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报告1例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成功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体会。方法 对3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间背侧神经以及1例正中神经和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并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1名患者术后9个月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人体周围神经缺损,能够恢复神经功能。避免了取自体神经的弊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1870年Philipeaux和Vulpain首次利用自体神经移植术修复舌下神经缺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体及同种异体神经移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目前,临床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主要应用自体神经移植,但自体神经移植不但具有给供区造成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缺点,而且自体神经移植的部位极其有限,细小的皮神经与缺损的神经难以匹配,因此使学者试图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目前,周围神经缺损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异体神经的处理及人工神经的合理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杨志 《医学文选》2002,21(5):697-701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周围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自体神经移植仍是迄今为止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 ,但其存在着来源受限、牺牲供区感觉功能、增加供区创伤的缺点 ,因而限制了自体神经移植的广泛应用。异体神经移植有来源充足、各种类型的神经段都可以获得的优点 ,但因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未能解决 ,临床应用仍受限制。近年来 ,随着组织工程学 [1] 的兴起 ,提倡应用生物医学和工程学原理开发能够修复、维持和改善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用品 ,将有可能对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新  蒋电明 《重庆医学》2008,37(16):1848-1850
自体神经移植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自体神经移植供体神经支配区功能缺失、需要额外手术、增加手术创伤和时间等[1],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用人工替代材料、生物衍生材料、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望取代自体神经移植,特别是化学萃取异体神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探讨不同条件对同种异体移植神经要其支配骨骼肌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新鲜的和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术后实验组应用环孢素A治疗,8w后行移植神经和其支配骨骼肌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新鲜的异体移植神经再生不良,骨骼肌萎缩明显,恢复最差;而应用环孢素A则最好;冷冻处理的神经移植中,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效果也优于未应用者;结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新鲜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在促进神经再生的同时也促进了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乙醇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60%乙醇-30℃保存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在白鼠坐骨神经15mm缺损。8周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小腿三头肌重量测定,形态学观察,结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优于50%和75%乙醇保存的异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HB/PEO共聚物复合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分别进行自体神经移植、免疫抑制下的异体神经移植、PHB/PEO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桥接缺损及PHB/PEO神经导管移植.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测定进行神经功能测试.神经纤维计数和电镜观察研究神经解剖结构.结果:PHB/PEO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纤维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比无差异,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和PHB/PEO神经导管移植组;组织学和电镜检测显示PHB/PEO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神经纤维和髓鞘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相似,而显著优于其余2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PHB/PEO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而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和PHB/PEO神经导管移植.  相似文献   

8.
高伟阳 《温州医学院学报》1996,26(4):249-251,237
自体静脉移植桥接周围神经缺损高伟阳综述陈德松审校周围神经缺损的传统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移植。由于作为供体的自体神经来源有限,还受到长度、粗细的限制、供区功能影响等,一个世纪来,一直有人试图寻找一种能用于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非神经移植体[1]。随着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上常见,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1]。创伤性神经缺失、神经肿瘤医源性切除、神经延期修复时的神经短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2-5],我国每年周围神经缺损患者高达30~50万例。对于小的周围神经缺损,可通过神经游离、转位、改变患肢体位和姿势等方法,将神经两断端接近后进行直接缝合[6]。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应用上述方法无法达到神经的无张力修复时,则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神经修复。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神经移植术[7-8],即采用自体神经段桥接缺损的神经,进而达到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但由于神经移植术的移植神经来源有一定的限制, 且通常还要以牺牲供区神经功能为代价[9-10],因此寻找其他修复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周围神经缺损研究领域的热点。 我们从肢体延长手术中获得启示:周围神经的特殊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质使得神经干具有一定限度的抗张性,一定范围内延长神经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经过延长神经可以使神经断端长度得到增加,从而达到缩短神经缺损距离的目的,使得缺损的神经能够直接缝合修复,因此我们开展了用周围神经延长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系统研究:完成了周围神经延长器研发、周围神经延长极限、延长神经修复神经缺损效果等多个研究,现将此系统性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志 《微创医学》2002,21(5):697-701
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缺损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周围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自体神经移植仍是迄今为止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最好的方法,但其存在着来源受限、牺牲供区感觉功能、增加供区创伤的缺点,因而限制了自体神经移植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