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总结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史、原发病情况、肝功能情况(包括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草药或中成药类占46.34%,抗结核病药类占21.95%,抗生素类(除抗结核病药)占10.98%,解热镇痛药类占6.09%,抗甲状腺药类占4.88%,抗精神病药类占3.66%,抗肿瘤药类占2.44%,避孕药类占2.44%,免疫调节剂类占1.22%。其中发生重型肝炎18例占21.95%。结论:随着我国临床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变化,临床用药特点等情况,致使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发病情况等发生变化,尤其是导致重型肝类的比例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79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9例DILI中男性23例,女性56例(1∶2.43);年龄28~87岁,平均为50.4岁。中药致DILI最常见,其次分别为抗生素、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及保健药。发病潜伏期为8d~半年,服抗生素出现DILI的潜伏期最短,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癌药。而中药、抗结核药、降压药、调脂药及保健药等潜伏期较长。68.4%为肝细胞损伤型,10.1%为胆汁瘀积型,21.5%为混合型。治疗结果70例好转,6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多种药物长期大量应用均可引起DILI,一旦发现应及时对症治疗并定期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伤64例临床分析王融冰张维燕胥婕孙虹兰董庆华随着就医率的提高,新药的开发和利用,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尤其是药物慢性毒副作用,对特异体质病人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配伍、药理作用的扩展,均应引起临床医生和药管人员的重视,也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普...  相似文献   

4.
王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2,(18):67+56-67,56
目的探讨和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我院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治疗所用药物、临床表现以及转归。结果引起患者肝损伤的药物种类非常多,居首位的是肿瘤化疗,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第三是抗结核药。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表现包括乏力、纳差、尿黄以及肝区不适。38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仅有实验室检测异常,经正规治疗之后,药物性肝损伤在30d内降低了50%以上,没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预后较好,医生在用药时应注意监测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药物越来广泛的应用,一个更严重也是更普遍的问题出现在临床工作中,药物性肝损伤(DILL)正以逐年递增的数率出现。DILL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其毒性或某些过敏反应造成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为有益于临床医生的工作,我们将38例药物性肝损伤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9月期间消化门诊及住院的9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最常见的是中药占35.5%、抗微生物药物24.4%、非甾体类消炎药8.8%,以及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药、心血管用药、减肥中药、抗结核药、化疗药及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肝细胞型占86.5%,胆汁淤积型占4.4%,混合型10.0%。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相似,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是关键,重点在于临床药物监测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从而为临床DILI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诊断为DILI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治疗和转归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导致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前5类药物依次为中药46例(43.4%)、抗肿瘤药7例(6.6%)、抗微生物用药6例(5.7%)、抗结核药5例(4.7%)和解热镇痛药4例(3.8%)。DILI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主要有尿黄、皮肤黏膜黄染、食欲减退、乏力、恶心等。临床分型:肝细胞型49例(49.0%),胆汁淤积型28例(28.0%),混合型23例(23.0%)。临床治疗中,采取解毒、降酶、保肝、促进药物和胆汁排泄等对症支持治疗,重症患者加用人工肝脏支持治疗。经积极治疗后,3例(3.0%)治愈,88例(88.0%)好转出院,9例(9.0%)自动出院,总体预后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14.1±7.4)d。结论 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致病药物种类繁多,而中药是最常见的致病药物。DILI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最多见。经积极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但应警惕严重肝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钱伟明 《大家健康》2014,(1):188-18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关联性及特点。方法:对2008-2012年我院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损伤类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各类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生化指标对比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1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大部分均为肝细胞型肝损伤,所占比例为54.46%;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类型不同,其体内各项生化指标表现情况也有所不同;肝细胞型肝损伤患者用药至发生肝损伤间隔时间最长,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患者停药后至体内肝脏生化指标下降50%所需时间最长,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肝损伤患者近期用药情况判断其是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并结合其临床实际表现及生化检验结果确定肝损伤类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1 1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0例患者中60%以上有乏力、纳差及黄疸,肝功能损伤以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及总胆红素变化为主.有肝细胞损伤型185例(80.4%),胆汁淤积型27例(11.7%),混合型18例(7.8%).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最多见的为中草药汤剂及中成药(55.2%)、抗结核药(9.6%)和其他抗细菌药(5.2%).218例(94.7%)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12例(5.3%),包括加重后自动出院4例,死亡8例.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易误诊漏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注意中草药、抗结核药、其他抗微生物药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数预后良好,但亦可发生严重肝损害,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温祝杜  胡国信  郑洁  杨剑  陈智明 《广西医学》2016,(4):574-576,580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UCAM量表评价药物应用史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并总结肝损伤药物种类构成、DILI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致肝损伤药物前3位为中草药90例(53.57%)、抗生素16例(9.52%)、解热镇痛药15例(8.93%).男女性别比为1∶1.75.RUCAM分值以6~8分者居多,占75.00%,其次为>8分者,占16.67%.DILI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以肝细胞损伤型居多,共87例(51.79%),胆汁淤积型50例(29.76%),混合型31例(18.45%).经治疗,治愈及有效166例(98.81%);无效2例(1.19%).结论中草药是引起DILI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为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DIL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停用一切可疑肝损药物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m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对其用药情况、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分型、相关生物化学指标和病理学特点加以分析。两组比较非参数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对15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57例,女102例;年龄18~82岁,平均50.8岁;用药种类以中草药为主(66.0%),其次为抗生素(8.8%)、化疗药物(4.4%)。临床分型:肝细胞型104例(65.4%),胆汁淤积型21例(13.2%),混合型34例(21.4%)。【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以女性、中老年人多见。引起成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依次为中草药、抗菌药、化疗药。肝细胞型为主要临床类型。大多数成人患者预后良好,肝衰竭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损伤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种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0年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使用药物、临床表现、肝损害及治疗转归。结果:35例DILI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53.5±15.0岁,其中55岁及以上者占57.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17例,西药18例,降脂药、抗生素和抗肿瘤药为引起DILI前三位的西药。男性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5岁以下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55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中药引起的DILI不容忽视,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9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生化指标、诊断依据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ALT升高〉正常水平4倍者43例。结论:目前我国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标准需进一步完善,ALT是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7,(2):138-140
[背景]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征及预后.[病例报告]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335例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IL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1.77.引起DILI的最常见药物是中药,占48.36%(162例),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以服药后2周内居多,占39.70%(133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肝损伤程度以3级(重度)为主,占51.64%(173例);治疗有效率为91.64%.[讨论]中药是引起DILI的主要病因,加强中药使用中肝功能的监测较重要,多数DILI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一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此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给临床治疗用药带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6年我科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认识,减少发病率。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分型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伤药物以抗结核药和中草药为主,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及时处理多数预后良好。结论:DILI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HIV感染者药物性肝损伤(DILD)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84例诊断为AIDS/HIV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占34.52%(29/84);抗真菌类药物占13.09%(11/84);抗结核药物占17.85%(15/84);32例原有HCV/HBV(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史,但肝功能正常、HBVDNA、HCVRNA均在检测值以下,联用抗病毒类药物后引起肝损伤者占21.42%(18/84);抗生素、中药、解热镇痛药各占3.56%;其他占2.38%.艾滋病/HIV感染者合并真菌感染21例,合并结核感染17例,合并HCV/HBV感染32例.联合用药组较单纯抗病毒治疗组DILD的发生率高(P〈0.05).8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45.24%(38/84),胆汁淤积型22.62%(19/84),混合型32.14%(27/84).结论AIDS/HIV感染者时易发生肝损伤,抗真菌感染、抗结核或有肝病者联合用药DILD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发生率较高;药物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6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损伤与年龄和用药史的关系,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保肝药应用情况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治愈7例(4.38%),好转150例(93.75%),无效3例(1.88%),总有效率为98.13%;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大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服用抗结核药和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因素;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普遍临床症状;患者应用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较为广泛;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三联、四联用药情况较多。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抗结核药和中药引起,患者主要症状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三联、四联用药情况普遍,保肝药治疗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致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0—2009年325例药物性肝损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5例药物性肝损伤中,男164例,女161例,平均年龄(47.2±17.0)岁,涉及药物15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23.4%,中药占第2位,为15.1%,激素及其有关药物居第3位,占13.2%。临床分型:肝细胞型损伤241例,淤胆型肝损伤50例,混合型肝损伤26例。结论 致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和免疫抑制剂,特点为部分隐匿发生、临床症状严重,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临床医药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