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5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以减少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48名护理人员。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6人(64.9%)发生过针刺伤,累计372例次,平均每人针刺伤3.88次;护士、护师针刺伤发生率高于主管护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22.354);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是在加药过程中、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注射或抽血前后。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自我防护意识需加强,应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635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保护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医院635名临床护理人员有关针刺伤的防护意识。结果:92.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88.0%的护理人员做注射操作末戴手套;对做注射操作要戴手套吗等防护知识和发生针刺伤后应采取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措施的认知情况令人担忧,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防护知识要戴手套吗、为什么要戴和不能回套针帽的认识均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深刻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及树立职业防护观念,医院管理者应加大职业防护管理力度实现安全注射。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市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市二级医院的1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的情况、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针刺伤后的心理状态、针刺伤的预防及针刺伤的处理。结果100份问卷中87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7%。35%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知、预防及伤后的处理等知识比较欠缺。结论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成立其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04名护理人员.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中87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3.65%,累计发生>5次者占15.39%,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29次,其中67.82%被污染针头刺伤,不同护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有差别(P=0.001),针刺伤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分离针头、回套针帽,高达88.46%的护理人员认为在静脉穿刺、抽血时戴手套没必要或不方便,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23.08%.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规范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型的护理产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意外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为了解护理操作中,针刺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对本院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进行调查,探讨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实习护生针刺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处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实习医院的665名护理专业实习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针刺伤发生情况、伤口处理、后续处理、实习护生对针刺伤的看法及调查对象所在医院针刺伤管理现状。结果 被调查的665名实习护生中有90.9%的实习护生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后有14.2%的实习护生未经任何处理,76.6%的实习护生未做后续处理,仅1.4%的实习护生进行血液检查;实习护生对针刺伤全面防护基本知识掌握较差;部分被调查学生所在实习医院没有针刺伤登记及上报制度。结论 护理专业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针刺后处理不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实习前要强化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实习医院应建立、完善职业防护管理体系,定期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安全教育,以减少针刺伤危害。  相似文献   

9.
陈燕  苏梅仙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1):2817-28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8名护生实习10个月内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数据表明针刺伤普遍存在,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防护意识淡薄。结论应强化护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针刺伤情况。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我院48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有425名护士在过去一年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54%。其中76.00%的护士被污染针头刺伤过;低职称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门急诊、外科、手术室针刺伤发生率相对较高;钟刺伤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器毁形、拔针、处理用物、回套针帽等;护士在操作时经常戴手套者仅占10.21%,钟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者占53.18%。自觉执行上报制度者占13.18%。产生心理障碍者占90.82%。结论临床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管理,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其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的规律、特点及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所医院2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状况及相关因素等67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数据库,所得资料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发生率达73.4%,机械性损伤占首位,其中针刺伤是最易发生的职业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称、性格特征、医院重视程度、防护措施等6项变量影响职业损伤的发生.结论 加强防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增强防护意识,重视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树立全面防护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保险制度,给予手术室护理人员最大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系统,加强护士职业防护,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对兰州石化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1月-2013年5月护士共发生14例针刺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操作中、后阶段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时机,主要是:采血时与穿刺中拔除导管心时;拔针时与处理废物时;注射器用后毁弃时;操作后处理用物时;处理治疗盘中未拆卸的针头时。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完善防护措施,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做好针刺伤的防范,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的调查,了解神经外科护士针剌伤发生的时机、不同护龄对发生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针剌伤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神经外科36名护士1年来针剌伤进行间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6名护士中,34人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学习,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对于易发生针剌伤的环节进行培训,大力提倡接种乙肝疫苗,正确处理针刺伤,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降低针剌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在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本院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对院内2010年5月-2011年3月护士中发生针刺伤细节以及其发生率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如:主题确定、设立目标、对目标可行性进行分析、原因探讨、原因论证、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对实行效果进行评价和巩固等系列QCC活动,在2011年5月-2012年3月应用QCC活动之后对护士进行“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调查,并与实施QCC活动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Qcc活动开展之后,本院护士针刺发生概率从65%下降到25%,实施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推行QCC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出现连续持久的改进,提升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对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苏飞群  卢祝新 《广西医学》2009,31(5):724-726
目的通过医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状况的调查,分析工勤人员因针刺伤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我院工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74人被调查者中,2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29.7%;共发生29人次,其中暴露源有4例是艾滋病患者。结论工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防护意识不强,被艾滋病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发生率还比较高;医院管理者应该加强工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和针刺伤防护意识教育,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李阳洋  杜婕  许苹  彭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16-120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颁布后5年内上海长征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护理人员中73例针刺伤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所属科室、发生时机、处理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进行相关对策研究。结果 护理人员针刺伤事件中,针刺伤发生前3位科室分别是急诊室、手术室、骨科;高危班次为白班,高危时段为8:00—10:00、12:00—14:00;高危环节为用物处理和拔针环节,其中用物二次处理占比最高(19.18%);发生针刺伤后,“一挤”执行率最高(93.27%),“二冲”和“四报告”执行率不理想,分别为60.12%、78.81%。结论 随着国家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重视度的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明显提升,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护理人员临床规范操作行为仍是后期亟需持续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臧永坤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60-160,162
目的:了解清洁人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和防护针刺伤能力情况,实施有效干预降低清洁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6月随机抽取在医院临床和医技科室工作的清洁人员30名,进行问卷和访谈形式的调查。结果:清洁工的标准预防知识和防护针刺伤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结论:重视清洁人员标准预防的教育。加强职业防护管理,正确实施防护措施,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能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对急诊科5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操作中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情况、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等.结果 急诊室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血液检测率又相当较低.结论 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得出结论: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等有关。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对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助产士职业暴露情况调查中的低报告现象的原因。以寻求降低助产士职业感染危险性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6名助产士在半年内发生职业感染及上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助产士发生针刺伤或血液、体液污染后,每次都上报的仅占16.1%,大多数时候上报占33.9%,偶尔上报占30.4%,从来不上报占19.6%。结论:低报告现象与助产士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知缺陷有关;与医院内无完善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无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