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放射性皮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或放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肿瘤治疗结果,提高生活质量。该文作者旨在评估贯叶金丝桃和楝子油在治疗头颈癌放疗或放化疗后的急性皮肤损伤中的作用。对2013年11月-2014年6月间28例接受放疗(RT)的头颈癌患者采用单中心观察研究。患者均接受术后放疗或联合化疗。所有患者均在皮肤出现反应后接受治疗,放疗过程  相似文献   

2.
局部复发的头颈癌患者预后差.且治疗手段有限。据报道.手术加化放疗平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2个月。调强放疗是适形放疗技术。该文旨在报告以适形调强放疗为基础的化放疗结合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头颈癌局部复发患者的效果。方法:将头颈部第二原发癌或复发并接受2次放疗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初始疗效终点为总生存率.二次疗效终点为局部及远处肿瘤控制率和急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旨在回顾分析侵犯颈动脉的晚期头颈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晚期头颈癌患者中,21(44.7%)例接受手术治疗,26(55.3%)例接受抢救性手术。39(83%)例接受保留颈动脉的根治性手术。8(17%)例接受颈动脉切除,包括颈动脉重建。结果: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4%和34%,疾病别生存率分别为59.5%和55.3%。围术期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介绍Beth Israel医疗中心采用大剂量术中放疗(HDR-IORT)治疗复发头颈癌的经验。对2001-2010年间头颈癌局部复发接受大剂量HDR-IORT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6例患者的87个部位在肿瘤切除后接受了治疗。术后2年控制率为62%。平均总生存期为19个月,其中42%的患  相似文献   

5.
对头颈癌适形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行救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作用还缺乏认识。该文对550例颈淋巴结阳性并接受放疗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放疗剂量为74.4Gy,其中133例(24%)行化疗。341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09例观察,并随访颈淋巴结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同期化放疗治疗晚期头颈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颈癌虽仅占成人恶性肿瘤的 5 % ,但其危害甚大。 1 995年 ,美国有新发头颈癌病人 3 975 0例 ,1 2 4 6 0例死于该病。早期头颈癌经手术和 (或 )放射治疗 ,多数可获治愈。但遗憾的是 ,大多数病人就诊时 ,已属局部 -区域晚期。过去 ,手术和 (或 )放疗被视为治疗局部 -区域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方法 ,但其治愈率不足 40 % ,远处转移率在 3 0 %以上。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 ,单纯放疗的局部复发率高达 5 0 % ,五年生存率不足 2 0 %。手术或放疗可导致广泛而严重的机体损害 ,包括畸形、功能损害和社交心理障碍 ;与单纯放疗相比 ,手术结合放疗对机体…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对其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一些新的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是除烟酒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头颈癌致病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信号传导与鳞癌的发生和转移亦有密切联系。Ⅰ、Ⅱ期头颈癌患者,通过单纯手术或放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以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药物,与调强放疗及不同分割方式联合的同期化放疗方案.是Ⅲ、Ⅳ期晚期口咽癌、下咽癌及喉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作用于EGFR靶点的西妥昔单抗,无论是单药或与放疗联合,均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逐步被广泛接受,提示靶向联合治疗可作为肿瘤手术后新的辅助治疗方法。Ⅲ、Ⅳ期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中,其联合治疗方案有待统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评价西托昔单抗、紫杉醇、卡铂及同期放疗治疗头颈癌的可行性并分析其毒性。方法:将无远处转移的临床Ⅲ或Ⅳ期头颈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患者先接受4周西托昔单抗诱导化疗,再接受同期化放疗(西托昔、紫杉醇、卡铂)。结果:32例出现放化疗毒性,3级和4级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3%和16%,3级及4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4%和9%。  相似文献   

9.
头颈癌累及颈动脉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寻求一种对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累及颈动脉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4 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舌癌、食道癌、喉癌、腮腺癌各1 例) 累及颈动脉患者,术前采用TCD、DSA、SPECT等检查脑血管耐受性,术中翻瓣解剖颈内动脉近颅端,用圆钻磨去1cm岩骨段(C5 ) ,使颈内动脉近颅端充分暴露。然后用Shunt 管行颈总-颈内动脉分流,切除肿瘤及颈动脉,同时行颈动脉重建(大隐静脉1 例,人造血管3 例)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3 例) 。结果:术后2 周~6 月行B 超、TCD 等检查显示重建颈动脉通畅。4 例患者除1 例出现Honer′s 综合征外均无脑神经症状和并发症。结论:该术式为头颈癌累及颈动脉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因放射线可导致DNA损伤,因此射线照射可能是上呼吸-消化道癌变的潜在因素。部分学者认为.头颈癌放疗亦可能是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仍有学者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为此,作者对1973-1999年问在其癌症研究中心接受治疗的302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163例(20.4%)先后出现第二原发癌。接受放疗或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第二原发癌的发病危险大大增加;而仅行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化放疗是晚期头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大剂量化疗在体内外都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该文旨在比较头颈癌经动脉和经静脉化放疗的效果。将239例无法切除的头颈癌患者纳入研究范围,进行随机Ⅲ期临床试验,比较经动脉(IA)和经静脉(IV)化放疗的效果。IV组在第1、22、43天时给予顺铂300mg/m^2,并同时给以35天总量70Gy的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头颈癌术后调强和常规放疗后的口干症行前瞻性评估,以确定调强放疗预防口干症的效果.方法:82例头颈癌患者(口腔癌71例、口咽癌11例)分别行调强放疗(40例)和常规放疗(42例).在放疗前、后5个时间点,对口干进行综合评估.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调强组腮腺平均放射剂量(22.21±5.02)Gy显著低于常规放疗组的(50.22±5.86)Gy(P<0.01);调强和常规组在放疗后6个月的中重度田干发生率,分别为RTOG评分法30%和92.9%,上海九院评分法25%和90.5%;口干问卷法15%和83.3%;调强组放疗后6个月时的静态和刺激唾液流为放疗前的51.0%和72.5%,常规组仅为放疗前的3.6%和8.2%(P<0.01);九院口干评分法结果与2种唾液流率均显著相关(r=0.79和0.78,19<0.01).结论:调强放疗后口干症明显减少,推荐上海九院评分法用于口干症评估.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在头颈癌治疗中处于重要地位,该文旨在回顾头颈癌放射治疗的新进展及影像学在制定治疗计划时的作用。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同期化放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最近的2个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并没有说明加速放疗结合同期化放疗能够起到累加效应。近5年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西托昔结合放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晚期头颈鳞癌:术前放疗还是术后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期头颈鳞癌是采用术前放疗还是术后放疗,长期以来争议不断,给许多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甚至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根据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以及我科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对于晚期头颈鳞癌,术后放疗优于术前放疗。术后6周内给予60Gy的放射治疗,可以成为晚期头颈鳞癌治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比较头颈癌NO患者颈部行选择性颈清、放疗或观察后的治疗失败率和可救治性,以阐明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对1983—1995年间425例头颈部鳞癌NO患者行回顾性研究。颈部的治疗选择包括:①选择性颈清(END),②选择性放疗(ENI),③观察。结果评价指标:颈部复发率及颈部病变的可救治性,应用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4a,颈部复发率为11%(7%~18%),救治性手术的成功率为15%~63%,颈部疾病控制率为84%~97%,颈部处理选择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观察、颈清及放疗,其中观察与放疗具有显著性差异。头颈癌NO患者在颈部行选择性放疗失败后再应用救治性手术切除的效果不可靠。  相似文献   

16.
癌症患者接受头颈部放疗,增加了脑血管发生意外的风险。主要原因是下丘脑-垂体轴损坏导致的代谢综合征和颅外动脉损伤后的颈动脉狭窄。接受头颈部放疗也可以导致颅内损伤,表现为烟雾病,尤其在儿童。由于垂体功能的减退,血脂紊乱及肥胖症,患者需要终身定期随访。目前,尚无肿瘤患者无  相似文献   

17.
通常.局部晚期头颈癌应用放疗、化疗和(或)手术进行联合治疗。化疗时间一直是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但Meta分析显示,同期化放疗可将患者2年、5年生存率提高8%,因此.化放疗是局部晚期头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并被广泛采用。术前诱导化疗有其独特的优点,如可以评估肿瘤对药物的反应。继而选择可以保存器官的患者,避免过度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口腔干燥是头颈癌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或许将一侧下颌下腺在放疗前转移至颏下,使其远离放疗区,能够预防口腔干燥。该文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旨在评价下颌下腺转移在预防头颈癌放疗患者口腔干燥中的作用。放疗前,将头颈癌患者的下颌下腺转移至颏下三角。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唾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将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并将其作为蒂,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住的颌下腺。术前术后以及放疗后检测颌下腺唾液流量,并填写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通过唾液流量分析,3例转住的颌下腺均成活。其中2例经放疗后20个月随访的患者,转住的颌下腺保存一定的泌唾功能,患者无口干症状。结论颌下腺转位于颏下区可保存其功能,有助于预防头颈癌患者放疗导致的口干。  相似文献   

20.
虽然对局部晚期头颈鳞癌(HNSCC)患者多建议行辅助放疗(RT),但其对患者总生存率或肿瘤专生存率的影响仍未充分阐明,该文旨在研究辅助RT对可手术切除的颈淋巴结阳性头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