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处理腹膜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直肠阴道隔、阴道后穹隆、膀胱和输尿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发病机制、病理组织学、临床表现以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腹膜型或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存在明显差异。由此,一类由腹膜后间隙残存的苗勒氏管组织化生而来的子宫内膜样组织所产生的病症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这就是腹膜后子宫内膜异位症(retroperitoneal adenomyotic disease,RAD)。[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例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8例患者为育龄期妇女,1例为围绝经期妇女,平均年龄36.2岁。病变部位8例位于手术切口、宫颈及阴道穹隆6例、胃肠道2例、泌尿系统3例及其他部位1例。主要症状:8例有皮下结节伴经期疼痛、2例月经期血尿及排便痛等,5例无典型症状。术前诊断率较低(52.6%)。治疗以局部病灶切除为主,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因较复杂,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率不高,应注意原发症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治疗应以切除病灶、缓解症状、恢复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疾病之一,发病率正逐年上升。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正常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大多累及盆腔脏器和壁腹膜,如卵巢、骶韧带等。EM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论有经血逆流假说、体腔上皮化生假说、医源性种植、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假说等。诊断可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结果。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extra-pelvic endometriosis)是一种少见的EMs,发生在盆腔以外的部位,如腹壁、胸腔及会阴等。由于其发病较少,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往往诊断较为困难,常会误诊。为提高盆腔外EMs的诊疗水平,要力求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2年至2002年收治的10例直肠阴道隔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年龄36—47岁,平均40岁;肛门坠痛6例,性交痛3例,痛经8例,慢性盆腔痛5例;三合诊时均可触及直肠阴道隔结节,平均直径3cm。血清CAl25水平升高者2例。阴道或腹部超声检查均末检出异位病灶。术前4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75mg/28d,共3次的治疗,可短期缓解疼痛,2例病灶体积减小。1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7例、阴式手术1例、腹腔镜联合阴式手术2例。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阴道隔内异症。随诊最长时间5年,完整切除病灶者预后良好,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病灶持续存在。结论 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以肛门坠痛、性交痛为主要表现,必须进行三合诊检查。B超的辅助诊断意义不大,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分期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63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外观表现及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各种外观形态表现及相应的组织学特点。方法 对88例不孕症患者在腹腔镜二氧化碳人工气腹下进行盆腔检查,对典型或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拍照记录,病损部位行组织学业检查或行内凝热-色试验(heat-colour test,HCT)。结果 腹腔镜下发现的盆腔EM外观表现有以下类型:(1)典型病损:包括色素型病损、出血型病损及腺体样结果。(2)不典型病损:包括水泡病损、微细病损及血管增生病损。(3)隐匿性病损:在腹腔CO2充气(约30分钟)后方可显示出点状或斑片状出血灶。(4)疤痕性病损:白色斑块及腹膜缺损。39例盆腔EM患者的44处病损行活组织检查,28处见子宫内膜上皮、腺体和间质或含铁血黄素,组织学检查诊断EM的阳性率达64%,未行组织学检查的上述病损HCT均阳性。结论 盆腔EM的形态具多样性,腹腔镜放大作用及CO2气腹有助于不典型和隐匿性病损的发现和显示。组织学证据表明EM的多种外观表现与病损在发生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及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院对1994-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病变侵及直肠黏膜的12例患者,行李-张氏肠管吻合术,术后无直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直肠阴道隔内异症、病变侵及直肠黏膜患者12例,年龄31~46岁,均已婚已产,病程平均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特征及腹腔镜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年内经腹腔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阴道隔EMT 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直肠阴道隔EMT患者中9例有痛经,6例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直径10~70 mm,实性、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有明显触痛.术前经阴道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高度疑诊7例,误诊2例.11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确诊而行EMT病灶切除术,7例术前、9例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平均随访44.7个月,11例症状均缓解;1例卵巢EMT复发;1例原发不孕术后妊娠.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浆肌层损伤3例,术后2例发热,1例直肠阴道瘘,1例大便不成形.结论:直肠阴道隔EMT以各种盆腔痛及肠道症状为主;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内,有明显的触痛.术前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可能诊断.腹腔镜手术有助于直肠阴道隔EMT的确诊,并能够较完整切除病灶;于术前后辅以激素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至 2 0 0 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盆腔痛及不育 ,6 6 .7%合并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阴道直肠隔内 ,单发 2 0例 ,多发 5例 ,直径 1~ 4cm。术前药物治疗中假孕疗法 7例 ,4例症状缓解 ,3例无效 ;假绝经疗法 8例 ,6例症状缓解 ,2例无效。 2 3例行手术治疗 ,2例行病灶切除术 ,11例行全子宫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3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 6例用药物治疗 ,3例假孕疗法 ,3例假绝经疗法。在平均 15 .2月的随诊中 ,2 0例 (80 % )症状缓解 ,5例 (2 0 % )复发 ,其中 4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直肠隔 ,1例于术后 14月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残端。根治性手术组 (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无 1例复发 ,非根治手术组 5例复发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通常有盆腔痛及不育 ,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临床诊断依靠妇科三合诊 ,药物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症状 ,根据年龄、症状、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致输尿管走形异常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患,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输尿管EM少见,其发病率仅占EM患者的1%左右,但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日益开展,输尿管的损伤有增多趋势,并且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盆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子宫手术过程中。本文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盆腔EM患者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发现EM导致的输尿管走形异常的3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膜型、卵巢型及混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统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46例患者,根据不同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膜型组137例(30.7%)、卵巢型组48例(10.8%)、混合型组261例(58.5%)3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腹膜型和混合型以双侧多见(62.8%,62.1%),卵巢型以单侧多见(81.3%)(P0.05);腹膜型易于其他手术时同时发现(94.9%),卵巢型和混合型多以子宫内膜异位症为指征行手术(95.8%,100.0%)(P0.05);腹膜型多无症状(93.4%),卵巢型及混合型更易引起痛经(75.0%及67.0%)(P0.05);腹膜型及卵巢型多存在于早期(100.0%及85.4%),混合型多存在于晚期(65.5%)(P0.05)。结论:经血逆流导致的内膜种植学说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基础学说,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先期病变。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病与好发侧之间的关系,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月6年间559例行腹腔镜手术的EMs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手术资料。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电灼术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术。记录患者年龄、产次、修正的EMs的AFS分期,依腹腔镜所见或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统计学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和X~2检验。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 ,发病率高达2 5 % ,其组织学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传统有三种学说 ,即种植、化生、转移学说。本文通过对盆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灶的光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 ,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学发生及发病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于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7月因不育症住院行腹腔镜检查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 78例为研究对象 ,年龄 2 1~ 3 9岁 ,平均 2 9 42岁。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FIGO 1983年修订的分类法 ,本组 78例患者中 ,Ⅰ期 2 8例 ,Ⅱ期 3 2例 ,Ⅲ期 10例 ,Ⅳ期 8例。术前均未…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其他部位,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疾病,育龄妇女的发病率约为 15%,绝经后妇女约为2%~5%。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形态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在临床行为上却有增生、浸润、远处转移及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少数发生在某些特殊部位,如膀胱、直肠、肛周、肺部、椎旁等,同时累及盆腔外多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了1例盆腔外多器官的内异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8例经病理证实为阴道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内异症独立存在者13例(72.2%),合并盆腔内异症者5例(27.8%)。前组性交痛及合并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比例高于后组,而合并不孕的比例较后组低。所有患者中8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加用GnRHa治疗3个月;其余10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平均随访18.6月,共有2例复发(11.1%),均见于肿块直径≥3 cm、行阴道局部切除未用药物治疗者。总共半年累积复发率13.3%(2/15),保守性手术复发为25%(2/8),其半年累积复发率40.0%(2/5);保守性手术术后加用药物治疗者及行根治性手术者无复发。各种术式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常见的盆腔内异症相比较,有其特殊之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盆腔内异症不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例1.27岁,结婚3年未孕。2005-02—16因肛门坠胀感1个月余收住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有痛经病史。1997年8月因盆腔肿块于外院行左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此次人院前1个月余无明显诱因自感肛门坠胀,在当地医院行静脉补液抗炎治疗,但效果欠佳,遂于2005-02-03至我院门诊,妇科检查示骶前区直肠前方可触及一直径约5cm肿块,粘连固定,由于肿块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17.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破裂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症 (EM )患病率的增加 ,卵巢EM囊肿破裂也逐渐被认识 ,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本文对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卵巢EM囊肿破裂 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各类妇科急腹症 80 9例 ,其中卵巢EM囊肿破裂 39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年龄 2 7~ 4 8岁 ,中位年龄38 6岁。1.2 症状与体症  39例患者全部表现为突发剧烈下腹痛 ,伴肛门坠胀感 14例 ,恶心、呕吐 9例 ,发热 5例 (体温均≤ 38℃ )。入院时除疼痛表现外 ,一般情况尚可 ,血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盆腔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主要的症状之一,但盆腔疼痛也是妇科常见的就医主诉,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盆腔疼痛,诸如原发性痛经、急慢性盆腔炎、盆腔静脉瘀血症及一些外科疾病。正是由于引起盆腔疼痛的疾病很多,准确判断疼痛产生的部位及确切的病变较为困难,且个人的心理因素及耐受程度的差别对疼痛的感受亦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众多的病因中鉴别出确切病因是重要而困难的。1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盆腔痛的原因  盆腔疼痛可分为内脏痛和躯体痛,来自子宫、卵巢、输卵管、肠道、膀胱的疼痛为内脏痛,来自壁层腹膜、筋膜、肌肉及肛门的疼痛为躯…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且多合并粘连,导致盆腔解剖结构改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文章着重从内异症引起的解剖结构改变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20.
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临床病理特点是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绝大部分内异症病灶位于盆腔,根据病变的部位和浸润的深度分为腹膜型内异症、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和深部浸润内异症(deeply—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DIE是一组浸润到腹膜下深度≥5mm的内异症病变,可以位于盆腔的任何地方,但绝大部分DIE病变位于后盆腔,常常涉及重要器官如结直肠、输尿管及膀胱。常见的DIE病变包括盆腔后部内异症(宫骶韧带、直肠窝或者阴道直肠隔内异症)、膀胱内异症和输尿管内异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