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的范畴,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Bell麻痹,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西医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祖国医学称Bell麻痹为面瘫、口噼,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  相似文献   

3.
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高达49.77万/年[1].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维生素等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佳.我科采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疗效较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The Massachusetts J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Neurology》 Bell麻痹诊断标准[2];②初次急性发病;③病程≤5d;④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颅凹、耳的症状和体征;⑤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BS等.入组的5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面神经瘫痪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对照组予泼尼松、维生素B1和弥可保口服.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0.1,3次/d.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P),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病。BP可引起面部肌肉瘫痪、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到目前为止,BP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BP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贝尔面瘫(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Bell’s palsy;facial neuritis)别名Bell麻痹;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瘫;膝状神经节综合征;贝尔氏麻痹;贝尔麻痹。贝尔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70%~80%能够自愈,病因尚不明确。现有多种学说,关于激素治疗的地位基本确定,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的疗效尚不肯定。贝尔面瘫是针灸中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7.
中药外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将37例早期Bell’s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用Blink反射观察两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Blink反射潜伏期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早期改善微循环可促进Bell’s麻痹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张红  毛继芳  秦美华 《山东医药》2007,47(25):97-98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正确选择电生理检查对临床帮助较大。我们采用瞬目反射(BR)和面神经电图(EN0G)对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测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帅毅 《内科》2009,4(1):154-155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是指茎乳管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额裂消失,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口角歪斜,病侧鼻唇沟变浅等。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面神经炎患者97例,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电图(ENG)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37例患者BR均出现R1 R2 R2’消失/延长。与ENG相比,病程3d内BR异常率为100%,而ENG异常率为67%,明显增高。37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采用BR联合ENG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郎若萍 《山东医药》2007,47(29):76-77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治疗上目前采用针灸、中药、西药、理疗治疗,且疗效肯定.但单以中药治疗此病的较少.现对检索到的关于单用中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因为所有文章记载均有较好疗效(有效率87%~100%),故本文对各篇文章疗效部分不做综述.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我们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阿昔洛韦合用强的松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6~2004年,我们应用挑刺加芥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弥可保联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弥可保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予牵正散治疗.治疗28 d后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检测患者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6%,预后良好率为93.8%;对照组治愈率为60.0%,预后良好率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弥可保联合牵正散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玉 《山东医药》2009,49(22):108-108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颅神经损伤1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9例;年龄50~74岁,平均62岁。16例有糖尿病病史2~10a,均有复视,眼球疼痛症状。动眼神经麻痹13例,其中左侧7例,右侧6例,1例有瞳孔缩小、不规则、光反射迟钝、调节反射存在。外展神经麻痹5例,左侧1例、右侧4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1例患者伴患侧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疼痛。面神经麻痹1例,出现患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且流泪、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口角偏向健侧,无味觉障碍,无听觉过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抗感染、抗病毒、激素、肌肉注射VitB1、甲钴胺,加用穴位电针疗法,1次/d,每次20min,7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用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急性期1~7天禁忌强刺激疗法可采用TDP面部照射,1次/d,30min/次,第8天除用TDP照射外,开始面部穴位按摩1次/d,30min/次,15~25天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99%,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DP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操作简单、安全,疗效明显,避免了电针疗法的痛苦及容易损伤面部神经的弊端,病人在很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在不同时期,合理选用有效康复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完全恢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盛贤 《内科》2012,7(6):615-616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d内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采用神经节苷酯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14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酯能有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输以物理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原有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冲动传导,加速麻痹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TDP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肿;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做好对症护理,加强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