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CVT)和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静脉系成像(MRV)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诊断和临床治疗的58例脑静脉(窦)血栓病人的资料。全部有MRI平扫,其中39例有2DPC法MRV成像,观察脑静脉窦、脑静脉内和脑实质内信号改变。结果脑静脉窦血栓49例:单独静脉窦血栓31例,8例合并浅静脉血栓,其中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脑深静脉血栓;6例同时合并深、浅静脉血栓。单独脑深静脉血栓9例。结论 MRI结合MRV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首选和最有效而又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疗前后的临床症状、MRI、MRV图像,并对照分析。结果 12例中共形成24个血栓,上矢状窦血栓10个,横窦血栓7个;8例为多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前12例MRV均显示受累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内科溶栓治疗后MRV显示闭塞静脉窦显影;治疗前有5例MRI显示脑实质继发改变,治疗后复查脑内病灶均消失、好转;1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检查是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脑血栓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诊断为脑静脉血管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WI组和MRV组,每组44例。SWI组给予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MRV组给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两组检测对脑静脉显像率结果。结果:对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及直窦检查发现SWI组和MRV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RV组在对下矢状窦、双侧乙状窦检查中明显优于SWI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WI组和MRV组比较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双侧静脉成像的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SWI组对基底双侧静脉、丘脑双侧纹状体静脉、透明隔双侧静脉、枕内侧双侧静脉、脉络膜上双侧静脉优于MRV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技术对脑静脉血栓显像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成像技术特点对疾病进行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 6例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颅内高压征象 ,伴有全脑症状或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有肯定的价值 ,而血管数字减影 (DSA)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手段。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和MR静脉成像(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诊断特征。材料与方法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都经MRI 平扫和2D-PC法MRV。结果 14例脑静脉血栓形成中,MRI SE序列确诊11例,3例急性早期MRI平扫漏诊,后经MRV确诊。MRI表现静脉窦内短T1、长T2信号,血栓形成的静脉窦闭塞、充盈缺损。结论 MRI与MRV联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一种最佳方法,MRV是当前无创性、准确、敏感、理想的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技术(3D-CE-MRA)的MRV在脑静脉血栓(CVT)的各种影像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2例经MRI、MRV及DSA检查CVT的病例,重点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MRI(SE序列)检查共显示脑实质继发改变10例;显示上矢状窦、横窦及直窦血栓共13例;MRV检查显示上矢状窦血栓6例;下矢状窦血栓1例;上矢状窦合并直窦2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乙状窦3例;横窦合并乙状窦血栓3例;海绵窦血栓1例;大脑大静脉及大脑内静脉血栓1例;大脑上静脉及吻合静脉血栓1例。全部病例均经DSA检查证实。结论:MRI与3D-CE-MRA成像技术的MRV相结合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CVT,为CVT检出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斌  李春阳  刘罡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17-2918
<正>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CVT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对比增强MRV和脑CT静脉造影(CTV)对CVT高度敏感,可早期显示本病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反映病理演变及评价治疗效果,是无创伤性、较理想的诊断方法。MRV与MRI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可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二者联合是目前诊断CVT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脑静脉系统的成像技术,评价磁共振脑静脉血管成像在脑静脉显示和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组35例受检者,行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MRV)和二维相位对比法(2D-PCMRV)后,做3D增强MRV(3D-CEMRV)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对所显示的脑静脉系统的图像与病变进行分析,以评估三种MRV显示静脉结构与血栓的可靠性。结果所有受检者的诊断结果经DSA和随访证实。25例正常,其中10例在2D-TOFMRV和2D-PCMRV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但3D-CEMRV均表现正常。1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在2DTOFMRV、2D-PCMRV和3D-CEMRV图像上均表现为上矢状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1例,局部管腔变窄1例,右侧横窦未见显影2例、变细2例;右侧乙状窦未见显影1例。另有1例2D-TOFMRV表现为左侧横窦与正常血管相同的高信号,而在3D-CEMRV则出现对比剂充盈缺损。3D-CEMRV显示静脉窦结构和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性明显优于平扫MRV。结论2D-TOF及2D-PCMRV结合3D-CEMRV静脉成像技术组成全脑静脉系统成像,为显示脑内静脉结构及诊断静脉窦血栓的可靠的和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3.0T并行采集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3.0TMR上应用并行采集技术的MR动脉成像(MRA)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AVM患者,均行应用SENSE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MRA和MRV对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的显示效果。结果3D-TOF MRA与DSA比较,32例脑动静脉畸形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完全一致(100%);对供血动脉显示的符合率为77.5%,30例的供血动脉显示清晰,2例AVM伴有出血患者的供血动脉显示欠佳;3D-PC MRV与DSA在显示引流静脉及所汇入静脉窦的结果上完全一致(100%)。结论3.0T MR使用SENSE并行采集技术的3D-TOF MRA与3D-PC MRV是一种诊断脑AVM的无创、快速、有效的方法,MRA结合MRV可对AVM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MRI和MRV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和MRV诊断静脉性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MRI诊断的12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病例,其中3例具备MRV资料,分析其MRI和MRV表现。结果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发生于额叶4例,顶叶3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3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4例,合并Chairi畸形1例,合并出血3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在MRI上可见典型表现,平扫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导静脉在T1W及T2WI上均呈血管流空信号,髓静脉多数显示不佳,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清晰显示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人粗大的导静脉,呈“海蛇头”样之典型改变。MRV可显示异常扩张之导静脉,并可显示其回流归属,对髓静脉显示不佳。结论MRI能可靠检出病灶,具备特征性表现,并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MRV可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回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能弥补MRI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王彬  周沐科  郭建 《华西医学》2014,(2):223-225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头部CT、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影像学特征,为诊断CVST的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46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MRI、MRV影像学特征。结果头部CT显示CVST的直接征象15例(32.6%),间接征象8例(17.4%);MRI显示CVST的表现17例(68.0%);MRI+MRV检查的阳性率为87.5%,MRI+MRV与DSA的符合率为84.6%。结论根据临床病史高度怀疑CVST患者的头颅CT可作为筛查手段,MRI合并MRV检查对明确CVST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穆巍  周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3):239-240
目的探讨经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用于检测脑静脉窦血栓(cVT)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CVT患者均行MRI标准自旋回波T1WI、T2wI和VEN/3D/PCA。结果VEN/3D/PCA比标准sE序列T1WI和T2WI多检测出CVT12处,与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头颅MRI和MRV是诊断CVT的主要依据。能够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在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合并脑实质损害的诊断和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3年5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CVST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经临床资料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作常规MRI的T1WI、T2WI序列及MRV.MRV采用三维对比增强法,分析、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实质损害的MRI表现。结果本组38例经MRI及MRV检查均提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存在,14例患者并发脑实质损害,其中脑梗塞9例,脑出血5例。结论MRI可显示脑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同时能较好的显示脑梗塞、脑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综合应用常规T。wI、’r2wI序列及MRV可无创诊断CVST,同时为CVST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MRI及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头颅CT、MRI及MRV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增强扫描,11例行MRV检查。CT平扫显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急性7例(7/9),亚急性3例(3/6);MRI平扫显示13例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CT及MRI增强扫描均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11例MRV均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结论:头颅CT是诊断急性CVST的重要方法;MRI对亚急性CVST具有更高敏感度与特异性;MRV可快速、无创地评价CV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D-TOF-MRA与3D-CE-MRA对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CF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3D-CE-MRA及3D-TOF-MRA检查,对比所有患者的3D-CE-MRA、3D-TOF-MRA的眼上静脉扩张、海绵窦显影、海绵间窦显影、岩上窦扩张显影、岩下窦扩张显影、瘘口显示表现情况。结果:与3D-TOF-MRA检查相比,3D-CE-MRA的海绵窦显影、海绵间窦显影、岩上窦扩张显影、岩下窦扩张显影和瘘口显示的例数增高(P0.05),3D-TOF-MRA、3D-CE-MRA对眼上静脉扩张的显示率之间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E-MRA对CCF的诊断具有快捷、无创、简便的优点,较3D-TOF-MRA具有更优的海绵窦扩张显像、引流静脉扩张显像以及瘘口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等。结果:20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颅压综合征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头痛17例、视力障碍8例、肢体乏力麻木10例、癫痫发作6例。CVST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根据19例患者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renography,MRV)或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去除1例无效数据)发行,血栓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15例(78.9%),累及上矢状窦9例、橫窦15例、乙状窦14例;脑实质损伤8例(40%)。经抗凝、降颅压和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消失/缓解)17例(85%),无效3例(15%),病死2例。结论:CVST发病率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和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孤立性头痛和孤立性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黑朦)患者需警惕CVST;D-二聚体检查阴性不足以排除CVST诊断;CT和MRI检查对CVST有重要提示作用,经静脉造影检查(MRV或DSA)发现血管腔内血栓是CVST确诊的关键;早期诊断,规范的抗凝治疗和积极的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神经科住院患者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生的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CVST的识别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非神经科疾病于其他科室接受住院治疗,并于住院期间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例确诊的CVST患者,其原发性疾病分别为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