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疮愈合治疗中应用湿性愈合疗法与传统愈合疗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压疮患者60例,其中行湿性愈合治疗的患者33例,传统愈合治疗患者27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压疮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平均换药间隔上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性疗法治疗压疮效果显著,并发感染几率低,更值得在临床上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小腿和足部溃疡的疗效。方法:50例小腿和足部慢性溃疡共59处伤口,随机分为常规换药组和湿性换药组。湿性换药组采用湿性敷料和水胶体敷料进行换药治疗,常规换药组采用0.5%碘伏纱条进行换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湿性换药的所有慢性溃疡均愈合,换药次数及换药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的换药方法。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方法,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湿性愈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观察组无痛率71.4%,高于对照组的38.1%( P <0.05)。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湿性愈合疗法在手术切口二期愈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外科手术后切口二期愈合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切口经评估后,进行恰当的伤口床的准备,选用合适的敷料,结合局部、全身治疗及辅助治疗,采用湿性愈合疗法27例,传统愈合疗法26例,对两组伤口愈合有效率、疼痛缓解率、平均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湿性愈合疗法组与传统愈合疗法组比较愈合有效率、疼痛缓解率χ2检验值分别为4.337,4.722,平均愈合时间t检验值3.393。结论湿性愈合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可显著缩短二期愈合切口愈合时间并减轻病人痛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127例慢性伤口就诊患者,根据伤口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湿性愈合疗法)65例和对照组(传统疗法)62例,对比2组患者住院期间换药次数、伤口痊愈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湿性愈合组换药次数和伤口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结论临床应根据慢性伤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湿性敷料,湿性愈合法是治疗慢性伤口高效、经济、实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用新型敷料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在切口脂肪液化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新型敷料(藻酸盐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碘伏敷料治疗。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评估换药疼痛程度,统计换药次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NRS-11平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相较于传统敷料,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中运用新型藻酸盐敷料的疗效显著,对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减轻换药疼痛程度及减少换药次数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54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愈合等级、换药次数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阶段费用、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控制感染时间、二期缝合时间、愈合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口愈合情况(Z=-2.642,P=0.008)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换药次数、阶段费用比较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采用电吹风联合碘伏纱条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2—8月收治的60例慢性溃疡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湿性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碘伏纱条敷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实验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溃疡性伤口的临床治疗中,湿性愈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其能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加快伤口愈合,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常规清创换药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法)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切口痊愈率为76.67%(23/30),高于对照组的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50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使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伤口,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敷料处理伤口。结果在处理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时,其治疗效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对换药的疼痛不适感存在差异,疼痛感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性愈合敷料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可以减轻换药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感。  相似文献   

11.
庞玲  王永霞 《包头医学》2012,36(1):21-22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外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换药治疗基础上进行切口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一期愈合率,疼痛程度及水肿情况均低于观察组。结论:微波照射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切口水肿情况,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理论在慢性伤口中运用。方法:将40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成湿性愈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组分别为20例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湿性愈合治疗组用透明的无定形水凝胶伤口敷料德湿洁治疗,常规治疗组用碘伏纱条换药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在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域、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治疗慢性伤口效果确切,使患者疼痛缓解,减少更换次数,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47-948
目的探讨密闭湿性胶原膜敷料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玉田县妇幼保健院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患者150例,其中7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敷料覆盖手术切口,75例患者(观察组)应用密闭湿性胶原膜敷料换药,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结痂率分别为30.67%(23/75)和98.67%(74/75),观察组患者切口结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切口瘢痕形成率分别为18.67%(14/75)和49.33%(37/75),观察组患者切口瘢痕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湿性胶原膜敷料可促进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切口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94-195
目的:探讨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后二期全层缝合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336例,切口液化202例,切口感染13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采用拆除缝线敞开创口二期缝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86例采用不拆除缝线仅放置引流条的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住院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瘢痕小、窦道形成例数少等优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渗液、感染一经诊断应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创换药,二期缝合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处理创面,观察组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疗效、换药次数和溃疡愈合时间及创面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34.00%(17/50),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脓性分泌物及溃疡面积少于对照组,新鲜创面肉芽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胰岛素冲洗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优于常规换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进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快速愈合方法,缩短住院时间。方法:观察组23例采用沿麻醉针孔引导缝针进行简易二期缝合方法,选择同期传统二期缝合23例和传统换药法2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于对照组。结论:简易二期缝合方法,能够快速愈合伤口,简单易行,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缓解医患矛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仪促进手术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光子治疗仪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可促进患者的切口愈合,避免切口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风艳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36-13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应用湿性辅料换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张弓镇中心卫生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期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0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湿性辅料换药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症状的控制效果、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湿性辅料换药方式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张咏梅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2):956-956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143例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分为大黄芒硝外敷治疗组和常规局部清创换药对照组,观察两组切口愈合的疗效、时间及可接受性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7天内愈合占74.36%。对照组总有效率76.93%,7天内愈合者占46.1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大黄芒硝相互配伍外敷治疗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效果优良,能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李龙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40-40
目的:观察糜蛋白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7例,糜蛋白酶粉或糜蛋白酶加替硝唑局部治疗促进创口愈合,对照组27例应用常规换药浩疗。结果:两组病例均全部治愈。治愈时间实验组3~8天.对照组为10—26天。实验组明显低于时照组(P〈0.01)。结论:糜蛋白酶能明显缩短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