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系统回顾了自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9例,年龄6个月~2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87例患者中死亡2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5例,呼吸道并发症6例,切口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适宜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的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者1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动脉高压38例,年龄8个月~3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174例患者中死亡4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0例,呼吸道并发症12例,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适应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在90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余87例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都康复出院。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手术后做好降肺压以及呼吸道处理等工作有利于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对作者实习进修医院在1998年3月至2004年9月期间所行的1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总结手术方法。结果本组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给予持续肺动脉压监测,应用药物及机械通气治疗,出现2例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抢救治疗1例死亡,本组患者死亡率为6.7%;患者住院时间10~24d,平均15.8d;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较为困难,需严格确定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术后管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均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次性根治手术治疗,进行相应随访,统计分析患儿预后情况.结果 1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114例存活...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围手术期风险大,肺部并发症多。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对缺氧、酸中毒、烦躁等各种因素刺激的反应剧烈,可使肺动脉压力骤然升高,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因此,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技术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我院自2000年5月 ̄2005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CHD合并PAH患儿38例,现将呼吸道管理经验报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围手术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可达15%~60%,其中10%发生严重呼吸衰竭[1].因此,为了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必须重视和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40例,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呼吸道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监护。方法总结9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监护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监护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相当常见,约占25%左右。当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引起肺血管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变。对合并生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外科矫治手术的围术期死亡率有明显升高。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本文分析了我院1986年5月至1994年12月收治的1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证实为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提出其围术期处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患者,其中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动脉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早期在治疗上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术后的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Pp/Ps降至正常,均在术后12 h内顺利脱机,病情稳定.18例重度肺高压患儿有5例术后Pp/Ps≥0.75,术后第二天Pp/Ps降至0.45-0.5.16例患者脱机时间2-6 d,2例(1.65%)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  相似文献   

11.
王晓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912-191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 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通气时间36 h,其中39例脱机顺利,1例二次插管通气.所有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术后合理使用呼吸机、加强呼吸道管理、维持心功能稳定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外科治疗86例 ,死亡 7例 ,病死率 8.1%。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 0例 ,死亡 5例 ,病死率 2 5 %。可见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本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胸片、心电图、心脏杂音与围手术期手术结果进行观察 ,并结合文献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 ,男12例 ,女 8例 ;年龄 2~ 3 2岁 ,平均 11.4岁。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并使用西地那非口服治疗的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平均肺动脉压、平均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西地那非能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及血气指标,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治疗趋向低龄化,但外科手术治疗后,围术期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存在呼吸道并发症者,处理是否合理和及时,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6个月以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婴儿处理的体会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探讨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后痊愈;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出血2例,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7~10d肺动脉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随访6~18m,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应重视术前准备以及围手术期处理,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枸橼酸西地那非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给予2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口服西地那非,20mg,3次/d。3个月后复查右心导管,对比用药前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结果用药3个月后,患者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的药物,且口服应用方便,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PAH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了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3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7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03例,其中2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年龄(9.5±1.2)岁,合并房间隔缺损1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5例.结果 103例患者中死亡3例.肺炎、肺不张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血红蛋白尿5例,切口感染1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好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吴霞  郑小燕 《安徽医药》2010,14(3):370-371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围术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相对于无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监护难度大,病死率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明显增多,约占25%,有的资料报道高达15%~60%,其中发生严重呼吸衰竭占10%。因此,重视和加强呼吸道护理,对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组100例患者,手术治疗98例(98.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低心排血量5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临床较为常见 ,特别是合并重度肺高压时 ,尽管手术纠治心内畸形较满意 ,但术后常会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危胁患儿生命 ,这也是心外科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而需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介绍我院近年经手术治疗的 5 2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者的术后监护治疗。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0岁 ,平均 4 .8岁 ,其中≤ 2岁者 32例。术前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 )明确诊断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