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凌云 《医学信息》2020,(2):118-120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合并症、预后转归、EB病毒检测结果。结果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以 3~6岁为主,发病年龄分布:<3岁26例,3~6岁62例,>6岁12例;发病季节分布:春季24例、夏季14例、秋季30例、冬季32例;症状表现主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其它有眼险浮肿、皮疹、脾脏肿大、肝脏肿大等,不同年龄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咽峡炎外,所有患儿发热、皮疹、淋巴结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及眼睑浮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白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外周血有异型淋巴细胞等。血清EB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衣壳抗原IgG抗体阳性率90%;EB病毒低亲和力抗体100%,EB病毒DNA 100%。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秋末至初春多发,年龄以3~6岁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血EB病毒抗体及EB病毒DNA检测有助于临床确诊该病。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NKG2D表达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自然杀伤(NK)细胞和CD8+T细胞NKG2D表达,探讨导致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9例,同龄健康对照组2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8+T细胞表面激活性受体NKG2D及抑制性受体NKG2A表达,CD14+单核细胞(MC)表面NKG2D配体MHC Ⅰ相关分子A(MICA)与人巨细胞病毒蛋白UL16的结合蛋白1(ULBP-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检测血浆游离MICA (sMICA)、IL-7、IL-12、IL-15、IFN-γ及TGF-β等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1)IM组患儿NK细胞及CD8+T细胞表面NKG2D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3例拟诊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患儿表达下调最为显著;(2)IM组患儿CD14+ MC MICA与ULBP-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M患儿细胞因子IL-15与TGF-β较对照组降低,IL-7、IL-12、IFN-γ及sMICA较对照组升高;(4)IM患儿NK细胞NKG2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NKG2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NK细胞、CD8+T细胞NKG2D表达过度下调可能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IL-15及IL-12等细胞因子调控失衡,sMICA血浓度增高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NKG2D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马新晓 《医学信息》2007,20(10):1833-1834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5月~2007年7月收治的5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1岁发病7%,~3岁发病21%,~6岁45%,~14岁27%。临床以发热(89%),咽峡炎(89%),颈淋巴结炎(87%),肝脏肿大(80%),脾脏肿大(68%)双眼睑浮肿(45%),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血液系统及心肌受损。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占(8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但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预后与并发症有关,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婴幼儿发病较少。本文总结了2006年至2007年我科收治的IM患儿6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B病毒IgG、IgA和IgM抗体及DNA载量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70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1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EB病毒抗体检测情况和DNA载量检测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EB-DNA阳性率及载量,VCA-IgG及VCA-IgM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VCA-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人数最多,达到全部患儿的49.41%,且随年龄增长,EB-DNA阳性率及载量、VCA-IgG阳性率均有明显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CA-IgA及VCA-IgM则无明显差异(P>0.05).各单项检测中,VCA-IgM具有最佳的诊断价值,与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CA-IgM联合EB-DNA检测可有效提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病毒VCA-IgG、VCA-IgA和VCA-IgM三种抗体在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以IgM具有最佳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采用VCA-IgM联合EB病毒DNA载量检测对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几种小儿恶性肿瘤有关。近年来儿童中IM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发现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EB病毒后易引起IM ,病情容易恶化、死亡率也较高。为此,我们对IM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CD3、CD4、CD8的分布进行了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IM患儿3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血清EBV IgM均为阳性,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10 % ,年龄为6月~14岁,男2 0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岁6个月,所有患儿生长发育均正常,近期未感染其它疾病。对照组为同期36例正常儿童,年龄、性别与观察…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儿童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对我院儿科及感染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51例患儿进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测定,以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对6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密切观察与护理,及时评价。结果62例治愈,1例多脏器衰竭和死亡。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变累及全身各系统,条件是复杂的。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危及生命的关键,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和APAAP法检测了36例生长发育正常的IM患儿血清Ig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IgG、IgA、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3、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M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后引起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的关键,为临床IM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田英  唐方 《现代免疫学》2003,23(2):132-132,13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 )患者感染EB病毒后的免疫病理改变与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缺乏特异性高且操作简便的Th1、Th2细胞标志物 ,长期以来 ,这方面的研究仅基于测定其所代表的细胞因子含量上。由于细胞因子是以网络形式存在 ,影响其分泌的因素诸多 ,仅从Th分泌的细胞因子分析Th1/Th2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发现 ,CCR5、CD30分别为Th1、Th2细胞特异表达 ,且与激活Th1、Th2密切相关 ,因此可作为其相应的表面标记物[1,2 ] 。为了阐明Th1、Th2细胞在IM早期的作用 ,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患者PBMC中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和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在疾病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清游离甲功三项(FT3、FT4、TSH),将患者分为治疗前组、临床缓解组和稳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EDTA-K2抗凝)中DC及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两个亚群以及CD4+CD25+CD127low/-Tr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观察它们在病程中的变化,再进一步探讨检测指标与游离甲功三项的相关性.结果 (1)治疗前组、临床缓解组、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总DC、MDC和MDC/PDC逐渐下降,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组、临床缓解组、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DC依次呈下降趋势,治疗前组仅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前组、临床缓解组、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D4+ CD25+ CD127low/-Tr细胞逐渐升高,治疗前组仅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4)治疗前组PDC和CD4+CD25+CD127kw/-Tr细胞有相关性;(5)在治疗前组,DC及其亚群与游离甲功三项有相关性,而CD4+CD25+CD127low/-Tr细胞只与FT3和FT4有相关性.结论 Graves病患者总DC、MDC、MDC/PDC比值明显增高,抗甲亢治疗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因此DC及其亚群的检测有望用来监测Graves病患者病情;而CD4+CD25+CD127low/-Tr细胞可作为Graves病发病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可用于检测人外周血中CD4+CD25+Treg 细胞的最佳标记物.方法:以 52 名健康人和 47 名非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免疫荧光素标记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和 CD4+CD25+CD127lowT 细胞,并以经典指标CD4+CD25high 和 CD4+CD25+FoxP3+为标准,分析和比较CD4+CD25+CD127low作为识别CD4+CD25+ Treg 细胞的可行性及其优势.结果: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 CD4+CD25high、CD4+ CD25+FoxP3+和CD4+CD25+CDl27+lowT 细胞占CD4+T 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69±O.682)%和(2.958±1.392)%;(2.905±1.772)%和(5.128±2.227)%以及(5.396±1.306)%和(7.175±2.565)%.三者呈相同的趋势,即肿瘤患者组>健康人组,且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用两种不同标记法高纯度分选CD4+ CD25high 和 CD4+CD25+CD127lowT 细胞群后,FoxP3 阳性率分别为90.9%和92.7%.结论:CD4+CD25+CD127low 三标记法可以帮助识别 CD4+CD25+Treg 和部分激活的 CD4+T 细胞,提高CD4+CD25+Treg细胞的可检出数量,并且不影响细胞活性度,是反映CD4+CD25+Treg 细胞更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CHB)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临床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22例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3个月时,这两群细胞比例显著下降,Foxp3 mRNA的表达也显著下降;HBV DNA水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的CHB患者,其CD4+CD25+CD127lowT细胞也降至正常水平。治疗3、6个月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9.1%和18.2%,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的CD4+CD25+CD127lowT细胞和CD8+CD25+T细胞比例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CHB患者的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患者CD4+CD25+/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6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CD25^high Treg占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9.61%±8.17%和4.20%±1.90%,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01),它们与NK细胞呈负相关(r分别为-0.2361和-0.306)。随疾病进展,CD4^+ CD25^+Treg水平升高,肿瘤进展期(IV期)与前3期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CD4^+CD25^high 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率逐渐升高,中期(Ⅲ期)患者与早期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晚期患者与中期患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 Treg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格局变化及其相关免疫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卵巢癌患者、50例卵巢良性疾患及70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和血浆TGF-β1、IL-10的水平.结果:①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Treg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为6.32%±1.46%(n=70),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疾患4.03%±1.25%(n=50)和健康对照组3.21%±0.96%(n=70),均P<0.01.术后患者CD4+CD25hiCD127loTreg比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②卵巢癌患者血浆中TGF-β1、IL-10水平(256.68±56.34) pg /ml、(28.24±3.12) ng/ml,明显高于良性疾患(156.48±43.68) pg /ml、(20.58±2.39) ng/ml与健康对照组(130.24±35.60) pg/ml、(18.38±2.98) ng/ml,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01,P<0.01.③术前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Treg比率、血浆中TGF-β1、IL-10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P<0.001.④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 CD4+CD25hiCD127loTreg比率与血浆中TGF-β1水平、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4,P<0.01;r=0.665,P<0.01.结论:①CD4+CD25hiCD127loTreg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②卵巢癌患者血浆中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③CD4+CD25hiCD127loTreg与TGF-β1、IL-10水平存在正相关,CD4+CD25hiCD127loTreg可能通过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IL-10 对效应性T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lythematosus,SLE)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和Foxp3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根据SLE疾病活动积分(SLEDAI)将初发SLE患者分为活动组(10例)和不活动组(11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Foxp3和CD127表达百分率,并对其与SLE临床活动度、尿蛋白、补体和anti-ds-DNA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初发活动组和不活动组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百分率分别为(1.91%~6.75%)和(2.74%~7.01%),与正常对照(2.11%~9.90%)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524,P=0.794);且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在体外增殖反应和增殖抑制功能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P=0.174,P=0.689);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率在初发活动组(3.71%~10.94%)和不活动组(2.97%~7.69%)SLE患者均比正常对照(1.01%~3.62%)显著增高(P〈0.01和P〈0.01);而CD4^+CD2^+Foxp34^-T百分率在初发活动组SLE患者(1.19%~9.2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67%~11.26%)和初发不活动组SLE患者(3.73~8.27%)(P=0.039,P=0.048);与CD4^+CD25^+Foxp3^+T细胞类似,90%左右的CD4^+CD25一Foxp3^+T细胞不表达或低表达CD127,其百分率与anti-ds-DNA浓度呈正相关,且尽管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后其水平下降。结论:初发未经治疗的SLE患者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和功能无明显异常,而CD4^+CD25^-Foxp3^+T细胞数量增多,与SLE疾病活动相关,可能具有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调节性T细胞(CD4+CD25+ CD127-Treg)数量和功能变化,以探讨PCM免疫病理机制.方法:将58例浆细胞乳腺炎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组13例(22%)、亚急性组25例(43%)和慢性组20例(34%).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及乳腺癌对照组16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型PCM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 Treg细胞百分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表达及ELISA检测TGF-β水平.结果:三组PCM组与正常组相比,外周血CD4+ CD25+ CD127 Treg数量,外周血PBMC中Foxp3表达及血浆TGF-β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急性PCM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乳腺癌组三项指标均升高(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CD4+ CD25+ CD127-Treg数量及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人CD4+CD25+Treg细胞的体系,为临床输注供者来源的CD4+CD25+细胞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ucte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得到CD4+T细胞、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reg细胞。分别进行长期培养、扩增;流式分析其表型及FOXP3表达,MTT法检测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过3周培养,三组细胞均有明显的扩增。磁珠分选后的CD4+CD25+Treg细胞的扩增倍数为(20±8)倍,细胞纯度由89.28%±2.43%下降到76.36%±2.38%。CD4+CD25-T细胞组扩增迅速,倍数为(110±21)倍,并且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由培养前0.55%±0.27%增加到53.73%±3.81%。CD4+T细胞组扩增倍数为(89±8)倍,并且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由10.63%±3.87%增加到70.93%±1.71%。体外抑制实验显示体外扩增的CD4+CD25+T细胞对自体和异体的CD4+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效靶比浓度的降低而降低。而且其各浓度梯度的抑制作用在自体和异体之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我们在体外成功扩增了CD4+CD25+Treg细胞,并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其中CD4+T细胞组扩增倍数大,细胞数量多,细胞纯度有很大提高,方法简便,有望应用于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NOD小鼠应用大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观察黄芪对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将20只NOD小鼠分成4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环磷酰胺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黄芪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各0.6 ml,连续给药2周后,取小鼠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水平,取小鼠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小鼠血液中的IL-10、IL-6的变化情况。结果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为黄芪注射液组及联合用药组较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有显著差别(P<0.05),而环磷酰胺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IL-10的检测结果为,黄芪注射液组与联合用药组较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检测结果为,其余3组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IL-6的含量(P<0.05)。结论大剂量的黄芪注射液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Treg细胞的水平而达到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同时提高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降低IL-6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共同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