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采用亲和酶标组化法对40例乳腺癌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旨在联系临床病理组织学,探讨乳腺癌ER、PR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1990年8月~1991年12月乳腺癌根治术标本40例(女39例,男1例),冰冻切片。试剂采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酶联雌二醇、酶联孕酮试剂盒。激素受体检测采用上海医科大学刘尚廉等酶联雌二醇、酶联孕酮亲和组化检测法。ER、PR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探讨乳腺癌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病例资料完整的3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脑转移时间、脑转移情况、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脑转移后治疗情况。结果 30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从确诊乳腺癌到出现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38.5个月,8例以脑转移为首发,合并脑外转移患者居多占33.4%,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颅内单发病灶患者10例,中位生存12个月,较颅内多发转移病灶患者中位生存期长;CerbB-2阳性患者21例(70%),阴性患者9例(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三阴型乳腺癌脑转移占60%,非三阴型患者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3年为脑转移高发时间,合并脑外转移多见,颅内单发病灶较预后较好;CerbB-2阳性、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是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高风险、复发转移及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脑转移的发生,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4.
关会娟 《中外医疗》2013,(34):46-46,4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89例,按照其年龄段进行分组,将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各组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36~60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侵润性癌所在的比例最高,病理分期Ⅱ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分期,青年组Ⅲ期病例明显多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淋巴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 乳腺癌发病以Ⅱ期患者居多,中年组36~60岁女性具有更高的淋巴侵袭性,浸润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对于乳腺癌患者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在不同年龄上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30-40岁20例,40-50岁30例,50-60岁30例,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30~40岁与40~50岁年龄段,属于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期,每隔年龄段间T分期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局部浸润程度,M、N 分期以及病理类型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通常30~40岁与40~50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各个年龄段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M、N分期以及病理类型之间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乳腺癌在我国早发的特点,分析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相关的重要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研究对象为来自2000年后就诊长海医院和瑞金医院的乳腺癌患者,将发病年龄小于35岁定义为早发性乳腺癌,分析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AJCC分期、组织学分级、ER和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以及分子分型、2009年St.Gallen乳腺癌专家共识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分析后发现Her-2、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管腔型B乳腺癌)、ER*PR共表达(ER+/PR-和ER-/PR+)与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时)关系密切。结论上海地区<35岁发病的早发性乳腺癌与发病年龄晚的乳腺癌不同,早发性乳腺癌组织学3级居多,ER/PR阳性率低与三阴乳腺癌和和管腔型B乳腺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景红霞 《大家健康》2016,(9):180-18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20例)、中年组(45例)、老年组(35例),对三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同时观察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经临床资料分析后发现,中年组女性患上乳腺癌的总体几率要明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女性,组件对比差异明显(P <0.05);另外,在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上,其中年组的转移发生率要显著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女性,组件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经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中年女性相较于青年及老年女性具有更高的乳腺癌病发率,且在淋巴侵袭几率上中年组女性所占比例更大,这对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癌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年龄段分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各组的病理类型、发病比例、临床特点等。结果中年组的发病比例最高,青年组的发病比例最低。浸润性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患者比例最高,各组Ⅰ期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36~60岁,浸润性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Ⅱ期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组织中激素受体分布及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李广丽  陈继红  刘校瑾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24-1224,1283
目的本研究选取青年(≤35岁)及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病例资料206例,对比分析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在2006年1月-2009年9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青年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共20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资料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06例中两组的病理类型均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但青年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高于绝经后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ER、PR、C-erb-2)检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较绝经后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学分极高),生物学性质恶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在临床及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别 ,以期探讨各年龄段之间的患病特点。方法 将 15 1例乳腺癌患者分为青年组 (≤ 3 5岁 ) ,中年组 ( 3 6~ 5 9岁 ) ,老年组 (≥ 60岁 )。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程 ,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级与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雌、孕激素受体 (ER、PR)表达等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在ER、PR阳性率、病程方面 ,青年组和老年组明显低于中年组 (P <0 0 5 ) ;在肿瘤大小 ,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 ,青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 (P <0 0 5 ) ,而老年组与青年组和中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青年人和老年人以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为主 ,病程短 ,而且青年人乳腺癌还具有生长快 ,恶性度高 ,转移早 ,病期晚的特点 ;中年人以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多见 ,且病程长 ,恶性度低 ,转移晚 ,病期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因素与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间172例乳腺癌患者中76例骨转移患者,对年龄、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数目、HER-2状况、原发肿块大小、激素受体状况、Ki-67等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与骨转移发生是否有相关性。结果乳腺癌发生骨转移与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HER-2状况、激素受体情况、Ki-67有相关性,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及以上、HER-2高表达、激素受体阳性、Ki-67高表达患者,骨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加强术后定期随访,对同时具备多项骨转移高危因素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可预防性应用骨保护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4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为试验组,与同期45例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中ER、PR、HER-2表达情况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结果:试验组非浸润率占17.0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实验组80.49%,对照组5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及HER-2阳性表达率试验组分别为41.46%、39.02%、68.29%,对照组分别为64.44%、66.67%、42.2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Ⅰ、Ⅱ期占36.59%、Ⅲ、Ⅳ期占63.41%,对照组分别为64.44%、3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Ⅰ、Ⅱ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有不同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发展快,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确诊的25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年龄不同分成三组,年龄≥60岁为老年组(n=34),35岁<年龄<60岁为中年组(n=204),年≤35岁为青年组(n=20).观察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不同激素受体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照射组和实验组(射线+塞来昔布),利用CCK-8实验测定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作用。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塞来昔布可抑制两种细胞的活性,且抑制效应呈量效关系,塞来昔布还能抑制细胞侵袭能力。塞来昔布与X射线联用可显著降低两种细胞的存活分数,在2 Gy照射时最为显著。结论塞来昔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且能抑制两种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9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SP二步法对90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石蜡标本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和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ER和PR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R(+)、PR(+)、PR(-)表达率和年龄分布无关(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和ER、PR之间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表达率显著高于有转移者(P<0.05),ER(-)、PR(-)表达率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者(P<0.05)。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CerbB-2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ER、PR与CerbB-2表达有一定规律,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6例乳癌标本雌、孕激素受体分析结果表明,约有近半数乳癌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受体含量高低与病理类型无关,二者的等电点与糖皮质激素受体(pH6.1—6.15)比稍偏高(pH6.5—6.7),应用胰蛋白酶后在等电点P位均可出现一锐型峰,被检测的乳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者雌、孕激素受体含量为高。对雌、孕受体含量高的患者抗雌激素治疗做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望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对35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非肿块型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5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片状低回声型12例、导管型7例、微钙化型6例、腺体结构紊乱型8例、隐匿型2例. 结论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查体,仔细观察病灶的灰阶超声表现和彩色血流分布情况,对比双侧乳腺结构,以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随着表观遗传学在肿瘤中的深入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上调,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实体性肿瘤之一,也被证实存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达异常。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状况,简要总结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相互调控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作为临床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