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他与纪晓岚(清乾隆《四库全书》的总编)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烹饪专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饮馔食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详细记述了我国18世纪中叶上溯到14世纪的326种菜肴,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饭,无所不包。真是味兼南北,美馔俱陈,为我国的饮食史保存了不少宝贵史料。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配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麒麟豆腐     
豆 腐中的蛋白质,被誉为预防现代成人病的“植 物肉”,因此颇受人们重视。豆腐古称小宰羊 菽乳、脂酥、黎祁、犁其、来其、没骨肉、鬼食等,是以黄豆、青豆或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沸、加细、凝固、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的记载见于五代陶谷所撰《清异录“小宰羊”条。另有一说认为豆腐为公元前2 世纪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创制,此说源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此外关于豆腐产生的年代还有周代说等不同说法至宋代,豆腐已逐渐普及,并见于食谱。如司膳内人《玉食批》记有“生豆腐百宜羹”、《山家清供》…  相似文献   

3.
话说豆腐     
众所周知,豆腐的故乡在中国。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食品,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据《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高祖刘邦儿子淮南王刘安。”另据日本学者所作《豆腐考》的考证,最早关于豆腐的记载,出自宋初陶毂的《清异录》。当时豆腐是一种粗制食品,明代以后各种精制的制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烹饪专著:《食珍录》 《食珍录》是我国古代烹任专著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食家,他官居黄门郎,后任礼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宋武帝在位,有一次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虞宗的《食珍录》里,记载有六朝时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  相似文献   

5.
正《红楼梦》第八回中,薛姨妈摆了几样细茶果留宝玉几个人吃茶。听宝玉夸起珍大嫂子做的糟鹅掌鸭信,忙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这个糟鹅掌鸭信为什么让宝玉如此感兴趣呢?养生有道糟鹅掌属于江南食俗的一种经典菜肴,历史悠久。曹雪芹祖父曹寅爱食此物,有"百嗜不如双跖羹"之说。五代时僧人谦光说:"愿鹅生四掌",言其极嗜此食。糟鹅掌用的是熟掌,《宋氏养生部》  相似文献   

6.
綦翠华 《健康文摘》2021,(12):22-23
更换食谱 很多时候,人们钟爱美食是基于一种好奇心体验,一种新的食物往往能促进食欲,可以尝试改变常规的烹调方法,使食物具有不同的色香味. 建议:制订一个三天食谱,餐餐不重样,尝试做一些创意菜肴.以豆腐为例,家常做法是红烧豆腐、麻婆豆腐,自己可以尝试做鲫鱼豆腐、蟹黄豆腐、番茄豆腐等.  相似文献   

7.
豆腐是我国传统的大众美食,早在公元前200年,我国人民就掌握了做豆腐的技术。《前汉书》中就有刘邦之孙刘安做豆腐的记载。 历代诗人对豆腐作了不少描写。陆游《山庖》中有“施压黎祁软胜酥”、苏轼有“煮豆为乳脂为酥”等赞美豆腐的诗句。朱熹《豆腐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描写了种豆及做豆腐的辛苦。元代张劭《咏豆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革命思想和日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专家汤志钧先生的论文集。此书由儿野道子译成日文,于1986年11月由日本经济评沦社出版。这是汤志钧先生继与近藤邦康先生合著《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一书后,在日本出版的第二本论文集。  相似文献   

9.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32-13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相似文献   

10.
一部文艺作品往往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通过读《水浒传》可以了解宋代饮食生活的遗迹。也可以通过中国古代关于烹调与饮食的古籍来了解,如宋代浦江的《吴氏中馔录》、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林洪的《山家清供》、郑望之的《膳夫录》、黄庭坚的《食时五观》、司膳内人的《玉食批》以及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这些古籍,对研究宋元时期的饮食文化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对吃颇有讲究,最早的美食家可追溯到奴隶社会的商朝。商朝开国元勋伊尹是厨师出身,他曾著有《伊尹书》,书中就发表了一通烹调宏论,认为调味之炒,正在于甘、酸、苦、辛、咸五味的巧妙配合。伊尹之后,孔子提出了十三个“不食”,大都符合现代的饮食卫生标准。中国豆腐驰名中外,创始人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刘安谙通烹饪,著有《准南王食经》等书。他说:“古人味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尝中国豆腐菜看作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不错,中国的豆腐——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吃出一个“豆腐文化”。  相似文献   

13.
豆腐药膳     
豆腐营养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其功用为“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及“清热散血”等。 双冬豆腐汤 原料:天冬、麦冬各9克,百部12克,鱼腥草20克,豆腐5块。 制法:先把药材四味加适量水煎取2碗,去药渣,然后放入豆腐煮熟加盐油调味,饮汤吃豆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大众的美食——豆腐已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赏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和发展而开始风靡世界各地。美国《经济展望》宣布:“未来10年,最成功而又最有市场潜力的并不是汽车、电视机与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美国人求瘦心切的日益增多,开始大吃豆腐,并出现了不少制豆腐公司。在德国,许多人已习惯烹制中国风味的  相似文献   

15.
《长寿》1996,(10)
民以食为天,人体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都是从每天的饮食中获得的。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在不断完善每日食谱,做到可口适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补充身体的需要,调节人体机能,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然而,在现时生活中,却存在不少错配“鸳鸯谱”现象,食后不但得不到营养素,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值得注意。 菠菜豆腐汤,影响钙吸收:菠菜或大葱和豆腐同吃时,菠菜中的草酸和豆腐里的钙质结合生成不溶解的草酸钙,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而且使人易患结石症。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考证,认为近代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停滞期是1937~1945年,由抗日战争前的近60种锐减到5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只有Sinensia坚持出版,其余4种也被迫停刊。后又创办过8种期刊,但出版期都很短暂,有的仅出版了1 期.这一时期的生物学期刊是极其艰难地出版着。复苏期是1946~1949年,首先是复刊了《中国生理学杂志》、《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等6种曾经很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期刊,其次又创办了10多种以发表应用性文章的期刊,其中以昆虫学研究为主。这一时期虽然得到一定的恢复,但还是未达到抗战前的水平,不过也为新中国生物学期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中国生理学杂志》、《中国动物学杂志》、《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分别是《生理学报》、《动物学报》、《实验生物学报》的前身,《植物分类学学报》的前身更是有《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丛刊》、《国立中央研究院植物汇报》、《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论文丛刊》4 种期刊。  相似文献   

17.
吴佳 《健康天地》2011,(2):38-38
<正>蟹粉酥香茶豆腐主要食材:豆腐茶材:六安瓜片特点: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豆腐入味胜燕窝",由此可见豆腐营养之丰富,故我们常常将豆类入食。此菜选用东北特产的黄豆、加无污染的藏川冰水自磨豆浆,辅以安徽高山绿茶,加上蟹粉来烹制豆腐,蟹粉寒性,而豆腐与茶则是温性之物,将他们进行调和,使之温寒相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豆腐     
中国是豆腐的故乡。传说早在2000多年以前汉武帝刘邦之孙刘安,为长生不老,召集众多术士炼丹寻求长生的灵丹。术士刘金龙用黄豆与盐卤炼丹时,发明了一种白色、细腻的物质——豆腐。古往今来,中外众多的人仍喜食豆腐,全球性的“豆腐热”已经形成。全球人为何喜食豆腐呢? 一、洁白如玉营养丰。豆腐柔软细嫩,洁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富含钙、铁、磷、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绿色牛奶”、“植物肉”等美称。营养学专家测定,与等量的瘦肉相比,豆腐所含蛋白质比瘦  相似文献   

19.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钦定御制的一部医学丛书,也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统编教材. 精萃精华、医有所宗 历来,中国古代就有"盛世修书"的传统.清朝乾隆皇帝统治时期,各种官修书籍达到百余种,其中就包括官修医书《医宗金鉴》.  相似文献   

20.
<正>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有着上千年的食用历史,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豆腐被称为"中国奶酪"。德国《明星》周刊等媒体曾把豆腐评为"世界上最美味可口的佳肴"。德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还将豆腐列为"具有减少冠心病风险等功效的健康食物"。《法兰克福汇报》甚至预言:"未来十年,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德国汽车,而是中国豆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