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62例HFMD患儿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异常者经相应治疗后复查绝大部分患儿恢复正常。结论:部分HFMD患儿存在程度不同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液心肌酶活力的变化,其中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方法:在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采静脉血进行以上酶活力的测定,测定方法为动力学法,健康对照组选择门诊健康查体者,全部排除心、肝、肾、骨骼肌等器官可能引起心肌酶活力升高的相关疾病,检测方法同疾病组.结果:氟乙酰胺中毒患者检测心肌酶各项酶活力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比较,除入院第1天轻度中毒组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项均差异显著(P<0.05和P<0.01),而且与中毒程度有关.中毒越重,酶活力越高,随病程的延长,心肌酶活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各中毒组中毒第7天都远较第1天为高.两个时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和P<0.01),轻度中毒组与中、重度中毒组相同时间比较,各项酶活力升高差异非常显著(均P<0.01).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酶活力明显升高,且与中毒程度有关,及时动态检测心肌酶活力变化,对了解中毒程度,观察心肌损伤状况,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50例MPP患儿(观察组)行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并在加用抗氧化剂治疗后复查。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肌酶活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1例患儿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1例疑似AMI的CTnT及其心肌酶谱的测定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MI患者在发病后6h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TnI 91.4%、肌酸磷酸激酶(CK)(70.3%)、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66.6%、谷草酸氨转移酶(GOT)50.6%、乳酸脱氢酶(LDH)23.4%、α-羟丁酸脱氢酶(HBDH)12.3%。发病后3~6h血清中CTnT即出现阳性且阿1性敏感性很高,与“金标准”的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阳性持续时间大部分在.5~12d;CTnT的特异性也旺著高于各心肌酶谱。结论CTnT的检测对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心肌酶变化,作者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对9l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与80例正常儿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68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对心肌酶学的影响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谱并与20例健康小儿进行比较。结果68例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HBDH)、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引起心肌酶谱一过性增高.可提示临康对患儿治疗时应针对性的保护心脏、肝脏.以免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I)病人心肌酶变化规律。方法 对217例AOPI病人心肌酶(AST、LDH、α-HBDH、CK、CK-MB)进行连续监测,并观察病人心脏功能改变。结果 AOPI病人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心肌酶随病情改善呈恢复趋势。结论 心肌酶水平对AOPI病人具有预后作用,极度升高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对重症病人应加强心脏临护,以防心原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心肌酶谱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OLYMPUS AU600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心肌酶谱水平,在ANALYTICSE170光电免疫发光仪上对血清NT-proBNP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肺炎组血清中NT-proBN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异常率为85,63%;心肌酶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异常率按照LDH-L、CK、AST、HBDH、CK-MB依次降低,分别为48,28%、37,93%、30,05%、25,12%、15,76%。(2)上呼吸道感染组血清中NT-proBNP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心肌酶谱中仅CK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ST、LDH-L、CK-MB水平无明显改变.异常率按照LDH-L、CK、HBDH、AST、CK-MB依次降低,分别为21,32%、15.85%、11.37%、10.23%、5.96%。结论: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升高是普遍的,可能是由病原体感染产生的毒素及疾病造成的组织缺氧引起.并不一定都是心肌炎或心肌损害所致,不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损害。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心肌损伤较肺炎患者轻.可能同时发生骨骼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首诊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分析其心肌酶与病程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72 h心肌酶谱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6 h心肌酶谱开始逐渐升高,但临床检验值升高不明显,12 h后心肌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诊断及预后的急诊常规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对86例MPP患儿及5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并在入院2周后对MPP忠儿组进行复查。结果MPP患儿组及细菌性肺炎患儿组心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PP患儿组心肌酶水平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P〈0.05)。入院治疗一周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异常率降低。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5月100例门诊就诊4—12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检测血常规及血清降钙素原。结果降钙素原检测对于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降钙素原检测可显著提高细菌性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应用利巴韦林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阿奇霉素相比.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抗生素治疗的策略。方法:将645例AURTI患者按有无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卡他及过敏症状分为发热卡他组(312例)和单纯发热组(333例),按有无应用抗生素将以上两组再分为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常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C反应蛋白(CRP)数值,并分别比较这两亚组病人应用抗生素的疗效。结果:单纯发热组治疗前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CRP值均明显大于发热卡他组。P〈0.05;发热卡他组2个亚组之间的抗生素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单纯发热组中使用抗生素的亚组疗效明显高于非抗生素亚组,P〈0.05。结论:单纯发热的AURTI患者主要为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有效;发热伴明显卡他症状者主要为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和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1~12月本院儿科首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71例,对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B%)以及CRP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抗菌药物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271例患儿中,CRP〈8mg/L221例,CRP〉8mg/L50例,不同CRP情况下GB%的分布情况与其相近,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cRP与GB%呈正相关(r=0.549,P〈0.01);不同CRP情况下WBC均值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未使用抗茵药物治疗组与使用组患儿5d内退热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CRP含量的增高有助于临床对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应作为常规项目推广,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六味抗感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抗感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测在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61例急性PE患者[大面积、次大面积急性PE(大面积、次大面积组)39例,非大面积急性PE(非大面积组)22例]cTnⅠ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结果大面积、次大面积组血清cTnⅠ、AST、LDH、CK、CK-MB、α-HBD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大面积组(均P<0.05)。结论急性PE常伴有心肌细胞损伤,应常规行血清心肌酶及cTnⅠ测定,血清心肌酶及cTnⅠ的测定有助于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