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史静琳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42-143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炎症反应、前房出血、角膜水肿等,治疗后均吸收。术后眼压10~24 mmHg,视力提高2例,其余无变化。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粱切除术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50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的眼压、视力、前房、滤过泡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眼压低和浅前房等并发症有所减少,临床效果较好。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较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拆除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46例(46只眼)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疗效观察并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观察动态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满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及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艳  旷琳  杨蕾蕾  廖琳 《广东医学》2012,33(12):1800-1801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20例12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49例50眼(对照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71例74眼(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视野恢复情况以及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恢复优良率、视野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其术后早期恢复眼压、前房的形成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各选择60例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包括眼压、前房深浅、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复合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疗效。方法对30例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和前房深度。随访观察时间为2~33(11.80±7.40)个月。结果以眼压下降至6~21mmHg(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为标准,手术成功率为90%(27/30),术后视力提高、保持不变的有80%(24/3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再手术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109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眼)和对照组(54眼),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眼压完全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术式: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比较分析.方法将分别行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116例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观察1周,至术后半年的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视野改善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术后并发症要明显少于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P>0.1),术后视力、视野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都较为肯定,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27例(27眼)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前房积血5眼,浅前房10眼,经治疗积血吸收,浅前房恢复.术后1周视力提高18眼,有24眼(88.89%)不用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对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无法控制的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可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可提高视力水平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其效果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取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23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取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1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例无改善;术后7d眼压为11.26±2.10mmHg,3m。眼压为14.18±2.96mmHg;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浅前房、前房反应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取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疗效确切、值得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 方法 20例25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1 年,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好,功能滤过泡形成佳,前房形成快,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渗漏、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患者共120例(120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20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引发严重并发症。两组组术后12个月浅前房发生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减轻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青光眼患者100例(113眼),在手术前或手术中采用前房穿刺技术降低眼压,并观察手术效果,其中93眼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常规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注入平衡盐,调节眼压,促进滤枕和房前形成,防止并发症;20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高压眼,且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不住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前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降低眼压。结果: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高眼压,进行前房穿刺术液后角膜变清,前房变浅,眼压降低,视力得到提高,不适症状有效缓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进行前房穿刺在术后发生Ⅰ度浅前房5例(5眼),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治疗中行前房穿刺术将低眼压的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视力,并能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已确诊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25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随访6-12月,对两组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及滤过泡的形态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周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功能、浅前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眼压控制情况、滤过泡功能、浅前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浅前房的发生率、维持有效滤泡、控制眼压方面疗效显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黄燕然 《当代医学》2013,(21):82-83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23眼)。对照组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不变5例,视力提高17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提高率73.91%;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不变7例,视力提高12例,视力下降4例,视力提高率52.17%。观察组手术前眼压为(28.12±3.12)mmHg,手术后眼压为(15.32±2.12)mmHg;对照组手术前眼压为(27.98±3.87)mmHg,手术后眼压为(18.31±2.46)mmHg。手术后观察组出现浅前房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对照组出现浅前房2例,脉络膜脱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04%。观察组视野改善21例,视野改善率为91.30%;对照组视野改善18例,视野改善率为78.26%。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上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的视力、眼压恢复、视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青光眼患者76例,眼7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第1天、第5天前房形成情况,随访平均8个月,观察两组眼压控制情况和滤过泡功能。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5天前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以及滤过泡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优于单纯的小梁切除术,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