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肝管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副肝管是肝外胆道的一种少见变异 ,术中常难以发现 ,如处理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本文总结 5例 ,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8~ 63岁。 5例中副肝管汇于肝总管 1例 ,汇于肝总管与胆囊管交界处1例 ,汇于胆囊管 2例 ,汇于胆囊 1例。术中完整发现的 2例 ,切断后发现 1例 ,损伤或切断未发现术后形成胆漏 2例。副肝管口径 1 mm2例 ,1 .5 mm1例 ,2 mm2例。除完整发现的 2例术中给予保留外 ,其余损伤、切断的副肝管 (包括二次手术 )均给予结扎。 2例副肝管漏扎患者术后均逐渐出现右上腹不适、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其…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防治体会:附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总结胆道手术中防治副肝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间发现的26例副肝管病例资料。结果: 26例病例中I型10例,占38.5%,均被切断、结扎,术后无胆汁漏、胆系感染或梗黄发生;II型7例,占26.9%,损伤3例,经相应处理,未发生并发症;III型6例,占23.1%,损伤2例,1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再次手术治愈。IV型2例,占7.7%,2例均得以保护,未损伤。V型1例,占3.8%,术前得以确诊,未损伤。结论: 为防止副肝管损伤,应加强术前、术中副肝管诊断,尤其是术中胆道造影。不同类型副肝管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对于I型胆囊胆管可切断结扎,II型汇入胆囊管的副肝管应尽量保护,如损伤,根据管径大小,采取不同处理方法。III型、IV型副肝管均应保护,防止损伤,如损伤,采用修补或内引流术,防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副肝管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50例MC手术资料,对副肝管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副肝管9例,管径为2—4mm,5例完好保留,4例损伤,其中3例直接结扎,1例对端吻舍,但后经造影发现吻合副肝管已闭锁。全部病例均预后良好。结论:MC术中注意操作方法,副肝管的损伤则可以避免和及时发现,对副肝管损伤直接结扎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C手术中胆囊管异常的处理,减少医源性胆道损伤。方法回顾分析380例LC中,胆囊管异常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80例LC中胆囊管异常26例,Mirrizi综合症Ⅱ型2例.Ⅲ型1例,胆囊管增粗13例,副肝管迷走胆管汇入胆囊管2例,胆囊管细长5例,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异常3例。经LC完成22例,中转开腹4例,副肝管损伤1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囊管异常极易造成胆道损伤,准确辨认分离处理胆囊管是预防胆道损伤完成LC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3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显露Calot’s三角,于三角内结扎、切断胆囊动脉,然后解剖显露出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将胆囊管结扎、切断,再从胆囊底部开始游离胆囊,发现肝外胆管解剖变异,经术中胆道造影,证实为分裂型右肝管,右后叶肝管汇接胆囊管后低位注入肝总管(见图1),手术一开始被切断的胆囊管实为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副肝管损伤及手术中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8例副肝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损伤的副肝管均修补成功,术中确定的副肝管均予保留。结论:术中仔细解剖,尽量避免损伤不明的管状结构,对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者,中转开腹是减少肝外胆管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防治右副肝管及右肝管损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右副肝管或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术中解剖肝门及胆道造影相结合的方法,21例病例中发现右副肝管18例(I-V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3例(Ⅵ型).其中,18例具有右副肝管病例中,术中发现11例,保留副肝管未做处理3例;夹闭7例,术后皆无胆漏;术中缝合1例,术后出现胆漏,保守治疗成功.损伤右副肝管7例,2例术中夹闭损伤肝管;2例中转开腹端端吻合损伤肝管;3例术后出现胆漏,二次腹腔镜探查证实右副肝管夹闭损伤.3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其中术中发现2例;损伤1例,中转开腹行右肝管端端吻合.21例随访2年,皆无腹痛、黄疸、肝功能不良.结论 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右肝管及右副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困难病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剖视胆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不同类型的胆道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特点及诊断和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LC胆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主胆管损伤12例,其中胆总管横断6例,肝总管横断2例,右肝管横断1例,胆总管横行夹闭1例,胆总管和肝总管裂孔各1例。副肝管损伤儿例,其中迷走胆管损伤1例,细小副肝管损伤7例,较粗大的副肝管损伤3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结论 LC较OC(开腹胆囊切除术)更易发生胆管损伤,且损伤更为隐蔽、复杂,处理困难,预后差。首先要争取早期发现,尤其是术中及时发现,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避免废弃Oddi括约肌用细薄的正常胆管行胆肠吻合。有分期手术指征的,不勉强行一期手术。胆管吻合后须T管支撑至少6个月。对副肝管的处理须谨慎,不能仅根据其直径粗细作决定,有条件的医院应行术中胆道造影,引流范围小的副肝管才能结扎处理,否则应予修复或重建。不能行术中胆道造影或修复重建困难的,建议先采取副肝管近断端插管外引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道变异时腹腔镜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1.1~2013.1共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881例,其中因胆道变异引起的胆管损伤17例,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损伤部位:肝门部副肝管损伤完全横断4例;副肝管部分损伤5例;胆囊床迷走胆管损伤4例;胆囊管开口在右肝管4例;损伤后处理:术中胆管发现13例:给予腔镜下处理3例、中转开腹修补+外引流10例;术后发现胆管4例,3例再次腹腔镜探查;1例右肝管完全横断伤,给予行内引流手术;术后胆漏2例,经过引流后治愈。结论胆道变异是导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提高警惕,掌握合适的手术方法技巧,充分认清胆道变异的形式,掌握胆管损伤表现的各种形式,可以将这种损伤有效避免或将损伤的引起的严重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解剖异常的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肝外胆道异常的诊断及处理。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6月1216例LC中,发现15例(1.2%)胆道解剖异常。3例胆囊管异常粗、短,开口在左右肝管汇合部;1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总管较细,向上牵拉胆囊使胆总管走行移位;1例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后低位开口,1例胆囊管在胆总管右侧回旋扭曲,开口于右肝管侧壁,2例胆囊壶腹部粘连严重,覆盖于胆总管及肝总管前方;3例在胆床附近见迷走胆管走行;3例在分离胆囊管时发现右后肝管开口于肝总管;1例Mirizzi综合征解剖不清。仔细分离,丝线结扎或上钛夹处理,解剖不清者中转开腹。结果13例顺利完成LC;2例(13.3%)中转开腹,其中1例副右肝管损伤,1例Mirizzi综合征。无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肠道损伤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5例随访3个月~4年,其中〉1年11例,无胆道狭窄及残余结石。结论LC术中精细解剖胆囊三角,确切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胆道异常情况下肝外胆道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副肝管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LC术中意外发现副肝管病例16例临床资料。其中副肝管<3 mm 5例,副肝管≥3 mm 11例。结果 副肝管<3 mm均采用腹腔镜下钳夹;副肝管≥3 mm均中转开腹处理,其中1例保留少许胆囊壶腹修补副肝管流出道,6例采取断端吻合,4例行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均无胆道反复感染、肝脓肿形成,肝功能无异常。结论 副肝管的处理关键在于认识副肝管的存在、保持副肝管的警惕,争取最小损伤、最优的修补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 1994~2003年间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 28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 15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 1例,胆囊管残端漏 1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 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 1例。保守治疗 21例(75% ),再手术 7例 (25% ),除 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道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自1973.1~1980.3作者共进行胆石症手术1,071例,其中存在右副肝管者15例(占1.4%)。按副肝管与总肝管汇合的部位及其与胆囊管的关系,作者将右副肝管分成五型:0型,右副肝管与总肝管相汇合,4例;Ⅰ型,右副肝管与总肝管及胆囊管三者相汇合,2例;Ⅱ型,右副肝管与总胆管汇合,1例;Ⅲ型,与胆囊管相汇合,4例;Ⅳ型,开口于胆囊,1例;Ⅴ型,胆囊管开口于右副肝管上,3例。其中以0型和Ⅲ型最多见。术前和术中证实副肝管的存在各占半数左右。术中伤及副肝管者4例,分见于0、Ⅲ、Ⅳ及Ⅴ型各一例。在这误伤的4例中,3例系在胆囊切除游离胆囊管时损伤,1例系在游离胆囊底部时损伤。有2例在副肝管内发现结石。4例副肝管损伤后的治疗分别是结扎和吻合各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道少见变异损伤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6年我院52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17例肝外胆道少见变异进行解剖及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副肝管3例,迷走胆管1例,肝外型右肝管5例,胆囊管变异8例.术中胆道损伤3例,术后胆漏3例,无患者死亡.结论 肝外胆道变异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精细地解剖胆囊三角,加强对肝外胆道变异的认识和处理,对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的灾难性并发症。为了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提高手术的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3月-2001年10月我科行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1 一般资料 1990年3月-2001年10月,我科胆囊切除致医源性胆道损伤12例,男性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4.6岁。其中开腹胆囊切除10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 损伤部位及方式:胆总管5例,肝总管3例,汇合部1例,右肝管3例;其中横断伤4例,部分性损伤7例,钳夹伤1例。 治疗及结果:术中发现,一期处理10例,其中单纯缝合、腹腔引流4例,端端吻合修补。“T”管支撑引流6例;二期处理2例,行右肝管空肠袢式引流。12例均获随访,除1例二期手术病人有症状外,其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报告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25例,主要原因为肝外胆管、副肝管、迷走胆管损伤、肝外胆管微小破口,胆囊管结扎不完善,胆总管探查T管旁 缝合胆管的针眼漏。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胆管损伤,完善处理胆囊管,迷走胆管和细小的副肝管可以结扎,关腹前仔细检查手术野。术后胆汁漏、行ERCP检查,有助于明确部位和原因。胆漏并腹膜炎、疑有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端漏或肝下大量积液、应及时开腹再手术。  相似文献   

17.
2000年5月~2011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861例,9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总管损伤1例,开腹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1例,钛夹脱落1例,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管结扎1例治愈;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6例,其中3例经开腹腹腔引流治愈,3例经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9例随访1~2年,均无胆道狭窄及残留结石。肝外胆管损伤,迷走胆管、副肝管和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LC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右侧副肝管损伤7例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7例右侧副肝管损伤病例中,5例为术中发现,2例为术后发现;4例副肝管直径小于3.0 mm予以结扎,2例副肝管直径为大于3.0 mm予以重建或胆肠吻合,l例副肝管直径为3.0 mm,但有交通胆管存在,亦予以结扎.结扎及重建的7例患者均经1年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警惕副肝管的存在,避免损伤;若发生副肝管损伤,可行胆管造影,若为有交通的或其直径小于3 mm的副肝管损伤,可在腹腔镜下或开腹下行副肝管直接结扎,若无交通且其直径大于3 mm的副肝管损伤,应在开腹下行重建引流或胆肠吻合,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右副肝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LC术中发生的2例右副肝管损伤的病例资料。结果 2例副肝管损伤均在术中发现,及时中转开腹行术中胆管造影明确。损伤的右副肝管直径约为0.3 cm,长2.0~2.3 cm,均与肝总管行端侧吻合;吻合口内以头皮针硅胶管支撑、引流,术后皆无黄疸、胆漏。结论右副肝管损伤后应行胆道造影,明确引流范围,判断肝内是否有交通支,以做出恰当的处理。良好的胆道外科意识、精细的手术操作、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是避免LC术中副肝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7例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1-2000年间3786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2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胆漏1例,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残端漏7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胆漏10例,T管引流术后护理不当1例,本组保守治疗21例(78%),再手术治疗6例(22%);除1例胆管癌晚期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为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等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与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