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铅中毒的早期诊断技术不断获得改进,除采用血铅、尿铅、尿δ-ALA、FEP及ZnPP为铅吸收诊断指标外,还进行了铅作业工人行为指标测定的探讨。为了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行为功能的影响,以及行为指标的敏感性,我们对24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部分行为指标的配对测验,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的浓度可代表铅对造血系统代谢的影响,是一个可靠、敏感的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为探讨本地区锌原卟啉正常值,对本市243名无职业性铅接触的健康成人作了ZPP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常用血铅、尿铅作为铅中毒或铅吸收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但上述指标基本上是反映体内铅负荷,并非表明铅的毒性,且操作繁琐,易受污染,故有一定的缺点。近年来国外用测定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一项直接反映铅所引起代谢损害的生物学指标,也是一较好表达铅吸收作用的指标,现已被列为我国铅中毒诊断标准之一。近年来,由于测定仪器国产化,此项指标普遍得以应用。为进一步探讨红细胞内ZPP测定对铅中毒诊断的实用价值,我们对172名接触铅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和ZPP测定,对ZPP的变化与铅中毒、铅吸收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浓度是一个可靠、敏感的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为探讨本地区锌原卟啉正常值,特对本市243名无职业性铅接触的健康成人做了ZPP测定,现将测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机体吸收铅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尤其在诊断慢性铅中毒上意义重大,它比尿中δ—ALA敏感,在特异性方面亦优于血铅,而且不受铅污染的影响。1976年美国就应用血液荧光测定仪测定血液中锌原卟啉,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在八十年代初期已经受到国内学者的推荐,继国内锌原卟啉血液荧光测定仪问世以来,由于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铅中毒早期诊断的研究,主要是从:(1)临床上寻找特异的早期体征;(2)生物标本中直接测定铅的含量;(3)检查铅对机体卟啉代谢产物和酶的影响;(4)组织和形态学上观察异常红细胞的数量等四个方面来进行的。现仅从已看到的一些材料,在这几方面作些肤浅的探讨。一、机体铅吸收后的早期体征视网膜点彩(Stippling of retina)由Sonkin(1963)提出,他用眼底镜检查铅接触者,发现有一些闪耀的、散在的、灰色的色素颗粒,分布在围绕视神经盘边缘的视网膜上,并认为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尿铅排泄异常之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铅中毒早期体征,而且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274名健康成人锌原卟啉正常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内锌原卟啉(ZPP)是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物。ZPP的浓度可代表铅对造血系统代谢的影响,是一个可靠、敏感的铅中毒早期诊断指标。我们于1990年对济南市274名健康成人做了ZPP测定,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铅作业工人在工业生产中直接长期接触铅尘,铅烟,引起慢性铅中毒或铅吸收。现将我院收治65例慢性铅中毒或铅吸收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是直接从事铅作业,长期接触铅尘,铅烟,经市职业病中毒诊断小组集体诊断,而收入院。其中铅中毒30例,铅吸收35例。男5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27名铅作业工人的肾功能和卟啉代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卟啉代谢紊乱先于铅中毒性肾损害,铅接触组的尿NAG-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尿NAG-B无明显变化;尿NAG-A活性下降是反映铅中毒性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其检测价值比尿总NAG测定大。尿NAG-A活性检测可作为铝中毒性肾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铅接触者尿γ-GT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诊断铅中毒的常用指标主要反映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而铅对肾脏早期损害的研究较少.为探索尿r—谷氨酰转肽酶(r—GT)对铅接触者健康监护的实用价值,以某蓄电池厂103名铅接触者  相似文献   

12.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人们接触的机会也很多。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长期接触铅,可引起急、慢性铅中毒。膳食中增加蛋白质的供给,可减轻铅中毒的症状,尤其牛奶、蛋白质可与铅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阻止铅的吸收。因此,铅作业者,应以肉、鱼、奶、蛋类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维生素C可与铅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较低剂量(5和20mg/kg)的醋酸铅对恒河猴进行重复二次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动物中毒表现不明显,但铅特异指标如PbB、FEP、ZnPP和δ-ALAD等含量已发生明显的改变。血清钙含量在染毒前、后无显著差异。两次染毒猴子对铅的吸收速率基本一致,第二阶段染毒停止后PbB水平恢复要慢于第一阶段,提示铅蓄积随染毒时间、频率而增加。在本实验剂量下,主要引起机体铅蓄积和铅接触指标的变化。此外,由于长期接触尚可能造成部分脏器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铅中毒自然恢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中毒自然恢复的实验研究安飞云,梁维君急、慢性铅接触所致卟啉代谢障碍和肾功能损害在停止铅接触后,其自然恢复的动态变化以及与血铅和肾铅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铅中毒大鼠模型,观察停止染毒后卟啉代谢和肾脏损害的某些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与...  相似文献   

15.
XY—zpp血液荧光计是测定慢性铅中毒或缺铁性贫血的生化代谢指标—血液红细胞中zpp含量的新型仪器。铅的毒性作用是阻碍卟啉的代谢、使增加的原卟啉(EP)与锌离子结合成zpp存在于红细胞中。故在铅接触调查和铅中毒诊断时zpp测定是较特异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韦义拢 《职业与健康》2012,28(2):243-245
<正>铅污染以及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铅是人体非必需元素,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在体内有蓄积作用,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有毒性作用,吸收后的铅主要通过尿液排除体外。血铅和尿铅为铅接触和铅负荷的主要生物监测指标,是相关行业职业健康检查和铅中毒诊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27名铅作业工人的肾功能和卟啉代谢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卟啉代谢紊乱先于铅中毒性肾损害,铅接触组的尿NAG-A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尿NAG-B明显变人;NAG-A活性下降是反映铅中毒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其检测价值比尿总NAG测定大。尿NAG-A活性检测可作为铅中毒性肾损害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铅接触者行为毒理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后提出包含12项神经行为测试组合,对44名铅冶炼厂接铅者进行自身对照的测试。还前后测试了血铅浓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精氨酸酶活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巴胺受体及~3H-5HT血小板摄取能力。结果铅接触者在未发现临床异常表现时,神经行为已出现改变。主要表现为记忆力、眼手协调性及手工操作速度明显下降,视能力也有一定影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厌烦、易激动。接铅后各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显著性改变。据多类判别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我们认为神经行为测试指标组合简单反应时及心算作为铅中毒早期评价指标是可行的。自我感觉状态可作为参考指标。我们还试图解释铅吸收出现某些神经行为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资料报导,测定全血中δ-ALAD活力有助于确定早期铅吸收或中毒,而且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灵敏的指标。有些则报道了应用此项指标作为观察和研究大气中铅污染的情况。为了保障广大铅接触者的健康,除现有的铅吸收或中毒的一些指标  相似文献   

20.
铅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之一[1],血铅是接触铅者首选的检测指标[2].是判断铅吸收或铅中毒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由于血铅能直接反映近期机体吸收铅的量,与空气中铅浓度密切相关,所以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铅接触监测指标[3].建立快速、准确和简便的测定人体内血铅含量的方法,为铅吸收或铅中毒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血液里含有大量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及蛋白质,复杂的背景吸收给铅测定带来严重干扰[4].本文通过采用硝酸酸化1% Triton X-100溶液为基体改进剂稀释血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中铅含量的方法,达到了排除干扰、快速、准确和简便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