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胆囊切除对幽门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经B超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的患者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43.3岁;胆囊单发结石者7例,直径0.7cm~3cm;2~5枚不等的多发结石者14例,直径在0.4cm—2cm之间;还有9例为泥沙样充填型.应用日本欧林帕斯JF-IT30型纤维十二指肠镜,对每一例患者胆囊切除前及胆囊切除后30d左右,由同一操作者进行两次检查,观察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及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结果胆囊切除前有7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2例中量反流,21例未见反流;胆囊切除后有8例幽门口有少量胆汁反流,中量反流增加至15例,并出现4例大量胆汁反流入胃,无反流者仅为3例.十二指肠球部在胆囊切除前有25例有少量胆汁存留,另5例为中量存留;而在胆囊切除后,则少量存留者仅为4例,中量存留者增加至19例,并有7例有大量胆汁存留在十二指肠球部.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与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有着正比例关系.结论胆囊切除后可使十二指肠球部的胆汁存留明显增多,压力增大,进而使幽门压力增大,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下降,幽门关闭受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与胆汁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患者行内镜检查,并排除残胃患者共359例,检查前详细询问并记录是否吸烟、吸烟年限、平均日吸烟数量.仅以镜下见粘液湖黄绿染为胆汁反流标准研究.结果吸烟与不吸烟者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吸烟者多于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及性别与胆汁反流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P>0.01,P>0.25);吸烟年限与胆汁反流存在着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吸烟时间长胆汁及流发生率反而降低.结论吸烟、吸烟习惯及性别与胆汁反流的发生无关或关系不大,随着吸烟年限的延长,胆汁反流发生率下降的机制是否与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以来,笔者应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4例.并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治疗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6~50岁.平均32岁;病程6个月~3年。其中并发胆囊炎9例,慢性胃十M指肠病变6例.无并发症9例。对照组20例.一般情况与治疗组相近。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两组病例临床表现均有上腹部持续胀痛、灼痛.进食后不能缓解.纳差.恶心.暖气.吐酸苦水。均行纤维胃镜检查见胆汁反流.或胃壁附有含胆汁粘液。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并发十二指肠炎…  相似文献   

5.
胆汁返流可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影响胃溃疡的愈合并易促使胃癌的发生,亦可引起返流性食管炎。而胃癌手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最常见的井发症,是阻碍手术、辅助化疗的一个重要因素。从1994年起,我们收治5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采用胃炎灵1号(西药)和胃炎灵2~3号(中药)交替口服方法.并与单用胃炎灵1号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来自我科住院患者15例,门诊42例。其中男50例,女7例;年龄24~83岁,平均55.7岁;病程6个月~28年.平均5.8年;胃癌手术后迫流性胃炎37例,并返流性食管炎10例;其它原因引…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胆汁返流和慢性胃炎证型间的关系,探讨胆汁返流各指标在中医分型、 证治中的应用价值并阐述各证型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将59例慢性胃炎病人(胃镜下可见胆汁返 流者42例.无返流者17例)分为肝胃不和型(U型n=19),东热夹杂型(R型,n=15).脾胃虚寒 型(H型,n=19)和胃阴不足型(Ⅰ型,n=6)。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检 测胃液胆酸(GC,μg/ml,RIA法)、pH值、病理积分(RFI,“15分”法)和组织学HP。结果:U型病人 胃液 GC、PH和 RFI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及 C组( P <均0.01 ),后者间 GC以及 PH无显著性差 异,但 RFI以 H型的胃炎程度比 R型的重( P <0. 05),与 Ⅰ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HP) 感染与证型有关,以 U型的感染率最低,而 R型的感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 P <0. 05~ 0. 01)。以 GC>58 μg/ml,pH>3. 0和RFI>9判断为病理性胆汁返流,则见U型的返流率明显高于 其他各证型( P均<0. 01)。胆汁返流性胃炎以实证为主(占70. 4%),其中又以 U型(55 6%)明显 高于R型(14.8%);而虚证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9岁。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20余年。上腹部疼痛又发作一周,呕血4小时伴昏厥一次住院。胃镜检查见胃角中央深大溃疡2.0cm×2.0cm,表面附有黄色苔,边界规则,充血水肿,胃窦粘膜红白相间,蠕动弱,幽门椭圆形,少量胆汁反流。球部明显畸形,胃镜进入降部困难,胃窦大弯侧距幽门1.0cm处见一小洞约0.5×0.5cm,可见少量液体及气泡溢出。胃角溃疡(A2期)、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十二指肠胃窦窦道形成。手术示:十二指肠球部畸形周围广泛粘连,球部与胃窦溃破形成窦道。十二指肠胃窦窦道形成实属罕见,由…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1993年3月~1996年12月,以自拟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刃临床资料互·1一般资料:120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C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24~66岁,平均38.3岁;病程1~6年,平均2.6年;B超检查慢性胆囊炎34例。对照组6C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8岁,平均37.9岁;病程1~7年,平均2.5年;B超检查慢性胆囊炎33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胃院部胀痛,暖气,口干口苦,恶心,舌质偏红,苔腻或黄,脉沉弦或细。纤维胃镜见…  相似文献   

9.
双幽门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近7年反复出现反酸、烧心症状,有时伴有上腹隐痛,曾三次因呕血、黑便而住院治疗,每次自觉症状缓解带药出院,均未作正规检查。本次不明诱因上述症状加重来院就诊,要求行胃镜检查,于2000年3月29日行电子胃镜检查,检查发现胃窦处见两个幽门,两个幽门之间约有1.2 cm,正幽门略大于副幽门,形态相似成开放状态,肠液不断返流。内镜从正副幽门分别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副幽门口有0.5×0.5 cm浅溃疡(见图1),用活检钳从副幽门口进和谅能从正幽门口显示除了幽门前区窦小弯侧0.5×0.5cm浅溃疡…  相似文献   

10.
本组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共行胃镜检查 3 87例 ,镜下见胃内胆汁反流、病史、症状和胃镜下表现 ,拟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H .pylori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以及胆道疾患间的关系 ,以期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获得有助于此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因上消化道症状而在本院行胃镜检查的病人 ,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液体黄染和黏膜有黄色胆汁附着现象者共 3 87例。其中男 2 0 7例 ,女180例。年龄 13~ 80岁 ,平均年龄 44.3 7岁。2 胃镜检查前记录病人的…  相似文献   

11.
1995年4月~1996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8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0~66岁,平均40.5岁;病程0.5~12年,平均3.2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有胆汁反流。其中浅表性胃炎38例,糜烂性胃炎10例,萎缩性胃炎6例,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4例。1.2治疗方法:①内服西药:200g/L甘露醇20ml,饭前卫.5h口服,每天3次;针剂庆大霉素4万U加生理盐水10ml,饭前lh口服,每天3次,眼后常规左侧卧位15min。15d为1个疗程,中间停用Zd,再用下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其拮抗剂(h-CGRP8—37)对正常和应激情况下大鼠胃内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SD大鼠65只,实验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GRP低、中和高剂量组各5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和CGRP(10μg/kg 1ml)、CGRP(30μg/kg 1ml)和CGRP(30μg/kg1ml),0.5h后处死,取胃液测胆汁酸(TBA)浓度。第二部分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二组:应激组和h-CGRP8—37组各15只。从浸入水中开始取2、4、6h共3个时段,每个时段各5只。取胃液测TBA浓度。第三部分大鼠15只,分为对照组、应激即刻组(从应激开始,4小时应激结束)和应激后2h组各5只,测胃液TBA浓度,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幽门区CGRP神经元阳性反应产物(CGRP—ir)的平均光密度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在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GRP0.5h后胃内胆汁酸浓度明显增高;经幽门局部给予CGRP拮抗剂能显著降低应激性溃疡大鼠在2、4、6h三个时段的胃内胆汁返流;免疫组化显示应激性溃疡大鼠胆汁返流增加时,胃幽门区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活性降低。结论CGRP能促进胃内胆汁酸反流,CGRP参与了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SchottpH-MeterCG(817)和MI-506微型玻璃电极,在内镜直视下测量了88例受检者的三个解剖部位共12个位点胃粘膜表面的pH(S-pH)。又据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是否发生胆汁返流分为2组,并按解剖学位点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解剖学部位,如胃窦、角或体部的大、小弯和前、后壁的4个位点的S-pH很接近。2.胃体部粘膜的S-pH呈强酸性,pH均值约2.6;胃窦部呈弱酸性,pH约5.9。3.胆汁返流时胃体部粘膜的S-pH升高,约3.8;胃窦部约6.5,表明胆汁返流对胃体粘膜S-pH的影响大于胃窦部。  相似文献   

14.
刘兴栋  罗和生  刘艳  李玲 《胃肠病学》2006,11(4):207-210
背景:幽门区一氧化氮(NO)与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但从形态学上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胃内胆汁反流关系的研究却较少。目的:探讨应激大鼠幽门区NO和nNOS含量变化对胃内胆汁反流的影响。方法: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实验组(n=30)和免疫组化组(n=15),后两组以水浸束缚应激诱导应激性溃疡模型。实验组于应激开始后2、4、5、6、8和10h各取5只大鼠,分别检测胃内胆汁酸浓度和胃黏膜溃疡指数(UI,Guth评分),以生化试剂盒检测幽门区NO含量。免疫组化组于应激开始后0、4和6h各取5只大鼠,以免疫组化SP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幽门区nNO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应激性溃疡大鼠幽门区NO含量于应激结束后lh达到峰值(P〈0.01);应激结束后2h,胃内胆汁酸浓度达到峰值(P〈0.01);胃黏膜UI于应激结束后4h达到峰值(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应激性溃疡大鼠胃内胆汁反流增加时,幽门区肌间神经丛nNOS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NO能促进应激大鼠胃内胆汁反流,NO和nNOS参与了幽门括约肌舒张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和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1990年以来通过内镜诊断胃炎患者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龄18岁~73岁,平均45岁.RG的内镜标准:在无剧烈干呕动作,内镜进入贲门口窥见粘液糊呈浅黄色或黄绿色及粘膜上有黄绿色斑为+.1.2方法内镜下行胃粘膜活检常规取...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胃窦平滑肌电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BRG组);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NRG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用双核纱记标的固,液体混合标准餐用γ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检测胃排空,根据胃排空拟合曲线计算固体相延滞期(SLP)和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以及液体相半排空时间(HLET),其  相似文献   

17.
784例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胃内胆汁返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提供有助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 对784例近2年胃镜检查时见黏液湖黄染和黏膜有胆汁斑块附着、且无胃手术史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内镜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 黏液湖黄染和黏膜黄染者多见于30~60岁的慢性胃炎患者,其它多见球部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占51%,病理组织学改变见胃小凹增生者极少。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进食胀痛多见,但无特异性表现。结论 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时内镜下多见的一种表现,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重要的损害因素。Hp感染和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互相独立的致病因素。胆汁返流现象多数不够条件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内镜见黏液湖黄染和胃窦、胃体均广泛充血,散在糜烂可临床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时病理组织学改变并不以胃小凹增生具特异性,其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多普勒超声技术定量评价二尖瓣返流(MR)的临床价值。采用四种多普勒超声方法测定MR患者(48例)的每搏返流量(RV)及返流分数(RF),其中27例与心导管方法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二尖瓣环圆形截面积血流量法、二维超声容积法及血流会聚法(FCM)的RV、RF测值与心导管法比较相关显著(r分别为0.84~0.94,0.83~0.89),以FCM的RV相关最佳(r=0.94),且误差小。(2)四种超声方法中,FCM与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的RV测值相关最明显(r=0.93)。表明FCM测定MR最为准确、简便,而当会聚法不合适时,可用二尖瓣口平均面积血流量法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组共 89例 ,均为胃部分切除术后病例 ,其中因消化性溃疡行胃部分切除者 5 8例 ,因胃癌行胃部分切除者 31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男 6 7例 ,女 2 2例 ,男∶女为 3.0 4∶1,年龄 2 2~ 82岁 ,平均为 5 3.7岁。1.2 方法1.2 1 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注意残胃粘膜变化 ,胆汁返流及在距吻合口 2~ 3cm处取残胃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残胃炎诊断按Hoare方法进行观察 ,胃镜下见残胃粘膜充血、水肿 ,触之易出血以及糜烂。胃镜下见胆汁存留或吻合口有黄色泡沫状液及胆汁由肠腔…  相似文献   

20.
食管贲门癌不同吻合方法的远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食管胃粘膜瓣防返流吻合法的远期疗效。方法 本方法术后5年随诊者36例,手术组法26例、器械组31例。询问有无咽下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并行钡餐测量吻合口宽度、食管镜观察有无胃液返流和粘膜活检。食管液pH值测定、食管内滴酸试验检查。结果食管胃粘膜瓣防返流吻合法与另外两种方法对比,在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食管胃粘膜瓣防返流吻合法能有效预防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