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报告给出的个体化健康建议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面所发挥作用,并与体检报告健康建议+随访、提醒复查等综合健康管理措施相对比,探讨两种干预模式发挥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利用体检软件信息统计系统及人工汇总筛选对两类保健人群符合统计条件研究对象的体检信息进行汇总并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得出每组人群干预前后各项危险因素变化,及两组人群经过不同措施干预后各项指标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41~50岁年龄段干预前后两年的数据显示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51~60岁年龄段各项研究指标改善情况略好于41~50岁年龄段,差异不显著(P>0.05)。两类保健群组不同干预措施的干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各项指标中各年龄段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改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和血糖改善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体检报告中的健康建议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中发挥积极作用,随访等全面健康管理措施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性损伤的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各项工作照常规进行,第二阶段则针对工作中的职业性损伤情况进行改进管理,分析预防的效果.结果: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认知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除了锐器处理率为88.88%外,其他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改进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实现有效预防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职业性紧张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从我市一家医院的正常健康体检的男性人群中选取出500例,应用职业性紧张因素测试表(OSI),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进行职业性紧张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的研究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500例健康体检的男性中有261例(52.2%)被确诊患有高血压,并且这些高血压患者普遍的工作控制度低、职业危险性大、工作前景不确定、工作满意度差、负性情绪大、抑郁症状多以及躯体不适情况多,这些职业性紧张因素都属于引发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职业性紧张与高血压的发病之间存有较确定的相关关系,职业性紧张属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职业性紧张因素可易导致发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分布特征,对异常结果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员3560例,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血清PG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结果:血清PGI及PG-II异常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血清PG异常率明显上升;Hp阳性者与阴性者间血清PG-I及PG-II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者血清PG-I及PG-II异常率均较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血清PG水平受到年龄、性别、Hp感染的影响,判定血清PG异常结果应考虑以上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BNP、cTnI、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把同期进行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BNP、cTnI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检测,对比分析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1)观察组血清BNP、cTnI以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NYHA分级高者各项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分级较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心肌酶谱、血清BNP水平可以对心功能损伤进行分级,对心衰患者的病情、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方法:把130例AOPP病例分为MOF组及非MOF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口服有机磷农药的剂量、24h内ALT、TBIL、LDH、BUN、Cr、Glasgow昏迷评分(GCS),服药至洗胃时间、体温,既往病史、抢救过程中血液灌注与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洗胃与否与便潜血,CK、CKMB、CH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至洗胃时间,慢性病史,TBIL和GCS分值对发生MOF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以用TBIL及GCS评分作为AOPP患者可能发生MOF的参考指标,服药至洗胃时间长,既往有慢性病史也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牙周炎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来黄石市疾控中心体检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牙周炎诊断标准将体检者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492例,对照组108例。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个相关因素中有8个是影响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是:年龄、糖尿病、吸烟、牙周炎知识了解程度、接受口腔检查次数、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面数、每次刷牙时间。而性别、饮酒、高血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刷牙方式,牙周病知识了解程度、吸烟、口腔检查次数。结论牙周炎病因比较复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重视影响牙周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防和治疗牙周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在我院体检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分析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41 623例体检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护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结果:生活方式改善、健康重视程度明显增强,保健意识程度得到提升,各项异常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护理健康管理的理念贯穿到健康体检工作的服务过程中,既是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医院自身服务水平,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所有体检者的溶血及非溶血标本分别进行肝功能检验,观察及记录两种标本的血浆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80例受检者的溶血及非溶血标本的各项肝功能检测指标显示,溶血标本的ALP、γ-GT、TBIL及DBIL等指标的浓度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标本ALB、ALT、TP、AST等指标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故临床检验时需注意避免溶血的出现,以有效确保肝功能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职业性健康体检与健康教育在职业卫生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性健康体检属预防性健康体检范畴,是预防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职业性健康监护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职业性健康体检包括就业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前体检及特定的随访复查体检等方面。一个完整的职业性健康体检,还需要同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监测以及健康变化状况综合动态分析。职业性健康体检有别于一般的健康性检查,是职业病第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同时,它与第一、三级预防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由于体制上的一些原因,职业性健康体检在部分管理人员的心目中已失去了重要地位,成为可做可不做的一项工作,殊不知在这种心态下,职业危害已给国家、企业及作业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陈新伟 《吉林医学》2015,(3):564-565
目的:分析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130例有晕针晕血史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体检者设为观察组,分析观察组晕针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其余68例为对照组。结果:经过针对性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发生晕针的例数、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体检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年龄、幼年时注射的恐惧经历以及不良心理情绪等因素。给予体检者采取心理干预、采取适当的体位、营造舒适的环境及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等措施可显著降低体检者的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的情况。方法: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噪声聋危害因素及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噪声聋之间呈正相关,其中25岁-40岁年龄组与超过50岁年龄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工龄与噪声聋之间亦成正比,4.8年-7.9年与25.5年-36.9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性噪声聋与患者年龄、工龄以及噪声强度有密切的联系,噪声强度愈大、年龄及工龄愈长,患者噪声聋的程度便会愈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多因素干预对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5例确诊为代谢综合征且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辅助给予多因素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针对有明确诊断的疾病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各项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多因素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辅助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直肠彩超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5例)、正常体检者(35例)及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及检查时间为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对三组观察对象均实施经直肠彩超检查,观察对比三组观察对象之间的前列腺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体检者前列腺各项指标差异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前列腺癌患者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前列腺癌患者及前列腺增生患者之间对比的前列腺体积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直肠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晕针相关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现象的体检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静脉采血未发生晕针的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体检者童年注射恐惧史、采血时不良情绪均与晕针的发生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性预测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时体检者的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并且采用抱头扶持法等预防性措施可防止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性损伤的效果。方法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各项工作照常规进行,第二阶段则针对工作中的职业性损伤情况进行改进管理,分析预防的效果。结果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知识认知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除了锐器处理率为88.88%外,其他均为100.00%,明显优于第一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的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改进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能力,实现有效预防职业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血尿酸(SUA)、脂蛋白(a)[Lp(a)]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125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脂蛋白(a)浓度,同时检测79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观察两组各项血液指标的差异及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血清TBIL浓度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老年急性脑梗死组SUA、LP(a)浓度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蛋白(a)血症参与、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登峰  马华  李耀军 《吉林医学》2013,34(17):3321-332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结果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检测210例糖尿病患者与10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结果,分析异常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改善血液流变状态,改善微循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小丽  孙乐辉  吴立强  黄斐 《海南医学》2013,24(13):1994-1995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分析2012年度海口市某区2850名中小学教师健康体检资料。结果指标异常者高达98.4%,各项体检结果完全正常者仅43人。前四位检出疾病及指标异常项目为:咽炎、高血脂、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检出率分别为33.26%、20.88%、18.00%、11.58%。脂肪肝、尿酸高、胸片异常,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强预防保健、及时治疗才能保证中小学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高叶  钱平  朱涛 《吉林医学》2014,(22):4923-4925
目的: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的动态变化,探讨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58例AECOPD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的血样,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同时用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ECOPD患者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及血气分析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增高,抗凝血酶Ⅲ降低反映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动态监测上述指标,及时纠正缺氧,积极抗感染、适当的抗凝治疗,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判断,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