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琼  史维 《四川医学》2007,28(1):27-30
色素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轮廓更加清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将染色原理应用于内镜检查,可以发现肉眼难以发现的病变。色素内镜最早于1966年由Yamakawa报道,此后报道日渐增多,应用的染料也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对2002年10月~2009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5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M2A胶囊内镜对所选患者疾病进行记录和统计。结果:该研究355例有主诉的病例中,胶囊内镜发现消化道各类病变313例,其中检出小肠病变228例(72.8%)。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放大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莹  张斌 《医学综述》2008,14(15):2307-2309
放大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能清晰显示黏膜微细结构的变化,其与黏膜染色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病变组织的病理学背景。对于黏膜的微小早期病变的镜下检出率及诊断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做到及时诊断与治疗,放大内镜下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小凹形态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E-NBI)与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ME-FICE)在消化道早期癌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337例疑似早期消化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175例行ME-NBI检查,162例行ME-FICE检查。分析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2种诊断方式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符合率分别为88. 00%(44/50)、84. 21%(48/57)、92. 65%(63/68),Kappa值分别为0. 754、0. 679、0. 849,ME-NBI对早期胃癌、大肠癌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3. 48%(43/46)、77. 36%(41/53)、87. 30%(55/63),Kappa值分别为0. 864、0. 550、0. 733,ME-FICE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5. 71%(18/21)、86. 96%(20/23)、89. 66%(26/29),特异度分别为89. 66%(26/29)、82. 35%(28/34)、94. 87%(37/39); 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 44%(17/18)、94. 12%(16/17)、74. 07%(20/27),特异度分别为92. 86%(26/28)、69. 44%(25/36)、97. 22%(35/36); ME-NBI与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E-NBI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77、0. 836、0. 927,ME-FICE诊断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的AUC分别为0. 929、0. 777、0. 893。结论 ME-NBI和ME-FICE对早期胃癌、食管癌、大肠癌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中ME-NBI更适用于大肠癌、食管癌的诊断,而ME-FICE则更适用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马丽 《当代医学》2014,(24):59-60
目的 探讨经胶囊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的8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而观察组患者使用胶囊内镜进行诊断,对2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病变率为77.8%,对照组为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的出现,观察组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的操作过程中,患者均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无不良反应。结论 经胶囊内镜诊断消化道疾病具有很强的安全性,特别是用于诊断小肠病症,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6.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消化系统手术切除组织和活检标本,可以看到胃粘膜表面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小沟交织成网状,将粘膜分割成许多小区,称为胃区,在胃区内及胃区间的小沟均有很多粘膜凹陷,称为胃小凹,每个胃小凹底有3~5条胃腺共同开口于此.当胃粘膜形成溃疡或发生癌变后,这些微细形态会发生特征性的改变.作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放大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应用方面有很大前景.  相似文献   

8.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是一种直视性的腔内超声检查,即在内镜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对可疑病灶进行超声扫描,探测脏壁各层次及邻近脏器的病变,提高对病变性质及其累及深度的判断能力[1]。目前超声内镜有线阵型和扇形扫描两大类。前者定向作12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对消化壁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EUS检查发现的215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通过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EUS的诊断价值,并探讨EUS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结果 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直肠病变中,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5%(52/55)、95.7 %(66/69)、100.0 %(10/10)、98.6%(69/70),明显高于普通内镜及CT的诊断准确率。结论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病变的来源及性质判断有较高准确性,且为隆起病变在内镜下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剑平  袁珂  王丕龙 《四川医学》2006,27(2):130-13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CE)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应用进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有关CE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并对CE检查的适应证厦诊断效能、禁忌证及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E对小肠疾病总的检出率为65%-80.6%,诊断率为67.7%;而消化道钡餐检查病变检出率为17.6%,诊断率为13.8%;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率和诊断率为13.4%;推进式电子小肠镜(PE)检出率和诊断率为28%-32%;后3种检查联合总的检出率达80%与CE相当。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出率和诊断率均为83.3%与CE相当。CE检查无严重并发症。个别病人可发生CE在体内长期停留需手术取出。结论CE诊断消化道疾病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赫晓磊 《医学综述》2012,18(4):606-608
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被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息肉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CE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弥补了传统胃肠镜的一些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如何弥补这些弊端是CE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就CE的发展过程、临床应用的利弊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微波医疗的研究十分活跃,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还在不断的探索。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的各个领域,如核磁共振、微波针灸、理疗、治疗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增生症等。但内镜-微波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迄今仅见日本及国内个别报道。日本田伏克惊等,于1982年报道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1985年日本学者又报道了微波治疗良性肿瘤(息肉)及早期胃癌,其效果满意。国内自1985年在南京开始研制成内镜一微波发生仪与其同轴天线,经过动物实验后已应用于临床,且推广到全国。本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在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13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13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除2例未发现病变外,11例检出疾病,病种有胃窦息肉、糜烂性胃炎、结肠息肉、空肠出血性病变,小肠出血性炎症及小肠肿瘤,且顺应性较好,无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无不良反应,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可以观察全消化道,无需住院等优点,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内镜射频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产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在消化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国产多功能内镜射频治疗仪(LDRF-50型)。从内镜活检孔插入治疗电极,根据息肉大小、暴露的程度、与电极形成的角度,分别采用点射、平射、长射、短射、压射等方法,有蒂者从蒂部灼除。食管癌疏通则对隆起部位进行压射、平射加点射等。结果 治疗36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共52枚息肉,均一次性灼除,尤其直径在1cm以下和无蒂的息肉在3s内消失。无一例出血、穿孔。有3例结肠息肉治疗后3~4个月内仍有腹痛不适感,但查体无阳性体征,复查肠镜未见明显病变。晚期食管癌疏通治疗3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应用射频技术治疗胃肠息肉安全、高效,值得推广,但有蒂息肉无法整个摘除进行病理检查,另外,对直径较大的息肉治疗功率偏小,带圈套的射频治疗可以克服以上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共检出病变20例,包括小肠肿瘤5例(间质瘤2例,小肠癌2例,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3例,新鲜出血3例,小肠多发及孤立溃疡3例,小肠钩虫病2例,小肠糜烂2例,Meckel憩室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率可达83.3%,且安全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道内镜技术的诊疗效果。方法:以56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依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外科开腹手术的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影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术中患者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分别为(83.31±9.42)mL、(65.42±8.41)min也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0.31±12.78)ml、(84.62±10.75)min;以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43%。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消化道早癌症状的诊断治疗期间对于消化道内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助于提升诊断影像的准确性,同时可有效降低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以及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另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内镜检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但在操作中由于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患者生理反应的个体差异,可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感,部分患者常因此拒绝检查或不能接受复查.少部分患者因此有诱发心肌梗塞、脑卒中、反流误吸、肠穿孔等危险.因此,能使患者在无痛情况下完成较复杂的消化道内镜操作已在许多内镜医师中达成共识。我院近几年应用丙泊酚麻醉无痛消化道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窄谱成像放大内镜(ME-NBI)与色素内镜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疑似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E-NBI与色素内镜检查,记录大肠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病变患者内镜检查影像特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E - NBI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价值.结果 根据Kudo分...  相似文献   

19.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7年7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82例,其中61例患者(分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3例,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患者28例)经胃镜和结肠镜等检查,未能发现可解释疾病的原因,21例为健康查体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16~84岁,平均48.7岁。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做肠道清洁准备,检查前常规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结果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一般均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最短工作时间6:30,最长工作时间8:40,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20~60(42.6±12.7)分,到达回盲部时间120~500(336.9±85.1)分。61例中检出小肠疾病28例(45.9%)。21例查体组中,5例见阳性发现(23.8%)。有1例摄像胶囊因小肠狭窄滞留体内,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囊内镜实施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实施检查,其中72例诊断出原因,诊断符合率为72.0%,血管病变常42例,非特异性炎症10例,溃疡性病变9例,小肠占位性病变有5例,小肠黏膜糜烂4例,间质瘤2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敏感度为97.22%,特异度为92.86%,漏诊率为2.78%,误诊率为7.14%。结论:通过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实施胶囊内镜诊断,能够明确疾病的原因,从而取得显著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