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林彬  马延新 《武警医学》1999,10(7):396-397
硬膜外腔应用小剂量吗啡可达到持久和满意的术后镇痛,但吗啡的剂量、浓度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之间的相关性,目前报导不一。本文旨在探讨术后硬膜外腔应用不同剂量和稀释容量的吗啡对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ASAⅠ~Ⅱ级硬膜外腔阻...  相似文献   

2.
硬膜外注射吗啡对剖宫产产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镇痛液中的吗啡能通过乳汁分泌。本文通过测定其剖宫产产妇血浆和乳汁中吗啡浓度变化,观察吗啡对产妇的镇痛效果和副作用以及对新生儿呼吸、心率和睁眼时间的影响,为指导母乳喂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于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72例硬膜外麻醉病人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8例 ,Ⅰ组为对照组 ,术后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 8ml;Ⅱ ,Ⅲ ,Ⅳ组为实验组 ,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 10mg(8ml)、吗啡 2mg(8ml)与氯胺酮 10mg +吗啡 1mg(8ml)。用口述评分法评价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 各组的镇痛时间 (h)分别为 4 .6± 1.6 ,4 .2± 1.8,30 .4± 9.8和 2 8.2± 8.6 ,Ⅲ、Ⅳ组的镇痛时间明显较Ⅰ和Ⅱ组长 ,P <0 .0 5 ,Ⅲ和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组中Ⅲ组的副作用最大。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与吗啡合用既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又能明显减少吗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上开展较为广泛的有效镇痛方法,能消除切口疼痛,抑制机体应激反应[1]。罗哌卡因具有作用时间长、毒性低和感觉运动高度分离阻滞的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吗啡很早就应用于临床镇痛,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但也有明显的副作用越来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本研究观察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持续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吗啡配伍罗哌卡因和氟哌利多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5例。A组:吗啡1mg+0.15%罗哌卡因10ml;B组吗啡1mg+0.15%罗哌卡因10ml+氟哌利多1mg;C组吗啡2mg+0.15%罗哌卡因10ml;D组吗啡2mg+0.15%罗哌卡因10ml+氟哌利多1mg。观察术后当天和术后1d恶心、呕吐、瘙痒,皮疹、嗜睡及呼吸抑制等情况,观察注药前及注药后20min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4组注入镇痛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B组不良反应率最低,C组最多,B组与A,C,D三组相比差异显著。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4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氟哌利多三药在硬膜外镇痛中有协同作用,小剂量的吗啡和氟哌利多可降低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mg的吗啡加0.15%罗哌卡因10ml和1mg氟哌利多的混合液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是硬膜外镇痛较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托烷司琼预防手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镇痛配方不同随机双盲分成A组,吗啡40mg;B组,吗啡40 mg加氟哌利多5 mg;C组,吗啡40 mg加托烷司琼2.5 mg;D组,吗啡40 mg加托烷司琼5 mg,每组各30例,各组配方容量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为100 mL。术后接1次性微量泵行PCIA48 h。观察术后6、12、24和48 h的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病例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及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gt;0.05)。B、C、D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D组。结论:托烷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病人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小剂量托烷司琼(2.5 mg)的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在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四医院收治的121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PCSA镇痛(PCSA组)31例,口服吗啡缓释片镇痛(吗啡组)50例,芬太尼透皮贴镇痛(芬太尼组)40例。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镇痛效果和镇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SA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及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A组患者镇痛后1周VAS评分与吗啡组及芬太尼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A尽管便携度略逊一筹,但其可为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提供恒定满意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用于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但副作用较多。 1 996年以来 ,我院试用小剂量吗啡加麻黄碱、氟哌利多混合液[1] ,一次性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 ,并与单纯注入吗啡组对比 ,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60例中 ,男 80例 ,女 1 80例 ;平均年龄2 7岁。均为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吗啡加氟麻合剂组 1 3 0例 ,单纯吗啡组 1 3 0例。局麻药均为 1 7% 2 0 %利多卡因。1 2 方法 吗啡加氟麻合剂组于术毕硬膜外腔缓慢注入吗啡 1mg ,麻黄碱 1 5mg ,氟哌利多 2 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相似文献   

9.
<正> 术后硬膜外注射吗啡可产生较长时间良好的镇痛作用,但恶心、呕吐、瘙痒和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硬膜外注射吗啡和氟哌利多时增强镇痛和减少副作用的效果。 作者选择40例30~80岁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病人,ASA Ⅰ~Ⅲ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身高和血液肌酐含量均相仿.手术前30~45min给咪唑安定7.5mg.硬膜外阻滞前输入平衡盐液1000ml.于L_3~L_4间隙常规硬膜外阻滞.手术后进入恢复室于注射最后一次丁哌卡因1.5h以后,以双盲法给一组硬膜外注入吗啡4mg和氟哌利多2.5mg,另一组注射吗啡4mg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由同一护理组在首次硬膜外注药后2h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精胺及亚精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确定胍丁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是否与合成精胺及亚精胺相关。方法:在热辐射甩尾和热板测痛模型上分析精胺和亚精胺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热辐射甩尾和热板测痛模型中,皮下注射0.5—50mg/kg的精胺或亚精胺均不显著影响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胍丁胺增强吗啡镇痛作用与其合成精胺及亚精胺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持续静脉镇痛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用于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开胸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在手术结束前30 min,A、B两组均于硬膜外腔注入含吗啡2 mg的0.25%布比卡因6 ml,并接PCA镇痛泵。A组为静脉镇痛,含氯诺昔康0.8 mg/kg;B组为硬膜外镇痛,含0.5%布比卡因20 ml,吗啡0.1 mg/kg。记录各组的疼痛强度值(VAS评分)、术后36 h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且镇痛效果的满意度高。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氯诺昔康静脉持续镇痛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其镇痛效果更强,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后镇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组(Ⅰ组)、静脉自控镇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Ⅲ组).Ⅰ组、Ⅱ组静脉镇痛配方均为舒芬太尼100 μg,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静脉泵入;Ⅲ组为吗啡2 mg,0.894%罗哌卡因20 ml,甲氧氯普胺30 mg及地塞米松10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持续2 ml/h,PCA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时间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Ⅲ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5),Ⅰ组、Ⅲ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组、Ⅱ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Ⅲ组(P<0.01).结论 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3.
吗啡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吗啡主要在肝脏与葡糖苷酸结合并产生两种代谢产物:吗啡-3-葡糖苷酸(M3G)和吗啡-6-葡糖苷酸(M6G)。M6G能结合阿片受体,动物实验显示其镇痛作用比吗啡强,不良反应较轻微。M3G与阿片受体亲和力较低,没有镇痛作用,且动物实验表明M3G能对抗吗啡和M6G的镇痛作用,可能参与吗啡耐受的形成。本文综述了吗啡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反复使用造成的镇痛耐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近期的研究表明,内皮素、P物质前体分子-前体速激肽及黑皮素等三种非阿片小肽与吗啡镇痛和耐受密切相关.内皮素通过内皮素A受体(ETAR)、黑皮素通过黑皮素4受体(MC4R)分别以不同机制调节吗啡镇痛并能够预防其耐受的发生,而前体速激肽则可能是调控吗啡镇痛和耐受的关键分子,本文综述了上述非阿片小肽对吗啡耐受调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吗啡耐受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吗啡与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氯胺酮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部选择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使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吗啡组(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各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前、后10 min SBP、DBP、HR、SpO2的变化,48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循环呼吸功能均无明显改变。KM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不良反应M组和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硬膜外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敏感化是疼痛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超前镇痛作为防止中枢敏感化形成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我们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妇科手术的病人于术前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并与术后注入相比较,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在妇科开腹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临床效应及副作用的发生率,并探讨氯胺酮的合适剂量。方法将99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M组接受吗啡0.02mg/(kg.h),MK1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4mg/(kg.h),MK2组接受吗啡0.15mg/(kg.h)+氯胺酮0.07m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分别于手术结束后6、12、24、36、4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结果MK2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和MK1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M组和MK1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的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M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28.5%)明显高于MF2和MF1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均未出现具有精神症状的病例。结论小剂量氯胺酮[(0.07mg/(kg.h)]在妇科开腹患者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少吗啡的用量,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观察了国产曲马多片剂对104例疼痛病人的镇痛效果,其中癌症疼痛65例,手术后疼痛39例。和进口曲马多胶囊的镇痛效果比较,国产曲马多片剂的镇痛有效率为90.4%,副作用轻微,病人均能很好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盐酸二氢埃托啡的临床镇痛作用——附2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氢埃托啡可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手术后病人,晚期癌肿及一些内科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每次20 ̄60μg舌下含化,约5-10分钟显效,作用时间4-6小时,使用方便,副作用小,据我们250例临床使用,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