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低体重患儿60例,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体外循环,根据需要维持全身深、中、浅低温;主动脉开放后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结果 本组CPB转流时间38~110分钟,平均时间80.35±30.48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27~89分钟,平均时间51.68±22.45分钟,心脏复苏后,无低水肿、低心排血量综合症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3例患儿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呼吸机辅助和雾化吸入等措施处理后,均有明显缓释.30例患儿痊愈出院.讨论患儿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并非是成人的缩影,行术前麻醉时要特殊对待,根据不同患儿的病理、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进行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Ⅰ期根治手术103例,体重8-15kg,年龄1.4-8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4倒,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9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91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56.4±2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5±11.7)min。结果:住院死亡6例,存活97例,随访2月~3年,无并发症和死亡,心功能Ⅰ级。结论:低体重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效果良好;经右腋下小切口进行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简便安全、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36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麻醉过程中,患者循环系统均有明显变化。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治疗,认为静-吸复合麻醉适合于此手术的麻醉,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是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体重〈10 kg的先心病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正术的临床资料,从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拔管时及拔管后呼吸道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5.86 h,平均ICU滞留时间是35.12 h,肺不张8例、肺部感染11例,二次插管2例,死亡5例、病死率4.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6%,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17.9%);所以术后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结论:加强和完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的管理,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2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132例体重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提示:病情重、体外循环时间长、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长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其中低心排、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气管插管处理失误是该组患儿术后早期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作者强调指出低体重患儿术后气管插管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7.
徐邦红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62-863
目的 总结低体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 ,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 136例低体重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 ,呼吸机应用期间及脱机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结果  136例患儿中治愈 130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 4 4 % ;并发症 13例 ,并发症发生率 9 6 %。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 (14 8± 7 5 )h。结论 由于低体重婴儿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 ,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管理不同于年龄较大的儿童 ,同时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术期处理。方法: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3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缺损行缝合、修补、成形、疏通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残余分流2例,发生III0房室传导阻滞2例。除1例F4患儿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白洁  张瑞冬  黄悦 《四川医学》2009,30(12):1953-1954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71例急诊先心病手术患儿,以咪唑安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并复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以压力控制模式行机械通气,根据先心病病理生理特点,调节PaO2和PaCO2。停体外循环后采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171例急诊先心病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全组患儿成功利用动、静脉穿刺置管建立血管径路及术中监测,无麻醉并发症。结论术前积极地对症处理,术中合理地进行麻醉、呼吸、循环管理,可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体重轻、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存在着自身器官的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受手术应激及体外循环的影响,所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尤为明显,具有术后病情变化急骤,对液体入量,呼吸机参数的设置要求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加强术后呼吸、循环监测,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月龄、低体重患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武警总医院2008年度至2012年度共297例月龄≤12月且体重≤10kg的先心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6~122(57.4±1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5(35.1±11.3)min,均采用改良超滤+平衡超滤,围术期低心排综合征2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难治性肺炎9例,肾功能衰竭5例,延迟关胸5例,围术期死亡5例。结论合理的预充和灌注,采用超滤并重视脏器的保护,是低月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合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2.
低出生体重儿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2.5 kg)心内直视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对我院34例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心内直视术的ECC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2例,女性12例,出生体重1 130~2 500(2 278.3±444.6)g;孕周28~42(36.5±3.29)周。手术时日龄为3~80(23.9±15.4)d,手术日体重1 130~2 700(2 193.2±349.6)g。其中早产儿15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ECC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其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2例,深低温低流量(DHLF)15例,ECC中度低温中低流量11例,浅低温中高流量3例,常温不停跳3例。1例术中给予平衡超滤(ZBUF)结合常规超滤(CUF)和改良超滤(MUF),其余均给予CUF联合MUF。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ECC转流时间35~235(109±5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5(59.8±28.2)min。所有病例在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并成功脱离ECC,14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23.5%。结论防止液体潴留,良好的心肌保护、脑保护,选用适宜的灌注方式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檀文好  莫伟波  黎必万  黄庆 《西部医学》2010,22(9):1642-1644
目的探讨小儿胸壁打孔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同期行胸腔镜手术(A组)和常规正中开胸心脏手术(B组)的小儿,年龄3~13岁,体重13~30 kg,ASAⅡ~Ⅲ级。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A、B两组各60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时间、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血气分析等。结果两组患儿手术顺利,无重要并发症。A组与B组在诱导后、转机前、停机后和手术结束等时间点上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抽动脉血气检测,各项指标在正常值范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A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B组明显延长(均P〈0.05),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开胸组(P〈0.01和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术中全面监测,改良双肺通气以及加强呼吸管理和加强肺保护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垂直进针骶管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择期手术 6 0例 ,在硫喷妥钠 (SP)和羟丁酸钠基础麻醉下 ,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 (n =30 )和改进了的垂直进针骶管麻醉组 (n =30 ) ,局麻药用 (0 .8~ 1.2 5 ) %盐酸利多卡因 8~ 10mg·kg-1。记录SP诱导入睡后、切开皮肤、打克氏针、缝合皮肤等时点的BP、RR、HR、SpO2 变化及不良反应和辅用镇痛药情况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到硬膜外组有 2例镇痛不全 ,而骶管组镇痛完善。两组在切开皮肤、打克氏针、缝合皮肤分别与同组SP诱导入睡后比较 ,其呼吸循环功能均波动不大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均未出现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基础麻醉加垂直进针骶管麻醉行婴幼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是可行的 ,而且具有简单、省时、经济、较安全、损伤小等优点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2月的204例体重≤13kg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CLS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CLS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资料体外循环术后出现CLS 26例,发生率为12.75%,单因素分析提示CLS组的年龄、体重、自体血容量/预充量(A/P)、术中最低温度明显低于非CLS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危险分级明显高于非CLS组。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值是CLS发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A/P值是CLS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体重在CLS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Th细胞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肺血流异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肺充血情况,分为肺充血组(n=62)和肺缺血组(n=38),另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其他疾病低体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0m)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证、外科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0年1月-2009年9月,在西宁地区外科治疗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体重3.5kg~10kg,年龄1.5个月~2岁,其中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35例,常温非体外循环手术4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8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存活46例,随访2个月~3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I级.结论:随着围术期管理、麻醉、体外循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西宁地区10kg以下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嗣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2011年1月320例体质量≤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嗣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1.88%: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色超声,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结论及时的手术治疗充分的围术期处理、加强术后监护是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5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5kg以下133例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结果 ECC时间13~382(55.7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35(34.07)min,术后死亡3例,与ECC无直接关系。结论合理的预充,足够的流量灌注,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重视机体各脏器的保护,是5 kg以下婴幼儿ECC管理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