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DNA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重组细胞因子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血液病、肿瘤、病毒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一些皮肤病。细胞因子疗法可导致多种器官的毒性反应,尤其是皮肤。现就细胞因子治疗的皮肤反应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在很多情况下,各种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它们在机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相当广泛而复杂。近10年来随着重组细胞因子技术的发展,重组细胞因子已经成功用于临床,成为生物应答调节剂(biologicalresponsem odifier,BRM)中的一类重要的治疗制剂[1]。  相似文献   

3.
接触性超敏反应为T细胞对接触皮肤抗原所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改变,迁移至局部皮损,发挥着效应和调节双重功能。综述了与T细胞募集皮肤相关的黏附分子和细胞趋化因子,以及在接触性超敏反应中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细胞因子与该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与皮肤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细胞活化,分化,增殖的主要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可试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疾病,其中干扰素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与维甲酸或PUVA联合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已获成功,对与AIDS相关的Kaposi肉瘤的治愈率为20%-50%,此外对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异位性皮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等疾病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L-2可以单一或与淋巴激活杀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治疗黑素瘤,肿瘤坏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是后天性黑素细胞特发性损伤和功能异常进而色素脱失的全身性皮肤疾病,白癜风的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组织细胞(主要为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及介导炎症反应等,在白癜风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免疫调节异常可导致炎性介质过度表达,炎性反应扩大,损伤皮肤黑素细胞导致皮肤色素脱失,白斑形成。几个与白癜风相关的细胞因子在黑素细胞自噬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系统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以T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并侵犯皮肤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分期不同则治疗方案不同,中、晚期或复发的以系统的治疗为主。现就其系统治疗中的化学 治疗和免疫治疗做一综述,主要包括一些新的化疗药物、细胞因子、融合毒素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
综述细胞因子特别是Th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2,4,5,6,10,13,γ-干扰素)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认为特应性皮炎皮损和外周血T细胞中存在(类)Th2细胞优势亚群,特应性皮炎免疫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以Th2细胞介导为主的皮肤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以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水肿、浸润伴脱屑为特征,累及面积大于全身皮肤90%。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及受体、染色体功能性突变等可能与其发病机制相关。红皮病的病因复杂,可继发于其他皮肤病、药物反应、恶性肿瘤以及原因不明的红皮病。红皮病的病因对于病程、治疗和预后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接触性超敏反应为T细胞对接触皮肤抗原所产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表达改变,迁移至局部皮损,发挥着效应和调节双重功能。综述了与T细胞募集皮肤相关的黏附分子和细胞趋化因子,以及在接触性超敏反应中效应性和调节性T细胞及其分泌细胞因子与该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转移因子(OTF)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OTF对38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用分子生物学中原位杂交的实验方法对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在患者治疗前后皮损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OTF能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炎症,总有效率为60.52%,相关细胞因子在治疗后皮损中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 OTF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引发银屑病炎症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是细胞活化、分化、增殖的主要介质。大多数细胞因子可试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疾病,其中干扰素可用于治疗尖锐湿疣,与维甲酸或PUVA联合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已获成功,对与AIDS相关的Kaposi肉瘤的治愈率为20%~50%,此外对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异位性皮炎、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等疾病亦有不同程度的疗效。L-2可以单一或与淋巴激活杀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联合治疗黑素瘤。肿瘤坏死因子对某些银屑病有疗效。早期应用生长因子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克隆刺激因子与化疗同时应用能消除化疗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环境、基因及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为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Th17作为一个不同于Th1和2的CD4+T细胞亚群,已经证实,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17通过分泌白介素-17、21、22等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靶向抑制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对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人工合成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皮肤创伤及慢性溃疡有明显疗效。为了探讨其治疗机理,我们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表皮角朊细胞及真皮纤维母细胞培养中加入PGE1,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角朊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角朊细胞主要产生IL1α、IL8、转化生长因子α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而纤维母细胞则主要产生IL6和I  相似文献   

14.
斑秃患者血清IFN-γ、IL-12、IL-4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斑秃发病机制的关系,为斑秃治疗新策略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酶标法检测IFN-γ、IL-12、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重型斑秃、轻型斑秃的IFN-1(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重型斑秃的IL—12(Th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重型斑秃、轻型斑秃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斑秃的发病中,存在着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其中重型斑秃表现为典型的Th1型反应特征。轻型斑秃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轻度失衡,Th1型反应可能也参与了轻型斑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综述细胞因子特别是Th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2、4、5、6、10、13、γ-干扰素)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认为特应性皮炎皮损和外周血T细胞中存在(类)Th2细胞优势亚群,特应性皮炎免疫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以Th2细胞介导为主的皮肤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皮肤表皮层,干细胞因子表达于角质形成细胞,其受体表达于黑素细胞,二者不但参与神经嵴细胞发育为黑素细胞进程中黑素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过程,而且在维持成熟黑素细胞正常功能中也发挥作用。阻断干细胞因子与其配体的结合可导致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功能受损,白癜风患者皮损中发现二者存在表达异常;因此,干细胞因子及其配体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屏障。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同时其细胞因子的组成与健康人不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发现的许多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角化过程。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相关细胞因子的最新进展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利于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草酸苷(GL)对重型斑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GL组、甲强龙组及对照组3组,在治疗前后抽取各组外周血,应用酶标法检测IFN-γ、IL-12、IL-4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GL治疗组和甲强龙治疗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IL-4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GL组与甲强龙组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L与甲强龙疗效相当,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有调控作用,可逆转斑秃患者Th1型反应.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与真皮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化生长因子β和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作为重要递质,介导了成纤维细胞迁移,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参与了纤维化过程。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证实了纤维化皮损中上述因子的存在。硬皮病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也是显示了对细胞因子的异常反应。损伤,炎症或自身免疫地过程中某些细胞因子浓度增加可引起纤维化特有的多特有的多效性遗传程序的活化。成纤维细胞内细胞因子调节程序的内在改变也可能与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光老化皮肤中树突细胞的数量、形态、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含量较之在自然老化皮肤中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光老化皮肤免疫能力受到抑制,甚至能够抑制伞身免疫系统,引起皮肤树突细胞数量的减少、失去特有的树突状形态以及使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和12的含量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简要综述光老化皮肤中树突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免疫抑制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