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独症是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明确.不经矫正,绝大多数孤独症预后不良.早期干预和进行合适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近年国内外关于孤独症早期干预的方法 主要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疗法、统合训练、关系发展疗法和地板时光,文章就这些早期干预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等为特征.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孤独症发病密切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孤独症的氧化应激易患性.氧化应激通过膜脂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和兴奋毒性损伤、过度免疫以及能量代谢障碍等机制引发孤独症.抗氧化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孤独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婴儿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的精神异常,在精神病学诊断分类上归属为全面发育障碍。LeoKanner1943年首次提出“婴儿孤独症”这个名词陶国泰教授首先在国内研究本病,截止1990年11月共诊断30例。我院近期初诊婴儿孤独症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代表性疾病.该文综述近年来孤独症患儿神经影像学及神经病理学方面的异常.脑结构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的脑体积的增大,额叶、颞叶等处发育异常;脑功能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在颞上回、额下回、梭状回等处存在异常活动;脑代谢物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以及5-羟色胺代谢异常;免疫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促炎症因子及脑蛋白抗体的出现等.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期孤独症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期孤独症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8例孤独症婴幼儿的早期症状,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测评,分析各量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婴幼儿期已存在明显临床表现,大多数发育商低下(88.2%),且在智商5个能区里智能发育不平衡,CHAT及CARS量表测定结果阳性率分别为62.1%和96.6%。结论婴幼儿期孤独症患儿即出现明显发育、行为障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交流障碍及刻板行为和思维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迄今病因不清 ,但有关孤独症病因的遗传学研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现就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遗传因素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194 3年LeoKanner首次报道孤独症时即提出孤独症可能是一种出生缺陷性疾病。但直至 2 0世纪 70年代末 ,Folstein和Rutter报道了关于孤独症双生子的研究 ,此病遗传学的研究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孤独症双生子及家系研究结果证实 ,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1 双生子研究 :Bailey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实践中发现,影响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训练疗效的因素很多。该文从信息的感觉处理模式方面来探讨影响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因素,从而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对93例1.8~8.3岁孤独症患儿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的评估、Dunn模式的感觉处理分型,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前后的评定来评估疗效,分析性别、年龄、ABC评分以及感觉处理模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ABC评分(Wald=6.768,P<0.01)和感觉处理模式(Wald=13.549,P<0.01)对疗效有显著影响,尤以感觉处理模式影响最大,而性别(Wald=1.549,P>0.05)和年龄(Wald=0.010,P>0.05)则无影响。结论: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处理模式是影响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24-127]  相似文献   

8.
过去几十年里, 孤独症谱系障碍和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常共患胃肠道问题。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免疫功能障碍已被证明是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的一个因素, 而食物过敏作为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 常引起胃肠道症状, 有研究报道食物过敏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联系。现就食物过敏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 希望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病因学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是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方面的异常。通常在婴幼儿时期逐渐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但一般2岁时因症状明显才被发现而就诊治疗,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从起病形式看,ASD患者中存在倒退型起病与非倒退型起病两种模式。有大量证据表明,倒退型孤独症比非倒退型的孤独症状更加严重[1-3]。其中关于倒退型ASD的研究报道不少,但随着孤独症发病率的不断递增,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及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为探讨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及认知能力缺陷的神经生理机制,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由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中枢听觉处理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优势,其在孤独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比较M-CHAT与CHAT-23量表在临床的适用性,以期为了解孤独症患儿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0例18~36月龄来我院发育儿科就诊的儿童,其中284例在筛查前未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作为筛查对象;68例(包括从284名筛查对象中诊断为孤独症患儿2例)诊断为孤独症的患儿为孤独症组;除外284例筛查对象中6例被诊断为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和脑瘫的患儿,余278例儿童为对照组。采用M-CHAT与CHAT-23量表对筛查对象进行孤独症筛查;比较孤独症组与对照组筛查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分析并比较M-CHAT和CHAT-23的评价指标,衡量不同判定标准筛查的效果。结果:孤独症患儿量表阳性率最高的项目为第9项;除第16项外孤独症组与对照组量表各项目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AT-23特异度较M-CHAT高,同时成本低、易填写、耗时短、结果易判定,更适合临床筛查孤独症。  相似文献   

12.
三种儿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儿童孤独症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量表评定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目前有多 种量表用于评定。该文对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或卡氏量表)、克氏孤独症 行为量表(CABS或克氏量表)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对28例孤独症患儿和34例对照组儿 童分别采用ABC、CARS和CAB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三种评估方法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评定结果均有极 显著差异(P<0.01);DSM 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判断结果与CARS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最好(Kappa=1),与ABC 也有较好一致性(Kappa=0.87),但与CABS的一致性稍差(Kappa=0.60)。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进行 综合比较,ABC取31为筛查界线分最好,其特异性为0.97、敏感性为0.89、一致率为0.94、阳性预测值为0.96、阴 性预测值为0.92,且更适合3岁以上儿童使用;CARS取30为诊断界线分最好,敏感性、特异性、一致性、阳性预测 值与阴性预测值均为1.0,且与年龄无关;CABS取6为筛查界线分更为理想,其特异性为0.91,敏感性为0.82、一 致率为0.87、阳性预测值为0.88、阴性预测值为0.86,且3岁以上儿童使用优于3岁以下。结论 ABC、CARS及 CABS是辅助诊断孤独症的重要评估工具,相互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如果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独症筛查量表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并完成ASD筛查及诊断性测试的2571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最后确诊ASD 2074例,全面发育迟缓(GDD)261例,发育性语言障碍(DLD)206例,正常发育儿童30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改良婴...  相似文献   

14.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交流及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为探讨孤独症儿童的言语及认知能力缺陷的神经生理机制,学者们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由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中枢听觉处理及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优势,其在孤独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名孤独症儿童和35名健康儿童的父母亲进行评分。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亲SCL-90总分分别为162.5±34.0,175.1±51.0,均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亲(分别为142.4±82.8,152.3±40.6;P<0.05)。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在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偏执等4个因子上的分数高于健康儿童的父亲(P<0.05);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和睡眠/饮食等8个因子的分数较正常儿童的母亲高(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精神病性症状因子上,孤独症儿童的母亲得分较父亲高(P<0.05)。结论:在对孤独症儿童给与关爱和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2):947-949]  相似文献   

16.
该文综述了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从遗传生化因素、大脑结构的改变、电生理因素、孕产期因素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这些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还有一些不确切的因素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孤独症患儿婴儿时期的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的早期特征性行为,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0例孤独症患儿及26例其他发育迟缓患儿在婴儿期的异常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孤独症在婴儿时期以没有社交微笑、没有目光对视,对环境反应淡漠,很难用声音、动作或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叫其名字没有反应等症状明显区别于发育迟缓患儿(P<0.01);模仿、依恋行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刻板动作及兴趣怪异仅见于孤独症患儿,但发生率较低。结论:孤独症在婴儿期即表现出许多特异性症状,表明孤独症多起病于生后早期,这些症状不同于其他智力发育迟缓患儿,对于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语言倒退孤独症儿童53例社交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前具有一定语言功能(倒退型)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 0 0 1年11月至2 0 0 3年10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 -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孤独症5 3例,根据病前是否有语言功能分为两组,倒退型组2 3例,非倒退型组30例。结果 倒退型组孤独症儿童较非倒退型组儿童在语言和社交方面损害明显,同时倒退型组假性社交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及时发现和识别孤独症儿童语言倒退及假性社交,是早期诊断有一定语言功能的儿童孤独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在治疗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培酮在治疗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5~12岁具有行为问题的孤独症儿童,给予8周的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并观察利培酮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后第8周末的病情严重程度、ATEC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耐受性好;其中在ATEC评分中,除了社交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之外,言语、感知和行为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利培酮可以显著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及忌食不耐受食物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及忌食不耐受食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孤独症患儿82例为孤独症组,健康儿童2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二组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IgG水平,并加以比较,对食物过敏原结果阳性的患儿忌食不耐受食物。结果孤独症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忌食不耐受食物后,孤独症组患儿症状较治疗前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孤独症患儿的食物不耐受,忌食不耐受食物对治疗孤独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