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扬  沈洪  丁爱石  范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42-7044
背景:纳洛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选择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研究纳洛酮疗效可排除多重因素干扰。目的:观察缺氧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机制。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对象: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干预: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缺氧前24h加纳洛酮预处理);缺氧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LDH渗出量增多[6h:正常对照组为(78.68&;#177;7.34)%,缺氧组为(194.38&;#177;22.32)%;12h:正常对照组为(77.98&;#177;8.85)%,缺氧组为(331.66&;#177;36.12)%],细胞存活率减少[6h:正常对照组为(91.82&;#177;2.89)%,缺氧组为(66.96&;#177;4.98)%;12h:正常对照组为(90.84&;#177;2.61)%,缺氧组为(32.02&;#177;6.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LDH渗出[6h:(159.86&;#177;34.03)%;12h:(256.28&;#177;28.29)%]显著低于缺氧组(P&;lt;0.01),而存活率[6h:(78.08&;#177;4.15)%:12h:(53.68&;#177;4.32)%]明显高于缺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对缺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的损伤,纳洛酮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纳洛酮对缺氧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缺氧对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 12d的Wistar大鼠皮层控经元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纳洛酮组 (缺氧前 2 4h加纳洛酮预处理 ) ;缺氧 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 2 4h。观察各种条件下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和形态学的改变 ,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结果 缺氧后可见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 ,LDH渗出量增多 ,细胞存活率减少 (P <0 0 1)。经纳洛酮预处理的神经元 ,缺氧后神经元胞体肿胀、细胞死亡程度轻于缺氧组 ,LDH渗出显著低于缺氧组 (P <0 0 1) ,而存活率明显高于缺氧组 (P <0 0 1)。结论 缺氧能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 ,而纳洛酮对神经元的缺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0.13,6.68±0.33,3.39±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0.61,11.59±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犤Ca2+犦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犤Ca2+犦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犤Ca2+犦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犤Ca2+犦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犤Ca2+犦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对体外培养的缺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培养 12 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加纳洛酮组。缺氧 6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 4h,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细胞凋亡率。结果 :缺氧能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纳洛酮可以降低凋亡率 ,与缺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结论 :纳洛酮可抑制缺氧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 ,对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氧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内钙的影响及纳洛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取体外培养12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置于36℃,含体积分数为0.9的空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的培养箱内培养30h。②缺氧组:细胞移至4000cm^3的恒温(36℃)密闭容器内,连续充以无氧气体(体积分数为0.9氮气、体积分数为0.1的CO2),在缺氧条件下培养6h后改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③纳洛酮组:在缺氧前24h在培养液中加入1 μmol/L的纳洛酮,其他处理同缺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段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内钙。结果:3组在缺氧前神经元细胞内钙差别不显著(P〉0.05)。培养6h后缺氧组和纳洛酮组神经元细胞内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4&;#177;0.13,6.68&;#177;0.33,3.39&;#177;0.36,P〈0.01),且缺氧组高于纳洛酮组(P〈0.01)。缺氧6h及再复氧24h纳洛酮组细胞内钙仍明显低于缺氧组(8.67&;#177;0.61,11.59&;#177;1.34,P〈0.01),但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77;0.28,P〈0.01)。结论:缺氧6h复氧24h时神经元细胞内钙显著升高,证实[Ca^2+]i水平和神经细胞的缺氧损害密切相关,且恢复氧供并不能纠正[Ca^2+]i异常。应用纳洛酮后,在缺氧条件下和缺氧后复氧期间的[Ca^2+]i升高幅度较缺氧组明显减小,说明纳洛酮对缺氧的神经元[Ca^2+]i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Ca^2+]i的升高,进而对神经元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原代培养皮质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及西比灵在其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缺氧组分别给予 30 ,45 ,6 0mmol/L葡萄糖(GS)并缺氧 2 4h ,保护组为在 45 ,6 0mmol/L葡萄糖缺氧组中分别加以 10 -7mol/L西比灵 ,用台盼蓝排斥实验及MTT比色实验测定各组细胞的活力。结果经 45、6 0mmol/LGS处理的缺氧神经细胞较对照组损伤明显加重 ,台盼蓝染色示细胞死亡率分别为 (76 .5 8± 1.5 1) % ,(47.32± 1.45 ) % ,较对照组 (79.0 0 0± 1.10 9) % ,(5 3 .5 5 0± 1.892 ) %明显降低 ,MTTOD值分别为 (0 .379± 0 .0 12 ) ,(0 .2 95±0 .0 15 ) ,较对照组 (0 .4994± 0 .0 0 71) ,(0 .45 5 2±0 .0 35 6 )亦明显减低。西比灵孵育的细胞在 45、6 0mmol/L葡萄糖、缺氧处理后 ,细胞死亡率分别为(82 .910± 1.30 8) ,(6 0 .190± 1.433)较缺氧组明显增加 (P <0 .0 1) ,OD值为 (0 .5 179± 0 .0 15 4) ,(0 .4931± 0 .0 15 7)较缺氧组亦明显增加。而 30mmol/L葡萄糖缺氧组较对照组细胞死亡率及OD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高糖可加重缺氧神经元的损伤 ,西比灵对高糖、缺氧皮质神经元的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于体外培养的火鼠皮质神经元抗物理缺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8d的大鼠皮质神经兀进行MAP2免疫荧光鉴定后,随机分为4组:缺氧组(n=6),缺氧+DADLE预处理组(n=6),对照组(n/,=6),对照十DADLE预处理组(n=6).缺氧细胞置人含体积分数1%02,5%c02及94%N2的缺氧箱内37℃培养72 h.DADLE预处理组在将细胞置入孵箱之前加入DADLE(终浓度为10 μmol/L.);对照组则将细胞置入含95%空气和5%C0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用hoehest 33258核染色法评价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以评价其匍萄糖/能量代谢状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山LDH漏出最及葡萄糖水平,Y2检验分析神经元生存率.结果 皮质神经元培养8 d后,经MAP2免疫荧光鉴定为95%细胞为神经元.DADLE预处理缺氧细胞组细胞存活率为(71.88±1.77)%,高于未处理缺氧细胞绀的(43.58±3.07)%,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的LDH活力单位为(3824.274-294.86),低于未处理缺氧组的(4516.59±605.02),P<0.05.DADLE预处理+缺氧组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水平为(11.924±2.05)mmol/L,高于未处理缺氧组的(9.884±0.71)mmol/L,P<0.05.结论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抗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作用机制为其降低缺氧皮质神经元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需求,减轻缺氧损伤时细胞的葡萄糖/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刺五加皂甙(acanthopanaxsenticosussaponins,ASS)对培养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孕13~15dICR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建立缺氧复氧诱导的皮质神经元损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及ASS组;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凋亡率。结果:神经元缺氧2,4,6,8h复氧24h后,存活率分别为(0.604±0.022)%,(0.592±0.017)%,(0.543±0.037)%,(0.534±0.021)%;缺氧8h复氧24h后,神经元凋亡率由(4.13±0.87)%增加至(31.34±0.85)%,NOS含量由(5.23±0.28)μmoL/L增加至(11.39±0.21)μmoL/L(P<0.01);ASS组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凋亡率、NOS含量分别为(0.636±0.021),(16.37±0.66)%,(8.02±0.18)μmoL/L,与缺氧8h复氧24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SS对缺氧复氧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ASS可能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释放、抑制神经元凋亡来拮抗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大鼠脑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06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培养新生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后,改良Goldberg方法建立神经元细胞“缺氧缺血”损伤模型。②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之间(正常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以神经生长因子-80μg/L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改变。③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细胞色素C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与正常组及缺氧缺血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光镜测量缺氧缺血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7.591±1.354),(23.7595±0.945),(23.466±1.005)μm],而其细胞色素C阳性率及AIFmRNA表达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另两组[(69.318±6.646)%,(41.193±4.472)%,(41.817±4.364)%,P<0.05]。上述测值正常组与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缺氧缺血对照组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染色质凝聚成块,核周间隙明显增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正常组神经元细胞及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染色质均匀分布,可见明显的核仁,胞浆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清晰,核糖体丰富。结论: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剥夺氧及糖6h后能够模拟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损伤。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血模型组光镜及电镜示凋亡小体存在,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色素C细胞免疫化学示阳性率明显增加。②适宜浓度(80μg/L)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缺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性神经元细胞修复,保护线粒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对培养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心肌缺血修复机制。 方法:采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细胞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培养3 h);B组单纯缺氧/复氧(A/R缺氧2 h复氧1 h);C组缺氧预处理组(缺氧20 min后复氧20 min,然后缺氧复氧);D组一氧化氮预处理组[加入S-亚硝基-已酰青酶胺(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SNAP)使其终浓度为l mmol/L,预处理40 min后A/R。与复氧后测定培养液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fic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变化及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和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正常组比,单纯缺氧/复氧组CK[(941.35±152.53)nkat/L]、 LDH[(7 416.48+984.20)nkat/L]、丙二醛[(1.35±0.26)μmol/g],水平显著井高(P<0.01),细胞存活率(54.68±6.00)%显著降低(P<0.01)。1 mmol/L SNAP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为(74.55±4.11),CK为(582.45±140.86)nkat/L,LDH为(5 766.15±941.69)nkat/L,丙二醛为(0.89±0.16)μmol/g]和缺氧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为(74.69±6.14)。CK为(547.94±125.52)nkat/L,LDH为(5 882.34±844.67)nkat/L,丙二醛为(0.85±0.12)μmol/g]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1)。 结论:一氧化氮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自由基对心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PC12细胞建立体外脑缺血预处理细胞模型,探讨NO在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缺血预适应的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五碟细胞.正常对照组:常氧、低糖(<1g/L)2%胎牛血清DMEM培养;缺血预适应组(IPC):预先氧糖剥夺(OGD)6 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非缺血预适应组(NIPC):常氧、低糖低血清培养6 h,后经复灌和OCD处理;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OGD预处理前30 min加L-NAME,OGD6 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通过细胞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来评判IPC模型是否建立,生化法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LSD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NIPC组比较,IPC组MTT代谢率明显增高(94.9%±15.1%,P<0.05),LDH释放量减少(279.1%±28.1%,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与对照组(100.0%±13.5%)比较,NIPC组及IPC组NOS活性均升高(190.0%±14.6%,P<0.01;126.10k±10.6%,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IPC组、NIPC组和L-NANE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0%,8.71%,18.62%及11.73%.结论 IPC减少PC1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细胞的死亡与凋亡,且NO参与了此保护机制,但并非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在模拟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以及中药抗呆Ⅰ号的影响. 方法先对分离纯化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体外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然后采用 MTT法测定神经元的活性和存活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其死亡率,用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的漏出率,用组化染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活性. 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活性和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升高、培养液中 LDH的漏出率逐渐升高、细胞 NOS表达强阳性细胞数在缺血 4 h(34.6± 3.847)和再灌 3 h( 20.6± 3.362)时显著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t=13.236, 8.038, P< 0.01).抗呆Ⅰ号可影响其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论抗呆Ⅰ号可能通过防止氧化磷酸化脱耦联而保护线粒体、防止脂质过氧化及通透性增加而保护细胞膜、抑制 NOS活性的反应性增强而防止一氧化氮( NO)及其衍生的毒性自由基的损伤等途径而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缺氧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与纳洛酮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研究证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再灌注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丧失是细胞凋亡发生的必然途径。如果能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则可能减少细胞凋亡。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乳鼠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其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材料:心肌细胞凋亡检测实验于2004-12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选用新生乳鼠10只;心肌细胞腺粒体膜电位检测实验于2006-03在同一实验室完成,选用新生乳鼠20只。实验动物均由解放军总医院动物中心提供。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4g/L),北京四环药厂产品,批号0206272;最低必需培养液(Dulbecco,DEME),Gibco公司;平衡盐溶液(PBS)、小牛血清,SIGMA公司。方法:将当日生乳鼠,局部碘酒酒精消毒后胸骨正中开胸,取心尖前1/3心室肌进行细胞培养。培养4d后选择细胞生长情况良好的培养瓶(细胞数>106/瓶)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缺氧组(缺氧/复氧)、纳洛酮组(缺氧/复氧加纳洛酮干预)。其中,对照组3瓶细胞,缺氧组和纳洛酮组各15瓶细胞。缺氧组和纳洛酮组又根据缺氧、复氧时间不同分为3个时间点:缺氧2h/复氧0h;缺氧2h/复氧2h;缺氧2h/复氧4h,每个时间点5瓶细胞。缺氧组:换预先充过体积分数0.95N2 体积分数0.05的CO2气体的体积分数0.01小牛血清DEME培养液,培养瓶内也用体积分数0.95N2 体积分数0.05的CO2气体充入置换其中的空气,密封后37℃孵育;达规定时间后换正常条件下(体积分数0.95空气 体积分数0.05的CO2)孵育。纳洛酮组:缺氧/复氧处理同上,同时加入盐酸纳洛酮,使培养液中药物终浓度达5μmol/L(加药容积≤总培养液的0.5%)。对照组不进行缺氧/复氧及用药处理,滴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各组的缺氧0h/复氧0h时间点。干预后,以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缺氧/复氧后不同时间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组与纳洛酮组各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②各组在缺氧2h/复氧4h细胞存活、凋亡、坏死水平比较。结果:①缺氧后,缺氧组、纳络酮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下降。各时间点纳络酮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均高于缺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的大幅度下降不是发生在细胞缺氧期,而是复氧期。②缺氧2h/复氧4h,缺氧组细胞的凋亡、坏死比率分别为(9.88±0.98)%和(5.10±0.29)%,明显高于纳络酮组[(2.41±0.52)%和(3.56±0.56)%,P<0.01]。缺氧组内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坏死发生率(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轻和延缓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后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携带全长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vAd-HSP70.感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检测靶细胞中外源性HSP70的表达.感染vAd-HSP70 24、48、72 h组和感染vAd-GFP对照组的细胞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分别测定细胞活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线粒体和胞质内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感染vAd-HSP70的神经细胞可检测到外源性HSP70基因表达.经缺氧/再复氧处理,感染vAd-HSP70组细胞活性较感染vAd-GFP对照组明显增强(P均<0.05);感染vAd-HSP70 24、48、72 h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1 480±121)、(1 023士106)、(1 132±197)U/L]均明显低于感染vAd-GFP对照组[(1 976±190)U/L],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0.986±0.012、1.028±0.007、1.014±0.008)均明显高于感染vAd-GFP对照组(0.970±0.003),而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含量(0.987±0.008、0.960±0.005、0.964±0.003)则低于感染vAd-GFP对照组(1.011±0.005,P<0.05或P<0.01),其中以感染48 h最为理想(P均<0.0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外源性HSP70表达可保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抵抗缺氧/再复氧损伤,具有明确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1/3)在肾上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并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组、Janus激酶2抑制剂AG490组.空白对照组以无血清培养基(5.5 mmol/L葡萄糖)培养细胞8 h;高糖组在含1%胎牛血清培养基中加高糖(300.0 mmol/L葡萄糖)培养;AG490组在高糖组基础上加10 μmol/L AG490培养.后两组再按培养时间分为2、4、6、12、24、48 h 6个亚组,每组6孔.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OCS-1/3蛋白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OCS-1/3 mRNA表达.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12 h后细胞呈梭形改变,有不规则突起,随时间延长细胞界限不清,胞质内颗粒增多;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绒毛及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AG490组细胞变化不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显示,SOCS-1/3蛋白表达以胞质为主,散在胞核表达.SOCS-1/3在正常HKC中有基础表达(0.218±0.023,0.337±0.009);高糖组4~24 h SOCS-1/3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SOCS-1以4 h表达最高(1.022±0.072),SOCS-3以6 h表达最高(1.256±0.105,均P<0.01);AG490组SOCS-1/3蛋白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降(4 h SOCS-1:0.589±0.167,6 h SOCS-3:0.656±0.075,均P<0.05).高糖组2~12 h SOCS-1/3 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SOCS-1以4 h表达最高(1.716±0.098比0.475±0.045,P<0.05),SOCS-3以6 h表达最高(2.848±0.116比0.749±0.086,P<0.01);AG490组则低于高糖组(4 h SOCS-1:0.865±0.075,6 h SOCS-3:0.923±0.116,均P<0.05). 结论 高糖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在早期即有SOCS-1/3表达上调,可能与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SOCS信号转导通路的负反馈调节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缺氧缺血可激活一系列生物反应,引起神经元内多种物质的表达变化,从而进一步介导脑组织的损伤,β-内啡肽是否参与了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治疗的过程,目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改变,探讨纳洛酮治疗对新生儿 HIE的保护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 1996- 10/1997- 1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 HIE患儿 38例( HIE组),男 26例,女 12例,均为足月儿.25例正常新生儿(正常新生儿组)选自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婴儿室正常分娩的足月儿,男 15例,女 10例.干预 38例患儿分别于出生 72 h内(急性期,治疗前)和 7~ 10 d时(恢复期)及 25例正常新生儿(出生 72 h内)血浆β-内啡肽进行检测,并将 38例 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组和非纳洛酮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儿血浆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 38例 HIE患儿急性期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 25例正常新生儿显著增高 [(620.35± 140.92) ng/L, (373.70± 146.69) ng/L, t=6.16,P《 0.01],恢复期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35.34 ± 160.37) ng/L, (373.70± 146.69) ng/L, P 》0.05].纳洛酮组与非纳洛酮组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浓度差值比较未见差异,但纳洛酮组使病程缩短及重症患儿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结论β-内啡肽参与 HIE的病理生理过程,纳洛酮对 HIE仍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