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患者内皮功能及凝血纤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洁  黄雯  翟艳苓 《临床荟萃》2005,20(14):781-78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6例MHD患者透析前后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HD患者透析前TM、PAI-1、TAT和PA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3.2±4.0)μg/Lvs(3.9±1.4)μg/L,(67.8±31.5)μg/Lvs(37.0±5.9)μg/L,(15.8±6.2)μg/Lvs(5.0±2.7)μg/L,(145.2±90.3)μg/Lvs(62.7±13.8)μg/L(P<0.001);一次透析后MHD患者PAI-1水平较透前明显下降,(67.8±31.5)μg/Lvs(38.5±25.2)μg/L,TAT、PAP水平较透前明显升高,(15.8±6.2)μg/Lvs(28.9±15.1)μg/L,(145.2±90.3)μg/Lvs(185.2±110.0)μg/L(均P<0.001);TM、PAI-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年限成正相关(r分别为0.464、0.435,均P<0.001)。结论MH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血液透析过程中凝血、纤溶系统均被激活。体外血液净化过程对MH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凝血纤溶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脑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血清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的关系。方法 9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CMBs组31例和非CMBs组64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PTX3水平,分析CMBs与PTX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透析组透析前血清PTX3为(1.75±0.69)μg/L,透析后为(2.58±0.95)μg/L,透析前、后血清PTX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1.21±0.41)μg/L)(P<0.05);CMBs组血清PTX3((2.0±0.7)μg/L)高于非CMBs组((1.5±0.6)μg/L);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r=0.382,P=0.021)、透析前收缩压(r=0.116,P=0.000)、透析后收缩压(r=0.147,P=0.000)及PTX3水平(r=0.251,P=0.000)与CMBs呈正相关。结论 透析治疗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血清PTX3水平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CMB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储水桶对血液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上海市36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采用显色基质法对各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11月—2012年10月透析用水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36家血液透析中心2年内送检的透析用水标本数为2694份,其中2348份标本(87.16%)中的内毒素含量0.1 EU/mL,260份标本(9.65%)中的内毒素含量为0.1~0.5 EU/mL,其余86份标本(3.19%)中的内毒素含量0.5 EU/mL。36家透析中心中,使用储水桶的有19家,另17家未使用储水桶,使用储水桶的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高于未使用储水桶的透析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储水桶可显著增加血液透析用水中内毒素含量,应加强对储水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7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血清铁代谢指标、血常规、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应用情况,分析患者铁代谢状态及其与铁剂应用情况的关系。结果 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8例(50.0%)存在铁缺乏,其中功能性铁缺乏23例、绝对铁缺乏13例,发生率分别为30.3%和17.1%。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铁蛋白200μg/L者17例、200~800μg/L者53例、800μg/L者6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2.4%、69.7%和7.9%。血清铁蛋白800μg/L的6例透析患者合并有功能性铁缺乏的患病率为100%。铁缺乏与无铁缺乏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09.9±13.0)g/L和(116.3±9.5)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1,P=0.016);且存在铁缺乏的透析患者每周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明显高于无铁缺乏的透析患者,分别为(118.9±44.5)U/(kg·周)和(97.7±28.7)U/(kg·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5)。7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静脉铁剂者[蔗糖铁(112.0±33.2)mg/月]25例,使用口服铁剂者(琥珀酸亚铁0.2tid)51例。使用静脉铁剂者的铁缺乏患病率明显低于口服铁剂者,使用静脉铁剂者血清铁蛋白较口服铁剂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缺乏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功能性铁缺乏。存在铁缺乏的透析患者须用较大剂量的红细胞生成素方可维持其血红蛋白水平。使用静脉铁剂可减少铁缺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清除效果.方法:10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血液透析组(HD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检测患者单次治疗前后血清AGEs水平,对其清除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HD组患者血清AGEs水平从治疗前(69.87±9.24)μg/mL降至治疗后(66.91±8.95)μg/mL;HDF组患者血清AGEs水平从治疗前(68.93±8.21)μg/mL 降至治疗后(26.57±5.22)μg/mL;单次HDF治疗后血清AGEs水平较透析前均明显下降(P<0.01),而单次HD治疗透析前后血清AG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AGEs水平HDF组明显低于HD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是清除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AGEs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游离和总肉毒碱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血浆总肉毒碱(TC)和游离肉毒碱(FC)的水平.方法 200名正常对照组标本来自本院健康体检人群,受检病例为本院肾脏内科患者;TC和FC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 200名正常对照组TC(56.52±9.61)μmol/L,FC(46.60±8.23)μmol/L;37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TC(41.47±13.22)μmol/L,FC(24.58±8.91)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8例腹膜透析患者TC(40.59±9.94)μmol/L,FC(25.52±7.45)μ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透患者透析后TC(14.62±5.32)μmol/L,比透析前下降(64.70±5.95)%,FC(8.62±3.01)μmol/L,比透析前下降(63.84±9.14)%,且TC与FC的水平与透析程呈负相关(r=-0.68,-0.73);118例腹膜透析患者TC与FC的水平与透程无关(P>0.05).11例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1 g,透析后TC(70.31±36.18)μmol/L,FC(35.53±19.25)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肉毒碱缺乏,血液透析患者随着透析程的延长,缺乏越严重.静脉给予左旋卡尼汀可有效纠正血液透析患者循环肉毒碱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血液透析浓缩液容器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血液透析浓缩液盛放器安全便捷的消毒方案.方法 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随机选取当天透析结束后的B液塑料桶80个,用自来水接种细菌后,容器盛满酸性氧化电位水并以2L/min的速度流动消毒,分别用4种消毒技术路线对B液桶消毒,同时直接培养自来水及当天透析结束后剩余的B液作为对照.结果 ①4种消毒技术路线对血液透析浓缩液容器消毒均有效(P<0.05);但路线A残余总氯量最大,与其它路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31±1.69) mg比(0.03±0.02) mg比(0.03±0.08) mg比(0.07±0.13) mg,P<0.05].不冲洗无论桶盖盖与否(路线A、B)残余内毒素总量较冲洗(路线C、D)多(P<0.05).②路线C、D残余总氯量[(0.03±0.08)mg,(0.07±0.13)mg]和残余内毒素总量(29.54±28.60EU和21.87±17.37EU)较路线A、B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路线C和D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血液透析浓缩液容器的消毒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5分钟后冲洗、盖好桶盖的消毒方法是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计算阿芬太尼与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深度镇静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方法 选择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50例。用试验剂量的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患者所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依序贯试验法设计,首位患者给予的阿芬太尼剂量为6.000μ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记录序贯试验的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芬太尼剂量对数的回归方程为Y=8.9286X-7.6429,阿芬太尼的ED50为7.286μg/kg (95%CI:6.566~8.084),ED95为10.154μg/kg (95%CI:8.753~22.323)。结论 阿芬太尼联合瑞马唑仑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镇静的ED50为7.286μg/kg,ED95为10.154μg/kg。该镇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和常规血液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老年患者的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肌酐(SCr)、相关微炎症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透析后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230.28±24.51)μmol/L、(28.32±4.18)mg/L、(162.47±19.08)pg/ml和(17.50±1.87)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9.58±23.63)μmol/L、(32.48±5.91)mg/L、(193.24±20.15)pg/ml和(21.71±1.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透析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铁蛋白(SF)、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围(AC)分别为(108.75±8.76)mg/L、(37.45±4.18)g/L、(256.73±17.52)μg/L、(22.69±2.72)kg/m2、(21.07±0.85)mm和(22.87±1.17)cm,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3±8.94)mg/L、(33.67±1.60)g/L和(248.16±17.24)μg/L、(21.38±2.63)Kg/m2、(20.40±0.98)mm和(22.19±1.21)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血液透析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镉、铅浓度差异,对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10月经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4例作为实验组.随访1~3个月,对实验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镉、铅浓度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同时选取30例肾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血镉、铅浓度进行测定,并与实验组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镉、铅浓度应用血细胞比容校正后,透析前为(210±1.45)μg/L和( 100.5±73.5)μg/L,透析后为(3.15±2.07 ).μg/L和(112.7±42.9).μg/L,与肾功能正常的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血镉、铅浓度的测定值逐渐增高,但增高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镉、铅浓度明显比肾功能正常者偏高,且应用血细胞比容校正后,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血镉、铅浓度的测定值逐渐增高,在临床上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韦杏  刘罗进  张泽进 《临床荟萃》2013,28(2):162-16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尿毒症患者瘦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应用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交替治疗,对照组应用HD治疗,所有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并观察治疗前后6个月患者瘦素(Leptin)、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体质量指数(BMI)、体力、食欲及一般情况等项目,并比较分析。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观察指标Leptin、Alb、TF、Hb、BMI及体力、食欲、一般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Leptin(6.43±2.75)μg/L vs(9.65±3.23)μg/L、Alb(42.39±4.52)g/L vs(37.85±4.83)g/L、TF(3.74±0.36)g/L vs(3.23±0.28)g/L、Hb(106.39±22.78)g/L vs(101.56±23.70)g/L、BMI(23.31±5.21)vs(20.03±5.11)(P<0.05或<0.01)。结论 HDF能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是值得推广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及延长透析时长对血液透析时头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透析时间6~8 h,透析液流量300 ml/min,血流量150~200 ml/min,每周透析3次;对照组每次透析时间4 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 ml/min,每周透析3次。比较两组患者透析6个月期间头痛发生情况、血液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透析6个月,观察组透析时头痛发生率为41. 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 00%(P 0. 05);且观察组头痛VAS评分、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4. 94±1. 33)分、(6. 87±1. 64)次/月、(7. 36±1. 76) h/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 81±1. 46)分、(8. 31±1. 89)次/月、(9. 31±1. 55) h/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Kt/V值为(1. 65±0. 29) g/kg,对照组Kt/V值为(1. 63±0. 27) g/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透析6个月时,观察组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降低血液透析液流量,延长透析时间能够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时头痛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 0.6μg/kg,F2组为1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μg/mL;复合1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0.16)μg/m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的清除.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P组、HDF组、HD组,AP组接受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HDF组接受血液透析滤过治疗,HD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结果①AP组患者治疗后血leptin从(15.59±13.25)μg/L降至(9.72±10.11)μg/L,单次清除率为39.92% ,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HDF组患者治疗后血leptin从(18.89±14.93)μg/L降至(15.48±11.32)μg/L,经校正后leptin/Hct从(66.51±53.87)μg/L降至(50.33±41.30)μg/L,单次清除率为9.79%,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HD组治疗后血leptin从(16.08±12.09)μg/L降至(15.60±11.24)μg/L,经校正后leptin/Hct从(58.47±47.37)μg/L降至(54.52±39.38)μg/L,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树脂吸附能有效清除leptin,单次清除率达39.92%,清除率明显高于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②血液透析滤过也能清除leptin.③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lept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5例为研究组,匹配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透析前后VCD水平变化并分析。结果研究组透析前VC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透析后出现显著下降低于透析前,并与对照组VC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超滤量≥2.5 kg的患者透析后VCD水平显著低于透析前,而超滤量2.5 kg的患者透析前后VCD无统计学差异。超滤量≥2.5 kg的患者超滤量与VCD呈明显的负相关(r=-0.561,P0.001)。研究组中透析后出现血压增高或仍有水肿的患者透析后VC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低血压患者透析后VC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VCD能初步判定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干体质量,可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量调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龄的尿毒症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 (HSP70)水平的差异.方法 9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3组:短期组(3个月≤透析时间<2年,32例),中期组(透析2~5年,37例),长期组(透析时间>5年,23例),在透析前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P70浓度.结果 中期组透析前HSP70为(54.94±39.21) μg/L,透析后HSP70为(69.72±39.90) μg/L,透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P=0.047);长期组透析前HSP70为(46.17±34.63) μg/L,透析后HSP70为(74.07±41.1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4,P=0.010);而短期组透析前HSP70为(70.42±38.30) μg/L,透析后HSP70为(62.89±43.01)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0,P =0.390).结论 抗应激保护能力较强的血液透析患者可能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接受透析的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营养状态的评估包括饮食记录、生物化学指标、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及体测量4个方面。结果共141例老年(年龄≥65岁)透析患者,其中78例腹膜透析患者,63例血液透析患者。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平均标化饮食蛋白质摄入(norma-lized dietary protein intake,NDPI)为(0.87±0.27)g/(kg.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8%,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平均NDPI为(0.94±0.23)g/(kg.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3%,2组间饮食蛋白摄入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皮下脂肪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尽管老年透析患者饮食蛋白摄入低于美国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推荐值,但他们大多数都能维持好的营养状况。此外,对于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应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洪丽梅 《当代护士》2021,28(5):116-119
目的 探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选取慢性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透析营养客观评分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转铁蛋白(TRF)(2.68±0.52)g/L、血清白蛋白(ALB)(35.55±5.72)g/L、血红蛋白(Hb)(132.15±11.42)g/L、前白蛋白(PA)(212.45±12.59)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2±0.64)g/L、(29.12±5.62)g/L、(118.42±10.29)g/L、(185.20±10.52)mg/L,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感染率、营养不良率、贫血发生率及透析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及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透析营养客观评分法的营养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期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赵敏 《护理研究》2007,21(15):1371-1372
目前,血液透析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临床常以使用醋酸盐透析液透析[1],但由于一部分病人因"醋酸不耐受"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达不到无症状透析.在碳酸氢钠透析液中也含有4 mmol/L~5 mmol/L的醋酸盐,在临床应用中也可出现"醋酸不耐受"反应现象.为减少副反应,达到无症状透析,我们采用改进性无醋酸血液透析液,于2003年3月-2006年11月对48例做常规醋酸透析反应较重的病人使用改进性无醋酸血液透析液透析加护理支持612例次,并随机按4:1抽取了其中153例次记录用改进性无醋酸血液透析液透析加护理支持后的生化指标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职业人群血锑暴露水平,为防控重金属锑污染及健康危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择427例非职业人群为调查对象,采集全血标本,经微波消解,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全血中总锑水平,并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其特征参数。结果非职业人群血锑水平检出率为93.4%,其平均数为19.60μg/L,中位数为18.70μg/L,P5~P95范围为ND~45.00μg/L。其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组间比较,血锑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潭地区非职业人群的血锑暴露水平略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能与饮食习惯和环境重金属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