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39例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采用SAS9.0软件包,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9例患者中,女14例(35.89%),男25例(64.10%);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45岁)。对其中26例(66.66%)采用腮腺全叶切除术治疗,11例(28.21%)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2例(5.13%)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6例患者因肿瘤黏连面神经,手术中予以部分切除。主要并发症为暂时性面瘫(29例,74.36%)及Frey综合征(9例,23.08%)。中位随访时间为2.1年,其中3例再次复发。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预后与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建议采用浅叶或全叶切除术。神经往往与复发病灶关系密切,术中易造成神经损伤,必要时需要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恶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多数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病例肿块呈多灶性(18/22),手术越简单其复发率越高,复发间期越短(P<0.05)。22人中有7例发生恶变,占31.8%,恶变与初发年龄较大有关(P<0.05),与手术次数关系不大。末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扩大切除术,对7例有恶变者于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术后平均追踪54月,除1例多形性腺瘤恶变者于术后30月时肿瘤复发外,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导致腮腺性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扩大切除术。11例中有5例首次术后病理报告为富有细胞型多形性腺瘤,占45.5%;有2例恶变(18%)者术后已辅以放疗。二次手术后随访3~15年,除1例多形性腺瘤恶变者第2次手术后5年复发,其余病例二次术后均未见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手术越简单其复发率越高。结论: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腮腺区广泛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面神经处理及术后放疗的相关经验。方法: 对收集的10例腮腺区广泛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术中面神经处理方法及术后放疗的作用。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51岁,平均38岁(中位年龄37岁)。10例患者均具有多次术后复发特点,其中6例首次术式为局麻下肿瘤结节摘除术。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腮腺全叶切除术结合术中具体情况处理面神经(完整保留5例、端-端吻合2例、耳大神经桥接2例、咬肌神经转位修复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放疗,放疗剂量为55~62 Gy/25~30 Fx,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广泛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有多次复发、侵袭性强等特点,手术应注意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护面神经。无法保留完整性时,则切除受累段、同期修复重建,辅助放疗可能对提高局部控制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 年6 月—2017 年6月我院诊治的15 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特征与安全手术边界,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择5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连续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包膜情况,对肿瘤包膜内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的深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包膜特征与其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肿瘤包膜内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包膜侵袭的最大及平均距离分别为0.846mm、(0.399±0.1501mm,1.692mm、(0.737±0.3651mm.2.369mm、(1.448±0.635)mm;肿瘤包膜不完整、包膜浸润、伪足及卫星结节与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吟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包膜外5mm以上范围为手术安全切除边界.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2002-01—2008-06期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81例,其中54例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3~9年。回顾性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1962~2002年间在我院因涎腺RPA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21例,对其中随诊10年以上的38例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腮腺、颌下腺及腭腺最多,复发次数分别为6、12、4次.单发14例,多发24例.腮腺及腭腺复发肿瘤除原手术野、手术切口瘢痕处外,6例多次复发后向腮腺深叶、咽旁及颅底扩展.34例中,病理类型以粘液成分为主型4例,细胞密集型13例,混合型17例.结论 结合病理研究,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残留瘤芽及术中肿瘤包膜破裂种植.复发肿瘤位置表浅、单发者可手术局部摘除,多发、位置深在者需行解剖面神经的肿瘤摘除术.避免涎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关键是第一次手术的术式,防止肿瘤包膜破裂并严格遵守无瘤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及恶变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追踪调查。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病例肿块多呈多灶性(6/12),剜除术复发率最高,复发间期最短(P<0.05)。12例中有4例发生恶变,占33.3%,末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扩大切除术,对4例有恶变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术后平均追踪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导致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施行者为非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医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1998年1月~2004年6月间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61例,其中24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时间3~9年.结果 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19例原发性腮腺鳞癌的临床特点、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总结分析1993年3月至2004年2月间收治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腮腺鳞癌1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颈淋巴转移的概率为68.42%(13/19),全组3、5年生存率为47.36%和42.10%,无瘤生存7例,带瘤生存1例。术后随访的死亡者中,局部复发6例,颈淋巴转移复发2例,合并有局部复发和颈转移2例,远处肺转移1例。单因素分析仅显示N分期对生存率有影响;而T分期、手术范围、术后病理和是否有血管神经侵犯等对生存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推测与样本含量较小有关。结论原发性腮腺鳞癌的局部复发率和颈淋巴转移率均很高,应用广泛性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127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忠洪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5):417-418,421
目的:对127例腮腺肿瘤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提高治愈率的经验.方法:总结本院口腔科1989~2009年收治的127例腮腺肿瘤病例资料并病理分类、手术方式、临床治愈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01例、恶性肿瘤26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123例治愈,1例...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 (RPA) of the parotid gland represent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maxillofacial surgeons. The role of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PA of the parotid gland has been studied in previous experiences, and its use has been considered questionable. The aims of our article were to analyze and illustrate a case of RPA, initially treated with enucleations at another institution, showing a multinodular pattern with positivity for S-100 protein and cytokeratin, managed with conservative parotidectomy and neutron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14.
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Ki-67、p1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者第一次(复发前)手术、第二次(复发后)手术标本,未复发者手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复发者第一、二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复发者第一次手术与未复发者标本中的阳性强度表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与其自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70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9例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4例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获得随访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5~215个月),术后21例复发、转移(腮腺局部或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伴有远处转移8例),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49例中3年、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52%、2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16%.Kaplan-Meier和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术后放疗、面神经功能障碍、皮肤侵犯、术式及手术切缘、颈淋巴结清扫术均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面神经功能障碍、远处转移及手术切缘是影响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是腮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最佳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儿童腮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980.9.—1999.5.收治的52例16岁以下儿童腮腺肿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儿童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36例,占69.2%,恶性肿瘤16例,占30.8%;良性肿瘤中血管病最多,占良性肿瘤的41.1%,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最多,占恶性肿瘤的56.2%。4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6例恶性肿瘤术后进行放疗,10年生存率83.3%。结论:儿童腮腺肿瘤中脉管瘤最多见,实质性肿瘤中恶性肿瘤较多,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总体上预后治疗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 (RPA) is an uncommon and challenging disea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RPA and the pleomorphic adenoma (PA) without recurrence related to tumor blood and lymphatic vascularization. Moreover, we compared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between cell-rich areas (predominance of epithelial cells) and cell-poor areas (predominance of myxoid and chondroid areas) of the stroma of PA and RPA. In additio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the Ki-67 antigen wa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to evaluate cell proliferation in PA and RPA.
Methods:  A total of 19 cases of PA and 24 cases of RPA, blood, and lymphatic vessels were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using the antibodies CD34, CD105, D2-40, and Ki-67.
Results:  Comparing no recurrent with recurrent tumo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erms of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MVD,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When MVD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were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areas in cellular composition (cell-rich and cell-poor area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 as well as in RPA.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although RPA presents more aggressive clinical behavior than PA,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umor blood and lymphatic vasculariz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ascularity and risk of recurrence. Furthermore, vascularized stroma in PA, as well as RPA,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cellular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腮腺包块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36例腮腺包块的临床分析,提高腮腺包块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985~2004年收治的136例腮腺包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18例,其它病变6例。所有包块均行手术治疗,对恶性肿瘤术后进行放化疗。结果:128例腮腺包块经手术治愈,3例良性肿瘤及5例恶性肿瘤复发。结论:腮腺包块的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质金属蛋白酶-2、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5 0例初发腮腺多形性瘤(PA ) ,3 2例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CPA)及10例正常腮腺组织中CD44v6和MMP2的表达。结果:CD44v6在初发瘤、复发瘤及正常腮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4.0 0 %、78.13 %、2 0 .0 0 % ,彼此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MMP2在初发瘤和复发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 0 %、5 3 .13 % ,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 .0 0 % (P <0 .0 5 ) ,而初发瘤和复发瘤间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D44v6与MMP2在初发瘤及复发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有显著相关性(P <0 .0 5 )。结论:MMP2、CD 44v6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明显关系,肿瘤复发可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