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注,且没有增加肿瘤的复发。联合射线辐照或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可提高回收血输注的安全性。去白细胞滤器操作简易。因此,肿瘤患者中应用联合去白细胞滤器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应视为可行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2.
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减轻心肺组织损伤、降低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344名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 (术前无感染 ,心功能 >Ⅱ级 ) ,据术中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未输血 ) 1 0 9人、常规输血组 (输注常规血液成分 ) 1 1 3人、去白输血组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 )1 2 2人 ,各组病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6h、2 4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丙二醛 (MDA)水平 ,监测全肺阻力 (TPR)和呼吸指数 (RI)的变化 ,同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外周血象变化及术后抗生素的使用天数。结果术后各组血清CK MB、AST、LDH、MDA水平较术前均明显提高 ,但各时向去白输血组血清 4项指标明显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1或 0 .0 5 ) ;术中、术后去白输血组TPR和RI水平均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1或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去白输血组术后感染率及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低于常规输血组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主要用于准备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和需要反复输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与同时免疫的研究.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国内外输血界公认为,去白细胞输血具有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副作用的效果,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观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对胶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98例肿瘤患者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评价输注以下血液成分术后感染率的变化:1)少血浆的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高);2)去白膜红细胞(残留10%~20%白细胞);3)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红细胞(残留白细胞<1%)。白细胞过滤是在采血后短时间内在输血中心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方法 参试患者为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或瓣膜修补术患者,随机地输注上述3种血液成分之一。出院后检查患者的病历,收集输血的品种和死亡等资料,依据确定的标准判断是否为术后感染。要求负责患者的主治医师对患者术后3个月后,包括术后感染和抗生素使用等情况进行一次简短的问答式小结。结果 595例随机参与应用白细胞过滤成分的组中有6例严重感染者和3例患者死亡,应用去白膜的成分组中有5例严重感染,7例死亡,应用少血浆红细胞组中9例严重感染、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输血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来自本院外科、妇科、口腔科病区的427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输注去白细胞悬液组切口感染率为13.1%,未输血组切口感染率为1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去白细胞输血量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去白细胞悬液输血量为8~12 U组和12~16 U组同2~4 U组相比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大量输注去白细胞悬液可能会成为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一个危险指标,对于去白细胞悬液临床医生应慎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选择本院1997年1月~2004年1月525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225例术中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202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98例未输血。对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11.11%,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3.46%,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未输血组感染率(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患者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而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现多主张对血液制品进行白细胞过滤处理.目前国内开展的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去白)项目多限于红细胞制品,而去白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机采血小板去白处理是否导致血小板的体外活化是目前亟须解答的问题.为此,本课题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不同保存时间机采血小板去白前、后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率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的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569-4569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总结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186例早期肿瘤患者(其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58例,输注悬浮红细胞66例和未输血62例),对输血反应、术后感染和转移复发做比较分析。结果在输血反应,术后感染和转移复发三组疗效比较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相近。结论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发生,降低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9.
每次输血时受血者都受到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的大量异体抗原的作用,为防止输血后并发症,保证供血者血的各组分发挥持久的效果,在输注各血液组分时都必须考虑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个体相容性。受血者体内有白细胞抗体存在时,输血后会出现发热反应,这是被抗体损伤的白细胞释放出致热原物质所致。发热的轻重取决于抗体浓度、受血者的免疫学敏感性和输入白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输血前去除血小板血浆层可有效预防细胞因子引起的急性输血反应。保存前去白细胞血小板中由于去除了白细胞以及细胞因子未积聚在成分中,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更好。本研究评估了去血浆以及两种保存前去白细胞预防急性血小板输血反应方法的效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为恶性血液病的成人,随机输注以下3种血小板之一:去除血浆层加入血小板保存液的血小板;全血制备的保存前用滤器去除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输血时白细胞过滤与否对于围手术期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儿外科手术患儿60名,随机分为3组,Ⅰ组:输注未去白红细胞;Ⅱ组:输注血库型去白红细胞;Ⅲ组:输注血站型去白红细胞。对比3组患儿在输血前、输血后d2、d6T淋巴细胞和亚群CD3、CD4、CD8、CD56变化。结果Ⅰ组患儿免疫抑制持续到术后6d,Ⅱ、Ⅲ组患儿术后6d恢复免疫功能(P<0.05),两种白细胞过滤方式对于患儿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方式对于输血相关性免疫调节(TRIM)都有一定的预防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白细胞滤器去除血液中肿瘤细胞的效果及其用于肿瘤患者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加入200 mL人全血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中,模拟肿瘤患者术中回收的自体血液.分别采用常规(A组,n = 6),滤膜孔径较小(B组,n = 6)和滤膜较厚且孔径较小(C组...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对成分输血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无论是制备浓缩红细胞还是单采血小板,均主要采用白细胞滤器.白细胞滤器可使成分血中的绝大部分白细胞被阻隔在滤器内而被清除,并且最终白细胞滤器通常也作为生物垃圾被处理.然而,白细胞滤器中的白细胞是可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细胞资源,并且逐步获得相关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拟就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去白细胞滤器对血脂滤过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年来,去白细胞滤器在输血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滤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HLA同种免疫反应、减少术后感染、病毒传播等.国内对使用去白细胞滤器滤除血脂的情况未见报道.笔者主要考察去白细胞滤器对血脂的滤除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和目的:为了查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与输注血小板相关的低血压反应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对3个月间发生的血小板输血反应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这期间的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输血反应,其中16次为低血压反应,而且是发生在14例通过阴离子床边去除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身上。这14例患者均在输血前接受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结论:初步发现提示,对于接受了ACE抑制剂的患者,低血压反应是一种与使用阴离子去白细胞滤器输注血小板相关的新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滤器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用白细胞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将受血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67例,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除白细胞输血,对照组82例进行非滤器的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 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结果 发生NHFTR观察组14例次,对照组251例次P<0.01。 观察和中NHFTR发生与输血次数有关系P<0.01;对照组中NHFTR发生率随输血次数增多而明显增高P<0. 01。结论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输血趋势,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了 NHFTR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软心包装去白细胞滤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将血液及其成分滤除白细胞对于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采供血机构都相继采用了这项技术.但以往国产的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都是硬壳产品,且体积较大(一般都在9×9cm以上),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滤器硬壳易破裂或滤心被损坏,因此只能将滤器独立,这样如使用无菌接管机,则增加成本又费事,如不使用,存在着血液开放污染的风险;若滤白器与采血袋做成了一体性联袋,则必须将血液先行去白过滤,才能离心进行成分分离,其结果,若先行去白过滤,将失去了由全血制成血小板成分的机会,又因据文献报道"热血"过滤去白效果较差[2,3];且过滤之后马上高速离心进行成分分离,对红细胞膜的损害大,溶血增加[1],所以难保证血液采集后6-8h内制成新鲜血浆及冷沉淀产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输注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在减少免疫低下人群输血性CMV感染的作用,为CMV抗体血液筛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ProQuest、EBSCO、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WanFang数据库,检索比较输入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与输入未经筛查且为非去白细胞处理血对输血性CMV感染率差异的文献,同时辅以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输入经CMV血液抗体筛查阴性血与输入未经筛查且为非去白细胞处理血后,受血者的输血性CM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07,95%CI:0.03~0.18,P0.01)。结论进行CMV抗体血液筛查能有效减少免疫低下受血者输血性CMV感染率,特别对器官移植和新生儿输血患者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除白细胞成分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改善浓缩红细胞或浓缩血小板的保存条件;对于降低术后感染、肿瘤复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TAGVHD)、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库血中细菌数量等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85例长期反复输血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观察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14.12%,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与输血前是否滤除白细胞有关.结论 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每次输血前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