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对保健品的认知及态度.方法 对3所大学的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样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有56%的医学生和63%的非医学生自认为了解保健品的相关知识,但保健品认证标识的知晓率很低(医学生17.7%,非医学生30.2%,P<0.01);对保健品功效的认同率方面,除减肥功效外,医学生均高于非医学生(P<0.05).对保健品的态度:医学生不想尝试新的保健产品的比例(60.1%)高于非医学生(43.9%,P<0.05);医学生认为保健品宣传可信的比例(6.6%)低于非医学生(26.1%,P<0.05);在选择保健品时,医学生看重安全性(28.1%),而非医学生更看重保健功能(24.6%,P<0.05).结论 大学生对于保健品认证标识的知晓率低.医学生对保健品功效的认可率高于非医学生,对保健品的态度也比非医学生更谨慎,不愿贸然尝试新保健品,尤其注重保健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刘珍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18-12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及了解程度,以便为学校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在大学生中开展相关干预活动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05年4月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30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笔答形式,以保证所获信息的可靠性。结果15.4%的被调查者清楚AIDS的全称;14.7%的被调查者知道HIV代表的意义;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了解存在片面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体。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在大学生中开展系统性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类与非护理类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及主要途径、怀疑自己患结核病时采取的措施和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护理类与非护理类共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类大学生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及主要途径、怀疑自己患结核病时采取的措施和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与非护理类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类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优于非护理类大学生,但二者在某些知识点上仍存在认识误区,尤其是非护理类大学生,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结核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命态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医疗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打好基础.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四所高校1800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生命态度皆处于中等水平,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需进一步提高.结论 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要加强,重点关注四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展咏  杨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613-614,626
目的:研究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5年)与非住院(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住院时间>5年)的患者110例,同时选取现接受门诊治疗(曾短时间住院治疗后出院,现定期门诊复查,在家服药,住院时间均不足5年)的患者95例为对照组,采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字色串扰测验(Stoop Test),连线测验(Tvail Making Test,TMT),HANOI塔(HANOI Towe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从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智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记忆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注意力测验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执行功能住院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各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比非住院的患者或短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认知损害严重,分析系长期住院剥夺了患者的部分认知活动而出现退化,故通过此研究建议精神分裂症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多接受门诊治疗,让患者增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减少认知功能的损害,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下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相关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是PM2.5)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PM2.5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血管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心脏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等也被认为与空气污染物有关。PM2.5对血压影响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机制是PM2.5通过直接作用、氧化应激、炎症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继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受损,最终引起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苹果酸(L-malic acid,LMA)对PM2.5暴露致老年小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16月龄昆明小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PM2.5暴露组、阳性组,以及LMA低、中、高剂量组,各20只;2019年4-10月在十堰市人民南路32号采集大气PM2.5样本,并制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非医学类文理不同专业同一年级学生对辐射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应对态度.方法 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9级文理科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校大学生对辐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文理科学生比较,在辐射基本知识方面,辐射对人体的损伤表现认识,存在辐射损伤的医疗器械,对电脑电磁辐射的了解程度等认知存在差异(P<0.05);在辐射防护知识方面,应对放射性散布事件的措施,降低电脑辐射措施,降低手机辐射措施,抵御和减少核辐射损伤的食物等认知存在差异(P<0.05);在辐射的应对态度方面,接受相关知识的意愿和采取措施降低辐射的意识存在差异(P<0.05).结论 大学生辐射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有必要开展辐射有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质量轻,流动性大,降速低,易长时间漂浮于大气中,可随人体呼吸运动进入肺泡甚至血液循环,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心肺健康的主要污染物。PM2.5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免疫失调、炎症反应、钙离子稳态失调等多种机制导致严重的呼吸道和肺部损伤,同时也可通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系统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系统损伤。各种心肺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及病死率的增加均与PM2.5存在相关性。但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减少或消除这些危害,未来还需更多的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危害的机制,并针对其危害机制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康成  孙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7,(15):126-128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居民对大气颗粒物PM2.5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街头拦截方式,在公园和居民社区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点对在哈尔滨市居住超过1年、年龄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匿名调查。结果共调查400人,有效应答372人,有效应答率93.0%。PM2.5知识达标111人,达标率29.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PM2.5知晓率的因素。知道PM2.5的193人中,49.7%的受访者关注政府公布的PM2.5监测数据,75.1%的受访者支持政府每天公布PM2.5监测数据,他们对PM2.5监测点的支持率前3位是工业区(81.3%)、居民区(75.1%)、商业区(65.8%),他们认为增加绿化面积(87.6%)、治理工业污染(85.0%)、控制汽车尾气排放(82.4%)是控制PM2.5污染的主要措施。在空气污染严重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有265人,其主要应对措施是减少外出(61.1%)、佩戴口罩(75.1%)、紧闭窗户(8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M2.5知识达标者采取防护措施的人数比例高于PM2.5知识不达标者。结论居民对PM2.5的认知水平仍有待提高。居民非常支持政府公布PM2.5监测数据,要求政府落实减排降污政策与降低PM2.5健康危害的意愿强烈。  相似文献   

12.
【立论依据】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雾霾主要组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而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PM2.5。当PM2.5进入气道后,有些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树突状细胞识别后,转运至肺间质,既可被淋巴系统清除或入血达全身各处,也可在肺间质内沉积形成病灶。在病理技术课堂上通过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尘细胞会更多的分布在肺血管周围。机体内各种刺激经由细胞内的信号网络转导后引起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因子生成,并因此改变正常时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平衡状态时就会引发肺血管功能改变,导致肺血管管腔狭窄、肺动脉高压(PAH)等疾病。然而,PM2.5作为一种刺激因子,是否会对肺血管产生一定的影响未见报道。 【设计思路】 探究在不同浓度的PM2.5环境之中,尘细胞在肺血管周围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肺血管的影响程度及其所造成的肺血管病理组织改变。 【实验内容】 (1)在体实验组:对照组、PM2.5低剂量组(2.5 mg/mL)、PM2.5中剂量组(5 mg/mL)、PM2.5高剂量组(10 mg/mL),共四组,按3 mL/kg大鼠体重分别灌注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6周后:①制备小鼠肺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尘细胞聚积部位。②显微镜下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血管直径之比。③显微镜下测量肺血管壁面积与肺血管总面积之比。④MASSON染色观察肺动脉壁胶原纤维增殖情况。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2)离体实验组:分离提取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PM2.5(25 mg/L)、中剂量PM2.5(50 mg/L)、高剂量PM2.5(100 mg/L),持续作用时间为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材料】 实验仪器:细胞培养箱、酶标仪、电泳仪、光学显微镜等;试剂:PCNA、DMEM培养液、胎牛血清、MTT试剂盒等。 【可行性】 实验所需动物、药品、试剂、耗材均已购得;本课题所涉及方法和技术课题组同学均已掌握并可独立完成; 【创新性】 目前,对于引起肺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多种多样。然而,关于沉积于肺血管旁吞噬了PM2.5的巨噬细胞(尘细胞)是否会对肺血管产生影响并未见研究。通过此项研究,能够进一步明确:吞噬了PM2.5的巨噬细胞(尘细胞)所引起的肺部组织损伤的机制,并且能够为一些以肺血管损伤、病变为基础的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PM2. 5是大气颗粒物中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的一员。PM2. 5对人体多系统功能的损害机制及PM2. 5的防治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PM2. 5可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已被大家所认识,但仍有较多人群尚未认识到PM2. 5可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了PM2. 5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PM2. 5可携带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严重威胁居民的心血管健康,积极防治PM2. 5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元松林  曹璇  陈宇 《吉林医学》2015,(7):1438-1439
<正>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本文就相关领域研究的研究结果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病机理以及目前可行的预防措施等综述如下。1心血管疾病受PM2.5的影响PM2.5因为其颗粒的细小可通过空气达到下呼吸道的末端并通过扩散效应沉积下来,然后通过肺部的血氧交换进入全身的各大脏器同时可能会损伤其他重要组织器官结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为制定相应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大学生200名,有效问卷187份。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187名大学生中,知道有乙型肝炎这种病,并且是传染病及愿意、曾接种和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的正确回答率较高,达96.26%;乙型肝炎可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偏低,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是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山东省内生源的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大学生、男生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女生,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是传染病,并愿意和全程三针接种乙肝疫苗认识程度比较高,而乙型肝炎对人体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大学生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陈鹏  陈宇  张城  刘卫清 《吉林医学》2014,(7):1493-1495
<正>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研的主要议题。其中,细颗粒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得到医学、环保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关注。本篇文章将综合目前已获得的科研成果来阐述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系,其致病机理以及目前可行的防范措施。1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成为医学科研的主要议题。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而后者的致病性主要根据颗粒大小、成分、来源、溶解度、产生活性氧的能力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与人体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人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有不良影响。研究表明:PM2.5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介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诱发信号通路改变等途径来致病。本文从PM2.5的组分、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相关机制研究的角度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气细颗粒物(PM2.5)影响心血管健康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与炎症、脂蛋白异常、内质网应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激活、心脏功能改变和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本文综述PM2.5暴露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教学环节,该文章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认知情况调查,了解其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毕业论文的知识能力情况;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状况,为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调查了526名临床医学专业与105名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状况及就业意愿。结果 64.8%和49.8%的学生表示完全不清楚全科医学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方向;25.9%的学生从不关注关于全科医学发展的相关政策。47.9%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范围,46.6%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一般。不同专业学生从事全科医学的意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不足,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比较高,但临床医学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