念珠菌有关黏附和侵入方面的毒力因子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孢子相、菌丝相胞壁提取物SDS-PA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双相性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念珠菌感染的组织中,目前认为,相变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Ashman等认为,白念珠菌孢子相向菌丝相转变,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有质和量的变化。我们采用梯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临床分离的6株白念珠菌孢子相和菌丝相(带芽管的孢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真菌同时又能与人类共栖生存 ,有关其毒力因子的研究人们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因子、利于侵入的酶、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的转换及表型转换等。主要综述了对白念珠菌有关黏附和侵入方面的毒力因子方面的研究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白念珠菌菌落形成单位的方法,观察人类肿瘤坏死因子(Hu-TNF和重组人类 干扰素(rHu-IFN- )对人嗜中性粒细胞(PMN)抗白念珠菌活性的调节。发现Hu-TNF和rHu-IFN- 本身不能直接影响白念珠菌生长,但能增强人PMN抗白念珠菌生长的活性,这种作用的强弱与其预培养时间有关;此外这两种细胞因子具有协同增强PMN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作用。这对于增强免疫损伤患者抵抗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念珠菌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研究白念珠菌的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特征 ,探讨新的白念珠菌的分型方法。方法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 31株白念珠菌的启动子序列延伸因子 3基因的微卫星多态性作了分析。结果 : 检测到 9个等位基因 ,10种不同白念珠菌基因型 ,其基因型特征在继代培养后仍保持稳定。结论 : 该方法快捷、重复性好 ,可用于白念珠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可能的基因学诊断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该病缺乏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一些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非培养方法,包括:白念珠菌抗原测定、抗白念珠菌某些特殊抗原抗体的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中的念珠菌DNA以及白念珠菌代谢产物的测定。这些方法将为临床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烯醇化酶是生物体内糖醇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文中就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生物学活性,酶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基因组成,与白念珠菌过敏患者IgE结合的特点和位点以及其作为白念珠菌感染宿主的特征标志物在诊断深部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近年来国外学者密切关注的具有抗白念珠菌感染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能促进骨髓造血祖细胞分化发育成单核巨噬细胞 ,并增强巨噬细胞粘附吞噬白念珠菌的能力。实验室及临床Ⅰ /Ⅱ期研究表明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临床抗白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葡萄球菌A蛋白菌体试剂(SPA)结合“CANDIDA CHECK”试剂盒中因子抗体,并作100倍稀释,与218株人体念珠菌作凝集试验,血清法对非血清法的总符合率为87.2%。常见菌种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符合率为97.1%和98.7%,少见菌种的符合率较低。此外,仅检出白念珠菌血清B型1株,未发现类星形念珠菌。本文表明采用SPA协同凝集法可以很大地节约原因子抗体量,血清法与非血清法结合可显著提高鉴定率。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念珠菌病的保护性免疫是由体液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并交织有天然免疫的一种复杂反应,突主血流中白念珠菌抗原成分及多种细菌因子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抗真菌药物治疗系统性念珠菌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定小鼠重组γ-干扰素(rmuIFN-γ)和小鼠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uGM-CSF)对巨噬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调节.方法: 分别将不同浓度的rmuIFN-γ、rmuGM-CSF与小鼠腹腔渗出巨噬细胞共同培养2天,然后测定巨噬细胞的抗白念珠菌活性.结果: 两种细胞因子都有增强巨噬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作用,rmuGM-CSF对巨噬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增强效应强于rmuIFN-γ(其抑菌率分别为44.49%、35.77%,P<0.01).结论: IFN-γ与GM-CSF均有增强巨噬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1)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2)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方法,分别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1)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地诱导为对氟康唑的耐药株;(2)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分泌性蛋白酶活力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阴道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活力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采用卵黄平皿方法测定其阴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的细胞外磷脂酶活力。结果 患者组细胞外磷脂酶阳性菌株的检出率及其磷脂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携带者组 (P值均 <0 .0 0 1)。结论 白念珠菌细胞外磷脂酶可能是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9.
烯醇化酶是生物体内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文中就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生物学活性、酶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基因组成、与白念珠菌过敏患者IgE结合的特点和位点以及其作为白念珠菌感染宿主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深部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