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患者28y,因反复发作右下腹疼痛3a,加重4d于1996年11月26日10时30分入院。患者1991年行阑尾切除术,1993年始出现右下腹疼痛,反复发作5~6次,抗炎治疗后好转。4d前无明诱因又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经抗炎、解痉治疗无效入院。患者既往月经不规律,17yd LMP 1996年9月27日,婚后4年末孕,曾在外院做内分泌检查;T6.04nmol/L,(正常值0.14  相似文献   

3.
患者24岁,住院号88—1106。因肥胖1年,月经稀发5个月于1988年1月29日住院。入院前因闭经54天,用黄体酮60mg肌注有撤药性出血反应。既往健康,12岁初潮月经周期5~7/37~45天,经量中等无痛经,婚后半年未孕。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37℃,P78次/分,Bp17/12 kPa,身高1.56米,体重62.5kg,全身毳毛增多。妇科检查:外阴阴毛浓密,子宫体后位正常大,活动良,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LH 7.01U/L,FSH 24IU/L,PRL0.91nmol/L,E_2 89.29pmol/L,T_3 29nmol/L,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1mmol/L,24小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体生成素-β(LH-β)基因突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高黄体生成素(LH)、高睾酮(T)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电泳分离技术,检测118例PCOS患者(观察组)及106例(对照组)患者LH-β基因外显子3区域点突变及其分布,分析LH-β基因点突变与PCOS高LH、高T之间的关系.结果 PCOS组LH-β基因第3外显子(exon3)区域存在G1502→A1502的点突变率为37.3%,高于对照组(1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COS突变组T及LH水平显著高于未突变组(P<0.01).结论 LH-β基因在exon 3区域G1502→A1502的点突变与PCOS的高LH、高T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能是PCOS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PCO,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正在被认识的疾患,发病率可高达妇女人口的23%。子宫内膜异位症(EM)被认为具有与子宫内膜相同受体的子宫内膜样组织,或可能来源于子宫内膜。PCO可有正常卵泡液不规则排放以及异常排卵或不排卵导致子宫直肠窝液体中卵巢甾类激素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与神经内分泌及卵巢局部致病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PCO)与神经内分泌及卵巢局部致病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8例、16个卵巢,单侧PCO12例(PCO12个,正常卵巢8个),非内分泌性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15例、19个卵巢。测定其血循环和卵泡液中睾酮(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2)和胰岛素(INS)水平;用Elivi-sionIM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不同细胞上雄激素受体(AR)和β-胰岛素受体(β-INSR)的表达。结果:PCO组血清T、INS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CO组卵泡液中T和INS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卵巢间质细胞,PCO组AR表达明显低于非PCO组(P<0·01);β-INSR表达明显高于非PCO组(P<0·01)。在卵泡内膜细胞上,PCO组AR表达明显高于非PCO组(P<0·01);β-INSR表达明显低于非PCO组(P<0·01)。卵巢局部T和INS的水平与间质细胞AR表达负相关,与β-INSR表达正相关(P<0·01,P<0·05)。结论:PCO的发生既有INS等神经内分泌因素参与,也有卵巢局部AR和INSR介导的雄激素旁分泌/自分泌分子调控机制失调。  相似文献   

7.
8.
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不孕患者有无排卵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苗勒管激素(AMH)与多囊卵巢(PCO)不孕患者有无排卵的关系,探讨AMH在卵巢卵泡生长和发育停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正常卵巢形态的排卵妇女(A组)、29例PCO伴正常排卵妇女(B组)和38例PCO伴排卵障碍妇女(C组)的月经第2d(d2)血清及排卵前卵泡液(FF)的AMH水平。结果B组和C组的月经d2血清AM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87ng/ml和7.99ng/ml;P〉0.05),但显著高于A组(2.52ng/ml;P〈0.01)。月经d2血清AMH与小窦泡卵数呈正相关(r=0.53;P〈0.05)。B组和C组排卵前单卵泡FF的AM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4.77ng/g pro和64.05ng/g pro;P〉0.05),但显著高于A组(29.45ng/g pro;P〈0.05)。结论多囊卵巢患者血清AMH水平升高,其颗粒细胞可能存在AMH分泌异常,但多囊卵巢患者AMH水平的增高可能不是造成卵泡生长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青春期有规则月经女孩 5 8名 ,5 0名月经周期不规则以及 2 9名月经稀发者 (平均年龄 16 .7± 0 .9岁 )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青春期多囊卵巢 (PCO)和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发展中 ,L H异常分泌、高雄激素和高胰岛素作用的关系。青春期女孩的研究可以提供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原因。在青春期人群样本中 ,卵巢超声特征、月经周期、体重指数 (BMI) ,腰臀比 ,促性腺激素 ,雄激素以及空腹胰岛素、葡萄糖—胰岛素比水平 ,其相互关系未见有关报道。结果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周期不规则明显增加 ,发现只有 9% PCO女孩有规则…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流产——连续三次或更多的妊娠失败,影响了1%的育龄夫妇,此比例远高于随机预测(0.34%)。在复发性流产的妇女中,多囊卵巢(PCO)是超声扫描下最多见且具有鉴别意义的形态异常。 为了研究是否PCO形态本身预示了有复发性,流产的排卵妇女自然受孕后会出现不良的妊娠结果,1991~1999年选择了2199例连续的,具有复发性流产病史平均3(3~14)次;平均年龄33(19~46)岁。所有患者的宫腔形态在超声扫描下显示正常,  相似文献   

11.
单侧多囊卵巢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多囊卵巢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病因。方法:收集单侧多囊卵巢12例,与8例典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对照比较,分析其临床表现、生化参数、卵泡液中相关激素水平以及卵巢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单侧PCO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和典型PCOS比较,单侧PCO出现月经改变和不孕显著减少。单侧PCO组血清PRL和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H水平显著低于PCOS组,P<0.01。单侧PCO卵泡液中T和INS的水平比正常侧卵巢组显著升高,P<0.01;LH水平显著低于PCOS组,P<0.05。单侧PCO间质细胞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不同程度出现扩张,部分粗面内质网有脱粒现象;线粒体出现扩张。结论:单侧PCO是一种不同于PCOS的特殊疾病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对卵巢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损害比PCOS轻。单侧PCO与PRL和卵巢局部T异常分泌均有关。单侧PCO间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介乎正常卵巢和典型PC0S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行腹腔镜激光打孔术治疗的68例多囊卵巢(PCO)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总排卵率91.2%,妊娠率48.5%;②单纯激光与激光加CC(克罗米芬)的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排卵周期率有明显差异(P<0.01);③稀发月经型与闭经型及多囊型与硬化型的排卵率及妊娠率相比,均为前者高于后者(P<0.01);④术后第一周期内72.9%恢复排卵,47.1%术后半年内妊娠,本文还对腹腔镜激光打孔术的术式及适应证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激光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来自卵巢囊肿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皮质中卵泡的分布特征,并观察冷冻对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卵巢囊肿(卵巢囊肿组)及8例PCOS(PCOS组)的卵巢皮质,分析卵巢皮质中的卵泡密度;同时冷冻部分组织,观察冷冻前后各级卵泡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PCOS组中的卵泡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囊肿组,但各卵泡囊肿组间的卵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冷冻后各组中卵泡分布以及形态正常的始基与初级卵泡比例,与冷冻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冷冻前后PCOS组织中初级卵泡比例显著高于卵巢囊肿组,形态正常的始基卵泡比例明显低于卵巢囊肿组。结论:卵巢囊肿与PCOS患者的卵巢皮质可作为人卵巢组织冷冻保存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分子分型与其临床特征、肥胖及代谢异常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88例初治EC患者,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之间临床特征、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及代谢异常合并症的差异。结果:p53突变型手术分期晚期比例显著高于p53野生型(P=0.039),低分化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种亚型(P=0.002、P=0.001、P <0.001),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53野生型(P=0.027)。POLE突变型BMI显著低于其他3种亚型(P=0.043、0.018、0.003),多发动脉粥样硬化(P=0.041)及脂肪肝(P=0.006)发生率显著低于p53野生型。p53突变型中肥胖比例显著高于POLE突变型(P=0.044),多发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显著高于POLE突变型(P <0.001)、MMR-D型(P=0.004)及p53野生型(P=0.001)。结论:p53突变型患者具有更显著的肥胖及代谢异常的特点,应更重视其体重管理并积极治疗代谢异常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不同避孕措施与妇科炎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避孕方法为生育期妇女提供了可选择的避孕措施 ,不同避孕方法与妇科炎症是否有着必然联系 ,已有不少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持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通过对 1191例铁路女职工进行妇科查体分析了不同避孕措施与妇科炎症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3月对铁路局 12 99例已婚生育期妇女进行查体并调查避孕措施 ,去掉填表不合格 10 8例 ,对1191例进行分析。附件炎、宫体炎、宫颈炎、阴道炎诊断标准按教科书《妇产科学》第 4版1 .2 避孕方法  1191例目前采用的方法有IUD、避孕套、输卵管结扎、避孕药、其…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多囊卵巢(PCO)患者诱发排卵,除用可的松、克罗米芬、cyclophenyl和促性腺激素外,还有卵巢楔形切除术治疗。后者提供了最持久的效果。切除术确定排卵周期发生的机理仍在争论中。人们认为卵巢功能的恢复是由于术后促性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浓度发生变化所致。本文试图推荐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通过腹腔镜沿卵巢纵轴多处活检的方法,取长约1.5cm、宽1cm、厚0.5cm的卵巢组织片来诱发排卵。为12例对克罗米芬和绒毛膜促性线激素治疗无反应的PCO患者采用了腹腔镜部分卵巢切除术。为了解卵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瘢痕妊娠(CSP)不同疗法的疗效,探讨治疗CSP的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首治疗法、是否联合其他治疗、最后取得疗效方法 3种分组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根据首治疗法分组进行分析,手术组的治疗效果较介入组(经子宫动脉化疗并栓塞)、刮宫组、药物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是否行联合治疗分组,联合治疗组的转归优于单独治疗组(P=0.047),且单独治疗组的β-HCG值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08);根据最后取得疗效的疗法分组,手术组疗效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对CSP患者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药物及刮宫治疗往往需联合其他治疗方式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有习惯性流产妇女中PC0的发生,并测定其卵泡期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选择50名有3~8次连续流产的妇女。其中30例从无一次成功的妊娠,20例的流产发生在1~3胎分娩之后。50名妇女月经规则,健康,无诸如多毛、痤疮的高雄激素体征。经详尽检查发现8名妇女经常有黄体功能缺陷,3例可测出IgA/IgG心肌磷脂抗体,1例有小的子宫内膈(可能无临床意义)。20名无流产史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其中14人育有1~4个孩子,6人未曾怀孕。在年龄、月经周期和身体体质指数(BMI)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相类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101例子宫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子宫浆液性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1.7%,患者的发病平均年龄(56.2±10.3)岁,多发于绝经后妇女(67.3%)。子宫浆液性癌术前的误诊率较高(74.7%),容易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混淆。术前CA125升高的患者多数为晚期(72.4%)。临床Ⅰ期患者术后分期升级占38.1%。无肌层浸润的患者中发生子宫外转移占38.5%。深肌层浸润占35.6%;淋巴血管间隙受累占16.8%;淋巴结转移占29.7%,其中无/浅肌层浸润占47.4%。86.2%的患者p53呈阳性。术后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占77.3%(17/22)。子宫浆液性癌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4.9%和67.9%;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浆液性癌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15,P=0.001)。结论子宫浆液性癌发病年龄较大,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术前病理误诊率高,易于发生子宫外转移,术前CA125升高对预测子宫外转移有一定意义。p53阳性是其重要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复发以远处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